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3382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驱动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冲击力施加到钻头的驱动工具。
背景技术
日本未审査申请公布No. JP-A-2004-167638公开了一种相关技术 锤钻,该锤钻驱动并旋转设置在工具端部上的钻头,并将冲击力施加 到被驱动以旋转的钻头。
在使用锤钻时,操作人员双手保持锤钻以进行钻孔作业。因此, 非常需要锤钻的小型化,并需要由工具的小型化来提高操作效率。
此外,为了在钻孔作业中实现高操作速度或者提高可用性,需要 增强锤钻中的冲击力。为此,优选为扩大锤钻的打击机构部分中使用 的中间构件的质量,从而增强在打击操作期间施加到钻头的冲击力。 但是,为扩大中间构件的质量,由于中间构件需要被扩大而扩大锤钻。
当锤钻被扩大时,会劣化工具的耐用性,从而降低操作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示意性方面提供了具有打击机构的驱动工具,其中,改 进钻孔性能而不会扩大工具。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驱动工具包括形成工具外观的主体壳
体、被设置为通过滚珠轴承相对于主体壳体自由地旋转并且经由滑动 轴承前后自由地移动的气缸、随着马达的旋转运动进行驱动以使得气 缸旋转的旋转及驱动传递单元、利用往复移动机构将马达的旋转运动转换成在气缸的延伸方向上的前后移动的前后驱动转换单元、由前后 驱动转换单元驱动而在延伸方向上前后移动的活塞缸、随着活塞缸的 前后移动在气缸内前后移动的打击构件、以及通过打击构件将冲击力 从气缸的内部传递至设置在气缸端部处的钻头的中间构件,其特征在 于,该中间构件的直径被扩大,从而增加中间构件的质量,气缸的在 内部地设置中间构件的位置处的外径随着中间构件直径的扩大而扩 大,滚珠轴承的轴承厚度对应于气缸扩大的外径的尺寸而减小,并且 垫圈设置于滚珠轴承以气缸的前后移动方向抵靠气缸处的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驱动工具包括支承马达的输出轴而使 输出轴自由旋转的滚珠轴承、与直接形成在输出轴端部上的齿缘轮
(toothed wheel)啮合的齿轮、与该齿轮啮合以随着输出轴的旋转而被驱
动和旋转的中间轴、随着中间轴的旋转来旋转并驱动设置在工具端部 上的钻头的旋转及驱动单元以及随着中间轴的旋转将冲击力施加到钻 头的冲击施加单元,其特征在于,套筒被固定至输出轴,且该套筒被 允许抵靠滚珠轴承的前面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驱动工具中,可将油封设置在套筒内。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锤钻的侧向剖视图。
图2A和图2B示出了显示为图1所示锤钻的部分A放大的示意性 结构。图2A示出了气缸向前移动以抵靠垫圈的状态,以及图2B示出 了气缸向后移动以在气缸与垫圈之间形成空间的状态。
图3是示出了锤钻中气缸、滚珠轴承、垫圈与衬套的位置关系的 透视图。
图4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锤钻的侧向剖视图。 图5A是轮毂外观的透视图,图5B是轮毂的侧向外观图,以及图 5C是轮毂的侧向剖视图。
图6A是连接臂的透视图,图6B是连接臂的竖向剖视图,以及图
56C是图6B所示部分"a "的局部放大图。
图7A是示出了连接臂相对于轮毂以角度+cc倾斜的状态的侧向剖 视图,以及图7B是示出了连接臂相对于轮毂以角度-ct倾斜的状态的侧 向剖视图。
图8A是示出了轮毂、连接臂和活塞缸的连接关系的透视图,以及 图8B是其侧视图。
图9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锤钻的侧向剖视图。
图IOA是示出了马达附接至内壳体的状态的分解透视图,以及图 IOB是其分解侧视图。
图ll是示出了马达、内壳体、中间轴、离合器、轮毂、连接臂和 活塞缸的附接状态的侧向剖视图。
