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动起子电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9641阅读:4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震动起子电钻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给予主轴轴向的震动的震动机构与设定主轴的最大转矩的离合器机构的震动起子电钻。
背景技术
震动起子电钻,除了使向外壳的前方突出的主轴旋转的电钻模式,还能够选择如下的模式,即、给予主轴轴向的震动的震动电钻模式、以及在设定的最大转矩切断向主轴的转矩传递的离合模式。其中,如专利文献I所示,震动电钻模式由如下的震动机构构成,该震动机构具有第一凸轮,其固定安装于主轴;第二凸轮,其在第一凸轮的后方且以能够旋转且能够前后移动的方式设置;震动切换杆,其能够与第二凸轮卡合;以及模式转换环,其使震动切换杆相对第二凸轮卡合、脱离。即,利用模式转换环的旋转操作来使震动切换杆与第二凸轮卡止而限制第二凸轮的旋转,由此获得震动。并且,离合模式由离合器机构构成,该离合器机构具有能够旋转的内齿轮,其设于对电动机的旋转进行减速的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的最终级;螺旋弹簧,其经由滚珠等卡合部件按压该内齿轮;以及转换环,其通过对承接螺旋弹簧的支架进行螺纹进给,能够变更螺旋弹簧的轴向长度。即,若对主轴施加超过了由转换环的旋转操作而设定的螺旋弹簧的作用力的扭矩,则能够使内齿轮空转来切断转矩传递。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5-193361号公报但是,在这样的震动起子电钻中,隔着离合器机构的螺旋弹簧,在径向的内侧配置震动机构的切换部件(震动切换杆),在径向的外侧配置操作部件(模式转换环),因此为了避免与螺旋弹簧之间的干涉而需要在轴向将离合器机构与震动机构错开配置。从而,在轴向的工具全长变长,而妨碍了小型化。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震动起子电钻,即,即使一起设置震动机构与离合器机构也会使轴向的长度变短而能够达成小型化。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技术方案I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将所述离合器机构的螺旋弹簧配置在震动机构的切换部件与操作部件之间,连结切换部件与操作部件的连结部件设置为在卡合部件之间通过并从后端绕过螺旋弹簧。根据技术方案I的结构,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凸轮机构由如下部件形成第一凸轮,其固定安装于所述主轴;第二凸轮,其间隙配合地插入于主轴并能够旋转;以及滑动部件,其在筒状部内被限制旋转,并能够在第一滑动位置与第二滑动位置之间沿前后方向滑动,其中,在第一滑动位置,滑动部件与第二凸轮卡止而限制其旋转,在第二滑动位置,滑动部件从第二凸轮离开而容许其旋转,将沿圆筒部的径向间隙配合地插入于圆筒部的销部件的一端插入滑动部件并连结,使销部件的另一端与切换部件卡合,在切换部件的第一旋转位置,经由销部件使滑动部件滑动至第一滑动位置,在第二旋转位置,经由、销部件使滑动部件滑动至第二滑动位置。根据技术方案I所述的发明,能够毫不干涉地将离合器机构配置在震动机构的外侦U。因而,即使一起设置震动机构与离合器机构,也能够缩短轴向的长度,进而实现小型化。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除了技术方案I的效果,在圆筒部的内部进行滑动部件的旋转限制,能够与旋转限制无关地利用销部件来建立滑动部件与切换部件的联系。因而,在筒状部仅形成用于间隙配合地插入销部件所需的最小的长孔足以,能够确保筒状部的强度。并且,也难以发生粉尘、水侵入筒状部内的情况。


