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冷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8980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内冷钻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刀具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内冷钻。
背景技术
内冷钻是机械加工用刀具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内冷钻的钻头是通过在圆柱体上开槽而形成的,其开槽螺旋角一般为25° 30°,槽背宽比通常为I. I :1。钻头端刃与侧刃的交点称为刀尖,在加工高硬钢材时刀尖的切削速度最大,承受的温度最高,但是端刃和侧刃的交点,也是最易失效的部分。随着材料硬度的提高,用户对钻头的加工质量、 加工可靠性、加工效率等都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必须设计一种性能稳定、加工效率高、使用寿命长的强力钻头,以满足客户不断提高的加工高硬度材料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耐用的内冷钻,以解决传统内冷钻的不足,保证加工质
量及可靠性。本发明的内冷钻包括钻柄和安装在钻柄端部的刃部,所述钻柄贯穿设置有入水通道,所述刃部沿轴向开设有抛物线形的排屑槽以形成端刃和侧刃,所述排屑槽与所述入水通道相通,关键在于所述端刃由刃部的倒角所形成的,所述侧刃的前部设有辅助倒角。传统刀尖为R角一步成形,在工作过程中刀尖磨损会比较严重,本发明的内冷钻在加工过程中首先采用倒角式的端刃去除余量,为后面的侧刃切削做好准备,同时侧刃也设有辅助倒角,不仅保护了刀尖,对侧刃的磨损也会比较小,因此提高了耐用度。进一步地,所述内冷钻的螺旋角为15°,开槽比较浅,从而增大了芯厚,提高了刀具的强度,不易崩断。本发明的内冷钻结构设计巧妙,有效地提高了钻头的切削性能、稳定性及加工效率,延长了使用寿命,从而降低了刀具的使用成本,适合应用于高硬高强的加工场合。


图I是本发明的内冷钻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实施例I :
如图I所示,本实施例的内冷钻包括钻柄I和安装在钻柄I端部的刃部2,钻柄I贯穿设置有入水通道3,刃部2沿轴向开设有抛物线形的排屑槽4以形成端刃5和侧刃6,排屑槽4与入水通道3相通,端刃5由刃部2的倒角所形成的,侧刃6的前部设有辅助倒角7。
进一步地,上述内冷钻的螺旋角a为15°,开槽比较浅,从而增大了芯厚,提高了刀具的强度,不易崩断。本实施例的内冷钻利用数控五轴联动磨床,自主编写刀具程序加工而成,其材料采用硬质合金,表面设有TIALN涂层。在加工过程中,通过入水通道3向排屑槽4注入冷却水,冷却水从排屑槽4排出, 可以有效的对刃部2进行冷却,同时将排屑槽4内所积聚的铁屑冲出,排屑性能比较好。上述内冷钻结构设计巧妙,有效地提高了钻头的切削性能、稳定性及加工效率,延长了使用寿命,从而降低了刀具的使用成本,适合应用于高硬高强的加工场合。
权利要求
1.一种内冷钻,包括钻柄和安装在钻柄端部的刃部,所述钻柄贯穿设置有入水通道,所述刃部沿轴向开设有抛物线形的排屑槽以形成端刃和侧刃,所述排屑槽与所述入水通道相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刃由刃部的倒角所形成的,所述侧刃的前部设有辅助倒角。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内冷钻,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冷钻的螺旋角为15°。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耐用的内冷钻,以解决传统内冷钻的不足,保证加工质量及可靠性。本发明的内冷钻包括钻柄和安装在钻柄端部的刃部,所述钻柄贯穿设置有入水通道,所述刃部沿轴向开设有抛物线形的排屑槽以形成端刃和侧刃,所述排屑槽与所述入水通道相通,关键在于所述端刃由刃部的倒角所形成的,所述侧刃的前部设有辅助倒角。传统刀尖为R角一步成形,在工作过程中刀尖磨损会比较严重,本发明的内冷钻在加工过程中首先采用倒角式的端刃去除余量,为后面的侧刃切削做好准备,同时侧刃也设有辅助倒角,不仅保护了刀尖,对侧刃的磨损也会比较小,因此提高了耐用度。
文档编号B23B51/06GK102581356SQ20121007444
公开日2012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1日
发明者周东阳, 周攀科, 孔小波, 李振丰 申请人:锑玛(苏州)精密工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