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除冷轧带钢卷取钳口折印的方法

文档序号:3009193阅读:4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消除冷轧带钢卷取钳口折印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消除冷轧带钢卷取钳口折印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冷轧带钢生产中,在各机组均需要开卷与卷取,现有冷轧带钢卷取机卷筒1侧面为圆柱面,其横截面为真圆形5,带钢在卷取时,把带钢的一端即冷轧带钢钢卷插入端3插入冷轧带钢卷取机卷筒1的钳口2中,由于带钢具有一定的弹性,带钢在钳口2外弹性翘起4形成横向的弧形凸台,参见

图1,另外卷取机在卷取状态外形为真圆形5,而带钢在卷取时为螺旋线7,两条曲线不一致。在卷取时,当带钢卷至钳口处时,前一圈的带钢厚度与弹性翘起共同形成这位置凸起,使下一圈带钢在此形成带钢的横向折印,以后的卷取中,继续受此影响,形成周期性的卷取折印。在钢卷内圈约300~500mm厚度范围内,会形成带钢横向折印,中间工序卷取形成的这种折印,可以在下工序中得到缓解,但最终工序卷取形成的这种折印则无法消除,带到成品中提供给了用户。对于开平设备具有较强矫直能力的或对产品要求不高的用户可以满足使用要求。但多数用户由于开平板设备矫直能力差,对于产品质量要求较高无法使用,如芬兰Outokumpu为青岛四方机车车辆厂提供的301L车辆用面板,其钢卷由于存在严重钳口印(占1/3卷),最终失去四方车辆厂这一用户。对于高档次的磨砂板、发纹板以及装饰板等使用,用户也不能接受该缺陷。到目前为止,由于冷轧带钢卷取机设计与制造方面的原因,全世界同类生产厂中,均不同程度存在这一问题,不锈钢冷轧带钢卷取钳口印一直是影响带钢质量的难题。现在,在卷取机的最后整体加工中,由于加工设备及手段和制造工艺的原因,卷取机在最后的加工中,只能保证胀开状态为真圆,无法用简单的方法得到螺旋线,即使可以加工成螺旋线,也只能是一种螺距,无法满足不同厚度带钢的卷取需要。为了消除冷轧带钢卷取钳口折印,现有的方法是对个别的卷取机的卷筒做了一些改进,但其形状仍以真圆为基础,只有部分过渡段,且长度不足,同时受到结构的限制,不能用于较大张力卷取,这种卷筒,也只能减少折印圈数,缓解折印程度,不能得到根本解决,影响了钢卷特别是不锈钢钢卷的质量。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消除冷轧带钢卷取钳口折印的方法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消除冷轧带钢卷取钳口折印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1)在平整与纵切两个工序卷取带钢时,卷取带钢与真圆卷筒之间设置纵向剖面为楔形的弹性衬垫,使卷筒实际工作形状从真圆过渡到螺旋线形状,从而更加符合不同带钢的卷取特征与卷取过程的形状;2)针对不同工艺装备卷取机的不同工作特点及不同带钢材料、厚度、不同强度级别等因素,进行卷取机与带钢之间配合衬垫材料形状特征,并选符合使用条件的材料,这种材料具有弹性、耐压、耐磨性能,如橡胶弹性衬垫、聚氨脂弹性衬垫、夹帆布的橡胶弹性衬垫。
本消除冷轧带钢卷取钳口折印的方法包括下述依次的步骤(一)把带钢的插入端插入卷筒的钳口;(二)再把一端厚一端薄的弹性衬垫平铺在导向辊与钳口之间的带钢表面,或粘贴在卷筒上,弹性衬垫的长度不大于卷筒胀开时的周长,不小于卷筒胀开时周长的1/2,一般不小于卷筒胀开时周长的3/4,弹性衬垫的薄端正对钳口;(三)然后开动卷取机的卷筒,使卷筒转动卷取带钢,在卷筒卷取带钢的同时,把弹性衬垫也卷成圆弧形,卷在卷筒的扇形板外侧面与带钢的第一圈之间;弹性衬垫的内侧紧贴卷筒的扇形板外侧面,弹性衬垫的外侧在带钢的第一圈内侧成螺旋线面,弹性衬垫的厚端卷在钳口的卷取方向的一旁,该端距钳口的弧长不大于50mm,弹性衬垫材料薄的一端在钳口的另一旁,该端距钳口的弧长不大于卷筒胀开时周长的1/2,一般不大于卷筒胀开时周长的1/4;(四)当把带钢卷成钢卷卸卷后,把弹性衬垫从钢卷内圈中取出。
