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可展开龙骨和可倾斜底托的线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9113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可展开龙骨和可倾斜底托的线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锯,更具体地说,涉及龙骨的展开与利用单一控制构件将轨道运动传给切割锯条的组合。
背景技术
本部分提供了与本发明相关的背景信息,但不一定是现有技术。线锯通常用来在工件中切割曲线,其不太适于切割直线。线锯中龙骨的使用可改善它们切割直线的能力。切割直线时,使用者可以使用比切割曲线更快的锯条速度。

发明内容
此部分提供了本发明的一般概述,但并非详尽地公开本发明的全部范围或所有特征。本发明提供一种线锯,其可以包括壳体、控制构件、底托(shoe)构件和龙骨。壳体可容纳电机且包括手柄。控制构件可由壳体支承并可在至少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在第一位置执行曲线切割模式而在第二位置执行直线切割模式。底托构件可连接到壳体并可包括面向远离壳体的底部表面。龙骨可连接到壳体并可操作为展开位形(configuration)和收起位形,在展开位形,龙骨伸出遍及(protrudes through)底托构件的底部表面,在收起位形,龙骨没有伸出遍及底托构件的底部表面。底托件和龙骨之间的相对运动可使得控制构件处于第二位置时龙骨处于展开位形,而在控制构件处于第一位置时龙骨处于收起位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线锯,其可以包括壳体、控制构件、底托构件和龙骨。壳体可容纳由触发组件启动的电机。控制构件可运动地由壳体支承于至少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在第一位置执行曲线切割模式,而在第二位置执行直线切割模式。龙骨可连接到壳体。底托构件可枢转地连接到壳体并可相对于壳体在伸展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运动。底托构件可包括面向远离壳体的底部表面且可限定出通道,当底托构件处于缩回位置时龙骨延伸通过该通道。当底托构件处于伸展位置时,龙骨可收起于底部表面和壳体的至少一部分之间。本发明还提供执行线锯的曲线切割模式和直线切割模式的方法。该线锯可包括壳体、控制构件、底托构件、龙骨构件以及配置为与切割锯条接合的往复轴。该方法可包括使控制构件相对于壳体运动到第一位置,从而执行直线切割模式。所述使控制构件运动到第一位置的步骤可使底托构件朝向壳体运动和进入缩回位置,使龙骨构件运动到展开位置,借此龙骨构件延伸通过底托构件,并使得往复轴进行轨道运动。该方法还可包括使控制构件相对壳体运动到第二位置从而执行曲线切割模式。所述使控制构件运动到第二位置的步骤可使底托构件相对于壳体运动进入伸展位置,使龙骨构件运动到收起位置,和限制往复轴的轨道运动。在一些实施例中,龙骨构件可完全设置在壳体和处于收起位置的底托构件之间。从本说明书所提供的描述中可以更清楚地理解应用的其他方面。本发明内容部分的描述和具体示例仅用作图示说明的目的,而不是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定。


本说明书中描绘的附图仅用于对本发明教导选定的方面进行图示说明,而没有公开所有可能的实施方式,也不是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图1为根据本发明教导的线锯的侧视图,图中线锯处于曲线切割模式,底托构件倾斜远离线锯壳体;图2与图1相似,其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教导处于直线切割模式的线锯,图中龙骨展开于底托构件下方;图3为根据本发明教导的线锯的部分透视图,图中线锯壳体被去除,以示出底托构件及其连接到线锯壳体和轴构件上的小齿轮的情况,该小齿轮使齿条构件及齿条构件主体部分运动,以使底托构件相对于壳体运动;图4与图3相似,其为根据本发明教导的底托构件及底托构件与线锯壳体的连接的部分侧视图,图中示出了底托构件倾斜远离壳体处于伸展位置的情况;图5与图3相似,该部分后部透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教导的处于曲线切割模式下的底托构件及底托构件与壳体的连接;图6与图5相似,其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教导处于直线切割模式下的