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倾动的平面形状的钢板轧制方法

文档序号:3075948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带倾动的平面形状的钢板轧制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带倾动的平面形状的钢板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轧机接收下块钢板的轧制道次信息,并进行道次计算;判断是否有展宽道次,如有则进行展宽比计算,以保证轧制钢板宽度满足需要,如无展宽道次,则使板坯对中以准备轧制;进行轧制;判断是否倾动,如使用倾动,则轧机液压辊缝控制装置运行辊开始倾动,以使工作侧辊缝大于传动侧辊缝;钢板抛钢并随后发出抛钢指令,根据转钢指令所指定方向转钢;重复进行上述轧制开始后的各步骤,在展宽最后一个道次产生厚边展宽轧制的厚度差后进行第一次精轧,直至轧制出所需钢板。本发明使用带倾动的厚边展宽轧制方法,使钢板的传动侧、工作侧有不同的厚边展宽轧制深度,改善钢板平面形状,而提高了钢板成材率。
【专利说明】带倾动的平面形状的钢板轧制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厚板轧机的轧制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厚边展宽轧制(MAS)是日本JFE水岛厚板厂开发的以控制辊缝开度来改变钢材厚度,以改善钢板平面形状的一种控制方法,其原理是通过调整转钢前的钢板厚度,以控制钢板的平面形状,使轧制后钢板接近矩形,从而提高钢板成材率。为了保证厚钢板轧出后的钢板平面形状,在有展宽轧制的最后一个道次使用展宽MAS,所以需要根据不同的展宽比使用不同量的展宽MAS。但是在转钢完成后,进行精轧的第一道次轧制,无论是从机前开始轧制还是机后开始轧制都有一个固定方向的金属延伸过程。根据最小阻力定理和最小距离定理,金属向流动距离最短和流动阻力最小的方向流动,所以钢板头尾形成如图1c所示(正道次轧制时)的形状,而第二道次轧制方向与第一道次正好相反,流动性导致钢板头尾成如图2c所示(反道次轧制时)的形状。厚板多道次轧制就是一个反复延伸变形过程,这样最终的头尾形状取决于道次总数、正反道次分配数、各道次压下量。
[0003]现有的展宽MAS是两侧即工作侧(OS侧)和传动侧(DS侧)深度一致的,如图la、Ib和图2a、2b所示,例如下压深度均为4.5 (_)。由于精轧第一道次的轧制方向,导致的先咬入的头部方向金属流动多而头部突出,同时尾部由于金属流动而凹进。轧制方向决定了钢板头尾需要的MAS量不同,而现有的展宽MAS是给出了相同的MAS深度,所以显得所导致的MAS不精确。当转钢之后第一道次进行轧制时,相对头尾来说是使用相同的MAS深度进行轧制,但是由于道次方向决定金属流动方向,头尾的延伸肯定是不同的。
[0004]但是第一道次的MAS压下,对最终头尾平面形状有着很大的影响。展宽MAS量越大,在第一道次使用的MAS压下后,轧制道次方向起的决定作用就更加明显。因为对于展宽MAS来说,按照MAS设定的深度和距离,液压辊缝控制(HGC)装置控制的深度和距离(内长度
a、外长度b和金属板长度I)是对称的,如图3所示。这样就导致厚板展宽轧制不能有效控制被延展的钢板的头尾部分的均匀性,即不能保持其均匀的平面形状。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厚板展宽轧制方法,可以有效控制经轧制后的钢板的头尾部分的均匀性,以获得具有均匀平面形状的轧制钢板。
[0006]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一种带倾动的平面形状的钢板轧制方法,在厚板轧机生产线上实施,轧制是基于厚边展宽轧制(MAS),该厚板轧机生产线配备有过程计算机(以下简称L2)和基础自动化计算机(以下简称LI ),所述L2进行钢板的成型、展宽、精轧道次三阶段轧制的计算、发出转钢指令、确定转钢的方向,包括顺时针、逆时针、MAS的原始深度和距离、MAS是否有倾动,以及倾动量的大小;所述LI执行过程计算机发出的成型、展宽、精轧道次三阶段轧制指令、辊缝保证厚度、转钢指令和转钢方向以及液压辊缝控制(HGC)装置执行MAS的动作、深度、距离以及倾动量;所述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轧机接收下块钢板的轧制道次信息,并进行道次计算;判断是否有展宽道次,如是有则进行展宽比计算,以保证轧制钢板宽度满足需要,如是无展宽道次,则使板坯对中以准备轧制;进行轧制;判断是否倾动,如使用倾动,则轧机HGC装置运行开始倾动,以使工作侧辊缝大于传动侦紳昆缝;钢板抛钢并随后发出抛钢指令,根据转钢指令所指定方向转钢;重复进行上述轧制开始后的各步骤,在展宽最后一道次产生MAS的厚度差后进行第一次精轧,直至轧制出所需钢板。
[0007]所述轧机进行道次是根据L2的RS代码及板坯的长度和宽度计算获得。
[0008]判断是否有展宽道次是根据RS值判断:当RS=1,有展宽道次,则进行轧制。
[0009]在所述第一次精轧之前还包括:由所述L2计算出该道次的轧制方向,以确定转钢后精轧第一道次的轧制方向,并由该L2向该LI发出明确转钢的实际方向的指令,操作人员根据转钢指令进行转钢操作,以按照该指令的方向将钢板转90° ;其中转钢方向设定成保证精轧第一道次咬入的那一侧是MAS深度加深的一侧,以使两侧的厚度差变成头尾厚度差;继续进行后续道次,直至获得所需均匀的钢板。
[0010]所述倾动量是根据相对应的MAS的轧制深度确定。
