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卷钢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5338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重卷钢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重卷钢管,特别是涉及用于汽车的制动器配管或产业机械的液 压配管等上的多重卷钢管。
背景技术
通常,在汽车的制动器钢管或液压设备用的配管上广泛利用能够耐高压的多重卷 钢管。该多重卷钢管通过用辊卷绕低碳钢的冷轧钢板而成形为管状。在作为这种多重卷钢管的原材料的钢板上使用在其两面实施了镀铜的钢板。在通 过辊卷绕了该钢板后,在还原氛围中以铜的熔点以上的温度进行钎焊。在现有的多重卷钢管中,由于采用在两面实施了相同厚度的镀铜的钢板而存在在 进行钎焊的工序中产生剩余的铜的问题。即,由于大于为了对卷成双重的钢板进行钎焊所必要的量的过剩的铜从两面的镀 铜覆膜供给,所以剩余的铜或在钢管的表面凝固,或在炉内落下的铜再次附着在钢管上而 成为外管不良的产品的原因。作为防止这种过剩的铜在钢管的表面凝固的对策,以往是在钎焊之前进行涂碳。 但是,由于在钎焊后难以将碳完全除去,所以钢管表面的清洁度因残留的碳而降低,被认为 是在后工序的表面处理中产生不良情况的原因。另一方面,在现有的多重卷钢管中,存在仅在作为原材料的钢板的单面上实施镀 铜的钢管。作为这种多重卷钢管的以往例子,能够列举出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多重卷钢管。在该专利文献1中,作为仅镀敷单面的效果,列举出了能够无需上述碳而表面清 洁度提高,辐射热传导率改善,以及节约钎焊所必须的电力。专利文献1 特开2005-095976号公报但是,在现有的在两面上实施了镀铜的多重卷钢管中,在进行钎焊时,铜板彼此的 间隙增大,产生所谓空隙的未钎焊部的可能性增大,在钢管的焊缝部上形成过剩的焊脚,焊 缝部的级差增大,成为紧固时的不良情况的原因。另一方面,在现有的仅在单面上实施了镀铜的多重卷钢管的情况下,由于有时在 钢管的焊缝部上不形成铜的焊脚,所以强度降低的可能性增大。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消除上述现有技术所具有的问题,提供一种多重卷钢管 及其制造方法,能够在制造多重卷钢管的过程中,不会过多或过少地供给钎焊所必须的铜, 在钢管的表面上不产生铜的再凝固,而且,通过在钢管的焊缝部上形成良好的焊脚,能够改 进外观的不良情况,提高钎焊强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特征是在通过辊卷绕在两面上实施了镀铜的钢板而 成形为管状,并对该钢板进行钎焊而成的多重卷钢管中,上述钢板具有以镀铜的膜厚为tl 的一方的面以及镀铜的膜厚为t2的另一方的面,上述另一方的面的镀铜的膜厚(tl)比上述一方的面的镀铜的膜厚(t2)薄,并且以上述一方的面为多重卷钢管的外侧面的方式成 形为管状。而且,本发明的特征是在制造通过辊卷绕在两面上实施了镀铜的钢板而成形为管 状,并对该钢板进行钎焊而成的多重卷钢管的多重卷钢管的制造方法中,作为原材料的钢 板,准备具有以镀铜的膜厚为tl的一方的面以及镀铜的膜厚为t2的另一方的面,且上述另 一方的面的镀铜的膜厚(tl)比上述一方的面的镀铜的膜厚(t2)薄的钢板;通过辊卷绕上 述钢板,以一方的面为外侧面的方式成形为管状;将上述成形的钢管在还原氛围中加热到 铜的熔点以上进行钎焊。根据本发明,在制造多重卷钢管的过程中,能够不会过多或过少地供给钎焊所必 需的铜,在钢管的表面上不产生铜的再凝固,而且通过在钢管焊缝部形成良好的焊脚,能够 消除外观的不良情况,提高钎焊强度。