图I是震动起子电钻的纵向剖视图(电钻模式)。图2是齿轮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A-A线放大剖视图。图4是B-B线放大剖视图。图5是C-C线放大剖视图。图6是D-D线放大剖视图。图7是E-E线放大剖视图。图8是F-F线放大剖视图。图9是G-G线放大剖视图。图10是震动起子电钻的纵向剖视图(震动电钻模式)。图11是H-H线放大剖视图。图12是I-I线放大剖视图。图13是J-J线放大剖视图。图14是K-K线放大剖视图。图15是L-L线放大剖视图。符号说明I...震动起子电钻;2...主体外壳;3...电动机;4...输出轴;5...齿轮组件;
6...主轴;7...钻卡;8...电动机托架;9...第一齿轮箱;10...第二齿轮箱;11...大径部;12...小径部;20.行星齿轮减速机构;23A 23C.内齿轮;24.结合板;26.突部;28...销;29...倒角部;30...凸缘部;34...结合环;50...震动机构;57...第一凸轮;58...第二凸轮;67...滑动环;71...长孔;72...联系销;74...螺旋弹簧;76...震动切换凸轮;78...卡合凹部;79...模式切换环;80...操作部;85...连结杆;90...离合器机构;91...离合器环;97...螺旋弹簧;99...卡合销;105...保持槽;106...橡胶销。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I是表示震动起子电钻的一例的纵向剖视图,图2是其分解立体图,震动起子电钻I在主体外壳2内的后部(将图I的右侧设为前方。)收纳电动机3、并在该电动机3的前方组装具有向前方突出的主轴6的齿轮组件5、而向主轴6传递电动机3的输出轴4的旋转,在主轴6的前端设有能够用前端把持钻头的钻卡7。
在电动机3的前方组装有用于支承输出轴4的电动机托架8,齿轮组件5由筒状的第一齿轮箱9与第二齿轮箱10形成,其中第一齿轮箱9与电动机托架8连结,第二齿轮箱10组装于该第一齿轮箱9的前方并具有大径部11与小径部12的两级筒形状。利用螺钉14、
14...将突出设置于第一齿轮箱9的前部外周面的4个凸台13、13...旋装于第二齿轮箱10的后面,从而将该第一、第二齿轮箱9、10相互结合起来。利用螺钉15a、15a...(图5、图6等图示)将突出设置于第二齿轮箱10的大径部11的后端外周面的4个凸台15、15...旋装于主体外壳2的前端,从而将齿轮组件5与主体外壳2结合。在齿轮组件5的内部收纳行星齿轮减速机构20,该行星齿轮减速机构20是通过将行星齿轮架21A、21B、21C沿轴向配置成三级而形成的,该行星齿轮架21A、21B、21C对在内齿轮23A、23B、23C内公转的多个行星齿轮22、22...进行支承,电动机3的输出轴4与第一级的行星齿轮22啮合。
此处,在电动机托架8的上下位置形成有一对结合板24、24,该一对结合板24、24分别在左右方向上以规定间隔向前方突出设置,且在该一对结合板24、24上贯穿设置有左右彼此对置的通孔25。另一方面,在第一齿轮箱9的后端外周面的上下位置,沿切线方向突出设置有突部26、26,该突部26、26的左右宽度与结合板24、24的间隔一致,并在左右方向形成有贯通孔27。亦如图3所示,在使上下的突部26、26分别嵌合于上下的结合板24、24间的状态下,使配置于以输出轴4为中心的点对称位置的一对销28、28分别从左右方向贯通通孔25及贯通孔27,从而将电动机托架8与第一齿轮箱9相互连结。并且,在位于电动机托架8的前表面的第一级内齿轮23A的上下形成有与销28的间隔一致的上下一对倒角部29、29、以及在其后方与倒角部29正交而向径向突出的凸缘部30、30。在电动机托架8与第一齿轮箱9的连结状态下,上下的销28、28在凸缘部30、30的前方沿倒角部29、29贯通第一齿轮箱9。从而,内齿轮23A由于销28与倒角部29之间的嵌合而被限制旋转,并通过销28与凸缘部30而在前后方向被定位。31是介于电动机托架8与内齿轮23A之间的垫圈。另外,在行星齿轮减速机构20中,第二级的内齿轮23B能够旋转且能够沿轴向前后移动。在该内齿轮23B的外周面、且在前半部分,沿周向以规定间隔突出设置有多个轴向的外齿32、32...,在后半部分沿周向形成有结合槽33。在第一齿轮箱9内的前部保持有结合环34,该结合环34在内周面突出设置有与内齿轮23B的外齿相同数量的轴向的内齿35、