图12是示出了相关技术锤钻的示意性结构的侧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现在,通过参照图1至图3将在下面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一实 施例的驱动工具。
图1是示出了作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驱动工具一个例子的 锤钻的侧向剖视图。
在锤钻机1中,马达3被容纳于主体壳体2的后内部(图l中的右 侧)中。马达3的输出轴4经由滚珠轴承7支承成相对于结合到主体壳 体2的内壳体6自由地旋转。
经由滚珠轴承8和9支承的中间轴11被设置在内壳体6的前侧。 中间轴11被安装成平行于输出轴4。第一齿轮13与中间轴11的后端 部分接合。输出轴4的端部部分与第一齿轮13啮合。因此,当马达3 的输出轴4旋转时,输出轴4的旋转经由第一齿轮13传递至中间轴U, 从而使中间轴ll旋转。在如图1和图2所示,主体壳体2内的内壳体6的前侧设有被支 承以自由旋转的气缸18。气缸18被允许通过滚珠轴承14和滑动轴承 16在主体壳体2内前后移动,滚珠轴承经由衬套15设置,滑动轴承 16设置在内壳体6中。钻头20能附接至气缸18的前部。
设置在中间轴11前部的第二齿轮22与气缸18接合。因此,当中 间轴ll旋转时,中间轴11的旋转经由第二齿轮22传递至气缸18,以 便随着气缸18的旋转能旋转并且驱动钻头20。马达3的输出轴4、第 一齿轮13、中间轴11和第二齿轮22对应于本发明的旋转及驱动传递 单元。
另一方面,轮毂24被自由地装配到中间轴11。连接臂25附接至 轮毂24的外周。连接臂25在轴线倾斜的状态下经由钢珠28自由装配。 离合器26被设置在轮毂24的前表面上。离合器26通过花键连接至中 间轴ll,以便离合器能与中间轴11 一体旋转,且还在轴向上滑动。离 合器26设有多个离合器爪。离合器26能经由离合器爪的接合而与中 间轴11和轮毂24接合。
当利用离合器爪而使得离合器26与轮毂24和中间轴11接合时, 中间轴11的旋转经由离合器26传递至轮毂24。由此,在轴线倾斜的 状态下设置的连接臂25的臂端25a随着轮毂24的旋转在气缸18的延 伸方向上前后移动。
另一方面,当离合器26因离合器爪的脱开而与轮毂24和中间轴 ll脱开时,中间轴11的旋转不会被传递至轮毂24,从而能停止连接臂 25的臂端25a的前后移动。马达3的输出轴4、第一齿轮13、中间轴 11、离合器26、轮毂24、钢珠28和连接臂25对应于本发明的前后驱 动转换单元。
连接臂25的臂端25a被可活动地设置在气缸18内的活塞缸18a的后端上。打击构件27容纳成自由地滑动通过空气室30。此外,中间 构件29容纳在气缸18的打击构件27前面的前端的内部,并随着与打 击构件27的碰撞而将冲击力施加到钻头20。在打击构件27与中间构 件29之间,分隔部分31被设置调节打击构件27的前向移动位置和中 间构件29的后向移动位置。通过将靠近分隔部分31的部分作为边界, 将气缸18的位于中间构件29侧的直径形成为稍小于气缸18的位于打 击构件27侧的直径。
当连接臂25的臂端25a开始前后移动时,活塞缸18a随着臂端25a 的前后移动开始驱动移动以使打击构件27开始滑动移动。当打击构件 27因空气室30内的压力状态随着活塞缸18a的驱动移动变化而朝着气 缸18的前侧滑动时,打击构件27与中间构件29碰撞。中间构件29 因与打击构件27碰撞而向前击打的冲击力被传递至钻头20,从而能改 进在钻孔作业中的钻孔性能。
第一实施例所示中间构件29的质量大于相关技术中间构件的质 量。随着质量的增加,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中间构件29的体积增加得大 于相关技术的中间构件的体积。可与增加中间构件29的体积的方法一 样,可考虑用于通过将中间构件29的直径维持为与相关技术中间构件 的直径相同的尺寸来增加整个长度的方法,以及用于通过将整个长度 维持为与相关技术中间构件的整个长度相同的尺寸来扩大直径的方 法。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中间构件29采用通过将整个长度维持为与相关 技术中间构件的整个长度相同的尺寸来扩大直径的方法。以这样的方 式,整个长度被维持为与相关技术中间构件的整个长相同的尺寸,并 能防止锤钻1的端部部分很长,而且能防止可操作性劣化。
