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胶铁结构、背光源、显示设备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840816发布日期:2024-01-26 22:55阅读:21来源:国知局
一种胶铁结构、背光源、显示设备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背光源,尤其涉及的是一种胶铁结构、背光源、显示设备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1、胶铁是背光源的主要支撑部件,用于支撑和保护背光源的其他功能部件;胶铁由铁框和胶框组成,且一般是通过在铁框上注塑形成胶框,为了实现两者的固定,现有技术中是通过在铁框上开设固胶孔,进而在铁框上注塑胶框时,部分塑胶流入固胶孔中,与固胶孔配合固定连接铁框和胶框。

2、目前,胶框和铁框在固胶孔中的结合处往往是齐平设置,而注塑完成后的胶框,往往会出现收缩变形,当胶框朝向铁框的内侧变形时,则会造成胶框和铁框脱开,使得背光源在此处出现漏光缺陷。

3、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与不足,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胶铁结构、背光源、显示设备及移动终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胶铁结构的铁框和胶框容易在固胶孔处发生脱开不良的问题。

2、本申请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胶铁结构,用于背光源,其中,

3、所述胶铁结构包括铁框和胶框,所述铁框包括底板和侧板,所述侧板设置为框形,且连接于所述底板的棱边处,所述底板和侧板围成有容置空间;所述胶框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中;

4、所述底板和侧板的结合处开设有若干固胶孔,所述固胶孔的孔壁倾斜设置,所述固胶孔设置有靠近所述容置空间的内孔口和背离所述容置空间的外孔口,所述内孔口的面积小于所述外孔口的面积;

5、所述铁框对应所述固胶孔处设置有朝向所述容置空间内凹的防脱部,所述防脱部设置于所述固胶孔的边缘处,所述胶框延伸至所述固胶孔中,且覆盖于所述防脱部背离所述容置空间的外表面上。

6、可选的,所述固胶孔设置为圆孔,所述固胶孔的孔壁的倾斜角度均为30°-60°,所述固胶孔的半径设置为0.3-0.8mm,所述固胶孔的设置间隔为5-12mm。

7、可选的,所述固胶孔设置为圆孔,所述固胶孔的半径设置为0.3-0.8mm,所述固胶孔的设置间隔为5-12mm。

8、可选的,所述底板和侧板的结合处设置为连接角,所述固胶孔设置为圆孔,所述防脱部包括第一防脱部和第二防脱部,对称设置于所述固胶孔两侧,且均位于所述连接角上。

9、可选的,所述防脱部还包括第三防脱部和第四防脱部;所述第三防脱部设置于所述侧板上,且位于所述侧板与所述连接角的间距最远处;所述第四防脱部设置于所述底板上,且位于所述底板与所述连接角的间距最远处。

10、可选的,所述第一防脱部、第二防脱部、第三防脱部和第四防脱部的内凹角度均为30°-60°。

11、本申请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又一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背光源,其中,背光源包括如上所述胶铁结构。

12、可选的,所述背光源还包括自下至上依次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中的反射片、导光板、扩散片、下增光片和上增光片,设置于所述导光板沿长度方向的一端与侧板之间的灯条,以及设置于所述侧板背离所述底板的一端处的遮光胶。

13、本申请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又一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显示设备,其中,显示设备包括如上所述背光源。

14、本申请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又一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移动终端,其中,移动终端包括如上所述背光源。

15、有益效果:

16、本申请中提供了一种胶铁结构、背光源、显示设备及移动终端,所述胶铁结构通过在铁框上的固胶孔处设置朝向所述容置空间内凹的防脱部,进而在注塑胶框时,胶框延伸至固胶孔中,且覆盖于防脱部上,使得铁框与胶框的连接增加牢固,既能减少固胶孔处胶框与铁框出现分离的现象,又能增强两者之间的强度补强,进而减小固胶孔处的铁框的变形,同时,通过将孔壁倾斜设置,并将固胶孔的内孔口的面积小于外孔口的面积,进而将固胶孔的孔壁进行锥度设置,实现固胶孔的孔壁对胶框朝向容置空间方向的变形提供限位支撑,进一步的防止固胶孔处出现铁框和胶框的胶铁分离不良,避免胶铁在固胶孔处出现漏光。



技术特征:

1.一种胶铁结构,用于背光源,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胶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胶孔设置为圆孔,所述固胶孔的孔壁的倾斜角度均为30°-60°,所述固胶孔的半径设置为0.3-0.8mm,所述固胶孔的设置间隔为5-12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胶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和侧板的结合处设置为连接角,所述固胶孔设置为圆孔,所述防脱部包括第一防脱部和第二防脱部,对称设置于所述固胶孔两侧,且均位于所述连接角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胶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脱部还包括第三防脱部和第四防脱部;所述第三防脱部设置于所述侧板上,且位于所述侧板与所述连接角的间距最远处;所述第四防脱部设置于所述底板上,且位于所述底板与所述连接角的间距最远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胶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脱部、第二防脱部、第三防脱部和第四防脱部的内凹角度均为30°-60°。

6.一种背光源,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胶铁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还包括自下至上依次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中的反射片、导光板、扩散片、下增光片和上增光片,设置于所述导光板沿长度方向的一端与侧板之间的灯条,以及设置于所述侧板背离所述底板的一端处的遮光胶。

8.一种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6-7任一项所述背光源。

9.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6-7任一项所述背光源。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背光源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胶铁结构、背光源、显示设备及移动终端,胶铁结构包括铁框和胶框,铁框包括底板和侧板,侧板设置为框形,且连接于底板的棱边处,底板和侧板围成有容置空间;胶框设置于容置空间中;底板和侧板的结合处开设有若干固胶孔,固胶孔的孔壁倾斜设置,固胶孔设置有靠近容置空间的内孔口和背离容置空间的外孔口,内孔口的面积小于外孔口的面积;铁框对应固胶孔处设置有朝向容置空间内凹的防脱部,防脱部设置于固胶孔的边缘处,胶框延伸至固胶孔中,且覆盖于防脱部背离容置空间的外表面上。胶铁结构通过在铁框上的固胶孔处设置防脱部,并将固胶孔的孔壁倾斜设置,防止固胶孔处铁框和胶框的胶铁分离不良。

技术研发人员:徐贤强,何东,姜发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万载南极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31
技术公布日:2024/1/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