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自动理管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钢针的生产设备,具体涉及一种自动理管机。
背景技术:
目前在医疗钢针加工领域中,通过切割机的切割工序获得标准长度的钢针段,然而这些经过切割而获得的钢针段的摆放都是杂乱无章的,需要通过人工手动将这些钢针段摆放整齐,形成捆状,再进入下一道钢针加工工序。这种采用人工手动的方式整理钢针段,其工作效率低,相应地钢针生产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作效率高的自动理管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理管机,包括机架、理针板、振动电机、弹簧,在所述理针板上设有用于收容针体的收容腔,所述收容腔的长度大于针体的长度且所述收容腔的宽度小于针体的长度,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机架、理针板固定连接并且所述理针板位于所述机架的上方,所述振动电机的壳体与所述理针板固定连接。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振动电机位于所述理针板的下方。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理针板主要由栅板和底板组成,所述底板与所述弹簧固定连接,所述栅板位于所述底板内且所述栅板与所述底板相抵,所述底板周边的高度高于所述栅板的高度,所述栅板与所述底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理针板沿针体的摆放方向呈倾斜设置。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本实用新型中,理针板通过弹簧与机架实现柔性连接,当理针板获得沿收容腔延伸方向的外力以及由于理针板自身的惯性和振动电机的振动作用,使针体整齐地堆积在收容腔内。这种自动理管机工作效率高,相应地降低加工成本。
附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动理管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I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理管机,包括机架I、理针板2、振动电机3、弹簧4,在理针板上设有用于收容针体的收容腔5,收容腔5的长度大于针体的长度且收容腔5的宽度小于针体的长度,弹簧4的两端分别与机架I、理针板2固定连接并且理针板2位于机架I的上方,振动电机3的壳体与理针板2固定连接。在本实用新型中,理针板通过弹簧与机架实现软性连接,当理针板获得沿收容腔延伸方向的外力以及由于理针板自身的惯性和振动电机的振动作用,理针板发生往复摆动;再者由于收容腔5的长度大于针体的长度且收容腔5的宽度小于针体的长度,当针体随理针板往复摆动时,针体整齐地堆积在收容腔内。这种自动理管机工作效率高、相应地加工成本低。进一步地,振动电机3位于理针板2的下方。当然,振动电机可以位于理针板的上方,为在理针板上设置更多的收容腔,振动电机优选位于理针板的下方。进一步地,理针板主要由栅板21和底板22组成,底板22与弹簧4固定连接,栅板位于底板内且栅板与底板相抵,底板周边的高度高于栅板的高度,栅板与底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其中,栅板上具有通槽,该通槽和底板形成收容腔。当然,理针板即栅板和底板,可以是一体成型的,为了便于将针体从收容腔内取出,理针板是分体形成的。当该自动理管机对针体整理完毕后,将栅板从底板内取出,以方便收取置于底板上且成堆的针体。进一步地,理针板沿针体的摆放方向呈倾斜设置。作为本实施例的直接变形,也 可以将机架倾斜设置,以便于在该自动理管机整理针体过程中使针体更容易地滑入收容腔内,使自动理管机对针体整理所需的时间更少,进一步地提高自动理管机的工作效率。本实施例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但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改进,都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ー种自动理管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理针板、振动电机、弹簧,在所述理针板上设有用于收容针体的收容腔,所述收容腔的长度大于针体的长度且所述收容腔的宽度小于针体的长度,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机架、理针板固定连接并且所述理针板位于所述机架的上方,所述振动电机的壳体与所述理针板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自动理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电机位于所述理针板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自动理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理针板主要由栅板和底板组成,所述底板与所述弹簧固定连接,所述栅板位于所述底板内且所述栅板与所述底板相抵所述底板周边的高度高于所述栅板的高度,所述栅板与所述底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I一3任一项所述的自动理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理针板沿针体的摆放方向呈倾斜设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理管机,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手动的方式整理钢针段,其工作效率低,相应地钢针生产成本高。包括机架、理针板、振动电机、弹簧,在所述理针板上设有用于收容针体的收容腔,所述收容腔的长度大于针体的长度且所述收容腔的宽度小于针体的长度,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机架、理针板固定连接并且所述理针板位于所述机架的上方,所述振动电机的壳体与所述理针板固定连接。
文档编号B23Q7/00GK202571981SQ20122022012
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5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5日
发明者陈久樑 申请人:陈久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