35...。通过使在结合环34的外周等间隔地突出设置的周向的突条36、36...与在第一齿轮箱9的前端内周面沿轴向凹设的限制槽37、37...嵌合,来限制该结合环34旋转。另一方面,在内齿轮23B的外周面、且在后半部分安装有速度切换环38。通过设于外周面的突起39、39...与在第一齿轮箱9的后部内周面沿轴向形成的引导槽40、40...的嵌合,来使速度切换环38仅能够前后移动,并使从各突起39的外侧沿径向插装的结合销41的前端插入内齿轮23B的结合槽33。位于上方的突起39具有向后方突出很长的延设部42,在该延设部42的后端上表面突出设置的连结片43经由前后的螺旋弹簧45、45而与速度切换杆44连结,该速度切换杆44以能够前后滑动的方式设置于主体壳体2。因而,若使速度切换杆44向后方滑动,则速度切换环38经由连结片43而后退,内齿轮23B经由结合销41而保持与第二级的行星齿轮22的啮合的状态不变也与设于第一级的行星齿轮架21A的外周的啮合齿46啮合。因而,变为解除第二级的减速的高速模式。相反地,若使速度切换杆44向前方滑动,则内齿轮23B也与速度切换环38 —起从行星齿轮架21A离开而前进,保持与第二级的行星齿轮22的啮合状态不变,而使外齿32与结合环34的内齿35啮合。因而,成为发挥第二级的减速功能的低速模式。并且,此时,在第二齿轮箱10的小径部12的内侧设置震动机构50,该震动机构50对主轴6赋予轴向的震动,在小径部12的外侧设置离合器机构90,该离合器机构90以赋予主轴6的规定的荷载来切断对主轴6的转矩传递,通过后述的切换操作,能够分别选择以下模式主轴6边旋转边震动的震动电钻模式;主轴6仅进行旋转的电钻模式;以规定的荷载来切断对主轴6的转矩传递的离合模式(driver mode起子模式)。以下,对各机构进行说明。首先,在震动机构50中,主轴6在小径部12内被前后的滚珠轴承16、17轴支承,并且,其后端通过花键结合于与第三级的行星齿轮架21C —体的锁定凸轮51,而能够沿轴向前后移动。52是在小径部12内从锁定凸轮51的前方覆盖的盖。
其中,利用在形成于靠近主轴6的前方的凸缘53与滚珠轴承17之间安装的螺旋弹簧54,在常态下,对主轴6朝使滚珠轴承17的后方位置安装的挡圈55与滚珠轴承17抵接的前进位置施力。56是嵌入小径部12的前端来对滚珠轴承17进行定位的间隔件。并且,在主轴6的滚珠轴承16、17之间,从前方开始分别同轴地安装有环状的第一凸轮57、第二凸轮58。第一凸轮57在其后面放射状地形成有沿周向连续的第一凸轮齿59、
59...,并固定安装于主轴6。第二凸轮58在与第一凸轮齿59对置的前表面形成有相同形状的第二凸轮齿60、60...并间隙配合地插入于主轴6,在前端外周上围设有凸缘61,并且,亦如图7所示,在其后方,突出设置有沿周向隔开等间隔的3个啮合突起62、62...。并且,在第二凸轮58的前方、且在小径部12的内周面突出设置有环状的阶部63,在第二凸轮58的后方,亦如图6所示地在固定于小径部12内的挡板64的前表面经由多个钢球65、65...保持有垫圈66。因而,第二凸轮58在阶部63与垫圈66之间被限制了轴向的移动。另一方面,在小径部12内且在第二凸轮58的外侧,作为滑动部件收纳有与第二凸轮58的直径大致相同直径的滑动环67。亦如图6、7所示,沿周向隔开等间隔的3个限制突起68、68...以在径向上向环的内外突出的方式一体形成于该滑动环67,而各限制突起68的向外侧突出的部分分别与形成于小径部12的内表面的轴向的引导槽69嵌合。