底托构件及底托构件与壳体的连接,图中龙骨被展开以便在底托构件下方延伸且齿条构件处于其的伸展位置;图7与图4相似,其为根据本发明教导的线锯的另一部分侧视图,图中线锯处于直线切割模式,往复轴与底托构件形成锐角;图8与图7相似,其为根据本发明教导的线锯的又一部分侧视图,图中线锯处于直线切割模式和曲线切割模式之间的中间位置;图9为根据本发明教导的处于曲线切割模式邻近壳体内部的一部分的底托构件的后部部分透视图;图10的部分分解装配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教导允许连接到齿条构件及壳体的销和凸轮构件;图11为图1所示的根据本发明教导的线锯顶视图,其示出了广域光照图形(illumination pattern);图12为图2所示的根据本发明教导的线锯顶视图,其示出了用于直线切割模式的直线光照图形;图13与图1相似,其为根据本发明教导附联于线锯壳体的夹持构件和底托构件上的磁性部分的部分侧视图,图中线锯处于曲线切割模式;图14为根据本发明教导的底托构件的部分透视图,其示出了磁性部分;图15与图13相似,其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教导处于直线切割模式下的与底托构件中磁性部分连接的夹持构件;图16为根据本发明教导的半壳壳体的部分透视图,其示出了来自风扇的气流方向,气流沿气流通路排到切割区域之外;图17的部分透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教导的切割区域处的排出口,该切割区域引导来自气流通路的气流;图18的部分透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教导的连接到邻近风扇的喷嘴的臂构件,该风扇引导气流通过壳体中的气流通道流向切割区域;图19为邻近风扇的部分横截面图,其示了根据本发明教导的通向切割区域的气流通路;图20为根据本发明教导的线锯的简化侧视图,其示出了设置在龙骨之上的弹性构件;图21的简化后部透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教导的与龙骨构件接合的弹性构件。
所有不同的附图中相应附图标记表示相应部分。
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在将参考附图对本发明教导的示例性方面进行更全面的描述。参考图1和2,线锯100大体上包括可以由两个半壳体104、106 (图11和12)形成的壳体102。壳体102可容纳电机108 (图7),当电机由触发组件110启动时,电机可为往复轴112 (图5)提供往复运动、轨道运动或者这两种运动,从而驱动切割锯条114。使用者可使用处于壳体102 —侧上的单一控制构件120以控制往复轴112执行轨道(摆动)运动并通过底托构件130的运动控制龙骨122展开。就此而言,控制构件120可在至少曲线切割位置和直线切割位置之间运动,在曲线切割位置执行曲线切割模式(图1和11),而在直线切割位置执行直线切割模式(图2和12)。通过使控制构件120运动到曲线切割位置,控制构件120可以(I)使底托构件130运动到伸展位置,(2)使龙骨122运动到收起位置,及(3)限制往复轴112的轨道运动。通过使控制构件120运动到直线切割位置,控制构件120可以(I)使底托构件130运动到缩回位置,(2)使龙骨122运动到展开位置,及(3)允许往复轴112的轨道运动。现在将描述底托构件130相对于龙骨122和壳体102的运动。底托构件130可相对于壳体102围绕枢轴134枢转。可将枢轴134定位为朝向底托构件130的前端136,因此,允许底托构件130的后端138朝向壳体102枢转并进入缩回位置(图2)。底托构件130还可以枢转远离壳体102进入伸展位置(图1)。枢轴134可为销140的形式,其可以将底托构件130上的连接件142联接到壳体102。当龙骨122处于展开位置(图2)时,龙骨122可从底托构件130的底部144伸出。底托构件130可限定出通道146 (图5),龙骨122的至少一部分可延伸通过该通道。当龙骨122位于收起位置(图1),底托构件130可倾斜远离壳体102,进入其伸展位置。当龙骨122处于收回位置,龙骨122可保持完全处于底托构件130和壳体102之间。在某些情况下,当龙骨122处于收起位置时,视图中看不见龙骨。在直线切割位置,往复轴112或切割锯条114或两者可与底托构件130形成锐角150 (图15)。在曲线切割模式中,底托构件130可与壳体102的底部132形成锐角152 (图13)。参考图1和2,底托构件130的底部144可邻接一个或多个工件148,工件可以是木料、塑料、金属、其他合适材料及它们的一种或多种组合,且可以由管材、板材、块材、其他合适形状、和/或材料、及它们的一种或多种组合成型。