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重磨式旋转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7811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不重磨式旋转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不重磨式旋转工具,尤其涉及一种能够抑制加工精度和工具寿命的偏差的不重磨式旋转工具。
背景技术
不重磨式旋转工具是将具有切削刃的切削头以能够装卸的方式保持于主体的工具。作为现有的不重磨式旋转工具,已知这样的不重磨式旋转工具在头100(切削头)的后端侧凸设的固定部120(凸状联接部)和将该固定部120(凸状联接部)容纳于内侧的多个结合部256A、256B (立设部)立设于柄200(主体)的前端(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 1所公开的不重磨式旋转工具中,结合部256A、256B(立设部)具备在内周壁凹设的停留壁 269 (槽部),固定部120 (凸状联接部)具备在外周壁凸设的多个突出133 (凸起部)。将在切削头的后端侧凸设的凸状联接部插入主体的立设部的内侧,并且,使切削头和主体围绕轴心而相对旋转,将凸起部和槽部嵌合,由此,将凸状联接部和立设部联接。结果,将切削头保持于主体。专利文献1 国际公开第2008/099378号(图2、图7等)

发明内容
在此,关于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不重磨式旋转工具,形成于立设部和凸状联接部的槽部和凸起部形成在以轴心为对称中心而对称的位置,凸起部和槽部各自的大小和形状相同。因此,能够在多种方向上将凸状联接部联接至立设部。具体而言,在专利文献1的图 2和图7所示的不重磨式旋转工具的情况下,由于在主体立设有2个立设部,因而能够在2 种方向上将凸状联接部联接至立设部。然而,由于切削头和主体的各部分以规定的公差形成,因而取决于将凸状联接部联接至立设部的方向,该公差导致切削刃高度(旋转的各切削刃之间的高度差)和偏转 (旋转的切削头的外径位置的变动量)产生差异。即,由于能够在多种方向上将凸状联接部联接至立设部,因而切削刃高度和偏转显示为多个值。因此,切削刃高度和偏转产生偏差。 如果切削刃高度和偏转变大,那么,在利用切削头的开孔加工中产生弯曲或扩大加工孔径, 因而存在着加工精度产生偏差的问题。另外,如果切削刃高度和偏转变大,则工具寿命变短,因而存在着由于能够在多种方向上将凸状联接部联接至立设部而导致工具寿命产生偏差的问题。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加工精度和工具寿命的偏差的不重磨式旋转工具。为了达成该目的,关于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不重磨式旋转工具,将凸状联接部插入立设部的内侧,并且,使凸状联接部围绕轴心而相对旋转,将凸状联接部和立设部联接, 该不重磨式旋转工具具备至少2个以上的槽部和至少2个以上的凸起部,其中,该至少2个以上的槽部凹设在立设部的各自的内周壁或凸状联接部的外周壁的至少一方,该至少2个以上的凸起部以能够在这些各槽部嵌脱的方式形成,并且,凸设在立设部的各自的内周壁或凸状联接部的外周壁的另一方,至少2个以上的槽部相对于轴心而非对称地形成,并且, 至少2个以上的凸起部相对于轴心而非对称地形成,因而凸状联接部能够联接至立设部的方向被确定为一种。因此,能够抑制切削刃高度和偏转的偏差。结果,具有这样的效果能够防止在开孔加工中产生弯曲或扩大加工孔径,能够抑制加工精度的偏差。另外,具有这样的效果由于能够抑制切削刃高度和偏转的偏差,因而能够抑制工具寿命的偏差。关于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不重磨式旋转工具,以切削头的重心位于轴心上的方式设定形成于凸状联接部的槽部和凸起部的大小、形状以及配置,因而除了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不重磨式旋转工具所取得的效果之外,还能够防止重心相对于切削头的轴心的偏移。 