由此,滑动环67可以被限制了旋转的状态在小径部12内能够前后移动。在各限制突起68沿径向分别贯穿设置有连结孔70,向内侧突出的部分形成为越趋向中心侧而周向的厚度越小的锥形状。由该滑动环67与第一、第二凸轮57、58来形成凸轮机构。并且,在小径部12中的供限制突起68嵌合的各引导槽69,分别贯穿设置有向前后延伸的长孔71,在小径部12的径向贯通各长孔71的作为销部件的联系销72的内端部插入于限制突起58的连结孔70。在小径部12的外周且从长孔71突出的联系销72的后方安装有垫圈73,并且在其后方、小径部12的根部安装有螺旋弹簧74。因此,经由垫圈73在联系销72施加螺旋弹簧74的施力,从而联系销72及与其连结的滑动环67被向前方施力。其中,在联系销72的外侧且在小径部12,作为切换部件可旋转地安装有被挡圈75限制了向前方的移动的筒状的震动切换凸轮76,联系销72的外端部与在震动切换凸轮76的前端内周上围设的凸轮突条77抵接而被限制向前方的移动。在该凸轮突条77的后端缘且在周向等间隔隔开的三个位置上,亦如图9所示地形成有梯形状的卡合凹部78、78...。因而,若使震动切换凸轮76向卡合凹部78与联系销72成为相同的相位的第一旋转位置旋转,则联系销72成为与卡合凹部78卡合的前进位置。另一方面,若使震动切换凸轮76向卡合凹部78与联系销72错开的相位即、第二旋转位置旋转,则联系销72成为从卡合凹部78脱离而上到凸轮突条77的后端缘进而卡止的后退位置。在联系销72的前进位置,滑动环67也会前进而与第二凸轮58的凸缘61抵接,使限制突起68位于第二凸轮58的啮合突起62之间而限制第二凸轮58的旋转(第一滑动位置)。另一方面,在联系销72的后退位置,滑动环67也后退而使限制突起68从啮合突起62之间退开,从而使第二凸轮58的旋转自由(第二滑动位置)。该震动切换凸轮76的旋转通过可旋转地安装于第二齿轮箱10的大径部11的作为操作部件的模式切换环79来进行。该模式切换环79形成为在前方具有与大径部11大致相同直径的操作部80,在后方具有内插于大径部11的小径的内插部81的二级直径,在内插部81的外周,以在周向隔开等间隔的方式沿轴向形成有三个嵌合槽82、82...。同样,在与嵌合槽82相同的相位且在震动切换凸轮76的后端形成有三个切口 83、83...。 另一方面,在将第二齿轮箱10的大径部11与小径部12之间连接起来的封闭部18的前表面,如图5所示,凹设有在周向具有规定长度的三个收纳凹部84、84...,而在各收纳凹部84,沿封闭部18的径向配置有两端朝向前方的作为连结部件的“ 口 ”形状的连结杆85,使外侧的端部86嵌合于内插部81的嵌合槽82,另一方面,使内侧的端部87卡止于震动切换凸轮76的切口 83。因而,若把持操作部80而使模式切换环79旋转,则内侧的震动切换凸轮76经由连结杆85而同时旋转,从而能够使联系销72以及滑动环67前后移动。接下来,对离合器机构90进行说明。首先,在模式切换环79的前方且在小径部12,可旋转地安装有内周形成有内螺纹部92的离合器环91,并且,在其内侧,以与离合器环91旋合的状态安装有外周形成有外螺纹部94的弹簧座93。该弹簧座93通过使形成于内周的突起95与形成于小径部12的外周的轴向的槽96嵌合,而能够以被限制了旋转的状态在轴向上前后移动。另外,在弹簧座93的后方且在小径部12,安装有内径比震动切换凸轮76大的螺旋弹簧97,螺旋弹簧97的前端保持于弹簧座93,另一方面,螺旋弹簧97的后端与设于封闭部18的前表面的垫圈98抵接。该垫圈98以通过连结杆85的内外的端部86、87间的状态与封闭部18的前表面抵接,从而不会与随着模式切换环79的旋转的连结杆85的移动干涉。并且,作为卡合部件的六根卡合销99、99...在周向隔开等间隔地并以能够前后移动的方式贯通封闭部18,并且使前端与垫圈98抵接,另一方面,使后端与第三级的内齿轮23C的前表面抵接。位于卡合销99之间的梯形状的凸轮突起100、100...在周向等间隔地与内齿轮23C的前表面抵接。因而,卡合销99通过经由垫圈98传递的螺旋弹簧97的作用力而被推压于内齿轮23C的前表面,且在周向与凸轮突起100卡合而对内齿轮23C的旋转进行限制。若旋转操作离合器环91,则弹簧座93沿轴向螺纹进给,并使螺旋弹簧97沿轴向伸缩来调整按压力。在离合器环91的前侧且在小径部12,利用挡圈101来固定卡扣(click)板102,通过使卡扣板102的卡扣片103与形成于离合器环91的前表面的多个凹部104、104...卡合、分离,能得到旋转操作离合器环91时的卡扣作用。