龙骨122处于展开位置时,龙骨122可接合一个或多个工件148,并提高线锯100的直线切割精度。在这种设置中,往复轴112和切割锯条144可与工件148和底托构件130形成锐角150。反之,龙骨122处于收起位置时,龙骨122不与工件148接触。此外,龙骨122处于收起位置时,控制构件120可控制切割锯条114的轨道运动幅度为大于零的值。参考图3-6,控制构件120可包括轴构件160,轴构件160具有小齿轮162,小齿轮162的外周边上具有多个齿轮齿164。小齿轮162可与齿条构件170啮合,以使齿条构件170在下降位置(图7)和上升位置(图3)之间运动。轴构件160还可以具有带外周边的第一端180 (图5)。外周边可包括由平坦表面182中断的圆形轮廓。参考图3,轴构件160还可以包括与第一端180相对的第二端190。在第二端190处,轴构件160可包括槽192。槽192可操作为接纳允许使用者旋转轴构件160的旋钮、拨盘或手柄194(图1和2)。在某些配置中,手柄194可以是控制构件120的唯一部件,使用者可在壳体102的外部接近它。如此,使用者可抓握的手柄194在曲线切割和直线切割位置之间操纵单一控制构件120。控制构件120的手柄194可将轴构件160旋转至直线切割位置,这样可使平坦表面182暴露于形成在曲拐202上的凸缘200。在直线切割位置,平坦表面182可与凸缘200隔开,致使凸缘200与驱动构件210接合,该驱动构件可与往复轴112 —起往复运动。驱动构件210和凸缘200之间的这种接合允许驱动构件210使曲拐202围绕枢转销203来回循环摆动。曲拐202的这种循环摆动使得滚子205将轨道运动传给锯条114。控制构件120可旋转到曲线切割位置,致使轴构件160上的圆形轮廓可接合曲拐202的凸缘200。由于圆形轮廓接合凸缘200,可保持曲拐202远离不与驱动构件210接触(图5),由此约束或防止驱动构件210使曲拐202围绕枢转销203摆动,进而约束或防止曲拐202将轨道运动传给锯条114。如此处所述,在此过程中,锯条114的轨道运动的幅度可减小或不予考虑。轴构件160上的小齿轮162可旋转,以使齿条构件170从其下降位置(图6和7)运动到其上升位置(图3、4及5)。参考图3-8,主体部分220可从齿条构件170延伸。龙骨122可利用两个紧固件222连接到主体部分220 (图5)。在这种方式中,龙骨122可随着齿条构件170相对于壳体102运动。可以意识到,在一些实施例中,龙骨122可相对于壳体102固定。参考图3、8、9和10,销构件230可连接到第一凸轮构件232和第二凸轮构件234。销构件230可包括第一周边区240、第二周边区242及第三周边区244。销构件230的第一周边区240可包括中断其外周边上的圆形轮廓252的平坦表面250。第二周边区242可包括围绕其整个外周边的圆形轮廓254。第三周边区244可包括中断其外周边上的圆形轮廓258的平坦表面256。销构件230的第一周边区240可连接到形成于第一凸轮构件232中的孔260。孔260可以具有可与平坦表面250互补的平坦表面262。可将邻接的平坦表面250和262配置为当连接到第一凸轮构件232时约束销构件230的旋转。销构件230的第三周边区244可连接到形成于第二凸轮构件234中的孔270。孔270可以具有与平坦表面256互补的平坦表面272。可将邻接的平坦表面256和270配置为当连接到第二凸轮构件234时约束销构件230的旋转。在这种布置中,当销构件230随第一和第二凸轮构件232、234运动时,销构件230的第二周边区242可在形成于龙骨122中的槽280 (图5)中运动。第一凸轮构件232可限定出第一杆290和第一通道292。第二凸轮构件234可类似地限定出第二杆294和第二通道296。第一凸轮构件232上的第一杆290与第二凸轮构件234上的第二杆294可固定到壳体102的相应内部部分上的凹陷(如图9中凹陷300)。壳体102中的凹陷可允许凸轮构件232、234的杆290、294相对于壳体102旋转,但可约束凸轮构件232、234的杆290、294在壳体102中移动(即,从上到下或从一侧到一侧,等)。参考图9,壳体102还可形成有处于延伸部分312中的凹陷310,延伸部分312可朝向引导构件314(图1和2)延伸。半壳106上的凹陷310和在相对的半壳104(未具体示出)上的互补凹陷可接受销140,该销可将底托构件130的连接件142连接到壳体102。延伸部分312、连接件142和销140可协同作用以形成枢轴134,并允许底托构件130相对于壳体102在其伸展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枢转。底托构件130可限定第一连接件部分320和第二连接件部分322。第一连接件部分320可利用第一销构件324连接到第一凸轮构件232。底托构件130上的第二连接件部分322可利用第二销构件326连接到第二凸轮构件234。