即,由于切削头由比主体更硬质的材料构成,因而切削头的比重比主体的比重更大。因此, 通过预防切削头的偏心,从而能够防止不重磨式旋转工具的偏心,结果,能够防止不重磨式旋转工具产生由于偏心而导致的偏转。所以,具有这样的效果能够防止在开孔加工中产生弯曲或扩大加工孔径,能够提高加工精度。另外,具有这样的效果通过抑制加工中的偏转, 从而能够提高工具寿命。关于权利要求3所记载的不重磨式旋转工具,凸设在凸状联接部的至少2个以上的凸起部在凸状联接部的外周壁以轴心为中心而以等角间距形成,并且,形成为从凸状联接部的前端起的距离不同,或者,凹设在凸状联接部的至少2个以上的槽部在凸状联接部的外周壁以轴心为中心而以等角间距形成,并且,形成为从凸状联接部的前端起的距离不同。由此,除了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不重磨式旋转工具所取得的效果之外,还具有这样的效果只要凸起部和槽部的轴心方向的位置不同,就能够容易地制造重心位于轴心上的切削头,能够提高生产性。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不重磨式旋转工具的侧面图。图2是不重磨式旋转工具的主体的立体图。图3是不重磨式旋转工具的切削头的立体图。图4(a)是第2实施方式的切削头的凸状联接部的侧面图,图4(b)是凸状联接部的底面图,图4(c)是第3实施方式的切削头的凸状联接部的侧面图,图4(d)是凸状联接部的底面图,图4(e)是第4实施方式的切削头的凸状联接部的侧面图,图4(f)是凸状联接部的底面图。符号说明1 不重磨式旋转工具10 主体13 立设部13a 内周壁13b、13c 槽部20 切削头23、33、43、53 凸状联接部23a、33a、43a、53a 外周壁
26、27、36、37、46、47、56、57 凸起部0 轴心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不重磨式旋转工具1的立体图。此外,在图1中,省略主体10的轴方向长度的图示。首先,参照图1,对不重磨式旋转工具1的概略构成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不重磨式旋转工具1具备主体10和装配于该主体10的切削头20而构成,是通过经由保持主体10 的保持具(图中未显示)而传递机械加工中心等加工机械的旋转力来进行被加工物的切削加工的旋转工具。主体10用于将加工机械的旋转力传递至切削头20,由高速工具钢构成为大致轴状体,其一端侧经由上述的保持具而安装于加工机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主体10的外周面,设有用于进行切削加工时的切屑的排出的第1槽11。切削头20用于利用设于前端的切削刃21来进行被加工物的切削加工,由比主体 10更硬质的超硬合金构成,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装配于主体10。由此,即使在切削刃21达到寿命的情况下,通过更换为另一个切削工具,从而没有必要再次研削切削头20,能够继续切削加工。在本实施方式中,切削头20还设有用于进行切削加工时的切屑的排出的第2槽22, 在切削头20安装于主体10的情况下,第2槽22以与第1槽11连接的方式构成。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切削头20具有2个切削刃21和2个第2槽22。接着,参照图2,对主体10的详细构成进行说明。图2是不重磨式旋转工具1的主体10的立体图。此外,在图2中,省略主体10的轴方向的长度的图示。主体10主要具备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2个)立设部13和设于该立设部13的后端部侧的底部14而构成,其中,该立设部13以刃背12作为外周面并以第1槽11的一部分作为侧面而延伸,与第 1槽11的扭转角一致而围绕轴心0立设。