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式家用安全烛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0423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调式家用安全烛台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烛台。一种可以防止蜡烛倾倒并可方便地调节高度、便利使用的烛台。
目前,在广大农村和缺电地区,蜡烛仍被广泛地作为必不可少的补充照明用品。众所周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蜡烛的使用,通常是将蜡烛油滴于桌面,然后将蜡烛粘接于其上。如需移动,则须重新粘接,很不方便。且粘接不够稳定,因蜡烛倾倒而导致火灾的事例亦屡见不鲜。尤其在商店、仓库、家庭等场合,在没有专门器具的情况下使用蜡烛极不安全,且很不方便。
现在偶有出售的一种烛台,仅在底座上设一个圆筒且筒体很浅,不能起到防止蜡烛倾倒的作用,也不便移动。若制造烛筒较深的烛台,当蜡烛燃至与筒壁平齐时即失去照明作用,如欲取出则须将蜡烛熄灭后倒出,使用也十分不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安全烛台,它既可以防止蜡烛倾倒,便于移动,又可以灵活调节高度,当蜡烛燃至与烛台的筒壁平齐时,只需轻轻一按,蜡烛即被顶起直至烧毕而不需取出,这就大大提高了使用蜡烛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以下结合附图对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设计方案,加以说明


图1是烛台的底座和内筒的构造图。
图2是烛台外筒及连杆的构造图。
图3是烛台外筒的俯视图。
图4是烛台内的连杆机构处于拉平状态的构造图。
图5是烛台内的连杆机构处于顶起状态的构造图。
图中1.底座及内筒2.外筒3.4,连杆5.圆片6.连接臂7.支柱8.蜡烛。
如图(1)-(6)所示,在圆形底座上设双层圆筒1.2,外层圆筒2(以下简称外筒)紧套于内层圆筒1(以下简称内筒),使之具有一定摩擦力,并可上下移动一定距离。为便于使用外筒设有双耳。外筒2内有三个均匀设置的竖向T型槽,用于安装连杆3。T型槽上下两端呈封闭状态,上端接近筒口,下端居外筒中间部位。内筒1中有一带缺口的圆片5,并设有与之相连的连杆机构,使外筒2提起时则带动圆片5下降,外筒2压下时则带动圆片5上升。使用时,将外筒提起,圆片下降,此时烛筒较深,即可把蜡烛8置于筒内点燃,可以防止倾倒,且便于移动。燃至与外筒平齐时将外筒压下,并带动圆片5同时将蜡烛8顶起,此时蜡烛仅有小部处于筒内,直至烧毕,不需取出。
其中连杆机构如图(4)、(5)、(6)所示外筒2提起时,带动连杆3将连杆4和圆片5拉平。外筒2压下时,连杆3将连杆4支起并将圆片5顶起。连杆4固定于支柱7上,支柱7与底座相连。连杆4与圆片5之间的连接臂6,可随圆片5的升降而来回移动。此连杆机构共交叉设3个,即可保证圆片5平稳升降。连杆4三杆相交处上下两杆呈圆弧形弯曲,以绕开中间直杆,使三杆处于同一平面内。
该烛台与现有烛台相比,一是具有安全性,它可以防止因蜡烛倾倒造成的火灾等事故。二是具有便利性,它不需粘接,蜡烛燃烧较短时也不需熄灭后再取出,且移动位置也十分方便。
权利要求一种烛台,其特征是在圆形底座上设有双筒1、2,外筒2紧套于内筒1,并可上下移动一定距离,外筒2内有三个均匀设置的竖向T型槽,与连杆3相连接,连杆4固定于立柱7并与连杆3,圆片5相连接,连杆4与圆片5的连接臂6,可随圆片5升降而来回移动,立柱7连接于底座,此连杆机构共交叉设3个,连杆4三杆交叉处上下两杆呈圆弧形弯曲,中间为直杆。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系一种家用安全烛台,它可以防止因蜡烛倾倒而造成的火灾并带来使用上的便利。其主要特征是在圆形底座上设双层圆筒,外筒上提时则通过一个连杆机构带动筒内的一个圆片下降,即可将蜡烛放入点燃,燃至与外筒平齐时将外筒压下,同时带动筒内圆片上升,将蜡烛顶起,直至烧毕。该实用新型结构精巧,使用灵便,安全有趣,易于推广。
文档编号F21V35/00GK2101174SQ9121751
公开日1992年4月8日 申请日期1991年7月19日 优先权日1991年7月19日
发明者张宝盈 申请人:张宝盈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