图1是用于本发明的多重卷钢管的原材料上的钢板的剖视图。图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多重卷钢管的横向剖视图。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多重卷钢管的焊缝部上的焊脚生成状况的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多重卷钢管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多重卷钢管的横向剖视图。图2是用于图1的多 重卷钢管的原材料上的钢板的剖视图。钢板10采用由低碳钢构成的冷轧钢板。在该钢板10的两面均实施了电气镀铜。 但是,由于镀铜被称为差厚镀敷,所以在一方的面的镀铜覆膜11与另一方的面的镀铜覆膜 12处膜厚是不同的。在此,当将形成在钢板10的一方的面上的镀铜覆膜11的膜厚设为tl,将形成在另 一方的面上的的镀铜覆膜的膜厚设为t2时,tl 一方形成为比t2薄的膜厚。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是一方的镀铜覆膜11的膜厚tlhm)在0 < tl彡3的范 围内。而且,由于另一方的镀铜覆膜12的膜厚t2更厚,所以优选地是在3彡t2彡6的 范围内。关于这些镀铜覆膜11、12的膜厚tl、t2,将进一步列举实施例进行说明。以上所述的钢板10通过用未图示的模辊卷绕成多重而成形为管状。在用辊卷绕 时,膜厚较薄的tl 一方的镀铜覆膜11成为外侧面,较厚的一方的镀铜覆膜12成为内侧面, 优选地是双重卷绕。这样制造的多重卷钢管的半成品被输送到进行钎焊的工序的加热炉中。在该加热炉中,以在还原氛围中保持在铜的熔点的1083°C以上的状态下进行钎焊。通过加热,铜从镀铜覆膜11、12上熔出而成为钎料,重合的钢板10彼此熔敷而成 为一体的钢管。钢管的外周面通过镀铜而被覆盖。
4
另外,作为钎焊的方法,除了上述的炉内钎焊之外,也能够采用在多重卷钢管的周 围配置线圈、通过对该线圈通电而产生钢管的感应电流而进行加热来进行钎焊的高频感应 钎焊方法,或使通电端子直接与钢管接触并进行通电、通过焦耳热来加热以进行钎焊的直 接通电式的钎焊方法等。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多重卷钢管,由于在作为原材料的钢板10的两面实施了差厚 镀铜,所以获得了以下的效果。第一,由于形成在钢板10的一方的面上的镀铜覆膜的膜厚tl与形成在另一方的 面上的镀铜覆膜12的膜厚t2在厚度上存在差异,所以与使两面为相同厚度的情况相比,能 够将钎焊时所供给的铜的量过剩的情况防患于未然。这样一来,在钎焊时,能够降低过剩的 铜以液滴状再凝固在钢管的表面上的外表面的不良情况。而且,由于通过铜的再凝固所产 生的外表面的不良情况降低,品质检查工序中的噪音也降低,所以能够进行提高涡流探伤 仪的灵敏度的高精度的检查。而且,由于作为防止过剩的铜在钢管的表面凝固的对策而无需向以往那样在钎焊 前进行涂碳,所以能够消除钎焊后不能够将碳完全除去,钢管表面的清洁度因残留的碳而 降低,在后工序的表面处理中产生不良情况的这种现有技术的问题。而且,由于通过采用进行了差厚镀敷的钢板,能够将卷成后的钢板10彼此的距离 保持适当,所以能够防止钎焊时产生空隙,提高钎焊强度。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制造出具 有35MPa以上的耐压性能的用于车辆用的制动器配管上的多重卷钢管。第二,由于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多重卷钢管,除了上述那样采用实施了差厚镀铜的 钢板作为原材料的钢板之外,在用辊卷绕时,较薄一方的镀铜覆膜11为外侧面,所以在进 行钎焊时能够在多重卷钢管的焊缝部15处形成铜的良好焊脚。在此,图3(a)至图3(d)表示在板厚为0. 4mm的钢板上因实施的镀铜的不同而生 成焊脚的状况。图3(a)表示仅在钢板10的单面上实施了镀铜的情况下的多重卷钢管的焊缝部 15。在镀铜仅为单面的情况下,大多因铜量的不足而以未形成焊脚的状态结束。而图3(b)是在钢板10的两面上实施了相同厚度的镀铜的情况下,在重合的钢板 10彼此之间相同厚度的镀铜覆膜重叠,以及铜也从外侧的镀铜覆膜供给,因过剩的铜而形 成了过大的焊脚16。这意味着焊缝部15的强度减弱。而相对于此,如图3(c)所示,由于除了进行差厚镀铜之外,使膜厚tl的较薄一方 为外侧面,重合的铜板10之间的镀铜覆膜相对变薄,并且外侧的镀敷覆膜也薄,所以参与 焊脚16的形成的铜量适当,形成了良好状态的焊脚16。这样的焊脚是在膜厚tl为Mm、 t2为4i!m的情况下得到的。图3(d)是除了进行差厚镀铜之外,通过使膜厚tl较薄的一方为外侧面而形成的 焊脚16的例子。与图3(c)相比,虽然焊脚16的生成量多,但可以说是比较良好的焊脚。这 样的焊脚16是在膜厚tl为3 y m、t2为6 y m的情况下得到的。图3(e)是除了进行差厚镀铜之外,通过使膜厚tl较薄的一方为外侧面而形成的 焊脚16的例子。与图3(c)相比,虽然焊脚16的生成量少,但可以说是比较良好的焊脚。这 样的焊脚是在膜厚tl为1 y m、t2为3 y m的情况下得到的。除此之外,通过采用进行了差厚镀铜的钢板,还获得了以下的优点。 表1是针对在板厚为0. 4mm的钢板上以表中所示的膜厚分别在内表面、外表面上 实施镀铜,并在卷成两重后进行了钎焊的多重卷钢管汇总了焊缝部的焊脚生成状况。若对该表1以及图3的焊脚生成状况进行汇总,则可知钢管外表面的镀铜的膜厚 较薄的一方生成了良好的焊脚,外表面的镀铜的膜厚tl ( y m)优选地是1彡tl彡3,内侧的 镀铜的膜厚t2优选地是3 < t2 < 6。而且,当以外表面的镀铜膜厚tl与内表面的镀铜膜厚t2之比(t彡l/t2)考虑时, 则在焊脚的生成这一点上优选的范围是1/3 ( tl/t2 ( 2/3。与仅单面镀铜的情况相比,由于在外表面也存在铜,所以能够期待钢板输送时以 及钢管制造后的输送时的防锈效果。而且,由于在外表面存在铜,在通过直接通电加热进行 钎焊的情况下能够进行稳定的钎焊。与单面镀铜的情况不同,是同种金属间的钎焊,获得了 与两面相同厚度的镀铜同样的钎焊贴紧性。另外,与单面镀铜的情况相比,在用模辊进行卷 绕时抑制了与模具的摩擦,烧结减少。另一方面,与以相同的厚度对两面进行镀铜的情况相比,镀铜时产生并被取入钢 板材料中的氢量减少,能够减少氢对品质降低的影响。实施例以下,针对差厚镀铜的膜厚列举具体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与焊脚形成的关系。[表 1]
外表面镀铜厚度(t!)
0
2
4
6
8
(wm)
s
1