立设部13是保持切削头20的部位,以轴心0为中心而以等角间距(在本实施方式中,为180° )立设,切削头20的凸状联接部23 (后述) 插入立设部13的内侧。另外,底部14与主体10的轴心0正交而形成,在与轴心0相一致的中心位置凹设有孔部14a。孔部1 是在切削头20的凸状联接部23(后述)的后端部 23b凸设的凸部23c所嵌插的部位。立设部13作为以轴心0为中心的相同半径的圆弧状的曲线的集合而形成有内周壁13a,在各自的内周壁13a,与轴心0大致正交而凹设有槽部13b、13c。槽部13b凹设在一方的立设部13(图2的左侧)的内周壁13a的底部14附近,槽部13c凹设在另一方的立设部13(图2的右侧)的内周壁13a的前端附近。S卩,槽部13b、13c形成为从各自的内周壁13a的前端起的距离不同。另外,槽部1北、13c分别具有与底部14相对的壁部13d、13e。 如以上那样,由于槽部13b、13c形成于立设部13的内周壁13a,因而能够使立设部13的厚度(壁厚)减薄槽部13b、13c的深度的程度。由此,能够使向外侧(从轴心0离开的方向) 倾动的立设部13的弹性变形量增加,能够使切削头20的凸状联接部23 (后述)的装卸容易化,并且,能够使立设部13对切削头20的保持力增大。立设部13在立设部13的前端侧,即在切削加工时的主体10的旋转前方侧具备与轴心0大致正交且与底部14大致平行地形成的第1面13f。在第1面13f,在切削加工时的主体10的旋转后方侧,立设有与第1面13f所成的角度为大致垂直或锐角的转矩传递壁 13g。转矩传递壁13g的宽度形成为相对于切削加工时的主体10的旋转方向而比第1面 13f的宽度稍微更窄。内周壁阶梯面1 是这样的部位经由棱线而与转矩传递壁13g相交,并且,作为以轴心0为中心的相同半径的圆弧状的曲线的集合,与第1槽11的扭转角一致而形成于立设部13的前端侧。此外,以轴心0为中心的内周壁阶梯面13h的半径构成为比内周壁13a 的半径更大。结果,内周壁阶梯面1 经由第2面13i而与内周壁13a连接设置,其中,该第2面13i在与第1面13f相同的平面上从第1面13f延伸。在此,在第1面13f和转矩传递壁13g相交的部分,遍及第1面13f的宽度方向而形成有凹陷部13j。在第1面13f和转矩传递壁13g相交的部分,具有凹陷部13j,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第1面13f和转矩传递壁13g的研削等面加工,提高生产性。另外,第1面13f 在与转矩传递壁13g相反的一侧形成有向下倾斜的渐缩部。由此,在安装切削头20时,能够使切削头20的第1接受部25 (后述)不与第1面13f碰触地滑动,与第1面13f接触。接着,参照图3,对切削头20的详细构成进行说明。图3是不重磨式旋转工具1的切削头20的立体图。如图3所示,切削头20在前端设有切削刃21,主要具备在后端(设有切削刃21的一侧的相反侧)与轴心0同轴地凸设的轴状的凸状联接部23而构成。凸状联接部23的外周壁23a围绕轴心0而具备外周壁滑动接触部23al和外周壁槽部23a2,其中,该外周壁滑动接触部23al沿与轴心0正交的方向弯出而形成,并且,至少一部分与主体10的立设部13的内周壁13a接触,该外周壁槽部23a2在俯视时(从轴心0 方向观看时)在切削头20的第2槽22的缘部22a的一部分或内侧形成有外缘。在外周壁滑动接触部23al和外周壁槽部23a2相连接的棱线部分,形成有倒角部23a3。由于外周壁滑动接触部23al的至少一部分与主体10 (参照图2)的立设部13的内周壁13a接触,因而凸状联接部23的外周壁滑动接触部23al保持于立设部13的内周壁13a之间。另外,外周壁槽部23a2的外缘在俯视时形成于与切削头20的第2槽22的缘部 22a相同的面内或者比缘部2 更形成于轴心0侧,因而在将切削头20和主体10联接的情况下,如图1所示,能够防止外周壁槽部23a2从主体10的第1槽11突出。由此,不重磨式旋转工具1能够顺利地进行来自第2槽22和第1槽11的切屑的排出。而且,由于在凸状联接部23形成有倒角部23a3,因而能够顺畅地进行主体10和切削头20的安装时的相对旋转。切削头20在凸状联接部23的前端侧(与后端部2 相反的一侧),在以第1槽 11和第2槽22的扭转角偏移的位置具备第1接受部25,该第1接受部25沿与轴心0正交的方向而从外周壁23a突出设置,与刃背M相交。