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直机中的矫直辊支承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8374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矫直机中的矫直辊支承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矫直机中的矫直辊支承架和配备有这种矫直辊支承架的相应的矫直辊辊系和相应的矫直机。
背景技术
不平整的金属工件、尤其是例如存在边缘波浪、中心波浪和/或纵向波浪的带钢 和金属薄板必须在其继续加工如冲压、酸洗或弯曲之前被矫平(矫直)。矫平在矫直机中 完成。矫直机包括多个矫直辊,它们共同限定出输送路径,待矫直工件在输送路径上沿矫直 辊经过,以完成矫平,在这里,工件被交替弯曲。代替“矫平”,在某些文献中有时也采用术语 “辊式矫直”。术语“矫平”强调矫直作业的结果,即,获得平直的平面产品,而术语“辊式矫 直,,是指该作业借助矫直辊来完成。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这两个术语是同义的。在矫直金属工件例如金属带时,原本已经平直的区域必须被拉伸至其达到浪形区 长度的程度。只有当整个带材的所有局部宽度已达到同一长度时,金属带才是平摊放的。这 将如此做到,金属带在穿行方向上经过矫直机,同时以一个由一矫直辊构成的横向轴线为 中心被交替弯曲。当通过矫直辊进行弯曲时,待矫平的金属带的外边缘区获得拉伸应力,而 内部区获得压缩应力。如果外侧拉伸应力大到超过材料的弹性极限,则金属带在此部位伸 长。在下个矫直辊处,金属带向着另一方向被弯曲,因而在其另一侧承受拉力并且伸长。在 矫平前已存在于金属带中的弯曲导致金属带在朝向其弯曲方向被弯曲时获得较小的伸长, 而在反向于其弯曲方向被弯曲时获得较大的伸长。通过这种方式,在矫平时因一连串交替 弯曲而消除了已有的弯曲或浪形。相应地,这种矫直机也被称为辊式矫直机,或者当金属带 在矫直过程中承受拉力时,这种矫直机被称为拉(伸)弯(曲)矫直机。根据应用场合的不同,需要数量不同的矫直辊。通常,为了矫直厚的轧件,需要比 金属工件较薄时更少的矫直辊。人们将矫直机分为其中一个或多个矫直辊被驱动以使待矫直工件在穿行方向上 被输送的驱动式矫直机、和其中待矫直工件借助牵拉机构沿输送路径被牵引经过矫直辊之 间的牵引矫直机。在驱动式矫直机中,待矫直工件借助矫直辊接受推进力,借此使工件在矫 直辊之间经过。为此,金属薄带的强度、尤其是厚度不到1. 2毫米的金属带的强度一般不够 高,结果,金属带大多只能用牵引矫直机来矫平。矫直机具有多个矫直辊、用于矫直辊的多个支承辊、以及可能设置在矫直辊和支 承辊之间的多个中间辊,所述中间辊防止支承辊在矫直辊中留下压痕。在许多实施方式中, 可以借助支承辊来弯曲矫直辊。此时,一般是下矫直辊而不是上矫直辊借助支承辊被弯曲。矫直辊包括第一和第二矫直辊组,输送路径在两个矫直辊组之间经过。每个矫直 辊在其两端可转动地支承在支承架中,或者其借助设置在输送路径两侧的支承架被可转动 地支承。矫直辊的一侧一般被称为驱动侧,另一侧被称为操作侧。此外,一个矫直辊组的每 一侧的支承被统一在一个共同的支承架中。每个支承架一般被固定在相应的底板上。由或 许包括支承辊和中间辊在内的矫直辊组及其相应的两侧支承架和相应的底板组成的组合体也被称为矫直辊辊系。根据DE102004009298B3,这种矫直机包括第一和第二矫直辊组,它们相互对置,并且待矫直工件可以在两个矫直辊组之间在一条由矫直辊限定的输送路径上经过矫直辊。为 了支承矫直辊,设有四个支承架一个支承架用于上矫直辊组的操作侧,一个支承架用于上 矫直辊组的驱动侧,一个支承架用于下矫直辊组的操作侧,一个支承架用于下矫直辊组的 驱动侧。在第一矫直辊组的一个支承架中,支承有一矫直辊的轴颈,而在第二矫直辊组的、 设置在待矫直工件的输送路径的另一侧的相邻支承架中,支承有一矫直辊的一部分,其中, 第一和第二矫直辊组的支承架沿矫直辊的轴向相互错开。