另一方面,由于中间构件29的直径被扩大地比相关技术中间构件 的直径大,因此,气缸18的位于中间构件29侧的直径随着直径的扩 大而扩大地大于相关技术气缸的直径。当气缸18的直径如上所述地扩 大时,锤钻机1的端部也扩大,因而可能降低操作人员的灵活性。因此,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锤钻机1中,如图2和图3所示,滚珠轴承 14具有的轴承厚度小于相关技术滚珠轴承轴承厚度,具体而言,具有
小直径轴承滚珠的滚珠轴承14被用于支承气缸18,以使得气缸自由旋 转。与此同时,吸收对滚珠轴承14的冲击力的垫圈34在气缸18抵靠 滚珠轴承14的部分设置。
如上所述,在气缸18能通过滚珠轴承14和滑动轴承16在主体壳 体2内前后移动并自由地旋转的状态下,气缸18被支承。当结束钻孔 作业时,打击构件27和中间构件29的冲击力被传递至气缸18,并且 冲击力经由气缸18传递至主体壳体2。因此,气缸18随着打击构件 27和中间构件29的移动略微前后移动(例如,图2A和图2B所示的0.8 mm距离的前后移动)。由气缸18的前后移动造成的冲击在相关技术结 构中至今是由滚珠轴承14支承。
可是,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锤钻机1中,由于支承气缸18的滚珠 轴承14的轴承厚度小于相关技术滚珠轴承的轴承厚度,因此,由气缸
18的前后移动造成的冲击几乎不可能仅由滚珠轴承14支承。由此,在 气缸18抵靠滚珠轴承14的部分设置用于吸收对滚珠轴承14的冲击力 的垫圈34,从而能防止气缸18的冲击直接传递至滚珠轴承14。因此, 即使当滚珠轴承的轴承厚度小于相关技术滚珠轴承的轴承厚度时,也 能通过垫圈34充分地支撑冲击。
特别地,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锤钻1中,中间构件29的质量增加 得大于相关技术中间构件的质量。经由气缸18施加到滚珠轴承14的 冲击力随着中间构件29质量的增加而增加。因此,设置垫圈34,以便 能充分地吸收增加的冲击。
利用具有小轴承厚度的滚珠轴承14来吸收气缸18的直径随着中 间构件29直径的扩大而被扩大的扩大尺寸。由此,可将锤钻l的端部 部分的尺寸维持为与相关技术锤钻的端部部分相同的尺寸,并能保证与相关技术锤钻等同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特别地,在采用往复移动机构的工具中,重要的是满足工具因其 结构而进行小型化的要求,该往复移动机构利用第一实施例所示锤钻1
中的连接臂25将中间轴11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活塞缸18a的前后移动。 因此,通过抑制锤钻1端部部分的延伸和直径扩大而实现的效果对应 于用户使用该工具的需要,并进一步获得抑制工具扩大的明显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驱动工具不仅限于第一实施例所示的锤钻1。具有 将旋转力和冲击力施加到钻头20的功能并包括用于施加冲击力的中间 构件29的驱动工具能采用本发明的结构,该中间构件的尺寸需要扩大 地大于相关技术中间构件的尺寸。该驱动工具采用本发明的结构,因 而能获得与第一实施例所示相同的效果。
现在,通过参照图4至图8B在下面将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二实 施例的驱动工具。
在普通锤钻中,马达的输出轴的旋转力经由第一齿轮传递至中间 轴以使得中间轴转动,此外,气缸通过与中间轴接合的第二齿轮转动, 钻头被固定至气缸。
在中间轴上设有轮毂、连接臂以及离合器,轮毂被自由地装配到 中间轴,连接臂被附接成在轴线倾斜的状态下沿着形成在轮毂外周上 的槽部分自由地旋转,离合器使得中间轴与轮毂接合以致随着中间轴 的旋转使得轮毂旋转。当中间轴在离合器连接至中间轴的状态下旋转 时,轮毂对应于中间轴的旋转而旋转。因此,设置在轮毂的外周上的 连接臂随着轮毂的旋转改变连接臂杆部的倾斜移动方向,以便该杆部 的端部部分随着杆部倾斜移动的变化沿着气缸的延伸方向前后移动。 根据连接臂和轮毂的这种移动将旋转移动转换为前后移动的机构称作 往复移动机构。在该往复移动机构中,中间轴的旋转运动经由连接臂被转换为前 后移动,并且活塞对应于该前后移动被驱动,从而能将冲击力施加到 钻头。