另外,在凸状联接部23的外周壁滑动接触部23al,遍及外周侧滑动接触部23al的周方向而凸设有凸起部沈、27。凸起部沈在凸状联接部23的后端部2 侧凸设,凸起部27在凸状联接部23的前端侧(与后端部2 相反的一侧)凸设。凸起部沈是嵌插于槽部13b的部位,凸起部27 是嵌插于槽部13c的部位,其中,槽部1 凹设在主体10(参照图2、的立设部13的内周壁 13a。此外,凸起部26、27形成为相同的形状且形成为相同的大小。凸起部沈具备在切削头20向主体10安装时位于切削头20的旋转前方侧的第1 倾斜部26a和位于切削头20的旋转后方侧的第2倾斜部26b而构成。第1倾斜部26a和第2倾斜部26b形成为向着轴心0下降倾斜的弯曲状。由于凸起部沈具备第1倾斜部^a,因而在将切削头20向主体10(参照图2)安装时,能够将凸起部沈向槽部1 顺畅地插入。 另外,由于具备第2倾斜部^b,因而在将切削头20从主体10拆卸时,能够将凸起部沈从槽部1 顺畅地装卸。此外,凸起部27也同样地具备第1倾斜部27a(图中未显示)和第 2倾斜部27b而构成,得到同样的作用。另外,凸起部沈具备第3倾斜部^c,凸状联接部23的前端侧(后端部23c的相反侧)的壁面向着轴心0下降倾斜而形成该第3倾斜部^c。由于凸起部沈具备第3倾斜部^c,因而如果将凸起部沈嵌插于立设部13 (参照图2)的槽部13b,则槽部13b的壁部13d按压在第3倾斜部^c,由此,立设部13弹性变形而稍微向外周侧倾倒,利用反力将凸状联接部23稳定地保持于立设部13的内侧。此外,凸起部27也同样地具备第3倾斜部 27c(图中未显示)而构成,得到同样的作用。在此,从凸起部沈的第3倾斜部26c至第1接受部25的与轴心0平行的方向上的距离设定为与从主体10 (参照图2)的槽部13b的壁部13d至第1面13f的与轴心0平行的方向上的距离大致相同。由此,如果使凸起部26滑动而嵌插于主体10的槽部13b,凸起部沈的第3倾斜部26c与槽部13b的壁部13d接触,那么,第1接受部25能够与主体10 的第1面13f接触。在凸状联接部23的后端部2 的中心,凸设有凸部23c,当在相位偏移的状态下将凸状联接部23插入主体10 (参照图2~)的立设部13的内侧时,该凸部23c插入孔部14a,其中,该孔部14a凹设在底部14。由此,在切削头20向主体10安装和拆卸时,能够使切削头 20和主体10以孔部1 和凸部23c为中心而围绕轴心0相对旋转。另外,切削头20具备第2接受部25a,该第2接受部2 在与第1接受部25相同的平面上从第1接受部25延伸。第2接受部2 是这样的部位沿与轴心0正交的方向从凸状联接部23的外周壁滑动接触部23al突出设置,与主体10 (参照图2、的第2面13i接触。第1接受部25和第2接受部2 在切削头20的规定位置形成为以轴心0为中心的旋转对称状。外周壁阶梯部2 是这样的部位从轴心0起的距离设定为比从轴心0至外周壁滑动接触部23al的距离更大且比从轴心0至刃背M的距离更短,并且,与第2接受部2 相交。另外,外周壁阶梯部2 是至少一部分与主体10(参照图幻的立设部13的内周壁阶梯部1 接触的部位。由此,外周壁阶梯部2 保持于主体10的立设部13的内周壁阶梯部1 之间。另外,在外周壁阶梯部25b,在切削加工时的切削头20的旋转前方侧,立设有与第1接受部25所成的角为大致垂直或锐角的传递壁接受部25c。传递壁接受部25c是与主体10 (参照图2、的转矩传递壁13g接触的部位。如上所述,凸状联接部23具备凸起部沈、27,该凸起部沈、27以轴心0为中心而以等角间距(在本实施方式中,为180° )形成,并且,沿从轴心0离开的方向而从各自的外周壁滑动接触部23al凸设。另外,从凸状联接部23的前端(后端部23b的相反侧)至凸起部沈、27的各自的第3倾斜部^c、27c的距离形成为与从主体10 (参照图2)的第1面 13f和第2面13 至槽部13b、13c的壁部13d、13e的距离相同。因此,能够将凸起部26,27 分别嵌插于槽部13b、13c。在将切削头20安装于主体10 (参照图2)时,在相位偏移的状态下将切削头20的凸状联接部23插入立设部13的内侧。