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强立铣刀排屑能力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7593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增强立铣刀排屑能力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增强立铣刀排屑能力的结构,属于立铣刀刀具制作技术领 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传统的立铣刀具上一般都是采用在立铣刀的每个刀齿的后角面后制作出 与立铣刀的螺旋槽相通的排屑槽面,这样当立铣刀在进行切削加工时所产生的切屑直接通 过排屑槽面排到螺旋槽后再排出到立铣刀外。现有立铣刀的这种排屑结构,由于其排屑槽 面与螺旋槽面之间的夹角比较小,当被切削加工掉的工件切屑通过排屑槽进入螺旋槽时会 发生角度较大的改变,这样很容易产生切屑堵塞或排屑不流畅的问题发生,在高速切削时 尤为突出,从而导致被加工的工件表面光洁度或精度下降。因此,现有的立铣刀排屑性能还 是不够理想。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排屑流畅、并且结构简单、制作容易的增强立铣刀 排屑能力的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是这样构成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增强立铣刀排屑能力的结构,包括 立铣刀,在立铣刀每个刀齿的后角面后的排屑槽面与立铣刀的螺旋槽之间都设有一个增排 槽面,这样即可使立铣刀在进行切削加工时所产生的切屑迅速经过排屑槽面后通过增排槽 面排到螺旋槽后再排出立铣刀外。上述增排槽面与螺旋槽的螺旋槽面的夹角为82° 88°角度。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在现有的立铣刀的每个刀齿的后角面后的 排屑槽面与立铣刀的螺旋槽之间都制作出一个增排槽面,该增排槽面与原有的螺旋槽的一 个面组成一个增排槽,并且增排槽面与螺旋槽面的夹角大于现有立铣刀切屑槽面与螺旋槽 面之间的夹角(如图3和图6所示,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没有增排槽面的 现有立铣刀的结构示意),因此增排槽能起到逐渐变换切屑排出方向的过渡作用,并且还增 加了切屑流通的空间,使切屑在逐渐变化方向后再通过螺旋槽排出到立铣刀外。因此本实 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不仅具有排屑流畅、加工光洁度和精度都较高的优点, 而且还具有结构简单、制作容易的优点。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铣刀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A—A剖视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图4是图3的B—B剖视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图5是现有立铣刀端部的结构示意图;[0012]图6是图5的C一C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制作传统的立铣刀时,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增强立铣刀 排屑能力的结构来制作立铣刀,先按现有的方式制作出立铣刀1,立铣刀1的规格可根据需 要按现有的方式进行确定,当按现有的方式制作好立铣刀1时,将立铣刀1放在现有的铣刀 磨床上,在设在每个立铣刀1的刀齿的后角面2后的排屑槽面3与立铣刀1的螺旋槽4之 间再磨削制作出一个增排槽面5,在磨削增排槽面5时,会磨削掉原立铣刀1螺旋槽4的一 个螺旋槽面的一小部分,在磨削的时候,将增排槽面5与螺旋槽4的未被磨削的另一螺旋槽 面4.1的夹角α控制在82° 88°角度之间及可。
权利要求一种增强立铣刀排屑能力的结构,包括立铣刀(1),其特征在于在立铣刀(1)每个刀齿的后角面(2)后的排屑槽面(3)与立铣刀(1)的螺旋槽(4)之间都设有一个增排槽面(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立铣刀排屑能力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增排槽面(5)与螺 旋槽(4)的螺旋槽面(4.1)的夹角(α)为82° 88°角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增强立铣刀排屑能力的结构,包括立铣刀,在立铣刀每个刀齿的后角面后的排屑槽面与立铣刀的螺旋槽之间都设有一个增排槽面;增排槽面与螺旋槽的螺旋槽面的夹角为82°~88°角度。本实用新型在现有的立铣刀的每个刀齿的后角面后的排屑槽面与立铣刀的螺旋槽之间都制作出一个增排槽面,该增排槽面与原有的螺旋槽的一个面组成一个增排槽,该增排槽能起到逐渐变换切屑排出方向的过渡作用,并增加了切屑流通的空间,使切屑在逐渐变化方向后再通过螺旋槽排出到立铣刀外。本实用新型不仅具有排屑流畅、加工光洁度和精度都较高的优点,而且还具有结构简单、制作容易的优点。
文档编号B23C5/10GK201735858SQ201020519888
公开日2011年2月9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7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7日
发明者陶肃平 申请人:贵州西南工具(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