另一方面,为了在钻孔作业中提高操作速度或者改进可操作性, 需要增强锤钻中的冲击力。因此,考虑一种方法,其中,随着活塞的 驱动操作而被压縮的空气室的压力升高,从而增加打击构件的冲击能 量。但是,因空气室压力的升高,大载荷被施加到往复移动机构的部 件,例如活塞、连接臂和轮毂,由此会使连接臂断裂。
在需要强大冲击力的驱动工具中,许多驱动工具不使用往复移动 机构,而是使用曲柄结构来产生冲击力。然而,使用曲柄结构的驱动 工具因其结构而易于具有扩大的装置和重量。因此,降低了工具的操
纵灵活性。
在第二实施例中,将描述使用往复移动机构的驱动工具并且能改 善冲击力所必须的耐用性。
图4是示出了作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驱动工具的一个例子 的锤钻101的侧向剖视图。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锤钻101的基本结构与 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锤钻1的基本结构相同。因此,省略对重复构件的 说明。
图5A是轮毂122的外观的透视图。图5B是轮毂122的外观侧视 图。图5C是轮毂122的侧向剖视图。
轮毂122具有轮毂主体部122a以及与其一体形成的接合部122b。 接合部122b为与离合器126接合的部分。如图5A至图5C中所示,多 个接合槽122d沿通孔122c的轴向A而形成,中间轴111被允许通过该通孔。离合器126的离合器爪与接合槽122d接合,从而随着中间轴 111的旋转来旋转并驱动轮毂122。
轮毂主体部122a具有环状结构(多纳圈形状),该环状结构包括逐 渐突出到外周方向的大致半球形部分。在环状结构的大致半球形部分 的外表面上,半球形凹槽(第一槽部)122e被形成为相对于通孔122c的 轴向A倾斜角度ou半球形凹槽122e能填充有钢珠(轴承)128。此外, 连接臂123附接至半球形凹槽122e,并能利用钢珠128在半球形凹槽 122e的延伸方向上旋转并移动。
图6A是连接臂123的透视图,图6B是连接臂123的竖向剖视图, 以及图6C是图6B所示部分"a"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在连接臂123上,被形成为圆形的连接臂主体部124与在连接臂 主体部124的外周面上直立延伸的杆部125 —体形成。连接臂主体部 124具有环形,并且槽部(第二槽部)124b被形成在连接臂主体部的内表 面上,该内表面上设有钢珠128。杆部125从连接臂主体部124的外周 面直立延伸。将杆部125的中央轴线的角度设定成该中央轴线经过形 成在连接臂主体部124上的环开口 124a(环形开口部)的中心P,如图6B 中所示。
连接臂123允许轮毂122经过连接臂主体部124的环开口 124a。 钢珠128被装配到轮毂主体部122a的半球形凹槽122e与连接臂主体部 124的凹槽部124b之间的部分,以便使连接臂123相对于轮毂122顺 畅地旋转和驱动。
在半球形凹槽122e关于通孔122c的轴向A倾斜角度a的状态下 形成轮毂主体部122a的半球形凹槽122e。因此,当随着中间轴111的 旋转来旋转并驱动轮毂122时,连接臂123的倾斜角对应于半球形凹 槽122e的倾斜角而变化。图7A示出了半球形凹槽122e关于通孔122c的轴向倾斜角度+a 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位于上表面侧的杆部125倾斜并向前移 动,杆部125的端部125a向前移动。另一方面,图7B示出了半球形 凹槽122e关于通孔122c的轴向倾斜角度-a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 由于位于上表面侧的杆部125倾斜并向后移动,杆部125的端部125a 向后移动。