接下来,将图中未显示的更换工具插入形成于切削头20的前端缘部的外周槽观,抓住该更换工具而使主体10和切削头20相对旋转,将凸起部沈、27嵌插于槽部13b、13c内。进行主体10和切削头20的相对旋转,直到切削头20的传递壁接受部25c抵接在主体10的转矩传递壁13g。由此,切削头20的凸状联接部23保持于立设部13之间。另外,在开孔加工时,传递至主体10的旋转转矩经由转矩传递壁13g 和传递壁接受部25c而传递至切削头20。在此,凸起部沈、27形成为从凸状联接部23的前端起的距离不同,槽部13b、 13c(参照图2)形成为从立设部13的第1面13f和第2面13i起的距离不同。所以,凸起部26只嵌插于槽部13b,凸起部27只嵌插于槽部13c。结果,凸状联接部23能够联接至立设部13的方向被确定为一种。因此,能够抑制不重磨式旋转工具1的切削刃高度和偏转的偏差。结果,能够防止在开孔加工中产生弯曲或扩大加工孔径,能够抑制加工精度的偏差。 另外,由于能够抑制切削刃高度和偏转的偏差,因而能够抑制工具寿命的偏差。另外,2个凸起部沈、27形成为相同的大小和形状,并且,以轴心0为中心而以等角间距凸设在凸状联接部23的外周壁23a,只有凸状联接部23的轴方向的位置不同。由此, 凸起部沈、27和凸状联接部23的重心设定为位于轴心0上。结果,能够防止切削头20的重心相对于轴心0的偏移。由于由比主体10更硬质的材料形成的切削头20的比重大于主体10的比重,因而通过预防切削头20的偏心,从而能够防止不重磨式旋转工具1的偏心。 所以,能够防止不重磨式旋转工具1产生由于偏心而导致的偏转,能够防止在开孔加工中产生弯曲或扩大加工孔径。因此,能够提高加工精度,并且,通过抑制加工中的偏转,从而能够提高工具寿命。而且,由于凸设于凸状联接部23的凸起部沈、27在凸状联接部23的外周壁23a 以轴心0为中心而以等角间距形成,并且,形成为从凸状联接部23的前端起的距离不同,因而能够容易地制造重心位于轴心0上的切削头20。由此,能够提高不重磨式旋转工具1的
生产性。接着,参照图4,对第2实施方式、第3实施方式以及第4实施方式的不重磨式旋转工具进行说明。在第1实施方式中,对这样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凸设在切削头20的凸状联接部23的凸起部沈、27的大小和形状相同,从凸状联接部23的前端起的距离不同(配置不同)。与此相对的是,在第2实施方式、第3实施方式以及第4实施方式的不重磨式旋转工具中,对凸设在凸状联接部33、43、53的凸起部36、37、46、47、56、57的大小或形状不同的情况进行说明。此外,在图4中,记载切削头的凸状联接部33、43、53的一部分(后端部 23b侧),省略凸状联接部33、43、53的前端侧的记载。另外,对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记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图4(a)是第2实施方式的切削头的凸状联接部33的侧面图,图4(b)是凸状联接部33的底面图,图4(c)是第3实施方式的切削头的凸状联接部43的侧面图,图4(d)是凸状联接部43的底面图,图4(e)是第4实施方式的切削头的凸状联接部53的侧面图,图 4(f)是凸状联接部53的底面图。图4(a)和图4(b)所示的第2实施方式的凸状联接部33的凸起部36、37在凸状联接部33的外周壁33a以轴心0为中心而以等角间距形成。凸起部37形成为轴方向的长度比凸起部36的轴方向的长度更长。虽然图中未显示具备与凸状联接部33联接的立设部的主体,但如第1实施方式所说明的,在立设部形成有凸起部36、37所嵌合的槽部。由此, 第2实施方式与第1实施方式的情况同样地将凸状联接部33能够联接至图中未显示的立设部的方向确定为一种。由此,得到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图4(c)和图4(d)所示的第3实施方式的凸状联接部43的凸起部46、47在凸状联接部43的外周壁43a以轴心0为中心而以等角间距形成。虽然凸起部46、47的轴方向的长度相同,但凸起部47的从外周壁43a起的突出量形成为比凸起部46更大。