另一方面,在第一齿轮箱9的除了限制槽37之外的前端内周面,亦如图4所示,从前端开始以沿周向隔开规定间隔的方式形成有轴向的保持槽105、105...,且在各保持槽105保持有橡胶销106。该橡胶销106以跨越位于其内侧的结合环34的外周面与内齿轮23C的外周面的方式与它们抵接,而被压缩于第一齿轮箱9与结合环34及内齿轮23C之间。由此,内齿轮23C常态下因橡胶销106而受到旋转方向的阻力。并且,在封闭部18的收纳凹部84之间,亦如图8所示地从前方间隙配合地插入有限制销107。该限制销107在前端具有大径的头部108、使后端向封闭部18的后方突出并与内齿轮23C的外齿32卡合的销,且通过在封闭部18与头部108之间安装于限制销107的螺旋弹簧109而被向前方施力。模式切换环79的内插部81位于限制销107的前方而与头部108抵接,在内插部81的后端缘,形成有与限制销107的相位对应的梯形状的切口 110、
110... o即,若通过模式切换环79的旋转操作,使切口 110与限制销107的相位一致,则限制销107前进而从内齿轮23C的外齿32离开直到头部108与切口 110嵌合为止,若通过模 式切换环79的旋转操作使切口 110与限制销107的相位错开,则限制销107从切口 110离开而上到内插部81的后端缘而进行后退,从而与外齿32卡合。利用该卡合,来锁定内齿轮23C的旋转。在如上构成的震动起子电钻I中,如下所述,通过模式切换环79的旋转操作,能够选择三个动作模式。首先,在模式切换环79的切口 110成为与限制销107相同的相位的第一切换位置(连结杆85位于图5中双点划线所表示的(A)的位置)中,如上所述,限制销107前进而解除内齿轮23C的旋转锁定。此时,模式切换环79经由连结杆85使震动切换凸轮76向卡合凹部78与联系销72错开的第二旋转位置旋转。因而,第二凸轮60成为自由旋转状态,内齿轮23C成为由于螺旋弹簧97的按压力而被限制旋转的状态,且达到离合模式,在该离合模式下,通过离合器环91的旋转操作,能够变更对卡合销99施加的按压力(最大转矩)。该离合模式下,若使电动机3驱动而使主轴6旋转,则能够利用安装于钻卡7的起子头来进行螺钉紧固等。这里,由于由橡胶销106对内齿轮23C赋予旋转方向的阻力,所以在设定的螺旋弹簧97的按压力小的情况下,即使瞬间施加电动机3的起动转矩,也能抑制内齿轮23C的空转,不会产生离合器的提前切断。若螺钉紧固继续进行而对主轴6施加的荷载超过固定内齿轮23C的螺旋弹簧97的按压力,则内齿轮23C的凸轮突起100向前方推出卡合销99而相对地使之越过凸轮突起100,从而使内齿轮23C空转而使螺钉紧固结束(离合器工作)。此时,即使有由橡胶销106引起的阻力,内齿轮23C也会空转。此外,即使出现因起子头对螺钉推压而使主轴6后退从而导致第一凸轮57与第二凸轮58抵接的情况,由于第二凸轮58处于自由旋转状态,所以会与第一凸轮57—起旋转。因而,在主轴6上不会产生震动。接下来,在从前方观察使模式切换环79从离合模式开始左旋转后的第二切换位置(连结杆85为图5中实线所表示的(B)的位置)中,切口 110如图8所示,成为与限制销107错开的相位,因此限制销107上到内插部81的后端缘而后退,进而锁定内齿轮23C的旋转。另一方面,此时,亦如图9所示,震动切换凸轮76位于卡合凹部78与联系销72错开的第二旋转位置,因此,第二凸轮58保持自由状态不变。因而,成为了电钻模式,即、不论螺旋弹簧97的按压力的大小如何,内齿轮23C的旋转总是被锁定。