通过夹持件或其他合适的紧固件或其两者,可将第一销构件324固定到第一凸轮构件232,可将第二销构件326固定到第二凸轮构件234。第一销构件324可行进于第一凸轮构件232的第一通道292中。类似地,第二销构件326可行进于第二凸轮构件234上的第二通道296中。可以理解的是,按照本发明,可将第一凸轮构件232连接为用于随齿条构件170的主体部分220、壳体102、龙骨122和底托构件130 —起旋转和相对于它们旋转。类似地,可将第二凸轮构件234连接为用于随壳体102、龙骨122、齿条构件170的主体部分220、及底托构件130 —起旋转和相对于它们旋转。通过使控制构件120旋转到直线切割位置,轴构件160上的小齿轮162可将齿条构件170 (因而,其主体部分220)引进其下降位置,从而使第一和第二凸轮构件232、234沿逆时针方向(相对于图5所示视图)旋转。这将底托构件130向上引入其缩回位置。通过将控制构件120旋转到曲线切割位置,轴构件160上的小齿轮162可导致齿条构件170运动到其上升位置(在图5中示出)。在此过程中,将第一和第二凸轮构件232、234连接到齿条构件170的主体部分220的销构件230可被向上拉动,并可使第一和第二凸轮构件232、234沿顺时针方向(即,从图5的参考系统观察时的顺时针方向)旋转。这使得销构件324、326分别在第一和第二通道292、296中向下行进。结果,迫使底托构件130进入其伸展位置,并与壳体102关于枢轴134形成锐角152。参考图13、14和15,可在线锯100的壳体102外部(或包含其中)上形成夹持构件330。可在底托构件130上形成磁性构件332。当底托构件130被朝壳体102拉动进入其缩回位置时,底托构件130上的磁性构件332可释放地联接到壳体102上的夹持构件330。使用者可使控制构件120从直线切割位置运动到曲线切割位置,并阻挠磁性构件332对夹持构件330的吸引,且使底托构件130运动离开壳体102进入其伸展位置。如上所述,驱动构件210和曲拐202可协同作用将轨道运动传给处于直线切割位置的切割锯条114。在曲线切割位置,可以旋转单一控制器120以使轴构件160的圆形轮廓接触形成在曲拐202上的凸缘200。这样,曲拐202可保持在与驱动构件210的一个或多个预定距离的任一个处。通过上面的示例,单一控制器120被定位为使得曲拐202能够离开驱动构件210足够远,因此驱动构件210运动期间,驱动构件210在任意点处都不与曲拐202接触。就此而论,没有轨道运动被传到切割锯条114(即,轨道运动的幅度为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将控制构件120定位为减小完全取代去除轨道运动的轨道大小。在这些实施例中,轴构件160可形成为具有一个或多个凸轮特征结构部(features)、偏心部分、平坦表面和/或其他特征结构部,它们可与凸缘200相互作用以改变驱动构件210被允许与曲拐202接触的量,由此改变轨道运动的幅度。附加地或可选地,轴构件160可被配置为允许在曲线切割模式下非零幅度的轨道运动。参考图7,电机108可附联到可保持偏心机构342的电机座340。往复轴112和驱动构件210可容纳于壳体102中,且被抑制为使得偏心机构342能够将电机108的旋转输出转换为往复轴112或驱动构件210或两者的往复运动。然而,往复轴112可在壳体102内的向前位置和向后位置之间枢转,进而,可以促进切割锯条114的轨道运动。更具体地说,往复轴112可在上部支承构件344和下部支承构件346之间行进。上部支承构件344可被配置为允许往复轴112围绕上部支承构件344枢转。下部支承构件346可包括弹性构件348,当下部支承构件346被容纳在壳体102中时,弹性构件348可沿方向350偏压往复轴112,方向350可以与切割方向352相反。因此,往复轴112可被允许围绕上部支承构件344枢转,同时可迫使往复轴112沿抵抗处于(或连接到)下部支承构件302中的弹性构件348的偏压方向运动。在本发明教导的不同方面中,当切割锯条114被朝上拉动处于其往复运动时,轨道运动可拉动切割锯条114使其紧靠工件148的切割区域360 (图2)。向下推动切割锯条114时,下部支承构件346中的弹性构件348可将切割锯条114朝方向350推动,并进一步使其离开切割区域360。通过迫使切割锯条114远离下行程上的切割区域360,切割锯条114可显示为从切割区域360清除碎屑等。在上行程上,驱动构件210可接触曲拐202以再次迫使切割锯条114重新接合并切割工件148。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发明,可将切割锯条114配置为在上行程上进行切割。在另一示例中,可将切割锯条114配置为在下行程上进行切割,据此,可结合线锯100的切割锯条114的往复速度设定轨道运动的幅度。