■Ml
m
'M
%
X
过少
厶大


X
过少
O

o

A大
x
过少
O



0

1
x
过少
X
过少
X
过少
X
过少
1过i
0
4
6
8
内表面镀铜厚度t2
权利要求
一种多重卷钢管,通过辊卷绕在两面上实施了镀铜的钢板而成形为管状,并对该钢板进行钎焊而成,其特征在于,上述钢板具有以镀铜的膜厚为t1的一方的面以及镀铜的膜厚为t2的另一方的面,上述另一方的面的镀铜的膜厚(t1)比上述一方的面的镀铜的膜厚(t2)薄,并且以上述一方的面为多重卷钢管的外侧面的方式成形为管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卷钢管,其特征在于,上述一方的面的镀铜的膜厚tl与另 一方的面的镀铜的膜厚t2之比(tl/t2)为1/3彡tl/t2彡2/3的范围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重卷钢管,其特征在于,上述一方的面的镀铜的膜厚tl( y m) 为0 < tl < 3的范围内。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重卷钢管,其特征在于,上述另一方的面的镀铜的膜厚 t2 ( u m)为3彡t2彡6的范围内。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多重卷钢管,其特征在于,上述多重卷钢管是具有 35MPa以上的耐压性能的车辆用的制动器配管用钢管。
6.一种多重卷钢管的制造方法,制造通过辊卷绕在两面上实施了镀铜的钢板而成形为 管状,并对该钢板进行钎焊而成的多重卷钢管,其特征在于,作为原材料的钢板,准备具有以镀铜的膜厚为tl的一方的面以及镀铜的膜厚为t2的 另一方的面,且上述另一方的面的镀铜的膜厚(tl)比上述一方的面的镀铜的膜厚(t2)薄 的钢板;通过辊卷绕上述钢板,以一方的面为外侧面的方式成形为管状;将上述成形的钢管在还原氛围中加热到铜的熔点以上进行钎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重卷钢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一方的面的镀铜的 膜厚tl与另一方的面的镀铜的膜厚t2之比(tl/t2)为1/3彡tl/t2彡2/3的范围内。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重卷钢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一方的面的镀铜的 膜厚tl(iim)为0 < tl彡3的范围内。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重卷钢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另一方的面的镀铜 的膜厚t2(iim)为3彡t2彡6的范围内。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多重卷钢管在制造过程中能够不会过多或过少地供给钎焊所必需的铜,在钢管的表面上不产生铜的再凝固,而且能够在钢板焊缝部形成良好的焊脚。钢板具有以镀铜的膜厚为t1的一方的面以及镀铜的膜厚为t2的另一方的面,上述另一方的面的镀铜的膜厚(t1)比上述一方的面的镀铜的膜厚(t2)薄,并且以上述一方的面为多重卷钢管的外侧面的方式成形为管状。
文档编号B21C37/06GK101878076SQ20088011827
公开日2010年11月3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26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29日
发明者山下雄辅, 铃木二郎, 阵内宽 申请人:三樱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