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头组件和台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36223发布日期:2024-02-26 16:45阅读:17来源:国知局
灯头组件和台灯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是关于照明,尤其是关于一种灯头组件和台灯。


背景技术:

1、台灯是家庭常用的照明工具,供人们在工作和学习中使用。灯头组件是台灯的核心组件,主要包括灯头外壳和灯板等,灯板位于灯头外壳中,其中,灯头外壳通常包括上盖和下盖,上盖和下盖通过卡扣扣合的方式组装在一起。

2、而灯头组件在组装中,首先需要将内部结构装配在上盖或者下盖中,然后上盖和下盖再对准,之后用力挤压上盖和下盖,使两者扣合在一起,灯头组件的装配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灯头组件和台灯,能够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灯头组件的装配效率低下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2、一方面,根据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灯头组件,所述灯头组件包括灯头外壳、灯板、透镜板和扩散罩;

3、所述灯头外壳包括管状壳、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二端盖分别位于所述管状壳第一端和第二端;

4、所述透镜板和所述灯板依次固定在所述扩散罩中,所述扩散罩由所述管状壳的一端推入至所述管状壳中,且所述扩散罩的侧罩壁和所述管状壳的侧管壁卡接,所述扩散罩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端盖卡接,第二端和所述第二端盖卡接,所述透镜板的透镜与所述管状壳的出光口位置相对。

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扩散罩的位置相对的第一侧罩壁和第二侧罩壁的外表面,分别具有沿着长度方向分布的第一条状凸起和第二条状凸起;

6、所述管状壳的位置相对的第一侧管壁和第二侧管壁的内表面,分别具有沿着长度方向分布的第三条状凸起和第四条状凸起;

7、所述第一条状凸起和所述第三条状凸起卡接,所述第二条状凸起和所述第四条状凸起卡接。

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端盖包括第二盖板,以及位置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

9、所述第二盖板和所述扩散罩的第二端卡接,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一侧管壁卡接,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二侧管壁卡接。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盖板的内表面具有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

11、所述扩散罩的第二端,在顶部和底部分别具有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

12、所述第一挂钩挂接在所述第一横梁,所述第二挂钩挂接在所述第二横梁。

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挂钩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挂钩的长度;

14、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在沿着所述扩散罩的长度方向上前后排布。

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侧壁具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二侧壁具有第二卡槽;

16、所述第一侧管壁的第三条状凸起位于所述第一卡槽中,所述第二侧管壁的第四条状凸起位于所述第二卡槽中。

1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侧壁的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侧壁的第二卡槽,在所述灯头组件的厚度方向上,上下排布;

18、所述第一侧管壁的第三条状凸起,与所述第二侧管壁的第四条状凸起,在所述灯头组件的厚度方向上,上下排布。

1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端盖包括第一盖板和第一底板,所述第一盖板垂直固定在所述第一底板的第一端;

20、所述第一底板的上表面,在靠近第二端的位置处,具有限位柱,所述扩散罩的扩散底板,在靠近第一端的位置处,具有限位孔,所述限位柱位于所述限位孔中。

2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端盖包括第一盖板和第一底板,所述第一盖板垂直固定在所述第一底板的第一端;

22、所述第一底板的上表面,在靠近第二端的位置处,具有第三挂钩;

23、所述扩散罩的扩散底板,在靠近第一端的位置处,具有挂台,所述第三挂钩挂接在所述挂台。

2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灯板包括第一基板和多个灯珠,所述多个灯珠呈多排布置在所述第一基板的表面。

2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灯珠的数量在50至120个之间。

2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相邻的两个灯珠之间的中心距为7mm。

2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灯珠形成两排灯珠,且所述两排灯珠中的灯珠位置,在沿着所述第一基板的宽度方向上,一一相对。

2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透镜板的透镜的内表面为球面,外表面为自由曲面,且所述透镜的外表面在靠近中心轴的部分,向内凹陷。