参考图5和8,可利用多个紧固件222将龙骨122附联到齿条构件170的主体部分220。紧固件222可允许龙骨122相对于线锯100的切割方向352沿横向方向略微运动。紧固件222可约束前后运动(即,大体平行于切割方向352的方向),但可以使龙骨122横向运动(即大体垂直于切割方向352的方向)。在这种布置中,龙骨122可从一侧到一侧摆动或浮动。可以展示的是,龙骨122从一侧到一侧浮动的能力使得使用者更易于利用线锯100切割直线,且可在直线切割操作期间修正切割线。参考图20和21,可将弹性构件370固定在电机座340和龙骨122的上表面及齿条构件170的主体部分220之间。弹性构件370可为弹簧形式。弹性构件370可迫使齿条构件170向下,以促使龙骨122运动到展开位置。此外,弹性构件370可迫使龙骨122在切透工件148时本身对齐。因为龙骨122能够围绕紧固件370运动,龙骨122可显示为依赖于在由弹性构件370产生推进力时通过电机108产生的震动,以便在切透工件148时本身对齐。由于齿条构件170和电机座340之间的作用,龙骨122可显示为在切割操作期间浮动。因此,弹性构件施加的弹力可使龙骨122相对于切割锯条114沿横向方向居中,进而允许开始将龙骨122导入工件148。
参考图9、10、20和21,夹持件374可固定在销构件524上方并抵靠龙骨122。夹持件374可以具有弹性,且可以抵靠龙骨122的尾部施加力。可以指出,夹持件374可防止龙骨122移动通过中心点,从而保持龙骨122对齐而可以相对容易地进入工件148。此外,夹持件374可增加龙骨122尾部的刚性,并约束尾部龙骨122 “摆尾(fishtailing) ”或浮动超过期望量。弹性夹持件374、弹性构件370和/或制造公差可协同作用使龙骨122相对于锯条114对齐,同时允许锯条114从一侧到一侧浮动期望量。在一些实施例中,浮动期望量可以是从中心沿两个方向约一毫米,或者从中心沿两个方向在约半毫米至两毫米。可以理解的是,可将线锯100配置为用于龙骨122或多或少地浮动,而在一些实施例中,龙骨122的侧向大体刚硬。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使用具有或者不具有弹性夹持件374的弹性构件370,以及可以使用具有或者不具有弹性构件370的夹持件374,以便在操作期间维持龙骨122相对于切割锯条114对中。如此,可将弹性构件370配置为沿这样的方向在齿条构件170上施加力,该方向可横向于夹持件374被配置为对龙骨122施加力的方向。参考图11和12,例如,线锯100可包括光源,如可以选择性地产生广域光照图形380和直线光照图形382的激光光源或发光二级管(LED)。当线锯100处于曲线切割模式时,所述光源可产生广域光照图形380,且可以显示成为在工件上执行不同的曲线切割的线锯100的路径提供照明。当线锯处于直线切割模式时,所述光源可提供直线光照图形382。直线光照图形382可设计(projected)为实线。直线光照图形382也可以许多虚线、点或者两者的方式表示。当龙骨122处于其伸展位置且线锯100处于直线切割模式时,直线光照图形382可提供用于线锯100的设计的切割路径。可在线锯100中安置一个或多个传感器,以检测线锯100的一个或多个部分的位置,以便随着线锯100在曲线切割模式和直线切割模式之间的转换,分别在广域光照图形380 (图11)和直线光照图形382 (图12)之间转换。在一个示例中,传感器390可安置为与控制构件120的一个或多个部件接触。在该示例中,传感器390可采取瞬时开关的形式。在另一些示例中,可将一个或多个传感器安置为随着底托构件130在其缩回位置和其伸展位置之间运动而检测底托构件130的位置。在再一些示例中,可采用两个传感器以应用广域光照图形380和直线光照图形382。此两个传感器可为两个开关的形式,其中一个开关可与触发组件110—起(或成为其一部分)使用。两个开关的另一个可与控制构件120 —起使用,以检测曲线切割位置或直线切割位置。在此过程中,触发组件110可对光照图形赋能,而控制构件120的位置可用来在广域光照图形380到直线光照图形382之间进行选择。无论控制构件120的位置如何,触发组件110可使光照图形消失。在又一些示例中,可由紫外线光源产生广域光照图形380。也可由一个或多个发光二级管、白炽灯、荧光灯管或其组合产生广域光照图形380。在直线切割模式中,可由通过壳体102容纳的激光光源产生直线光照图形382。还可由通过壳体102容纳的聚光光源,如一个或多个发光二极管、白炽灯、荧光灯管及其组合,产生直线光照图形382。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构件120也可控制线锯100的往复速度。如,控制构件120可与配置为改变电机108速度的电位差计(未示出)通讯,或者电机108和控制构件120可与配置为改变电机108速度的变速开关通讯。处于直线切割模式的线锯100可执行为具有最大往复速度。