连接臂123的倾斜角随着中间轴111的旋转而变化。杆部125的 端部125a随着连接臂123倾斜角的变化在前后方向上前后移动。因此, 如下所述,平行于中间轴111而设置并能前后移动的活塞缸118a(参见 图4、图8A和图8B)连接至杆部125的端部125a。因此,经由轮毂122 和连接臂123将中间轴111的旋转运动转换为前后移动。如上所述的经 由连接臂123的倾斜移动将旋转运动转换成前后移动的机构称作往复 移动机构。
在连接臂主体部124的环开口 124a中,如图6B所示,开口被形 成为维持距通孔122c中心的距离相等。另一方面,通过考虑以环开口 124a的中心P为基准,在除了距离连接臂主体部124的杆125的附接 位置大约士30。范围内以外的部分,环开口 124a到连接臂主体部124 中的外周部的厚度被维持为恒定厚度。
另一方面,在从杆125的作为基准点的附接位置大约士30。的上述 范围内,厚度增强,使得从环开口 124a到外周部分的厚度增加得比其 它部分的厚度大。由此,在连接臂主体部124上的直立设置杆部125 的位置处,更具体而言,连接臂主体部124和杆部125的连接位置B 的边界部分上,厚度被同心地增强。因此,即使当中间轴111的旋转运 动通过连接臂主体部124的倾斜移动被转换为在杆部125的端部的前 后移动,并且载荷被施加到连接臂主体部124和杆部125的连接位置B 时,也能防止因金属疲劳而造成的损坏,例如由载荷导致的裂缝较早出现在连接位置B上。
当中间轴111的旋转运动被转换为在杆125的端部125a的前后移 动时,可通过增强厚度来保证强度,该强度足以承受施加到连接臂主 体部124和杆部125的连接位置B的载荷。因此,即使中间轴111的 旋转速度增高或者下述打击构件127(参见图4)的质量增加而提高冲击 力,也能充分地支承施加到连接臂主体部124和杆部125的连接位置B 处的载荷,从而提供足够的耐用性。
如图6C所示,仅在距杆部125的作为基准的附接位置大约±30° 范围内增强厚度。但是,在除大约±30°范围以外的范围内不增强厚度。 由此,将连接臂123自身重量的增加尽可能地抑制到最小值,而且能 实现在连接臂123内的有效加固。
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锤钻101中,连接臂123和轮毂122的材料 由通常使用的淬火材料改为硬度更大的胶结材料。为此,根据材料的 变化将模制连接臂123和轮毂122时的热处理由用于淬火材料的处理 改为用于胶结材料的处理,从而提高表面硬度。由此,不仅能提高连 接臂123的连接位置B处的强度,还能提高连接臂123自身和轮毂122 自身的强度。因此,当中间轴111的旋转从轮毂122传递至连接臂123 时,经由钢珠128施加到轮毂主体部122a的半球形凹槽122e和连接臂 主体部124的槽部124b的载荷能由轮毂主体部122a和连接臂主体部 124充分地支承,并能保证足够的耐用性。
因此,能抑制轮毂主体部122a的半球形凹槽122e或者连接臂主 体部124的槽部124b被载荷磨损,从而能维持钢珠128顺畅地转动。
连接臂123的杆部125的端部125a附接至设置在气缸118中的活 塞缸118a的后端,如图4中所示。在活塞缸118a中打击构件127被容 纳成经由空气室130自由地滑动。此外,中间构件29被容纳于气缸118的打击构件127前面的前端的内部,以致随着与打击构件127碰撞而 将冲击力施加到钻头120。空气室130、打击构件127和中间构件129 形成根据本发明的冲击施加单元。
当连接臂123的杆部125的端部125a开始前后移动时,活塞缸 118a随着杆部125的端部125a前后移动开始驱动移动以使打击构件 127开始滑动移动。当打击构件127因空气室130内的压力状态随着活 塞缸118a的驱动移动变化而滑动并朝着气缸118的前侧移动时,打击 构件127与中间构件129碰撞。中间构件129因与打击构件127碰撞 而向前击打的冲击力被传递至钻头120,从而能改进钻孔作业中的钻孔 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驱动工具不仅限于第二实施例所示的锤钻101。具 有将旋转力和冲击力施加到钻头120的功能并包括用于利用往复移动 机构将旋转力转换为冲击力的机构的驱动工具能采用本发明的结构。 此外,驱动工具采用本发明的结构,以致能获得如第二实施例中所示 相同的效果。
现在,将参照图9至图12详细描述根据第三实施例的驱动工具。