按照上述的消除冷轧带钢卷取钳口折印的方法,弹性衬垫的厚端距钳口的弧长为5mm~50mm,弹性衬垫的薄端到钳口的弧长为2mm~950mm,弹性衬垫薄端的厚度不小于带钢在钳口旁的弹性翘起与扇形板之间形成的间隙,不大于3mm,弹性衬垫厚端的厚度为衬垫材料薄端厚度加带钢厚度最佳,薄端的厚度加厚端的厚度不大于10mm。
按照上述的消除冷轧带钢卷取钳口折印的方法,弹性衬垫的长度接近卷筒胀开时周长最佳,即弹性衬垫的厚端紧靠钳口的一侧,弹性衬垫的薄端紧靠钳口的另一侧,弹性衬垫的长度不小于卷筒胀开时周长的98%,对胀开时的直径为Ф610mm的卷筒,弹性衬垫的长度为1890~1900mm时最佳,这样把弹性翘起与卷筒扇形板外侧面之间形成的间隙充满。弹性衬垫厚端的外侧面与钳口的弹性翘起的外侧面在同一圈的螺旋线面上,带钢的第一圈的末尾与第二圈的开始部分形成螺旋线面,带钢卷成钢卷后的横向剖面均为螺旋线,消除了由于弹性翘起形成的钳口折印。
按照上述的消除冷轧带钢卷取钳口折印的方法,弹性衬垫两端的厚度与带钢的厚度的关系如下弹性衬垫薄端的厚度为2.0mm弹性衬垫厚端的厚度比薄端厚0.6mm,适用于0.6~0.8mm的带钢;弹性衬垫厚端的厚度比薄端厚1.0mm,适用于0.9~1.2mm的带钢;弹性衬垫厚端的厚度比薄端厚2.0mm,适用于1.5~2.0mm的带钢;弹性衬垫厚端的厚度比薄端厚3.0mm,适用于2.5~3.0mm的带钢;弹性衬垫厚端的厚度比薄端厚4.0mm,适用于3.5~4.0mm的带钢;弹性衬垫厚端的厚度比薄端厚5.0mm,适用于4.5~5.0mm的带钢。
目前全世界的冷轧带钢卷取机普遍存在带钢卷取折印问题,严重影响高等级及高要求客户的使用,特别是对于不锈钢冷轧带钢产品,由于其价值远高于一般的带钢,消除卷取时钢卷的横向折印,对于提高不锈钢卷的外观质量至关重要,对于提高不锈钢卷的产值也有不可忽视的意义。本消除冷轧带钢卷取钳口折印的方法在卷筒扇形板外侧衬垫弹性材料,完全消除了用卷取机卷取钢卷时钢卷的横向折印。而且弹性衬垫可反复使用,卷取时操作方便,工艺简单,成本低。
图1是现有冷轧带钢卷取方法卷取带钢后的横向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消除冷轧带钢卷取钳口折印的方法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图3是用实施例一的卷取方法卷筒卷取带钢后的轴向视图,卷筒横向剖开,相对图2放大。
图4是本消除冷轧带钢卷取钳口折印的方法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图5是用实施例二的卷取方法卷筒卷取带钢后的轴向视图,卷筒横向剖开,相对图4放大。
图6是用实施例三的卷取方法卷筒卷取带钢后的轴向视图,卷筒横向剖开,相对图4放大。
图7是本消除冷轧带钢卷取钳口折印的方法实施例四的示意图。
上述图中1、卷筒2、钳口 3、插入端4、弹性翘起 5、真圆形6、冷轧带钢钢卷 7、螺旋线 8、导向辊 9、带钢10、弹性衬垫11、卷筒12、钳口 13、插入端14、薄端15、厚端 16、弹性翘起 17、外侧面 18、螺旋线面19、碟形弹簧组20、运动楔形块21、固定楔形块 22、芯轴23、胀缩缸杆 24、扇形板 25、弹性衬垫 26、厚端27、薄端28、弹性翘起29、间隙30、间隙 31、辅助辊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说明本消除冷轧带钢卷取钳口折印的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发明的消除冷轧带钢卷取钳口折印的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
不局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所用的卷取机为德国SUNDWIG生产的卷取机,卷筒11在胀开时的直径为Ф610mm,周长为1916mm,宽1400mm,卷取的带钢9为OCr18Ni9不锈钢,厚度为3mm。