形成对照的是,可使控制构件120运动以执行曲线切割模式,此时最大往复速度被减小。在通过选择性地操作触发组件110、触发组件110可在改变速度的情况下驱动电机108的那些示例中,线锯100可在直线切割模式下允许最大往复速度,同时在曲线切割模式下降低往复速度。当线锯100执行直线切割模式时,龙骨122可展开到其位于底托构件130之下的伸展位置。在这种布置中,如图2所示,线锯100的手柄400可展开到与圆锯手柄位置相似的位置。可以展示直线切割模式下手柄400的位置以向使用者提供更稳定的直线切割。形成对照的是,在曲线切割模式中线锯的手柄400可被提供相对更加垂直的位置,如图1所示。在曲线切割模式下,手柄400的位置可被显示为允许使用者更容易地引导线锯100的切割锯条114进入更为复杂的曲线中。线锯100的壳体102的内部构造可包括气流路径410,该气流路径形成在电机108和邻近切割锯条114的切割区域360(图16)之间。由连接到电机108的风扇412产生的冷却电机108的气流还可以至少部分地朝切割锯条114引导。在此过程中,可将气流推向切割区域360之上并可表示为从切割锯条114的前方和切割区域360内及围绕切割区域360
清除切屑。参考图16-19,气流路径410可形成于壳体102中,并可从电机108延伸到切割区域360。气流路径410可限定出第一通路420和可以形成在电机108相对侧上的第二通路422。起初,气流路径410可包括邻近电机108的管道430,该管道可以引导气流从电机108进入各气流通路420、422。管道430可以包括多个翼片432,这些翼片可引导来自风扇412的气流。源于管道430,气流路径410可从电机108的相对两侧延伸通过壳体102,并最终朝向切割区域360。每个半壳壳体104、106可协同作用以利用通路构件440形成气流路径410。通路构件440可连接到管道430,并可终止于邻近切割区域360形成的窗口 442处。在这个示例中,半壳壳体104可与通路构件440协同作用,以形成具有矩形截面的气流路径410。半壳壳体106可在电机108相对侧上与通路构件(未示出)形成相似结构。如此,第一气流通路420可终止于窗口 442处,而另外的气流通路442可终止于形成在邻近切割区域360的窗口 444处,以便将气流从电机108排到切割区域360。对本发明教导一些方面的前述说明用于图示说明和解释的目的。其并非倾向于穷举或限制本发明。尽管没有具体示出或说明,某一具体方面的特有元件或特征一般不限于该具体方面,而在可应用的情况下,可以互换,并可用于被选定的方面。相同的元件或特征也可以多种方式改变。这些改变被认为没有偏离本发明,且所有这样的改型倾向于被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在一些示例性的方面,对公知的工艺过程、公知的装置结构、及公知的技术不再赘述。此处使用的术语仅为了对本发明的具体示例性方面进行描述,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除非文中以其他方式清楚地指明,本说明书中所用的单数形式的不定冠词“a”、“am”和定冠词“the”可也包括复数形式。词语“包含(现在时)”、“包含(进行时)”、“包括(进行时)”及“具有(进行时)”是开放性的,因此其明确指出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不排除存在或增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组合。除非特别指出实现的顺序,本说明书中描述的方法步骤、工艺过程、和操作不应解释为它们的实现必需按照所讨论或图示说明的具体顺序。也可以理解为,可以采用附加的或者可供选择的一些步骤。当元件或层被描述为在其他元件或层“上”,“接合到”、“连接到”、“联接到”其他元件或层,它可以直接位于其他元件或层上,接合、连接、联接到其他元件和层,或者可存在中间元件或层。与之对照的是,当元件被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或层上,“直接接合到”、“直接连接到”、“直接联接到”其他元件或层,则不存在中间元件或层。用于描述元件之间关系的其他词汇应以相似方式解释(如“之间”对照“直接之间”,“相邻”对照“直接相邻”等)。如此处所使用的那样,词语“和/或”包括相关所列条目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和所有组