每个支承架是一体构成的,或者 其在必要时能够由多个相互牢固联接的部分组成,以形成一个支承开口。矫直辊、支承辊和可能有的中间辊必须在磨损用旧时被重磨。此时,直径将被缩 小,随之而来的是,重磨辊更深陷地落座在支承辊或中间辊上,因而接近装有辊支承架的底 板。为了消除此差量,现有技术中采用以下的差量消除方法和调整件a)矫直辊的两侧的支承架按照较大的辊深陷程度被磨削;b)两个本来已为此设置在支承架和底板之间的垫板被磨削;c)用垫块垫高支承辊辊座;d)在具有用于弯曲矫直辊的支承调节机构的矫直机中,或是采用上述的解决方 案,或是根据该差量用支承调节机构修正支承辊的高度。现有技术所公开的实施方案确实带来以下优点,可简单构成支承架并且支承架只 由一个构件构成。按照现有技术,选择这种构造是因为矫直辊轴承和支承架在矫直时承受 相当大的机械载荷。增大的断裂风险尤其出现在几个矫直辊借助支承辊被弯曲以支持矫直 作业的场合。因此,人们实际上力求通过支承架的一体化构造给这些构件提供尽可能高的 机械强度。但不利的是,支承架的重磨或者用于支承辊辊座的垫块的制造是费事的。在实施 方案a)和b)中,支承架或垫板要被重磨,还不利的是,一旦新的矫直辊或中间辊或支承辊 被装入,进而矫直辊和底板之间的距离又增大,则必须制造新的构件。在现有技术中还公开了以下技术,第一矫直辊组的支承架相对设置在输送路径另 一侧的第二矫直辊组的支承架整体移位,以便根据待矫直工件的厚度来调节矫直辊之间的 距离。因此,DE202007013550U1公开一种包括多个上辊和多个下辊的矫直装置,所述上辊 支承在一个上支架上,所述下辊支承在一个下支架上。下支架与机架牢固联接。上支架可 通过可移动的立柱和多个轴杆相对机架整体移动,进而离开下支架或接近下支架,以使上 支架的位置适应待矫直钢板的厚度。此时,没有设置支承辊或中间辊,因此,矫直辊施加于 待矫直工件上的力是有限的,矫直辊也不能被弯曲以支持矫直作业。根据DE602004010293T2,矫直机包括两个带有平行的工作辊的矫直机构,该矫直 机构各设于待矫直板材的上下。此外,每个工作辊分别恰好贴靠一个支承辊,该支承辊可转 动地安装在两个端轴承上,端轴承与导板梁相联接。下矫直机构设置在下导板梁上,上矫直 机构设置在上导板梁上。下导板梁是固定不动的并且是包括立柱的支承机架的一部分,该 立柱在矫直过程中能使上导板梁整体相对下导板梁竖向移动,以便与待矫直板材厚度相关 地控制导板梁的相对位置。导板梁的这种调整也不适用于当矫直辊、支承辊和或许有的中间辊被磨削时的直径缩小的补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用于矫直机的矫直辊支承架和一种相应的矫直辊辊系 和一种相应的矫直机,在这里,矫直辊至底板的距离能以简单的方式加以修正。为了完成上述任务,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矫直机的矫直辊支承架,矫直机的一个 设置在待矫直工件的输送路径一侧的矫直辊组的至少一个矫直辊在其端部可转动地支承 在该矫直辊支承架中或借助该矫直辊支承架可转动地支承。该矫直辊支承架的特点是,支 承架被分为至少两个部分,包括上部和下部,其中,
_下部构成固定不动的部分,-上部安置在所述至少一个矫直辊的辊颈上或装有用于矫直辊的轴承,因而该上 部构成用于所述至少一个矫直辊的支座,-上部可借助支承架导向机构垂直于矫直辊轴线相对下部导向移动,_支承架导向机构具有用于上部相对下部位置固定的紧固机构。如果要修正矫直辊至底板的距离,则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仅需要松开两个支承 架部分(上部和下部)之间的支承架导向机构,并且在调整至新的距离后,又重新拧紧。不 再需要重磨或构件的制造。通过该措施,矫直辊辊系的维修时间和安装时间将被缩短。另外,辊系也能在没有 磨削机的任何地方被组装起来,就像目前在许多矫直机设立场地中那样。