虽然图中未显示具备与凸状联接部43联接的立设部的主体,但如第1实施方式所说明的,在立设部形成有凸起部46、47所嵌合的槽部。由此,第3实施方式与第1实施方式的情况同样地将凸状联接部43能够联接至图中未显示的立设部的方向确定为一种。由此,得到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图4(e)和图4(f)所示的第4实施方式的凸状联接部53的凸起部56、57在凸状联接部53的外周壁53a以轴心0为中心而以等角间距形成。虽然凸起部56、57形成为轴方向的长度和从外周壁53a起的突出量相同,但形成为形状不同。即,凸起部57的后端部 23b侧的壁面向着轴心0下降倾斜而形成,与此相对的是,凸起部56的前端侧(后端部2 的相反侧)的壁面向着轴心0下降倾斜而形成。虽然图中未显示具备与凸状联接部53联接的立设部的主体,但如第1实施方式所说明的,在立设部形成有凸起部56、57所嵌合的槽部。由此,第4实施方式与第1实施方式的情况同样地将凸状联接部53能够联接至图中未显示的立设部的方向确定为一种。由此,得到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而且,由于凸起部56、57仅形状不同,因而凸起部56、57和凸状联接部53的重心设定为位于轴心0上。结果,能够防止不重磨式旋转工具的偏心。所以,能够防止在开孔加工中产生偏转,能够防止产生弯曲或扩大加工孔径。实施例以下,对将本发明进一步具体化的实施例进行说明,本发明基于但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例。对如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那样构成的不重磨式旋转工具(以下称为“本发明品”) 的偏转和切削刃高度进行测量。关于本发明品,在将切削头安装于主体之后,使切削头以主体为基准而围绕轴心旋转,使用千分表来测量外周拐角附近的边缘(margin)的摆动量,由此,求出偏转。在测量后,将切削头从主体拆卸,然后,再次将相同的切削头安装于主体,同样地使用千分表来测量偏转。重复该操作20次,得到20个测量值。关于本发明品,在将切削头安装于主体之后,使用千分表来测量围绕轴心旋转时的各切削刃之间的高度差,由此,求出切削刃高度。在测量后,将切削头从主体拆卸,然后, 再次将相同的切削头安装于主体,同样地使用千分表来测量切削刃高度。重复该操作20 次,得到20个测量值。另外,为了比较,关于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现有的不重磨式旋转工具(形成于立设部和凸状联接部的槽部和凸起部形成在以轴心为对称中心而对称的位置,凸起部和槽部各自的大小和形状相同)(以下称为“现有品”),也同样地测量偏转和切削刃高度。此外,关于现有品,由于槽部和凸起部处于相对于轴心而对称的关系,因而能够从 2个方向将切削头安装于主体。于是,从一个方向将切削头安装于主体,得到10个测量值, 然后,从另一方向将切削头安装于主体,得到10个测量值,由此,得到20个测量值。
此外,关于本发明品的各部分的尺寸,切削头和主体的直径16mm,切削头的前端角140°,凸状联接部的轴方向的长度6mm,外周壁滑动接触部的直径6mm,凸起部的轴方向的长度1mm,凸起部的半径方向的高度0. 5mm。另外,2个凸起部形成为从凸状联接部的前端起的轴方向的距离不同,从凸状联接部的前端至一方的凸起部的轴方向的长度 2. 5mm,从凸状联接部的前端至另一方的凸起部的轴方向的长度4mm。另外,在现有品中,2个凸起部以轴心为对称中心而形成,从凸状联接部的前端起的轴方向的距离均为4mm,其他部位的尺寸与本发明品相同。根据如以上那样构成的本发明品和现有品的偏转和切削刃高度的各20个测量值,算出平均值(AVG)、最大值(MAX)、最小值(MIN)、标准偏差(ο )。在表1中显示结果。[表 1]
