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间隙机床丝杆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8565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间隙机床丝杆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床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与一种无间隙机床丝杆机构有关。
背景技术
目前,机床直线进给装置一般是通过螺母与丝杆的配合,转动螺母可以使 丝杆前进或后退,将转动转变为进给系统的直线移动,这种装置无论螺母与丝 杆之间配合如何紧密,螺母与丝杆之间始终存在间隙,进给过程中容易产生前 后振荡,无法满足高精密机床的精度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解决现有机床直线进给装置存在的进给过程中容易 产生前后振荡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性能稳定、能有效消除进给过程中
产生的前后振荡的无间隙机床丝杆机构。为此,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无间隙机床丝杆机构,包括丝杆、前支撑套、后支撑套、与丝杆配合并设 在前、后支撑套之间的蜗轮螺母、外壳和设置在后支撑套后端部的端盖,前支 撑套和后支撑套分别套装在丝杆上并用外壳连接',外壳设置有开口,使蜗轮螺
母的蜗轮齿在开口处可以与蜗杆配合连接,其特征是在后支撑套内腔上设有固 定在其上的前密封环,在丝杆外壁上固定设置有后密封环,前密封环、后密封 环、丝杆外壁和后支撑套内壁形成密闭气室,在后支撑套上设有通向气室的空 气通道。
本发明开始进给工作时,先通过后支撑套上的空气通道向气室通入高压空 气,通过后密封环对丝杆产生向后推力,使丝杆与蜗轮螺母的配合螺紋在进给 过程中始终是同 一 面接触,达到了消除由于存在反向间隙而产生的前后振荡, 提高机床加工精度的有益效果。


图l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l所示,本发明包括丝杆8、前支撑套9、后支撑套6、与丝杆8配 合并设在前支撑套9、后支撑套6之间的蜗轮螺母7、外壳10和设置在后支撑 套6后端部的端盖1,前支撑套9和后支撑套6分别套装在丝杆8上并用外壳 IO连接,外壳10设置有开口,使蜗轮螺母7的蜗轮齿在开口处可以与蜗杆配 合连接,在后支撑套6的内腔上设有固定在其上的前密封环5,在丝杆8的外 壁上固定设置有后密封环2,前密封环5、后密封环2、丝杆8的外壁和后支 撑套6的内壁形成密闭气室4,在后支撑套6上设有通向气室4的空气通道3。
本发明开始进给工作时,先通过空气通道3向气室4通入高压空气,通过 后密封环2对丝杆8产生向后推力,使丝杆8与蜗轮螺母7的配合螺紋在进给 过程中始终是同一面接触,达到了消除由于存在反向间隙而产生的前后振荡。
权利要求
1、无间隙机床丝杆机构,包括丝杆(8)、前支撑套(9)、后支撑套(6)、与丝杆(8)配合并设在前支撑套(9)、后支撑套(6)之间的蜗轮螺母(7)、外壳(10)和设置在后支撑套(6)后端部的端盖(1),前支撑套(9)和后支撑套(6)分别套装在丝杆(8)上并用外壳(10)连接,外壳(10)设置有开口,使蜗轮螺母(7)的蜗轮齿在开口处可以与蜗杆配合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后支撑套(6)的内腔上设有固定在其上的前密封环(5),在所述的丝杆(8)的外壁上固定设置有后密封环(2),前密封环(5)、后密封环(2)、丝杆(8)的外壁和后支撑套(6)的内壁形成密闭气室(4),在后支撑套(6)上设有通向所述的气室(4)的空气通道(3)。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无间隙机床丝杆机构,属于机床构成零部件。现有的螺母丝杆配合型机床直线进给装置存在由于配合间隙而在进给过程中容易产生振荡。本发明的特点是在后支撑套内腔设置固定在其上的前密封环,在丝杆外壁固定设置后密封环,使前、后密封环和后支撑套内壁、丝杆外壁形成密闭气室,在后支撑套上设置通向该密闭气室的空气通道,利用通入高压空气,通过后密封环对丝杆产生推力,使进给过程中丝杆与螺母的配合螺纹始终是同一面接触,达到消除了由于存在反向间隙而产生的振荡的作用。
文档编号B23Q5/40GK101585153SQ20081006200
公开日2009年11月25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21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21日
发明者伟 王 申请人:伟 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