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矫直机的矫直辊辊系,包括矫直辊组及其相应的、设置 在输送路径两侧且根据本发明构造的支承架和相应的底板。根据本发明的矫直机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按照本发明构成的支承架,在这里,上 矫直辊辊系和/或下矫直辊辊系按照优选方式分别在驱动侧和操作侧具有本发明的矫直 辊支承架。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矫直金属工件尤其是金属带和金属板的矫直机,包括第一 矫直辊组和第二矫直辊组,每个矫直辊组的矫直辊并排设置,第一矫直辊组和第二矫直辊 组对置,待矫直工件在一条由矫直辊限定的输送路径上经过矫直辊以进行矫直,在这里,待 矫直工件被交替弯曲,其中,该矫直机包括根据本发明构造的一个或多个支承架和/或根 据本发明构造的一个或多个矫直辊辊系。从以下结合附图的说明中得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和改进方案。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在此所述的特点可被单独使 用或组合使用,以提供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其中图1是按照现有技术的矫直机的上矫直辊组和下矫直辊组的纵截面示意图;图2是按照现有技术的矫直机的、配备有支承辊和中间辊的上矫直辊组和下矫直 辊组的纵截面示意图;图3是沿按照现有技术的矫直机的穿行方向的局部视图,矫直机包括带有中间辊 和支承辊的上矫直辊组和下矫直辊组;
图4表示按照图3的下矫直辊辊系,包括从现有技术中知道的差量消除用调整 件;图5是按照本发明的支承架的局部横截面图。附图标记列表1-上矫直辊;2-下矫直辊;3-第一矫直辊组;4-第二矫直辊组;5-金属工件; 6-穿行方向;7-支承辊;8-支承辊;9-中间辊;10-中间辊;11-支承辊辊座;12-支承辊辊 座;13-底板;14-底板;15-驱动侧的上支承架;16-操作侧的上支承架;17-驱动侧的下支 承架;18-操作侧的下支承架;19-矫直辊辊系;20-矫直辊辊系;21-垫板;22-垫块;23-上 部;24-下部;25-辊颈;26-支承架导向机构;27-矫直辊轴线;28-紧固机构。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表示按照现有技术的矫直机的矫直辊1、2的纵截面示意图。矫直辊1构成第 一矫直辊组3,矫直辊2构成第二矫直辊组4。第一矫直辊组3的矫直辊1最好设置在第二 矫直辊组4的矫直辊2的上方。因而,第一矫直辊组3是上矫直辊组,第二矫直辊组4是下 矫直辊组。上矫直辊组一般比下矫直辊组少一个矫直辊,但在罕见的情况下,上矫直辊组中 设有比下矫直辊组中更多的矫直辊。各矫直辊组3、4的矫直辊1、2并排设置。第一矫直辊组3和第二矫直辊组4相互 对置,在这里,与一个矫直辊组3、4的并排矫直辊1、2之间间隙对置地分别设有另一个矫直 辊组4、3的一个矫直辊2、1。上矫直辊通常相对下矫直辊居中设置。在矫直时,金属工件5在一条由矫直辊1、2限定的输送路径上沿由箭头表示的穿 行方向6经过矫直辊1、2,在这里,工件经历交替的弯曲。待矫直工件5可以借助一个或多 个被驱动的矫直辊1、2和/或借助一个未示出的牵引机构沿输送路径在穿行方向6上在矫 直辊1、2之间被输送。对置的矫直辊1、2之间的距离在穿行方向6上连续增大,因而在穿行方向6上的 工件弯曲程度连续减小。如果上矫直辊1如此深地落位,即,上矫直辊在下矫直辊2之间插 入,或至多以金属带厚度就是说板厚而位于下矫直辊2的上方,则金属带在两个矫直辊组 3、4之间经过输送路径时获得曲率半径增大的一连串交替弯曲。通过这种方式,在矫平时通 过一连串交替弯曲消除了存在于工件5中的弯曲或浪形。图2表示对应于图1的、按照现有技术的矫直机的上矫直辊1和下矫直辊2的纵截面示意图,矫直机包括其它辊。