若在该电钻模式下使主轴6旋转,则不管对主轴6的荷载如何,主轴6会持续旋转。当然,在主轴6上不会产生震动。而且,在使模式切换环79从电钻模式开始进一步向左旋转后的第三切换位置(连结杆85为图5中双点划线所表示的(C)的位置以及图11的实线位置),如图14所示,切口110仅仅从限制销107进一步离开,相位错开的状态没有变化,所以内齿轮23C的旋转被锁定。另一方面,震动切换凸轮76到达卡合凹部78与联系销72成为相同的相位的第一旋转位置,因此,如图12以及图15所示,联系销72因螺旋弹簧74的作用力而与卡合凹部78卡合,如图10以及图12、13所示,滑动环67前进,从而限制第二凸轮58的旋转。因而,成为在主轴6的后退位置第一凸轮57与第二凸轮58抵接的震动电钻模式。在该震动电钻模式下,若将电钻钻头等按压于被加工材而以使主轴6后退的状态使之旋转,则与主轴6 —体旋转的第一凸轮57的第一凸轮齿59和旋转被限制的第二凸轮58的第二凸轮齿60干涉,从而在主轴6上产生轴向的震动。此外,由于内齿轮23C的旋转被锁定了,所以不论对主轴6施加的荷载如何,主轴6都持续旋转。 此外,在第二齿轮箱10的大径部11的外周,如图2所示地表明有各动作模式的选择标记111,在模式切换环79上,标明有表示各动作模式的三个的记号112、112...。因而,通过使记号112与标记111对合来得到所希望的动作模式。这样,根据上述方式的震动起子电钻1,将离合器机构90的螺旋弹簧97配置于震动机构50的震动切换凸轮76与模式切换环79之间,且连结震动切换凸轮76与模式切换环79的连结杆85被设置为通过卡合销99之间并从后端绕过螺旋弹簧97,从而能够使离合器机构90不干涉地配置在震动机构50的外侧。因而,即使一起设置震动机构50与离合器机构90也能够缩短轴向的长度,而能够达成小型化。特别在这里,凸轮机构由如下构成第一凸轮57,其固定安装于主轴6的;第二凸轮58,其间隙配合地插入于主轴6并能够旋转;以及滑动环67,其在小径部12内被限制旋转,并能够在第一滑动位置与第二滑动位置之间沿前后方向滑动,第一滑动位置为该滑动环67与第二凸轮58卡止并限制其旋转的位置,第二滑动位置为该滑动环67从第二凸轮58离开而容许其旋转的位置,将联系销72的一端插入滑动环67而连结,该联系销72沿小径部12的径向间隙配合地插入于小径部12,并使连结销72的另一端与震动切换凸轮76卡合,在震动切换凸轮76的第一旋转位置经由联系销72而使滑动环67滑动至第一滑动位置,在第二旋转位置经由联系销72而使滑动环67滑动至第二滑动位置。即,在小径部12的内部(限制突起68与引导槽69)进行滑动环67的旋转限制,从而不论是否进行旋转限制而能够利用联系销72来建立滑动环67与震动切换凸轮76之间的联系。因而,在小径部12仅形成供联系销72间隙配合地插入所需最小的长孔71足以,故而能够确保小径部12的强度。并且,也不易发生粉尘或水侵入小径部12内。另外,震动机构的连结部件不限定于如上述方式的连结杆那样地将其与内侧的切换部件(震动切换凸轮)和外侧的操作部件(模式切换环)分别设置的情况,如果可进行组装则也可以将连结部件与其中的任何一个一体设置。并且,随着切换部件的旋转而进行的滑动部件的滑动也能够如下适当变更例如在销部件与切换部件的卡合部分没有螺旋弹簧,而将销部件的外端插入在切换部件形成的倾斜槽或者倾斜孔,从而利用随着切换部件的旋转而进行的倾斜槽等的引导来使销部件前后移动;或者将销部件与切换部件结合,而将销部件的内端插入在滑动部件形成的倾斜槽或倾斜孔,随着由切换部件的旋转引起的销部件的周向的移动,利用倾斜槽等的引导来使滑动部件前后移动等。但是,在上述方式中,对于凸轮机构而言,使被限制旋转但能够在轴向移动的滑动部件与被限制在轴向移动但能够旋转的第二凸轮卡合、分离来切换凸轮机构的动作,但凸轮机构不限于该构成。例如,也可以构成为省略滑动部件而将第二凸轮设为限制旋转但能够在轴向移动,将销部件直接插入第二凸轮而连结,通过切换部件的旋转操作,经由销部件而使第二凸轮相对第一凸轮接近、离开,来切换凸轮机构的动作。该情况下也能够将上述倾斜槽等利用于销部件与切换部件之间的卡合、销部件与第二凸轮之间的卡合。另一方面,在离合器机构中,当然可以增减卡合销的数量,也可以代替卡合销而采用在轴向并列的多个球(ball)。、除此之外,可以省略行星齿轮减速机构中的速度切换构造,电动机托架与第一齿轮箱之间的连结构造也不限于上述方式。