2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灯板包括两排灯珠,所述两排灯珠并排排布。

30、另一方面,根据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台灯,所述台灯包括底座组件、灯杆组件和权利要求至任一所述的灯头组件;

31、所述灯杆组件连接在所述底座组件和所述灯头组件之间;

32、所述灯头组件的灯板与所述底座组件的驱动电路板电连接,且所述灯板和所述驱动电路板之间的线缆位于所述灯杆组件的灯杆中。

33、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该灯头组件的灯头外壳包括管状壳,灯板、透镜板和扩散罩均位于管状壳中,例如,灯板和透镜板依次固定在扩散罩中,扩散罩由管状壳的一端,推入至管状壳中,便可以实现组装,装配简单,进而提高装配效率。

34、而且,灯板、透镜板和扩散罩位于管状壳中,与相关技术中,通过上盖和下盖扣合形成容纳腔相比,管状壳外观无缝,进而提升灯头组件的美观。

35、另外,扩散罩推入管状壳中的过程中,扩散罩的条状凸起与管状壳的条状凸起配合,即实现导向,又实现卡接,无需先定位后卡接,进而提升组装效率。

36、另外,第二端盖的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的长度不同,可以通过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区分第二端盖的正向和反向。再根据第二端盖的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在沿着灯头厚度方向上,上下排布,使得第三条状凸起和第四条状凸起,也在沿着灯头厚度方向上,上下排布。那么,在将第二端盖装配至管状壳中时,第二端盖在正向情况下,第二端盖只能插入至管状壳的第二端,而不会插入管状壳的第一端,进而能够避免第二端盖插反的情况,能够提高灯头组件的装配效率。

37、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技术特征:

1.一种灯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头组件包括灯头外壳(1)、灯板(2)、透镜板(3)和扩散罩(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罩(4)的位置相对的第一侧罩壁(41)和第二侧罩壁(42)的外表面,分别具有沿着长度方向分布的第一条状凸起(411)和第二条状凸起(4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灯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盖(13)包括第二盖板(131),以及位置相对的第一侧壁(132)和第二侧壁(13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灯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盖板(131)的内表面具有第一挂钩(1311)和第二挂钩(13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灯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挂钩(1311)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挂钩(1312)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灯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132)具有第一卡槽(1321),所述第二侧壁(133)具有第二卡槽(133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灯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132)的第一卡槽(1321)和所述第二侧壁(133)的第二卡槽(1331),在所述灯头组件的厚度方向上,上下排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盖(12)包括第一盖板(121)和第一底板(122),所述第一盖板(121)垂直固定在所述第一底板(122)的第一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盖(12)包括第一盖板(121)和第一底板(122),所述第一盖板(121)垂直固定在所述第一底板(122)的第一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灯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板(2)包括第一基板(21)和多个灯珠(22),所述多个灯珠(22)呈多排布置在所述第一基板(21)的表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灯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珠(22)的数量在50至120个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灯头组件,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灯珠(22)之间的中心距为7mm。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灯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灯珠(22)形成两排灯珠,且所述两排灯珠中的灯珠(22)位置,在沿着所述第一基板(21)的宽度方向上,一一相对。

14.一种台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台灯包括底座组件(100)、灯杆组件(200)和权利要求1至13任一所述的灯头组件(300);


技术总结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灯头组件和台灯,属于照明技术领域。所述灯头组件包括灯头外壳、灯板、透镜板和扩散罩;所述灯头外壳包括管状壳、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二端盖分别位于所述管状壳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透镜板和所述灯板依次固定在所述扩散罩中,所述扩散罩由所述管状壳的一端推入至所述管状壳中,且所述扩散罩的侧罩壁和所述管状壳的侧管壁卡接,所述扩散罩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端盖卡接,第二端和所述第二端盖卡接,所述透镜板的透镜与所述管状壳的出光口位置相对。采用本公开,可以提高灯头组件的组装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王品,郭远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公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21
技术公布日:2024/2/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