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捷式场内运管小车以及该小车的使用方法

文档序号:3200389阅读:4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便捷式场内运管小车以及该小车的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件运输车,更具体的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隔水套管卷制工程的场内运管小车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本申请人承接的SZ36-1 二期隔水套管的卷制工程,工期紧,任务重,需要接长施工的管件是达到0 508大直径的隔水套管,根据工程需要,每根隔水套管需要接长至50米, 单件重量约有15吨。为了便于施工,本申请人以临时租用的码头后方空旷场地作为接长隔水套管的施工场地,由于该场地没有任何运输设施,所以,接长后的隔水套管,需以租赁的汽车吊将其装载到平板车上运至码头前沿,再以租赁的汽车吊将其卸到码头前沿的成品堆放区存放,等待出海安装。可见,采用上述方式装卸、运输隔水套管,需要两台32T的汽车吊才能完成从施工现场到成品堆放区的运输和装卸,如此,必须付出高昂的汽车吊租用费,不利于节省施工经费与节能减排,提高了施工成本,而采用平板车运载隔水套管,不仅操作不便,而且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运管方式所存在的问题,并为此提供一种便携式场内运管小车以及该小车的使用方法。本发明的便携式场内运管小车,包括分别设置在两条轨道上的两对车轮,两对所述的车轮上分别设置有车轮支架,所述的车轮支架上固定连接作为小车车厢的框架。本发明便携式场内运管小车的使用方法是(I)首先将50米长的隔水套管分成三段,用铲车将三段隔水套管分别放在组对区的三个组对胎具上进行组对,待组对完成后,分别以3个配置好胎具的20T油压千斤顶将三段隔水套管同时顶起,再将3台所述便携式运管小车分别推到三段隔水套管的下方,并在作为小车车厢的框架上纵向放置两根枕木,然后将所述的油压千斤顶卸压,以使所述的隔水套管安全落在所述的框架上。(2)将载有隔水套管的运管小车推至焊接区内,并将所述的隔水套管送到焊接转胎上进行接长焊接,焊接完毕后,以所述的油压千斤顶同时将接长的隔水套管顶起,再将3台所述的便携式运管小车同时推到已完成焊接的隔水套管下方,然后将所述的油压千斤顶卸压,以使所述的隔水套管安全落在所述的框架上。(3)将接长后的隔水套管运至码头前沿,送至所述成品堆放区内的垫墩处,以油压千斤顶将所述的隔水套管顶起,撤出所述的便携式运管小车,再将所述的油压千斤顶卸压,使所述的隔水套管安全落在垫墩上存放,等待出海安装。在以上的使用方法中
所述便携式运管小车上所述框架的上表面比所述组对区内组对转胎的上表面和所述焊接区内焊接转胎的上表面低300mm ;所述便携式运管小车上框架的上表面比所述成品堆放区内垫墩的上表面低310mm。3台所述便携式运管小车所用的轨道均匀分布在40米区间内,且相邻两条轨道I的间距为20米。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其有益效果是(I)以有轨运管小车代替现有技术的平板运输车,突出了运管小车在轨道上可靠运行的特点,操作更加省力,运输更加安全。(2)以3台20T油压千斤顶组合成起重装置,代替原来必须租赁使用的2台32T汽 车吊,从而节约高昂的汽车吊租用费,降低了施工成本。(3)改善了现有技术的运管方式不利于节省经费与节能减排的施工状况,可以方便、可靠的应用于施工现场。


图I是本发明的便携式运管小车及该小车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2是使用本发明的便携式运管小车时场地布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发明更容易被清楚理解,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以详细说明。图I示意了本发明便携式运管小车的构成情况和使用状态。参照图1,本发明的便携式场内运管小车,其构成部件包括分别设置在两条轨道I上并可在所述的轨道I滚动的两对车轮8,两对所述的车轮8上设置有车轮支架9,两对所述的车轮支架9分别用于焊接固定在两对所述车轮8上部作为小车车厢的框架10。图I中的标记2(3)是配合本发明便携式场内运管小车使用的组对转胎2和焊接转胎3,标记5是作为工件的隔水套管,标记6是用于装卸隔水套管5的油压千斤顶,标记7是为了防止所述的隔水套管5在运输过程中被损坏而纵向放置在所述框架10上的枕木。图2示意了使用本发明的便携式运管小车时施工场地的布置状况。参照图2,三个虚线框分别表示施工场地内布置的3个主要分区,其中包括成品堆放区13、焊接区12以及组对区11。三台所述便携式运管小车所用的轨道I均匀分布在施工场地的40米区间内,且相邻两台所述便携式运管小车的轨道间距为20米。三台所述便携式运管小车的承载能力均为10吨,它们分别沿各自的轨道I由所述的组对区11处至所述的成品堆放区13处的方向运行。在本发明方法中,为了所述便携式运管小车在施工场地中运输成品和存放成品的方便,本发明设置所述便携式运管小车上所述框架10的上表面要比所述组对区11内组对转胎2的上表面和所述焊接区12内焊接转胎3的上表面低300mm,并且比所述成品堆放区13内垫墩4的上表面低310mm。参照图I、图2,使用本发明的便携式运管小车装卸、运输、存放接长隔水套管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I.将50米长的隔水套管5分三段进行组对(I)首先用8T铲车将三段隔水套管5分别放在组对区11内的三个组对胎具2上进行组对,为了保证施工安全,可在完成组对后,分别用3个配置好胎具的20T的油压千斤顶6将3段所述的隔水套管5同时顶起。(2)将3台便携式运管小车分别沿所述的轨道I推到前述的三段隔水套管5的下方,并在作为小车车厢的框架10上纵向放置两根枕木7,然后将所述的油压千斤顶6卸压,以使需要接长的所述隔水套管5安全落在所述便携式运管小车的框架10上。2.焊接需要接长的隔水套管5
