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输送线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510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回收输送线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无需人工投入、节约成本且自动化程度高的回收输送线系统。本实用新型包括设置于生产线平台两端的升降平台和设置在所述生产线平台下方的回收输送线,所述升降平台包含分别位于上下的上工作台和下工作台,所述上工作台由设置在所述升降平台下方的第一气缸驱动在生产线平台与所述回收输送线之间上下运动,在所述上工作台上设置有推动装置,位于所述生产线平台上的待输送产品从所述生产线平台末端移动到所述上工作台上,所述第一气缸带动所述上工作台下降,在所述下工作台到达所述回收输送线的同一水平面时,所述推动装置推动待输送产品进入到所述回收输送线上进行回收输送。本实用新型可应用于输送设备领域。
【专利说明】回收输送线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送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回收输送线系统。

【背景技术】
[0002]对于由大量零部件构成的设备或者是装置,一般采用装配线的形式进行零部件组装。为了保证装配精度,一般会设计一个在装配线上进行转移的装配夹具,从装配线的起始端便以该装配夹具作为载体,每完成一个装配步骤,该装配夹具承载着装配好的部分向下一个步骤移动,直至最后装配完成。现有的技术中,在完成最后的装配后,成形产品从装配夹具上被取下,装配夹具需要通过小车,经过车间内的专门通道,运输回到装配线的起始端重新投入使用。这一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进行装配夹具回收运输,且采用小车运输的形式,需要车间内具有特别大的空间。从整体上看,这大大增加了企业的人工成本和厂房成本,且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对企业的能效管理增加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无需人工投入、节约成本且自动化程度高的回收输送线系统。
[0004]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系统包括设置于生产线平台两端的升降平台和设置在所述生产线平台下方的回收输送线,所述升降平台包含分别位于上下的上工作台和下工作台,所述上工作台由设置在所述升降平台下方的第一气缸驱动在生产线平台与所述回收输送线之间上下运动,在所述上工作台上设置有推动装置,位于所述生产线平台上的待输送产品从所述生产线平台末端移动到所述上工作台上,所述第一气缸带动所述上工作台下降,在所述下工作台到达所述回收输送线的同一水平面时,所述推动装置推动待输送产品进入到所述回收输送线上进行回收输送,最后待输送产品到达所述生产线平台的始端。
[0005]进一步地,所述推动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上工作台上的第一倍数链和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带动所述第一倍数链运动。
[0006]进一步地,在所述上工作台上还设置有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上工作台两侧的两个第二气缸,在所述第二气缸的输出端设置有顶起块,所述顶起块上设置有平板,在所述平板上设置有卡紧槽,所述第二气缸的输出轴朝上设置,当待输送产品到达所述上工作台上时,所述第二气缸的输出轴下降,所述平板降低,设置在所述上工作台上的定位板穿过所述卡紧槽并定位紧待输送产品。
[0007]进一步地,所述回收输送线包括设置在所述生产线平台下方的第二倍数链和若干个第二电机,若干所述第二电机均匀分布在所述生产线平台下方,若干所述第二电机驱动所述第二倍数链转动。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气缸设置在所述下工作台上,所述上工作台上设置有若干根第一导向柱,所述第一导向柱滑动穿过所述下工作台并从所述下工作台下方穿出。
[0009]进一步地,在所述上工作台与所述平板之间设置有支撑柱。
[0010]进一步地,所述回收输送线包括若干个支架,在每个所述支架上设置一根所述第二倍数链和一个第二电机,所有所述支架前后串联连接。
[0011]进一步地,在所述升降平台的下部设置有第一定位柱和第一万向轮组。
[0012]更进一步地,在所述支架的下部设置有第二定位柱和第二万向轮组。
[00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对装配夹具需要投入专门的人力和运输通道进行回收而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成本的增加的缺陷,设计了一种全新的装配夹具回收系统,该系统利用原有装配线上存在的空间,在原有装配线基础上设计一条回流运输通道,在装配线的始末端分别设置两个升降装置,利用升降装置,实现装配夹具的自动循环使用,从而实现减少人工投入,也节省了原有的专门运输通道,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人工成本和厂房成本,且其自动化程度高,几乎无需人工参与装配夹具的回收再利用,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视角简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视角简易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7]图4是图2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图5是所述升降平台部分的简易正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设置于生产线平台I两端的升降平台2和设置在所述生产线平台I下方的回收输送线3,所述升降平台2包含分别位于上下的上工作台4和下工作台5,所述上工作台4由设置在所述升降平台2下方的第一气缸6驱动在生产线平台I与所述回收输送线3之间上下运动,在所述上工作台4上设置有推动装置,位于所述生产线平台I上的待输送产品从所述生产线平台I末端移动到所述上工作台4上,所述第一气缸6带动所述上工作台4下降,在所述下工作台4到达所述回收输送线3的同一水平面时,所述推动装置推动待输送产品进入到所述回收输送线3上进行回收输送,最后待输送产品到达所述生产线平台I的始端。所述推动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上工作台4上的第一倍数链7和第一电机8,所述第一电机8的输出轴带动所述第一倍数链7运动。