如图12所示,由于相关技术锤钻40具有其中的冲击力被施加到 钻头45的结构,因而可通过冲击力、或者在混凝土被实际磨削时经由 钻头45传递至工具的振动和冲击而引起的振动将冲击传递至工具内的 部件。由此,支承输出轴41而使其自由旋转的滚珠轴承53损坏,或 者与输出轴41接合的第一齿轮42的齿面出现磨损。
马达的输出轴41需要被牢固的支承成针对上述冲击力不会移动 (振动)马达的输出轴41。但是,在使用往复移动机构的相关技术锤钻中, 工具的内部结构几乎不具有空间。因此,不容易布置用于抑制输出轴
41振动的构件。特别地,在锤钻40中,直接与第一齿轮42啮合的齿轮54被直接 形成于输出轴41的端部(齿轮54被直接形成于输出轴41的端部),以 便将马达到钻头45的附接位置的尺寸设计成至少减小。因此,更难以 布置用于抑制输出轴41振动的构件。
另一方面,还要担心被填充到布置气缸46的部分或者布置中间轴 43的部分的低粘度油脂可能进入到马达被布置的位置。
为了防止油脂进入,将油封优选地设置在靠近输出轴41的端部位 置的部分。但是,由于不存在用于设置油封的空间,因而几乎不设置 油封。此问题在设有输出轴41的锤钻40中较为突出,输出轴41具有 直接形成于端部的齿轮54。
在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驱动工具中,齿轮被直接形成在马达 的输出轴上,且该输出轴能被牢固支承成马达的输出轴不会轻易移动。 此外,驱动工具能防止在马达输出轴的端部位置处的油脂进入。
图9是示出了作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驱动工具一个例子的 锤钻201的侧向剖视图。由于根据第三实施例的锤钻201的基本结构 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锤钻1的基本结构相同,因此省略对重复构件的 说明。
在输出轴204的端部部分,与下述第一齿轮213啮合的齿轮204a 被直接形成在输出轴204上。下面将描述相对于输出轴204而靠近布 置滚珠轴承207的位置的部分的详细结构。
第二齿轮221和气缸218被用作旋转及驱动单元。
图10A是示出了马达203附接至内壳体206的状态的分解透视图。图10B是其分解侧视图。图11是示出了马达203、内壳体206、中间 轴211、离合器226、轮毂222、连接臂225和活塞缸218a的附接状态 的侧向剖视图。
在马达203的输出轴204上,齿轮204a被直接形成(直接切割)于 该输出轴的端部部分。用于冷却马达203的冷却风扇233被固定至输 出轴204的靠近转子203a的位置处。滚珠轴承207经由板234被设置 在冷却风扇233的前侧位置。在冷却风扇233的更前侧位置处,套筒 236被压在并固定至输出轴204上。
冷却风扇233的前端部分233a被制造成经由板234的开口部分 234a抵靠滚珠轴承207的后端部分。如图11所示,套筒236被设置为 仅覆盖齿轮204a后端部分的齿轮槽的一部分。油封237被装配到套筒 236的外周部分。
在冷却风扇233、板234、滚珠轴承207、套筒236以及油封237 附接至输出轴204的状态下,输出轴204被插入内壳体206的用于输 出轴的开口部分206a中。在套筒236、油封237和滚珠轴承207被内 部地设置在用于输出轴的开口部分206a内的状态下,板234通过螺钉 238固定至用于输出轴的开口部分206a的边缘部分。板234被固定至 内壳体206,以便位于输出轴204端部的齿轮204a与位于内壳体206 的下部前侧的第一齿轮213啮合,如图ll中所示。与此同时,板234 在输出轴204的齿轮204a与用于支承输出轴204的滚珠轴承207之间 自由地旋转,并且油封237经由套筒236布置。由此,通过油封237 能阻挡经由第一齿轮213的啮合部试图进入马达203的油脂。
在后端部分由通过螺钉238固定的板234调节的状态下,滚珠轴 承207被内部地设置在内壳体206内。因此,滚珠轴承207被定位在 内壳体206中而不会在输出轴204的延伸方向上向后移动。在此状态 下,套筒236被压入并固定至滚珠轴承207的前面侧。因此,即使在输出轴204试图向后移动时,套筒236的后端(背面部分)也抵靠滚珠轴 承207的前面部分,从而调节输出轴204的向后移动。另一方面,由 于允许冷却风扇233的前端部分233a抵靠滚珠轴承207的后端部分, 因而即使在输出轴204试图向前移动时,也能调节输出轴204的向前 移动。