(I)将载有隔水套管5的所述便携式运管小车沿所述的轨道I推至所述的焊接区12内,并将所述的隔水套管5送到焊接转胎3上进行接长焊接;(2)焊接完毕后,同时用3个配置好胎具的油压千斤顶6将接长的隔水套管5顶起,再将3台便携式运管小车同时推到已完成焊接的隔水套管5的下方;(3)将所述的油压千斤顶6卸压,以使所述的隔水套管5安全落在所述便携式运管小车的框架10上。3.存放所述的隔水套管5 (I)将装载有所述隔水套管5的便携式运管小车沿所述的轨道I推至码头前沿,并送至所述成品堆放区13内的垫墩4处;(2)以所述的油压千斤顶6将所述的隔水套管5顶起,撤出所述的便携式运管小车,再将所述的千斤顶6卸压,使完成接长加工的隔水套管5安全落在垫墩4上存放,等待出海安装。本发明的便携式运管小车以及该小车的使用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只需3台20T油压千斤顶组合成起重装置,就可代替现有技术运管方式中必须付出高昂的租赁费方可使用的两台32T汽车吊,不仅节省了施工经费,而且利于节能减排;以在轨道上可靠运行的有轨小车代替了现有技术运管方式中所使用的平板运输车,不仅操作更加省力,运输更加安全,而且消除了平板运输所存在安全隐患,应用于施工现场更加方便、可靠。以上参照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了示意性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在实际应用中,本发明便携式运管小车中各部件的设置方式均可能发生某些改变,而其他人员在其启示下也可能做出相似设计。需要指出的是,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设计宗旨,所有显而易见的改变及其相似设计,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便携式场内运管小车,包括分别设置在两条轨道上的两对车轮,其特征是,两对所述的车轮上分别设置有车轮支架,所述的车轮支架上固定连接作为小车车厢的框架。
2.一种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便携式场内运管小车的使用方法,其特征是,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首先将50米长的隔水套管分成三段,用铲车将三段隔水套管分别放在组对区的三个组对胎具上进行组对,待组对完成后,分别以3个配置好胎具的20T油压千斤顶将三段隔水套管同时顶起,再将3台所述便携式运管小车分别推到三段隔水套管的下方,并在作为小车车厢的框架上纵向放置两根枕木,然后将所述的油压千斤顶卸压,以使所述的隔水套管安全落在所述的框架上; (2)将载有隔水套管的运管小车推至焊接区内,并将所述的隔水套管送到焊接转胎上进行接长焊接,焊接完毕后,以所述的油压千斤顶同时将接长的隔水套管顶起,再将3台所述的便携式运管小车同时推到已完成焊接的隔水套管下方,然后将所述的油压千斤顶卸压,以使所述的隔水套管安全落在所述的框架上; (3)将接长后的隔水套管运至码头前沿,送至所述成品堆放区内的垫墩处,以油压千斤顶将所述的隔水套管顶起,撤出所述的便携式运管小车,再将所述的油压千斤顶卸压,使所述的隔水套管安全落在垫墩上存放,等待出海安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场内运管小车的使用方法,其特征是,所述便携式运管小车上框架的上表面比所述组对区内组对转胎的上表面和所述焊接区内焊接转胎的上表面低300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场内运管小车的使用方法,其特征是,所述便携式运管小车上框架的上表面比所述成品堆放区内垫墩的上表面低310m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场内运管小车的使用方法,其特征是,3台所述便携式运管小车所用的轨道均匀分布在40米区间内,且相邻两条轨道的间距为20米。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场内运管小车以及该小车的使用方法。所述的便携式场内运管小车包括分别设置在两条轨道上的两对车轮,并通过两对车轮上的车轮支架连接作为车厢的框架。该小车的使用方法包括“用铲车将分段的隔水套管分别放在组对区的三个组对胎具上进行组对;将安置在小车框架上的隔水套管送到焊接转胎上进行接长焊接;将接长后的隔水套管运至码头前沿的成品堆放区内并安全存放在垫墩上等待出海安装”等步骤。本发明的优点是操作省力,运输安全,方便施工现场的应用,取消了现有技术租用汽车吊的高昂费用,有效降低了施工成本。
文档编号B23K37/00GK102653275SQ20121012446
公开日2012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5日
发明者孙维锋, 张勇, 王少平, 王志军, 考肖琴, 葛汝桂 申请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