[0020]在所述上工作台4上还设置有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上工作台4两侧的两个第二气缸9,在所述第二气缸9的输出端设置有顶起块10,所述顶起块10上设置有平板11,在所述平板11上设置有卡紧槽12,所述第二气缸9的输出轴朝上设置,当待输送产品到达所述上工作台4上时,所述第二气缸9的输出轴下降,所述平板11下降,设置在所述上工作台4上的定位板13穿过所述卡紧槽12并定位紧待输送产品。所述回收输送线3包括设置在所述生产线平台I下方的第二倍数链14和若干个第二电机15,若干所述第二电机15均匀分布在所述生产线平台I下方,若干所述第二电机15驱动所述第二倍数链14转动。所述第一气缸6设置在所述下工作台5上,所述上工作台4上设置有若干根第一导向柱16,所述第一导向柱16滑动穿过所述下工作台5并从所述下工作台5下方穿出。在所述上工作台4与所述平板11之间设置有支撑柱17。所述回收输送线3包括若干个支架18,在每个所述支架18上设置一根所述第二倍数链14和一个第二电机15,所有所述支架18前后串联连接。在所述升降平台2的下部设置有第一定位柱19和第一万向轮组20。在所述支架18的下部设置有第二定位柱21和第二万向轮组22。所述第一定位柱19和所述第二定位柱21可以起到定位的作用;所述第一万向轮组20和所述第二万向轮组22可以起到便于移动的作用。
[0021]在本实施例中,位于所述回收输送线3上方的生产线平台I为冰箱或洗衣机产品生产线平台,在该平台上设置有多个工位,每一工位完成一组零配件的安装;而整个冰箱或洗衣机的底盘产品放置在位于生产线平台I上的一个个夹具上,当一个工位完成相应的零配件安装后,将整个产品连同所述夹具移动到下一个工位进行其它零配件的安装。经过从所述生产线平台I的始端到末端的安装流程,最终产品得以形成。在将产品从所述夹具上取下后,夹具继续前行,其进入到本实用新型中的升降平台上。
[0022]当夹具与所述生产线平台I平齐的位置时,所述上工作台4上方的所述第一倍数链7与所述平板11平齐;在夹具完全进入升降平台2之后,第二气缸9启动并推动所述平板11下降,此时,夹具依靠所述第一倍数链7支撑,所述定位板13穿过所述卡紧槽12并定位紧待输送产品。所述第一气缸6下降,整个夹具下降,在夹具到达所述回收输送线3后,第一气缸停止动作;此时,所述第二气缸9上升,此时,在定位板13从所述卡紧槽12处降下后,所述第一倍数链7反向启动;此时,夹具被推出到所述回收输送线3上;同时,所述第二倍数链14运动并带动夹具向所述生产线平台I的始端移动;在夹具到达位于生产线平台I始端的升降平台2后,升降平台2将夹具提升至与所述生产线平台I相齐平的位置时,所述第一倍数链7运动并将夹具推动到所述生产线平台I的始端;此时,进行下一个产品安装。在夹具提升过程中,其过程与在生产线平台末端发生的夹具下降过程正好相反,再此不再赘述。
[0023]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人工移动夹具并占用较多的生产车间空间的问题,为企业节省了人工成本和物业成本。
[0024]本实用新型可应用于输送设备领域。
【权利要求】
1.一种回收输送线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设置于生产线平台(I)两端的升降平台(2)和设置在所述生产线平台(I)下方的回收输送线(3),所述升降平台(2)包含分别位于上下的上工作台(4)和下工作台(5),所述上工作台(4)由设置在所述升降平台(2)下方的第一气缸(6)驱动在生产线平台(I)与所述回收输送线(3)之间上下运动,在所述上工作台(4)上设置有推动装置,位于所述生产线平台(I)上的待输送产品从所述生产线平台(I)末端移动到所述上工作台(4)上,所述第一气缸(6)带动所述上工作台(4)下降,在所述下工作台(4)到达所述回收输送线(3)的同一水平面时,所述推动装置推动待输送产品进入到所述回收输送线(3)上进行回收输送,最后待输送产品到达所述生产线平台(I)的始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输送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上工作台(4)上的第一倍数链(7)和第一电机(8),所述第一电机(8)的输出轴带动所述第一倍数链(7)运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收输送线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工作台(4)上还设置有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上工作台(4)两侧的两个第二气缸(9),在所述第二气缸(9)的输出端设置有顶起块(10),所述顶起块(10)上设置有平板(11),在所述平板(11)上设置有卡紧槽(12),所述第二气缸(9)的输出轴朝上设置,当待输送产品到达所述上工作台(4)上时,所述第二气缸(9)的输出轴下降,所述平板(11)降低,设置在所述上工作台(4)上的定位板(13)穿过所述卡紧槽(12)并定位紧待输送产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输送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输送线(3)包括设置在所述生产线平台(I)下方的第二倍数链(14)和若干个第二电机(15),若干所述第二电机(15)均匀分布在所述生产线平台(I)下方,若干所述第二电机(15)驱动所述第二倍数链(14)转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输送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缸(6)设置在所述下工作台(5)上,所述上工作台(4)上设置有若干根第一导向柱(16),所述第一导向柱(16)滑动穿过所述下工作台(5)并从所述下工作台(5)下方穿出。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回收输送线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工作台(4)与所述平板(11)之间设置有支撑柱(17)。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回收输送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输送线(3)包括若干个支架(18),在每个所述支架(18)上设置一根所述第二倍数链(14)和一个第二电机(15),所有所述支架(18)前后串联衔接。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输送线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升降平台(2)的下部设置有第一定位柱(19)和第一万向轮组(20)。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回收输送线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架(18)的下部设置有第二定位柱(21)和第二万向轮组(22)。
【文档编号】B23P19-00GK204277444SQ201420783968
【发明者】黄志才 [申请人]珠海林顺机电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