[0011]所述HGC倾动是以中心为基准使传动侧压下、工作侧抬起,以实现实际的MAS的厚度差,所述倾动设定为:DS侧棍缝=原棍缝-倾动量/2 ;0S侧棍缝=原棍缝+倾动量/2。
[0012]形成所述MAS轧制不同深度的加深深度是通过计算切头压下修正量获得,所述切头压下修正量公式如下:
【权利要求】
1.一种带倾动的平面形状的钢板轧制方法,在厚板轧机生产线上实施,轧制是基于厚边展宽轧制法,该厚板轧机生产线配备有过程计算机和基础自动化计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程计算机进行钢板的成型、展宽、精轧道次三阶段轧制的计算、发出转钢指令、确定转钢的方向,包括顺时针、逆时针、厚边展宽轧制的原始深度和距离、厚边展宽轧制是否有倾动,以及倾动量的大小;所述基础自动化计算机执行过程计算机发出的成型、展宽、精轧道次三阶段轧制指令、辊缝保证厚度、转钢指令和转钢方向以及液压辊缝控制装置执行厚边展宽轧制的动作、深度、距离以及倾动量;所述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轧机接收下块钢板的轧制道次信息,并进行道次计算;判断是否有展宽道次,如是有则进行展宽比计算,以保证轧制钢板宽度满足需要,如是无展宽道次,则使板坯对中以准备轧制;进行轧制;判断是否倾动,如使用倾动,则轧机液压辊缝控制装置运行开始倾动,以使工作侧辊缝大于传动侧辊缝;钢板抛钢并随后发出抛钢指令,根据转钢指令所指定方向转钢;重复进行上述轧制开始后的各步骤,在展宽最后一个道次产生厚边展宽轧制的厚度差后进行第一次精轧,直至轧制出所需钢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倾动的平面形状的钢板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轧机进行道次计算是根据过程计算机的RS代码及板坯的长度和宽度计算获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倾动的平面形状的钢板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是否有展宽道次是根据RS值判断:当RS=1,有展宽道次,则进行轧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倾动的平面形状的钢板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次精轧之前还包括:由所述过程计算机计算出该道次的轧制方向,以确定转钢后精轧第一道次的轧制方向,并由该过程计算机向该基础自动化计算机发出明确转钢的实际方向的指令,操作人员根据转钢指令进行转钢操作,以按照该指令的方向将钢板转90° ;其中转钢方向设定成保证精轧第一道次咬入的那一侧是厚边展宽轧制深度加深的一侧,以使两侧的厚度差变成头尾厚度差;继续进行后续道次,直至获得所需均匀的钢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倾动的平面形状的钢板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倾动量是根据相对应的厚边展宽轧制的轧制深度确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倾动的平面形状的钢板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辊缝控制装置运行倾动是以辊道中心为基准使传动侧压下、工作侧抬起,以实现实际的厚边展宽轧制的厚度差,所述倾动设定为:传送侧辊缝=原辊缝-倾动量/2 ;工作侧辊缝=原棍缝+倾动量/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倾动的平面形状的钢板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厚边展宽轧制不同深度的加深深度是通过计算切头压下修正量获得,所述切头压下修正量公式如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倾动的平面形状的钢板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辊缝控制装置运行倾动道次数按以下方式计算: 倾动量小于I时,倾动设定总道次按式(I)设定: 倾动道次=最后道次+0(1) 倾动道次修正值O 倾动量大于I小于1.6时,倾动设定总道次按式(2)设定: 倾动道次=最后道次+1 (2) 倾动道次修正值I 倾动量大于1.6时,倾动设定总道次按式(3)设定: 倾动道次=最后道次+2 (3) 倾动道次修正值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倾动的平面形状的钢板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钢方向指令设定根据展宽最后道次方向指定: 展宽最后道次=机前至机后:顺时针转钢指令发出。 展宽最后道次=机后至机前:逆时针转钢指令发出。
【文档编号】B21B37/58GK103861870SQ201210528923
【公开日】2014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0日
【发明者】林剑, 孔伟, 施锦飞, 张旭良 申请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