偏转(μπι)切削刃高度(μιη)本发明品现有品本发明品现有品AVG12.813.61.63.3MAX16.224.83.26.1MIN8.54.30.50.5σ1.85.90.71.5从表1得知,与现有品相比,本发明品能够减小偏转和切削刃高度的标准偏差, 即,能够减小偏差。在两侧检验在此是否存在着显著误差之后,能够得出结论,均以5 %的水平而显著。结果,依照本发明品,能够抑制偏转和切削刃高度的偏差是显而易见的。以上,基于实施方式而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根本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容易地推测出,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改良变形。例如,上述实施方式所列举的数值(例如,各构成的数量或尺寸等)为一个示例,当然能够采用其他数值。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主体10为高速工具钢制,切削头20为超硬合金制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还能够采用其他材料。作为其他材料,能够列举例如主体10为合金工具钢制,切削头20为金属陶瓷制、超微粒子超硬合金制、被覆超硬合金制等。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第1槽11和第2槽22相对于轴心0而以规定的扭转角形成的麻花钻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一定限定于此,还能够适用于第1槽11和第2槽22 与轴心0平行的直刃钻。另外,还能够适用于未在主体10形成槽的不重磨式旋转工具。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立设部13的内周壁13a和轴心0的距离遍及内周壁13a 的高度方向而一定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一定限定于此。还能够设定为沿内周壁13a的高度方向逐渐增加或遍及内周壁13a的高度方向而逐渐减小。在这些情况下,与内周壁13a 的大小相对应而调整凸状联接部23、33、43、53的粗细,使得切削头20的凸状联接部23、33、 43、53与内周壁13a接触。这是因为,关于本发明的不重磨式旋转工具1,由于通过将切削头20的凸起部洸、27、36、37、46、47、56、57嵌插于主体10的槽部13b、13c而将切削头20固定于主体10,因而如果能够将凸状联接部23、33、43、53以不晃动的方式保持于内周壁13a,
10那么,内周壁13a和凸状联接部23、33、43、53的高度方向的大小不对切削头20的固定造成影响。同样地,还能够设定为内径沿内周壁阶梯部1 的高度方向逐渐增加或者逐渐减少。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在主体10的立设部13凹设有槽部i;3b、13c且在切削头 20的凸状联接部23、33、43、53凸设有凸起部26、27、36、37、46、47、56、57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一定限定于此。与这些实施方式相反,能够在立设部13凸设有凸起部沈、27、36、 37、46、47、56、57且在凸状联接部23、33、43、53凹设有槽部13b、13c。另外,能够在立设部 13形成有凸起部和槽部且在凸状联接部形成有与该凸起部和该槽部嵌合的槽部和凸起部。 在这些情况下,也得到同样的作用。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在主体10形成有第2面13i且在切削头20形成有第2接受部2 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一定限定于此,也能够不设置第2面13i和第2接受部25a。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主体10的转矩传递壁13g和切削头20的传递壁接受部25c的接触,从而能够经由主体10而将机械加工中心等加工机械的旋转力传递至切削头20,并且,通过主体10的第1面13f和切削头20的第1接受部25的接触,从而能够将切削头20牢固地固定于主体10。