本实施例的卷取步骤参见图2,把带钢9的插入端13从轧钢机导向辊8拉出,插入卷筒11的钳口12,再把弹性衬垫10铺设在导向辊8与钳口12之间的带钢9上面,弹性衬垫10的薄端14在下紧靠钳口12,弹性衬垫10的厚端15在上,本实施例中厚端15接近导向辊8,然后开动卷取机的卷筒11,使卷筒11逆时针旋转卷取带钢9,并在图3中钳口12的右旁形成弹性翘起16,在卷筒11卷取带钢9的同时,把弹性衬垫10也卷成圆形,卷在卷筒11的扇形板外侧面17与带钢9的第一圈之间。弹性衬垫10的薄端14垫在弹性翘起16的下面,把弹性翘起16与卷筒11扇形板外侧面17之间形成的间隙充满。扇形板外侧面17为真圆面,弹性衬垫10的内侧紧贴卷筒11的扇形板外侧面17,弹性衬垫10的外侧在带钢9的第一圈内侧成螺旋线面18,带钢9卷取第一圈后,弹性衬垫10的厚端15卷在图3中钳口12的左边,这样,弹性衬垫10厚端15的外侧面与钳口12右边的弹性翘起16的外侧面在同一圈的螺旋线面上,带钢9的第一圈的末尾与第二圈的开始部分形成螺旋线面,带钢9在卷筒11卷取后的形状见图3,虽然图中只画出两圈,但从图中可看出卷取的带钢9的横向剖面均为螺旋线,根本消除了由于弹性翘起16形成的钳口折印。当把带钢9卷成钢卷卸卷后,即可把弹性衬垫10从钢卷内圈中取出反复使用。
本实施例所用的弹性衬垫10为中间夹帆布的橡胶弹性衬垫,增加橡胶衬垫的抗拉性,长1900mm,为卷筒11胀形时周长的99/100,接近于周长,宽1240mm,厚端15的厚度为5mm,薄端14的厚度为2mm。
实施例二本实施例所用的卷取机为西班牙FAGOR生产的卷取机,卷筒11在胀开时的直径为Ф610mm,周长为1916mm,宽1400mm,卷取的带钢9为430不锈钢,厚度为2.0mm。
本实施例的卷取步骤参见图4,把带钢9的插入端13从导向辊8拉出,插入卷筒11的钳口12,再把弹性衬垫25铺设在导向辊8与钳口12之间的带钢9上面,弹性衬垫25的薄端27在下,距钳口12为470mm,弹性衬垫25的厚端26在上,然后开动卷取机的卷筒11,使卷筒11逆时针旋转卷取带钢9,(也可开动卷取机的卷筒11,使卷筒11转动90°后再垫弹性衬垫25)并在图5中钳口12的右旁形成弹性翘起28,在卷筒11卷取带钢9的同时,把弹性衬垫25也卷成圆形,卷在卷筒11的扇形板外侧面17与带钢9的第一圈之间,图5中钳口12的右侧,形成沿卷筒11的圆周长470mm的间隙29。扇形板外侧面17为真圆面,弹性衬垫25的内侧紧贴卷筒11的扇形板外侧面17,弹性衬垫25的外侧压在带钢9的第一圈内侧成螺旋线面,带钢9卷取第一圈后,弹性衬垫25的厚端26卷在图5中钳口12的左边。弹性衬垫25厚端26的外侧面与钳口12右边的弹性翘起28的外侧面在同一圈的螺旋线面上,基本消除了钳口折印。
本实施例所用的弹性衬垫25为无纤维材料的橡胶弹性衬垫,长1430mm,为卷筒11胀开时周长的75%,宽1240mm,厚端26的厚度为4.0mm,薄端27的厚度为2.0mm。
实施例三本实施例所用的卷取机为德国SUNDWIG生产的卷取机,卷筒11在胀开时的直径为Ф610mm,周长为1916mm,宽1400mm,卷取的带钢9为OCr18Ni9不锈钢,厚度为1.5mm。
本实施例的卷取步骤可参见图4,把带钢9的插入端13从导向辊8拉出,插入卷筒11的钳口12,再把弹性衬垫25铺设在导向辊8与钳口12之间的带钢9上面,弹性衬垫25的薄端27在下,距钳口12为400mm,弹性衬垫25的厚端26在上,然后开动卷取机的卷筒11,使卷筒11逆时针旋转卷取带钢9,并在图6中钳口12的右旁形成弹性翘起28,在卷筒11卷取带钢9的同时,把弹性衬垫25也卷成圆形,卷在卷筒11的扇形板外侧面17与带钢9的第一圈之间,图6中钳口12的右侧,形成沿卷筒11的圆周长400mm的间隙29,在钳口12的左侧有70mm的间隙30。弹性衬垫25厚端26的外侧面与钳口12右边的弹性翘起28的外侧面在同一圈的螺旋线面上,基本消除了钳口折印。
本实施例所用的弹性衬垫25为无纤维材料的橡胶弹性衬垫,长1430mm,为卷筒11胀形时周长的75%,宽1240mm,厚端26的厚度为3.5mm,薄端27的厚度为2.0mm。