如在所示的矫直机局剖视图中看到,除了矫直辊1、2之外, 矫直机还具有用于矫直辊1、2的支承辊7、8和或许设置在矫直辊1、2和支承辊7、8之间的 中间辊9、10。为了在尽管有大的作用力的情况下但与矫直辊1、2的刚性无关地可靠支承矫 直辊1、2,中间辊9、10最好分别居中设置在并排的矫直辊1、2之间的间隔中,因此每个矫直 辊1、2通过各自两个并排的中间辊9、10来支承。同样的情况出现在支承辊7、8上,它们可 如此布置,每个支承辊7、8分别支承两个并排的中间辊9、10,以及在图2未示出的情况下, 支承辊7、8直接支承矫直辊1、2并且相应地最好设置在矫直辊1、2之间的间隔中。在图3中示出了沿按照现有技术的矫直机的穿行方向6的局部视图,该矫直机包 括上矫直辊组3和下矫直辊组4和这种中间辊9、10和支承辊7、8。为了能承受在矫直时作 用于矫直辊1、2的力并防止矫直辊1、2弯曲,矫直辊1、2在其长度范围内支承在多个窄小的所谓支承辊7、8上。在金属带沿输送路径的移动方向上,即沿矫直辊1、2的横向,支承辊7、8支承在共同的支承辊辊座11、12上,该支承辊辊座固定在相应的底板13、14上。通常, 在矫直辊1、2和支承辊7、8之间还有所谓的中间辊9、10,中间辊应防止在矫直辊1、2上形 成支承辊7、8的滚痕。每个矫直辊1、2在其两端可转动地支承在支承架15、16、17、18中或借助设置在输 送路径两侧的支承架15、16、17、18被可转动地支承。矫直辊1、2的一侧一般称为驱动侧, 另一侧称为操作侧。此外,一个矫直辊组3、4的每一侧的支承被统一在一个共同的支承架 中。这里说的统一是指其共同起到功能单元的作用和/或被固定在同一底板13、14上。每 个支承架15、16或17、18 —般固定在相应的底板13或14上。由一个或许包括支承辊7或 8和中间辊9或10在内的矫直辊组3或4及其相应的两侧支承架15、16或17、18和相应的 底板13或14构成的组合体也被称为矫直辊辊系19或20。两个矫直辊辊系19和20也被 共同称为矫直系。第一矫直辊组3的矫直辊1设置在第二矫直辊组4的矫直辊2的上方是有利的。 此外,矫直辊1、2有利地水平设置。在此情况下,矫直机具有四个支承架用于上矫直辊组 3的驱动侧的上驱动侧支承架15,用于上矫直辊组3的操作侧的上操作侧支承架16,用于下 矫直辊组4的驱动侧的下驱动侧支承架17,用于下矫直辊组4的操作侧的下操作侧支承架 18。上驱动侧支承架15和上操作侧支承架16最好组成一个共同的上支承架,该上支承架 与上底板13相联接,下驱动侧支承架17和下操作侧支承架18最好组成一个共同的下支承 架,该下支承架与下底板14相联接。矫直辊1、2、支承辊7、8以及可能有的中间辊9、10必须在磨损用旧时被重磨。重 磨时,重磨辊的直径被缩小。与是否磨削所有类型的辊(矫直辊1、2、支承辊7、8、中间辊9、 10)或只磨削其中一种或两种辊无关,矫直辊1、2在磨削后更深地陷坐在支承辊7、8或中间 辊9、10上,因而接近装有辊的支承架15、16、17、18的底板13、14。为了消除此差量,现有技术中采用如图4所示的以下差量消除方法和调整件。图 4表示图3的下矫直辊辊系20,其包括按照现有技术的用于消除差量的调整件a)矫直辊2的两侧的支承架17、18以较大的辊深陷程度被磨削。b)两个本来已为此设置在支承架17、18和底板14之间的垫板21被磨削。c)用垫块22垫高支承辊辊座12。d)在具有用于弯曲矫直辊1、2的支承调节机构的矫直机中,或是采用上述解决方 案,或是根据差量用支承调节机构来修正支承辊的高度。但是,支承架15、16、17、18的重磨或用于支承辊辊座11、12的垫块22的制造是费 事的。在实施方案a)和b)中,支承架15、16、17和18或垫板21要被重磨,还不利的是,一 旦新的矫直辊1、2或中间辊9、10或支承辊7、8被装入,进而矫直辊1、2和底板13、14之间 的距离又增大,则必须制造新的构件。在图5中示出了用于矫直机的本发明矫直辊支承架17的一个实施例的局部横截 面图,在该矫直辊支承架中或借助该矫直辊支承架,矫直机的至少一个矫直辊2在其端部 可转动地支承。