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在切削头20的前端的2处形成有切削刃21的不重磨式旋转工具进行了说明,但不一定限定于此,还能够使用在3处或3处以上形成有切削刃的切削头和主体。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将主体的立设部的数量适当设定为3个以上,能够针对每个立设部设置槽部。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在主体10的底部14形成孔部1 且在切削头20形成有嵌插于孔部14a的凸部23c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一定限定于此,有时候也不设置孔部 14a和凸部23c。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省略了说明,但优选将表示切削头20的安装方向的刻印或标记等记号施加到主体10和切削头20。这是因为,由于作业者能够容易地认识切削头20 的安装方向,因而能够提高安装作业性。
权利要求
1.一种不重磨式旋转工具,具备主体和切削头,该主体具有互相隔开间隔而围绕轴心立设的多个立设部,该切削头由比该主体更硬质的材料构成,并且,具有在后端凸设的凸状联接部,将所述凸状联接部插入所述立设部的内侧,并且,使所述凸状联接部围绕轴心而相对旋转,将所述凸状联接部和所述立设部联接,其中,该不重磨式旋转工具具备至少2个以上的槽部,凹设在所述立设部的各自的内周壁或所述凸状联接部的外周壁的至少一方;以及至少2个以上的凸起部,以能够在这些各槽部嵌脱的方式形成,并且,凸设在所述立设部的各自的内周壁或所述凸状联接部的外周壁的至少一方,所述至少2个以上的槽部相对于所述轴心而非对称地形成,并且,所述至少2个以上的凸起部相对于所述轴心而非对称地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重磨式旋转工具,其特征在于,以切削头的重心位于轴心上的方式设定形成于所述凸状联接部的槽部和凸起部的大小、形状以及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不重磨式旋转工具,其特征在于,凸设在所述凸状联接部的至少2个以上的凸起部,在所述凸状联接部的外周壁以轴心为中心而以等角间距形成,并且,形成为从所述凸状联接部的前端起的距离不同,或者,凹设在所述凸状联接部的至少2 个以上的槽部,在所述凸状联接部的外周壁以轴心为中心而以等角间距形成,并且,形成为从所述凸状联接部的前端起的距离不同。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加工精度或工具寿命的偏差的不重磨式旋转工具。该不重磨式旋转工具具备2个以上的槽部(13b、13c)和2个以上的凸起部(26、27),其中,该2个以上的槽部(13b、13c)凹设在立设部(13)的各自的内周壁(13a),该2个以上的凸起部(26、27)以能够在这些各槽部(13b、13c)嵌脱的方式形成,并且,凸设在凸状联接部(23),槽部(13b、13c)相对于轴心(O)而非对称地形成,并且,凸起部(26、27)相对于轴心(O)而非对称地形成,因而凸状联接部(23)能够联接至立设部(13)的方向被确定为一种。因此,能够抑制切削刃高度和偏转的偏差,能够防止在开孔加工中产生弯曲或扩大加工孔径,能够抑制加工精度的偏差。另外,由于能够抑制切削刃高度和偏转的偏差,因而能够抑制工具寿命的偏差。
文档编号B23B51/00GK102159351SQ20098012891
公开日2011年8月17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8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8日
发明者伊东格, 大泽二朗, 泷川郁士, 青山拓磨 申请人:Osg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