实施例四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是将弹性衬垫10的薄端14粘在卷筒11的钳口12下紧靠钳口12,见图7,使卷筒11顺时针旋转卷取带钢9,把弹性衬垫10卷进带钢9的第一圈内侧与卷筒11之间,其它步骤与实施例相同。
权利要求
1.一种消除冷轧带钢卷取钳口折印的方法,它包括下述依次的步骤(一)把带钢的插入端插入卷筒的钳口;(二)再把一端厚一端薄的弹性衬垫平铺在导向辊与钳口之间的带钢表面,或粘贴在卷筒上,弹性衬垫的长度不大于卷筒胀开时的周长,不小于卷筒胀开时周长的1/2,弹性衬垫的薄端正对钳口;(三)然后开动卷取机的卷筒,使卷筒转动卷取带钢,在卷筒卷取带钢的同时,把弹性衬垫卷在卷筒的扇形板外侧面与带钢的第一圈之间;弹性衬垫的外侧在带钢的第一圈内侧成螺旋线面,弹性衬垫的厚端卷在钳口的卷取方向的一旁,该端距钳口的弧长不大于50mm,弹性衬垫材料薄的一端在钳口的另一旁,访端距钳口的弧长不大于卷筒胀开时周长的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除冷轧带钢卷取钳口折印的方法,其特征是弹性衬垫薄端的厚度不小于带钢在钳口旁的弹性翘起与扇形板之间形成的间隙,不大于3mm,弹性衬垫厚端的厚度加薄端的厚度不大于1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消除冷轧带钢卷取钳口折印的方法,其特征是带钢卷取后弹性衬垫的厚端紧靠钳口的一侧,弹性衬垫的薄端紧靠钳口的另一侧,弹性衬垫的长度为1890mm~190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消除冷轧带钢卷取钳口折印的方法,其特征是弹性衬垫两端的厚度与带钢的厚度的关系如下弹性衬垫薄端的厚度为2.0mm;弹性衬垫厚端的厚度比薄端厚0.6mm,用于0.6~0.8mm的带钢;弹性衬垫厚端的厚度比薄端厚1.0mm,用于0.9~1.2mm的带钢;弹性衬垫厚端的厚度比薄端厚2.0mm,用于1.5~2.0mm的带钢;弹性衬垫厚端的厚度比薄端厚3.0mm,用于2.5~3.0mm的带钢;弹性衬垫厚端的厚度比薄端厚4.0mm,用于3.5~4.0mm的带钢;弹性衬垫厚端的厚度比薄端厚5.0mm,适用于4.5~5.0mm的带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消除冷轧带钢卷取钳口折印的方法,其特征是弹性衬垫两端的厚度与带钢的厚度的关系如下弹性衬垫薄端的厚度为2.0mm;弹性衬垫厚端的厚度比薄端厚0.6mm,用于0.6~0.8mm的带钢;弹性衬垫厚端的厚度比薄端厚1.0mm,用于0.9~1.2mm的带钢;弹性衬垫厚端的厚度比薄端厚2.0mm,用于1.5~2.0mm的带钢;弹性衬垫厚端的厚度比薄端厚3.0mm,用于2.5~3.0mm的带钢;弹性衬垫厚端的厚度比薄端厚4.0mm,用于3.5~4.0mm的带钢;弹性衬垫厚端的厚度比薄端厚5.0mm,适用于4.5~5.0mm的带钢。
全文摘要
一种消除冷轧带钢卷取钳口折印的方法,它包括下述依次的步骤(一)把带钢的插入端插入卷筒的钳口;(二)再把一端厚一端薄的弹性衬垫平铺在导向辊与钳口之间的带钢表面,或粘贴在卷筒上,弹性衬垫的长度不大于卷筒胀开时的周长,不小于卷筒胀开时周长的1/2,弹性衬垫的薄端正对钳口;(三)然后开动卷取机的卷筒卷取带钢。弹性衬垫薄端的厚度不小于带钢在钳口旁的弹性翘起与扇形板之间形成的间隙,不大于3mm,弹性衬垫厚端的厚度加薄端的厚度不大于10mm。本消除冷轧带钢卷取钳口折印的方法完全消除了用卷取机卷取钢卷时钢卷的横向折印,弹性衬垫可反复使用,操作方便,工艺简单。
文档编号B21C47/28GK101049617SQ20071006189
公开日2007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2007年5月16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16日
发明者任建新, 张志方, 崔汝飞, 袁宝敬, 柴维智, 白利新, 武显斌 申请人: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