口 O尽管本说明书中采用词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描述各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分,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不应限于这些词语。这些词语可以仅用于区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外的区域、层或部分。除非文中特别指明,本说明书中使用的如“第一”、“第二”和其他序数词之类的词语并不带有顺序或次序的意思。因此,下文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也可称为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而没有偏离所述示例性实施例的教导。为了方便描述,本说明书中可以采用空间关系词,如“内”、“外”、“之下”、“下方”、“较低的”、“之上”、“上方”等,以说明元件或特征与另外的元件(一个或多个)或特征(一个或多个)的关系,如附图示出的。空间关系词旨在包括除附图所示方位外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将附图中的装置翻转,被描述为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下方”或“之下”的元件的方位则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之上”。因此,示例性的词语“下方”可包括上方和下方两个方位。装置可以处于其他方位(旋转90度或在其他方位),据此可解释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那些空间关系的说明词语。
权利要求
1.一种线锯,包括壳体,容纳电机并包括手柄;控制构件,由壳体支承且可在至少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在第一位置执行曲线切割模式,在第二位置执行直线切割模式;底托构件,连接到壳体且包括面向且远离壳体的底部表面;及龙骨,连接到壳体并可操作为展开位形和收起位形,在展开位形,龙骨伸出遍及底托构件的底部表面,在收起位形,龙骨没有伸出遍及底托构件的底部表面,其中,底托构件和龙骨之间的相对运动允许在控制构件处于第二位置时龙骨处于展开位形,而在控制构件处于第一位置时龙骨处于收起位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锯,其中,所述底托构件或龙骨的至少之一可相对于壳体在伸展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枢转。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锯,还包括可运动地被支撑在壳体中并由电机驱动的往复轴,电机接收到电力时,该往复轴可操作为以往复速度和以轨道运动的幅度运动,且控制构件控制所述轨道运动的幅度和往复速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锯,其中,所述控制构件包括可从壳体外部接近的手柄,该手柄可在至少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旋转。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锯,其中,所述控制构件包括由壳体可旋转地支撑且与齿条构件接合的小齿轮轴,其中小齿轮轴的旋转被转换为齿条构件的线性运动,以启动龙骨和底托构件的相对运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锯,还包括连接龙骨和底托构件的凸轮构件,致使龙骨的运动产生底托构件中的相反运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锯,其中,所述凸轮构件被连接为用于相对壳体、底托构件和龙骨旋转,其中底托构件包括连接件部分和销构件,销构件从连接件部分延伸,并延伸通过形成在凸轮构件中的通道,当控制构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时,销构件可操作为在凸轮构件的通道中行进。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锯,其中,所述底托构件包括磁性构件,而壳体包括夹持构件,当底托构件处于缩回位置时,磁性构件可释放地连接到夹持构件。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锯,其中,所述龙骨由弹性夹持件连接到齿条构件,所述弹性构件被设置在壳体中的电机座和齿条构件之间,该弹性构件被配置为沿一方向对齿条构件施加力,该方向横向于弹性夹持件被配置为在龙骨上施加力的方向。
