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野营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612650发布日期:2024-01-06 23:13阅读:20来源:国知局
一种野营灯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照明科技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野营灯。


背景技术:

1、野营灯(又称营地灯或露营灯)在营地或帐篷内移动使用,用于夜间工作或起居照明,具体可以应用于夜间钓鱼、露营、汽车检修等。传统常见的野营灯,体积较大,携带较为不便,没有随身携带的手电筒来的方便,而普通的手电筒需要手持且照明区域比较窄,不能作为野营灯使用,可见各有优缺点。

2、为此,研究人员开发了多种兼具手电功能的野营灯,这类的野营灯,平时与传统的野营灯没有区别,可以照常使用,当需要作为手电筒使用时,部分结构可以脱离原来的野营灯,单独作为手电筒使用,这样兼具两者的功能与一体,达到了一物两用的目的。

3、相关现有技术如中国专利申请“带手电筒的营地灯”,申请号:cn201610013067.8;公开了包括支架及与该支架脱卸式连接的手电筒本体,该手电筒本体的发光源位于前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包括支撑盘、灯罩及支腿,所述手电筒本体的前端外侧壁形成有一螺纹段,该螺纹段成型有与前述内螺纹适配的外螺纹,所述手电筒本体设于上安装端口的状态下,所述的手电筒本体位于灯罩内并向下发射光线;所述手电筒本体设于下安装端口的状态下,所述的手电筒本体发出的光射向灯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功能多样,整体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制造,同时收纳后体积较小便于携带。

4、上述专利申请为了实现营地灯与手电筒的两种使用功能,方便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额外配设了支架,并将手电筒本体设计为与支架匹配的结构。但上述专利结构的营地灯在使用时需要装拆支架,存在一定的不便性,值得做进一步优化。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野营灯,将多个支脚设计为手电筒的手持部,用户无需对支脚进行拆卸,方便用户使用。

2、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野营灯,包括底座,所述的底座内安装有控制电路与供电电池,所述的底座的上方设置有发光组件,所述的底座的下方设置有多个支脚,支脚与底座可旋转连接,支脚受力则改变与底座轴线之间的夹角,支脚与底座轴线之间的夹角为0°~90°;当所有的支脚与底座轴线之间的夹角为0°,则支脚构成了手持部。

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优点在于,首先设置一个底座结构,将必要的控制电路、供电电池均安装在底座内,那么无论所设置的支脚结构如何活动,都不影响野营灯的使用与控制,发光组件始终是稳定工作的。其次,本申请在底座的下方设置多个旋转连接的支脚,通过对支脚的施力,可以改变支脚与底座轴线之间的夹角。显然,当多个支脚都向外翻转,就是多个支脚撑开,就可以构成野营灯的支架,用户可以直接将本申请摆放在底面、桌面上进行使用。而将支脚的翻转到与底座轴线之间的夹角为0°,则支脚构成了手持部,用户可以通过手持部握起本申请,此时可以作为手电筒来使用,也使得本申请更加便携。综上,本申请的结构是无需拆装的可变化的形态,方便用户使用的同时,能够满足不同场景的应用,也更加便携,容易收纳。

4、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支脚的外周面的横截面为圆弧形,所有支脚相互靠近构成了圆柱形或圆筒形结构。

5、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底座的下方设置有三个支脚。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三个支脚的结构强度合适,造作起来方便,撑开也满足稳定性。

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支脚的底面为倾斜面,支脚的底面外边缘低于内边缘。

7、本申请的底面结构设置,使得支脚的底部与地面、桌面的接触时点接触,而非面接触,这就对野营灯摆放的环境要求较低,地面不平整的情况下,野营灯也能稳定的摆放,甚至可以插入到土地内。

8、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支脚包括弧形片状结构的外轮廓板、以及多个纵横交错排列的加强条,加强条布设在外轮廓板内凹面。

9、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支脚的底部由多个加强片构成,加强片呈直角梯形,多个加强片布设在一水平设置的扇形板下方,多个加强片的底面构成了支脚的底面。

10、考虑到材料成本问题,本申请中的支脚结构可以设计为框架结构,那么支脚的底部为整个支脚的重要受力点,本申请通过多个加强片来构成支架的底面,使得支脚的底部的结构强度较大。

11、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支脚的外周面处安装有防滑垫。用户在手持本申请时,不打滑,具有良好的用户体验感。

1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底座内设置有限位挡片,限位挡片限制了支脚向外翻转的最大角度。

13、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发光组件包括灯罩与多个条状的灯板,多个灯板相互连接构成多边形的灯柱,灯柱外套有灯罩;所述的发光组件外还有套设有防护网。

14、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发光组件上方还连接有上壳体,所述的上壳体与防护网、发光组件连接,上壳体为圆盘状结构;所述的上壳体上表面开设有嵌入槽,所述的嵌入槽内活动安装有挂钩。

15、本申请设置上壳体与防护网、发光组件连接,与底座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外壳,且上壳体内可以安装挂钩,让挂钩隐藏在上壳体开设的嵌入槽内,在需要时取出对野营灯进行悬挂。

16、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实施方式可任意组合。



技术特征:

1.一种野营灯,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的底座(1)内安装有控制电路(2)与供电电池(3),所述的底座(1)的上方设置有发光组件(4),所述的底座(1)的下方设置有多个支脚(5),支脚(5)与底座(1)可旋转连接,支脚(5)受力则改变与底座(1)轴线之间的夹角,支脚(5)与底座(1)轴线之间的夹角为0°~90°;当所有的支脚(5)与底座(1)轴线之间的夹角为0°,则支脚(5)构成了手持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营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脚(5)的外周面的横截面为圆弧形,所有支脚(5)相互靠近构成了圆柱形或圆筒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营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1)的下方设置有三个支脚(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营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脚(5)的底面为倾斜面,支脚(5)的底面外边缘低于内边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营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脚(5)包括弧形片状结构的外轮廓板(51)、以及多个纵横交错排列的加强条(52),加强条(52)布设在外轮廓板(51)内凹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种野营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脚(5)的底部由多个加强片(53)构成,加强片(53)呈直角梯形,多个加强片(53)布设在一水平设置的扇形板(54)下方,多个加强片(53)的底面构成了支脚(5)的底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营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脚(5)的外周面处安装有防滑垫。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营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1)内设置有限位挡片(6),限位挡片(6)限制了支脚(5)向外翻转的最大角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营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光组件(4)包括灯罩(41)与多个条状的灯板(42),多个灯板(42)相互连接构成多边形的灯柱,灯柱外套有灯罩(41);所述的发光组件(4)外还有套设有防护网(7)。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野营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光组件(4)上方还连接有上壳体(8),所述的上壳体(8)与防护网(7)、发光组件(4)连接,上壳体(8)为圆盘状结构;所述的上壳体(8)上表面开设有嵌入槽(10),所述的嵌入槽(10)内活动安装有挂钩(9)。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野营灯,属于照明科技领域,包括底座,所述的底座内安装有控制电路与供电电池,所述的底座的上方设置有发光组件,所述的底座的下方设置有多个支脚,支脚与底座可旋转连接,支脚受力则改变与底座轴线之间的夹角,支脚与底座轴线之间的夹角为0°~90°;当所有的支脚与底座轴线之间的夹角为0°,则支脚构成了手持部。将多个支脚设计为手电筒的手持部,用户无需对支脚进行拆卸,方便用户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冯宗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冯宗军
技术研发日:20230814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