另外,矫直机或支承架17按照上述的、从现有技术中知道的实施方式来构 成并具有下述特点。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矫直辊1、2的支承架15、16、17、18由至少两个部分组成,其中包括上部23和下部24。第一部分即下部24构成固定不动的部分并且固定安装在底板14上,就是说,与底板13、14牢固联接。另一个部分即上部23安置在所述至少一个矫直辊 1、2的辊颈25上或装有用于矫直辊1、2的轴承,从而它构成用于所述至少一个矫直辊1、2 的支座。上部23可借助支承架导向机构26垂直于矫直辊1、2的轴线27地相对下部24导 向移动,支承架导向机构26具有紧固机构28,用于相对下部24固定上部23的位置。在优 选的实施方式中,上部23可借助支承架导向机构26垂直于底板13、14地导向移动。上部23仅在一个下矫直辊组4中位于相应的下部24或相应的底板14的上方。 在一个上矫直辊组3中,上部23位于下部24的下面或相应的底板13的下面。因此,术语 “上部23”和“下部24”没有规定该部分的相对空间取向,而只表示其是否是固定不动的部 分或活动的部分。因此,上部23连同用于矫直辊1、2的轴承可以借助支承架导向机构26垂直于矫 直辊轴线27且最好垂直于底板13、14地相对固定不动的下部24移动。两个部分通过支承 架导向机构26相互连接。在活动的上部23被正确定位后,该上部将借助紧固机构28被固定。支承架导向机构26例如包括法兰连接结构。紧固机构28可以优选包括螺纹件和 /或夹紧件,其可被拧(夹)紧以便相对下部24固定上部23的位置,并且其可被松开以便 相对下部24调整上部23的位置。借助该螺纹件或该夹紧件,上部23被固定在一个相对下 部24是固定的位置,最好直接固定在下部24上。如果要修正矫直辊1、2至底板13、14的距离,则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只需要松 开这两个支承架部分23、24之间的法兰连接结构的紧固机构28,在按照新距离调好矫直辊 1、2后,又将紧固机构拧紧。不再需要像现有技术中那样的构件制造或重磨。按照相应的方式,也可以构成中间辊9、10和支承辊7、8的支承结构,就是说具有 固定不动的下部和可相对其做调整的装有轴承的上部。但是,这样做一般不仅太费事,而且 在本发明中不是必须的,因为中间辊9、10通常没有按照相对底板13、14的固定距离来支 承,而是活动地位于矫直辊1、2和支承辊7、8之间,在其辊颈处由外部端轴承来侧引导。而 且,本发明不一定要调整支承辊辊座,因为磨削后的矫直辊1、2的支承结构的就其深陷而 言的调整已足够了,无需还重新调整支承辊7、8。在有利的实施方式中,矫直辊组3或4的多个、最好是所有的矫直辊1或2支承在 两个共同的上部23中,它们各设置在输送路径的一侧。这样一来,所有的矫直辊1或2可 连同共同的上部23 —起来调整。此外有利的是,两个共同的、各设在输送路径一侧的上部 23是一个共同构成的支承架15、16、17、18的一部分,就是说功能合一,和/或借助相应的下 部24被固定在一个共同的底板13或14上。通过可共同调整多个且最好所有的矫直辊1、 2,可以做到,即便支承辊7、8设置在中间辊9、10或矫直辊1、2之间间隔中并因而最终是一 个支承辊7、8分别支承多个矫直辊1、2,也不需要进一步调整支承辊7、8或中间辊9、10,并 且保留了相应的支承结构。在其它有利的实施方式中规定,一个矫直辊组3或4的多个且最好是所有的矫直 辊1或2支承在一个共同的下部24中,该下部设置在输送路径的一侧。优选的是,一个矫 直辊组3或4的多个且优选是所有的矫直辊1或2支承在两个共同的下部24中,它们各设 置在输送路径的一侧。在此也有利的是,两个共同的、各设在输送路径一侧的下部24是一个共同形成的支承架15、16、17、18的一部分,就是说功能合一,和/或被固定在一个共同的底板13、14上。上述的本发明支承架15、16、17、18可以是用于矫直金属工件5、尤其是金属带和 金属板的矫直机的矫直辊辊系19、20的组成部分。