10.一种线锯,包括壳体,容纳由触发组件启动的电机;控制构件,可运动地由壳体支撑在至少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在第一位置执行曲线切割模式,在第二位置执行直线切割模式;龙骨,连接到壳体;及底托构件,可枢转地连接到壳体并可相对于壳体在伸展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运动,底托构件包括面向远离壳体的底部表面并限定出通道,当底托构件处于缩回位置时龙骨延伸通过所述通道,当底托构件处于伸展位置时,龙骨被收起在所述底部表面和壳体的至少一部分之间。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线锯,其中,所述控制构件包括由壳体可旋转地支撑并连接到齿条构件的小齿轮轴,该齿条构件的运动导致底托构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 动。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线锯,还包括连接龙骨和底托构件的凸轮构件,使得龙骨的运动产生底托构件中的相反运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线锯,其中,所述凸轮构件被连接为用于相对壳体、底托构件和龙骨旋转,其中底托构件包括连接件部分和销构件,销构件从连接件部分延伸,并延伸通过形成在凸轮构件中的通道,当控制构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时,销构件可操作为在凸轮构件的通道中行进。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线锯,还包括可运动地被支撑在壳体中并由电机驱动的往复轴,电机接收到电力时,该往复轴可操作为以往复速度和以轨道运动的幅度运动,且控制构件控制所述轨道运动的幅度和往复速度。
15.一种执行线锯的曲线切割模式和直线切割模式的方法,该线锯包括壳体、控制构件、底托构件、龙骨构件和配置为接合切割锯条的往复轴,该方法包括使控制构件相对于壳体运动到第一位置,从而执行直线切割模式,其中所述使控制构件运动到第一位置的步骤使底托构件朝向壳体运动并进入缩回位置,使龙骨构件运动进入展开位置,由此龙骨构件延伸通过底托构件,并允许往复轴进行轨道运动;及使控制构件相对于壳体运动到第二位置,从而执行曲线切割模式,其中所述使控制构件运动到第二位置的步骤使底托构件相对于壳体运动到伸展位置,使龙骨构件运动进入收起位置,并限制往复轴的轨道运动。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使控制构件运动到第一位置的步骤包括使可从壳体外部接近的手柄旋转。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使底托构件运动进入缩回位置和伸展位置包括相对于壳体枢转底托构件。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通过使控制构件相对于壳体运动控制轨道运动的幅度和往复速度。
1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使控制构件运动的步骤包括使小齿轮轴相对于齿条构件运动,以便引起底托构件在缩回位置和伸展位置之间运动。
20.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龙骨构件被完全设置在壳体和处于收起位置的底托构件之间。
全文摘要
一种线锯,包括壳体、控制构件、底托构件和龙骨。壳体容纳电机并包括手柄。控制构件可相对于壳体在执行曲线切割模式的至少第一位置和执行直线切割模式的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底托构件与壳体连接并包括面向远离壳体的底部表面。龙骨可操作为展开位形和收起位形,在展开位形,龙骨伸出遍及底托构件的底部表面,在收起位形,龙骨没有伸出遍及底托构件的底部表面。底托件和龙骨之间的相对运动使得控制构件处于第二位置时龙骨处于展开位形,而在控制构件处于第一位置时龙骨处于收起位形。
文档编号B23D51/02GK102990156SQ20121046181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2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12日
发明者A·S·巴斯克, S·麦克拉斯凯, F·A·德桑蒂斯, H·张 申请人:布莱克和戴克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