一种防眩均光筒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88278发布日期:2023-12-07 01:49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眩均光筒灯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调光型灯具,具体为一种防眩均光筒灯。


背景技术:

1、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消费体验的变革,筒灯逐渐成为公共场所及家庭的常见选择,甚至对筒灯的光源品质需求越来越高。

2、眩光刺眼、光色强弱不均不柔和自然的光源,已无法满足场景环境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眩均光筒灯,解决了筒灯眩光刺眼、光色不均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眩均光筒灯,包括灯板、防眩罩和混光罩,所述灯板的一端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灯珠,所述防眩罩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置进光口和出光口,所述防眩罩的内壁面设置为菱形格纹的反光面,所述混光罩适于连接所述灯板,以罩盖所述灯珠,且所述混光罩的顶面为弧面,所述弧面适于封堵所述进光口,所述灯珠的光线经所述混光罩后,进入所述防眩罩。

3、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弧面设置为泰森多边形格纹的混光面。

4、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灯珠包括至少两种不同色光的灯珠。

5、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混光罩采用半透明材料制成,所述混光罩的眩光值ugr<10。

6、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弧面的角度>65度。

7、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混光罩作为装配基体,所述防眩罩与所述混光罩之间通过定位卡脚卡扣连接,所述灯板与所述混光罩螺钉连接和/或卡扣连接。

8、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还包括壳体,所述混光罩部分凸伸出所述灯板的周侧,该凸伸部分与所述壳体的内底间隔设置,且设置有插扣口,所述壳体的内周壁设置有沿周向延伸的环形卡槽,所述防眩罩的底部设置有适于卡扣连接所述插扣口的所述定位卡脚,且所述防眩罩的外周壁设置有适于卡扣连接所述环形卡槽的锁扣卡脚。

9、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还包括压块和线缆,所述线缆的内连段穿入壳体的内底,所述压块与所述壳体共同夹持所述线缆,使所述线缆的内连段具有一定冗余长度,且能够悬吊已脱离所述壳体的所述灯板,使得所述线缆的外连段能够提拿所述防眩均光筒灯。

10、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壳体的底部一体成型有多条间隔排布的散热筋板,相邻的两散热筋板之间形成散热间隙,连接所述灯板的线缆穿过所述壳体的底部,并部分隐藏在其一所述散热间隙中,所述壳体的周壁设置有与所述散热间隙对应的凹槽。

11、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还包括壳体以及盖封所述壳体顶部端口的透光盖板,所述壳体的外周壁连接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一个压脚抵靠所述壳体外周壁,另一个压脚延伸至所述透光盖板,将所述透光盖板扣压在所述壳体的顶部。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眩均光筒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3、1、灯珠的光线经混光罩的散射混合后,弧面所呈现的光色均匀度提升。

14、2、菱形格纹珠面消减防眩光角度,并增加光色光斑均匀度,光色光斑柔和自然而美观。

15、3、混光罩以底部罩盖灯珠,并同步通过顶部封堵防眩罩的进光口,灯珠所发出的光线主要经混光罩混光透光,避免其他方式的杂光进入防眩罩。

16、4、多种色温自由切换中,光色、光斑保持均匀,柔和自然而美观。

17、5、防眩罩与混光罩采用可快速插拔的光学定位。



技术特征:

1.一种防眩均光筒灯,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眩均光筒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弧面设置为泰森多边形格纹的混光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防眩均光筒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珠包括至少两种不同色光的灯珠。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防眩均光筒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光罩(300)采用半透明材料制成,所述混光罩(300)的眩光值ugr<10。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防眩均光筒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弧面的角度>65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防眩均光筒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光罩(300)作为装配基体,所述防眩罩(200)与所述混光罩(300)之间通过定位卡脚(230)卡扣连接,所述灯板(100)与所述混光罩(300)螺钉连接和/或卡扣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防眩均光筒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壳体(400),所述混光罩(300)部分凸伸出所述灯板(100)的周侧,该凸伸部分与所述壳体(400)的内底间隔设置,且设置有插扣口(310),所述壳体(400)的内周壁设置有沿周向延伸的环形卡槽(410),所述防眩罩(200)的底部设置有适于卡扣连接所述插扣口(310)的所述定位卡脚(230),且所述防眩罩(200)的外周壁设置有适于卡扣连接所述环形卡槽(410)的锁扣卡脚(240)。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防眩均光筒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块(420)和线缆,所述线缆的内连段穿入壳体(400)的内底,所述压块(420)与所述壳体(400)共同夹持所述线缆,使所述线缆的内连段具有一定冗余长度,且能够悬吊已脱离所述壳体(400)的所述灯板(100),使得所述线缆的外连段能够提拿所述防眩均光筒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防眩均光筒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400)的底部一体成型有多条间隔排布的散热筋板(430),相邻的两散热筋板(430)之间形成散热间隙(440),连接所述灯板(100)的线缆穿过所述壳体(400)的底部,并部分隐藏在其一所述散热间隙(440)中,所述壳体(400)的周壁设置有与所述散热间隙(440)对应的凹槽(450)。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防眩均光筒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壳体(400)以及盖封所述壳体(400)顶部端口的透光盖板(500),所述壳体(400)的外周壁连接有扭簧(460),所述扭簧(460)的一个压脚抵靠所述壳体(400)外周壁,另一个压脚延伸至所述透光盖板(500),将所述透光盖板(500)扣压在所述壳体(400)的顶部。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防眩均光筒灯,灯板的一端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灯珠,防眩罩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置进光口和出光口,防眩罩的内壁面设置为菱形格纹的反光面,混光罩适于连接灯板,以罩盖灯珠,且混光罩的顶面为弧面,弧面适于封堵进光口,灯珠的光线经混光罩后,进入防眩罩。灯珠的光线经泰森多边形格纹混光罩的散射混合后,弧面所呈现的光色均匀度提升;菱形格纹珠面消减防眩光角度,并增加光色光斑均匀度,光色光斑柔和自然而美观;多种色温自由切换中,光色、光斑保持均匀,柔和自然而美观;防眩罩与混光罩采用可快速插拔的光学定位。

技术研发人员:朱忠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门市想天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5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