这样的矫直辊辊系19、20除了包括设置 在输送路径两侧的、根据本发明的支承架15、16、17、18之外,还包括运行所需的一系列其 它部分,但这些部分按照现有技术构成,因而没有详加说明。例如,一个包括矫直辊1、2和 相应底板13、14的矫直辊组3、4就在此之列。在这种矫直辊辊系19、20中,矫直辊1、2可 被驱动或拖动。或许,它也可以包括属于矫直辊组3、4的支承辊7、8和/或中间辊9、10。上述的本发明支承架15、16、17、18或上述的矫直辊辊系19、20可以是用于矫直 金属工件5、尤其是金属带和金属板的矫直机的组成部分。这种矫直机除包括上述支承架 15、16、17、18外,还包括运行所需的一系列其它部分,但这些部分是按照现有技术构成的, 因而未详加说明。例如,第一和第二矫直辊组3、4、中间辊9、10、支承辊7、8、用于待矫直工 件5的牵引机构、用于矫直辊1、2的一个或多个驱动装置或者可借此尤其通过相对调整底 板13、14及装在其上的支承架15、16、17、18而根据板厚来调整两个矫直辊组3、4之间距离 的其它调整装置都在此之列。
权利要求
一种用于矫直机的矫直辊支承架(15,16,17,18),该矫直机的一个设置在待矫直工件(5)的输送路径一侧的矫直辊组(3,4)的至少一个矫直辊(1,2)在其端部可转动地支承在该矫直辊支承架中或借助该矫直辊支承架被可转动地支承,其特征是,该支承架(15,16,17,18)被分为至少两个部分,包括上部(23)和下部(24),其中,-该下部(24)构成固定不动的部分;-该上部(23)安置在所述至少一个矫直辊(1,2)的辊颈(25)上或装有用于该矫直辊(1,2)的轴承,从而该上部构成用于所述至少一个矫直辊(1,2)的支座;-该上部(23)能借助支承架导向机构(26)垂直于该矫直辊(1,2)的轴线(27)相对该下部(24)导向移动;-该支承架导向机构(26)具有用于相对该下部(24)固定该上部(23)的位置的紧固机构(2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矫直辊支承架(15,16,17,18),其特征是,该下部(24)与一 个底板(13,14)牢固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矫直辊支承架(15,16,17,18),其特征是,该上部(23) 可借助该支承架导向机构(26)垂直于底板(13,14)地导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矫直辊支承架(15,16,17,18),其特征是,该支承架导 向机构(26)包括法兰连接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矫直辊支承架(15,16,17,18),其特征是,该 紧固机构(28)包括螺纹件和/或夹紧件,它们可被紧固以便相对该下部(24)固定该上部 (23)的位置并且可被松开以便相对该下部(24)调整该上部(23)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矫直辊支承架(15,16,17,18),其特征是,一个 矫直辊组(3,4)的多个且最好是所有的矫直辊(1,2)支承在一个共同的上部(23)中,该上 部设置在该输送路径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矫直辊支承架(15,16,17,18),其特征是,一个 矫直辊组(3,4)的多个且最好是所有的矫直辊(1,2)支承在两个共同的上部(23)中,所述 两个上部各设置在该输送路径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矫直辊支承架(15,16,17,18),其特征是,各设置在该输送路 径的一侧的所述两个共同的上部(23)是一个共同构成的支承架(15,16,17,18)的一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矫直辊支承架(15,16,17,18),其特征是,一个 