权利要求
1.一种震动起子电钻,在外壳内设置电动机、收纳于齿轮箱的行星齿轮减速机构、以及轴支承于筒状部内而从所述外壳向前方突出的主轴,能够经由所述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将所述电动机的输出传递至所述主轴,所述筒状部从所述齿轮箱向前方突出设置。
该震动起子电钻具备离合器机构,该离合器机构构成为,将所述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的最终级的内齿轮设置为能够旋转,将能够与所述内齿轮的端面卡合的多个卡合部件保持于所述齿轮箱,在该卡合部件的前方设置有将所述卡合部件按压于所述内齿轮的端面的螺旋弹簧,在产生超过所述螺旋弹簧的按压力的荷载时,能够使所述内齿轮空转而切断向所述主轴的扭矩传递, 另外,具备震动机构,该震动机构构成为,在所述筒状部内设置能够对所述主轴赋予轴向的震动的凸轮机构,在所述筒状部的外侧设置切换部件,该切换部件能够在第一旋转位置与第二旋转位置之间旋转,在所述第一旋转位置该切换部件与所述凸轮机构相联系而使所述凸轮机构动作,在所述第二旋转位置该切换部件不与所述凸轮机构相联系而不使所述凸轮机构动作,在所述筒状部的径向且在所述切换部件的外侧设置操作部件,该操作部件经由连结部件而与所述切换部件连结,并能够选择性地进行旋转操作以使所述切换部件向所述第一、第二旋转位置旋转,通过利用所述操作部件使所述切换部件旋转至所述第一旋转位置,来利用所述凸轮机构对所述主轴赋予轴向的震动, 该震动起子电钻的特征在于, 将所述离合器机构的所述螺旋弹簧配置在所述震动机构的所述切换部件与所述操作部件之间,所述连结部件设置为在所述卡合部件之间通过并从后端绕过所述螺旋弹簧。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震动起子电钻,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轮机构由如下部件形成第一凸轮,其固定安装于所述主轴;第二凸轮,其间隙配合地插入入于所述主轴并能够旋转;以及滑动部件,其在所述筒状部内被限制旋转,并能够在第一滑动位置与第二滑动位置之间沿前后方向滑动,其中,在所述第一滑动位置,所述滑动部件与所述第二凸轮卡止而限制其旋转,在所述第二滑动位置,所述滑动部件从所述第二凸轮离开而容许其旋转, 将沿所述筒状部的径向间隙配合地插入入于所述圆筒部的销部件的一端插入所述滑动部件并连结,使所述销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切换部件卡合,在所述切换部件的所述第一旋转位置,经由所述销部件使所述滑动部件滑动至所述第一滑动位置,在所述第二旋转位置,经由所述销部件使所述滑动部件滑动至所述第二滑动位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震动起子电钻,即使一起设置震动机构与离合器机构也能缩短轴向的长度进而实现小型化。在震动起子电钻(1)中,将离合器机构(90)的螺旋弹簧(97)配置于震动机构(50)的震动切换凸轮(76)与模式切换环(79)之间,使连结震动切换凸轮(76)与模式切换环(79)的连结杆(85)设置为,在对内齿轮(23C)进行按压的卡合销之间通过,并从后端绕过螺旋弹簧(97)。
文档编号B23B45/16GK102729221SQ201210091799
公开日2012年10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5日
发明者近藤友幸 申请人:株式会社牧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