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位螺口灯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1394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位螺口灯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属于一种照明用螺口灯泡。
目前市场上普遍流行的螺口灯泡是为一根钨丝,当此钨丝烧断后,此灯泡就不能再使用,所以使用寿命短,制造材料浪费较大,使用价值低,已不太受人的喜欢。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提供一种能延长灯泡使用寿命的双位螺口灯泡,且结构简单,制造易。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它仍然基本保持了现有白炽螺口灯泡的形状结构,而在现有白炽螺口灯泡的基础上设计增加一根钨丝,置于灯内两个不同平面,以及设计增加一根支线。而组成这种新的白炽螺口灯泡,达到了一个灯泡能抵两个灯泡用的目的,使灯泡的使用寿命延长一倍。
附图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
附图是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形状结构示意


图1-灯帽 2-接点1 3-接点24-主接点 5-左支线 6-主线7-右支线 8-芯柱 9-上钨丝10.-金属细丝 11-下钨丝 12-灯罩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加以详细叙述。所提出的白炽螺口灯泡它仍然基本保持了现有螺口灯泡的形状,即由灯帽、灯芯和灯罩三部分组成,其与现有灯帽不同之处是,灯帽〔1〕顶端面的边上设计有与电源接触的接点1〔2〕和接点2〔3〕,下弧形边上设计一主接点〔4〕,且接点1〔2〕与接点2〔3〕的位置。是与灯帽〔1〕中心成90度角。灯芯是由芯柱〔8〕、左支线〔5〕、主线〔6〕、右支线〔7〕、上钨丝〔9〕、金属细丝〔10〕和下钨丝〔11〕组成,在其与现有不同之处是,芯柱〔8〕内设计成三根线,即左支线〔5〕、主线〔6〕和右支线〔7〕,下端设计安有上钨丝〔9〕和下钨丝〔11〕。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左支线〔5〕、主线〔6〕和右支线〔7〕,其左支线〔5〕上端与接点1〔2〕相连,下端与上钨丝〔9〕相连,在其右支线〔7〕上端与接点2〔3〕相连,下端与下钨丝〔11〕相连,又在其主线〔6〕上端与主接点〔4〕相连外,下端与未连的上的上、下钨丝〔9〕〔11〕另一端相连。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上钨丝〔9〕是通过金属细丝〔10〕斜置于灯内的一个平面,其下钨丝〔11〕仍通过金属细丝〔10〕平置于灯内的另一个平面。
使用时将灯泡旋入灯头内,让接点2〔3〕通电,使下钨丝〔11〕发光。如果这根钨丝烧断,只要把灯泡继续旋转90度角,即可让接点1〔2〕通电,使上钨丝〔9〕通电发光。
本实用新型最大特点是提高了灯泡的使用寿命,且结构简单,制造容易,使用效果好,经济效益显著。
权利要求1.一种双位螺口灯泡,它仍然基本保持了现有螺口灯泡的形状,即包括灯帽、灯芯和灯罩,其特征在于灯帽[1]顶端面的边上设计有接点1[2]和接点2[3],且接点1[2]与接点2[3]的位置,是与灯帽[1]中心成90度角,在于灯芯的芯柱[8]内设计成三根线,即左支线[5]、主线[6]和右支线[7],下端设计安有上钨丝[9]和下钨丝[11]。
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位螺口灯泡,其特征在于左支线〔5〕上端与接点1〔2〕相连,下端与上钨丝〔9〕相连,在其右支线〔7〕上端与接点2〔3〕相连,下端与下钨丝〔11〕相连,又在其主线〔6〕上端与主接点〔4〕相连外,下端与未连的上、下钨丝〔9〕〔11〕另一端相连。
3.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位螺口灯泡,其特征在于上钨丝〔9〕是通过金属细丝〔10〕斜置于灯内的一个平面,在其下钨丝〔11〕仍然通过金属细丝〔10〕平置于灯内的另一个平面。
专利摘要一种双位螺口灯泡,它仍然基本保持了现有白炽螺口灯泡的形状结构,而在现有白炽螺口灯泡的基础上设计增加一根钨丝,置于灯内的两个不同平面,以及设计增加一根支线,而组成这种新的双位螺口灯泡,其最大的特点是提高了灯泡的使用寿命,且结构简单,制造容易,使用效果好,经济效益显著。
文档编号H01K9/00GK2169924SQ9323374
公开日1994年6月22日 申请日期1993年4月19日 优先权日1993年4月19日
发明者胡章军 申请人:胡章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