在根据第三实施例的锤钻201中,在滚珠轴承207夹在套筒236 与冷却风扇233之间的状态下将输出轴204布置在内壳体206中。因 此,可通过套筒236抵靠滚珠轴承207来调节输出轴204的向后移动。 可通过冷却风扇233抵靠滚珠轴承207来调节输出轴204的向前移动。
即使在因打击构件227和中间构件229的滑动移动而造成的振动 或经由钻头220输入的振动被传递至输出轴204时,也能容易地防止 输出轴204前后移动。由此,能抑制由于输出轴204的移动而造成滚 珠轴承207损坏或第一齿轮213的齿面磨损。
由于套筒236被装配成仅覆盖齿轮204a的后端部分的齿轮槽的一 部分,因而在输出轴204的长度维持类似于相关技术输出轴的短尺寸 的情况下,可将油封237布置在输出轴204的齿轮204a与第一齿轮213 啮合处的位置与滚珠轴承207被布置在输出轴204上的位置之间。因 此,可类似于相关技术的锤钻减小马达203到钻头220的附接位置的 尺寸。
可将油封237布置在第一齿轮213与齿轮204a的啮合位置与滚珠 轴承207设置在输出轴204上的位置之间。因此,能有效地防止油脂 从第一齿轮213的啮合位置进入马达203顶U。
根据本发明的驱动工具不仅限于上述第三实施例所示的锤钻201。 例如,具有与第一齿轮啮合的齿轮的驱动工具可采用根据本发明的结 构,该第一齿轮被直接形成(直接切割)于马达的输出轴的端部。此外,当驱动工具采用根据本发明的结构时,能获得如第三实施例所示相同 的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驱动工具,包括主体壳体,形成所述驱动工具的外观;气缸,被设置成通过滚珠轴承相对于所述主体壳体自由地旋转并且经由滑动轴承自由地前后移动;旋转及驱动传递单元,随着马达的旋转运动进行驱动以使所述气缸旋转;前后驱动转换单元,利用往复移动机构将所述马达的旋转运动转换成在所述气缸的延伸方向上的前后移动;活塞缸,被所述前后驱动转换单元驱动以在所述延伸方向上前后移动;打击构件,随着所述活塞缸的所述前后移动在所述气缸内前后移动;以及中间构件,将所述打击构件的冲击力从所述气缸的内部传递至设置于所述气缸端部的钻头,其中所述中间构件的直径被扩大,从而增加所述中间构件的质量,所述气缸的在内部设置所述中间构件的位置处的外径随着所述中间构件的直径的扩大而扩大,所述滚珠轴承的轴承厚度对应于所述气缸的所述扩大的外径的尺寸而减小,并且在所述滚珠轴承沿所述气缸的前后移动方向抵靠所述气缸的部分处设置垫圈。
2. —种驱动工具,包括滚珠轴承,支承马达的输出轴以使所述输出轴自由地旋转; 齿轮,与直接形成在所述输出轴的端部上的齿缘轮啮合; 中间轴,与所述齿轮啮合以随着所述输出轴的旋转而被驱动和旋转;旋转及驱动单元,随着所述中间轴的旋转来旋转并驱动设置在所述驱动工具的端部上的钻头;以及冲击施加单元,随着所述中间轴的旋转将冲击力施加到所述钻头, 其中套筒被固定至所述输出轴,并且所述套筒抵靠所述滚珠轴承的前面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的所述驱动工具,其中在所述套筒上设置油封。
全文摘要
驱动工具,包括主体壳体;气缸,通过滚珠轴承相对于主体壳体自由旋转且经由滑动轴承自由地前后移动;旋转及驱动传递单元,随着马达的旋转运动进行驱动以使气缸旋转;前后驱动转换单元,利用往复移动机构将该旋转运动转换成前后移动;活塞缸,被前后驱动转换单元驱动以前后移动;打击构件,随着该前后移动在气缸内前后移动;中间构件,将打击构件的冲击力从气缸内部传递至钻头,中间构件的直径被扩大以增加中间构件的质量,气缸的在中间构件处的外径随着中间构件的直径的扩大而扩大,滚珠轴承的轴承厚度对应于气缸的扩大的外径的尺寸而减小,在滚珠轴承沿气缸的前后移动方向抵靠气缸的部分处设置垫圈。该驱动工具改进钻孔性能而不扩大工具。
文档编号B23B45/14GK101607394SQ200910202810
公开日2009年12月23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26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26日
发明者坂卷一弥, 寺西明, 滨野晃史 申请人:美克司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