矫直辊组(3,4)的多个且最好是所有的矫直辊(1,2)支承在一个共同的下部(24)中,该下 部设置在该输送路径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矫直辊支承架(15,16,17,18),其特征是,一 个矫直辊组(3,4)的多个且最好是所有的矫直辊(1,2)支承在两个共同的下部(24)中,所 述两个下部各设置在该输送路径的一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矫直辊支承架(15,16,17,18),其特征是,各设置在输送路 径的一侧的所述两个共同的下部(24)是一个共同构成的支承架(15,16,17,18)的一部分。
12.—种用于矫直机的矫直辊辊系,包括矫直辊组及其相应的、设置在输送路径两侧的 支承架(15,16,17,18)、和相应的底板(13,14),其特征是,该支承架(15,16,17,18)按照权 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构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矫直辊辊系(19,20),其特征是,该矫直辊辊系包括属于该 矫直辊组(3,4)的支承辊(7,8)和/或中间辊(9,10)。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矫直辊辊系(19,20),其特征是,该矫直辊辊系包括 被驱动的和/或被拖拉带动的矫直辊。
15.一种用于矫直金属工件(5)、尤其是金属带和金属板的矫直机,包括第一矫直辊组 (3)和第二矫直辊组(4),其中,_每个矫直辊组(3,4)的矫直辊(1,2)并排设置,-第一矫直辊组(3)和第二矫直辊组(4)对置,-待矫直工件(5)在一条由矫直辊(1,2)限定的输送路径上经过矫直辊(1,2)以便进 行矫直,其中该待矫直工件被交替弯曲,其特征是,该矫直机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的一个或多个支承架(15,16, 17,18)和/或按照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一项的一个或多个矫直辊辊系(19,20)。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矫直机,其特征是,第一矫直辊组(3)的矫直辊(1)设置在 第二矫直辊组(4)的矫直辊(2)的上方。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用于矫直机的矫直辊支承架(17),矫直机的一个设置在待矫直工件(5)的输送路径一侧的矫直辊组(3,4)的至少一个矫直辊(2)在其端部可转动地支承在矫直辊支承架中或借此可转动地支承。为了实现矫直辊(2)至底板(14)的距离的简单可调而提出,支承架(17)被分为至少两个部分,包括上部(23)和下部(24),其中下部(24)构成固定不动的部分,上部(23)安置在所述至少一个矫直辊(2)的辊颈(25)上或装有用于矫直辊(1,2)的轴承,从而该上部构成用于所述至少一个矫直辊(2)的支座,上部(23)可借助支承架导向机构(26)垂直于矫直辊(2)的轴线(27)相对下部(24)导向移动,支承架导向机构(26)具有用于相对下部(24)固定上部(23)的位置的紧固机构(28)。
文档编号B21D1/02GK101811153SQ20101000341
公开日2010年8月25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13日 优先权日2009年1月17日
发明者T·巴罗尔, V·利迪克 申请人:博格德+舒密特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