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管预变形压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2560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弯管预变形压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轮,尤其是一种用于薄壁弯管小半径弯曲的预变形压轮,属于金属冷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薄壁弯管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制冷、机械和化工等行业的冷加工机械,由弯管装置对管坯进行推弯加工制得,具体来说是利用金属的塑性变形特征,在常温下将直管坯压入具有弯曲型腔的型模中,从而得到能够满足使用要求的弯管。管坯弯曲时,其弯曲部位的外侧材料容易受到切向力的作用而拉长,内侧材料受切向力的压缩而变短,同时由于薄壁钢管的管壁支撑失稳、临界力较低,管坯的弯曲部位常出现瘪皱等现象。弯曲部位的变形受到管坯弯曲半径和相对厚度的影响,弯曲半径和相对厚度越小,弯曲部位瘪皱变形及截面畸扁的可能性就越大,弯曲部位的管壁甚至会过度瘪皱,最终导致管壁破裂,而且弯管的截面 畸扁也会减少管材的截面积,进而影响管内流体的流通能力。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能够保证弯管强度及其通道截面积的弯管预变形压轮。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弯管预变形压轮,其改进之处在于,包括圆柱形本体,所述本体的圆周面上制有截面为圆弧形的凹槽,所述凹槽的两侧向上延伸出弧面外沿。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完善是,所述预变形压轮凹槽的槽口与位于弯管变形装置上的定轮圆弧槽槽口相对接。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完善是,所述本体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弯管变形装置的回转压紧钳口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弯管预变形压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快捷,采用预变形压轮对无芯弯管进行反变形操作,即预先对管坯进行一定量的反向变形处理,使管坯弯曲后不同方向的变形相互抵消,有效地避免了管坯弯曲时因管壁瘪皱导致的管材强度降低或因管壁畸扁导致的通道面积缩小,从而使管坯的弯曲截面保持一定的形状,以满足通道截面的要求;在保证弯管设计需要的同时,又大大简化了变形装置的结构,提高了其定位精度,降低了生产成本,加快了生产反应速度。
以下结合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图I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3为图2的A-A向剖视图。[0012]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定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本实施例的弯管预变形压轮,其结构如图I所示,包括圆柱形本体1,本体I的圆周面上制有截面为圆弧形的凹槽8,凹槽8的两侧向上延伸出弧面外沿9,预变形压轮凹槽8的槽口与位于弯管变形装置上的定轮4圆弧槽槽口相对接(见图3),定轮4的圆周面上具有圆弧槽(见图4)。本体I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弯管变形装置的回转压紧钳口 3上。弯管变形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1,安装在装置本体11上的回转压紧钳口 3和位于回转压紧钳口 3一侧的固定夹持钳口 7,固定夹持钳口 7的上端设有定位夹块6,回转压紧钳口 3的上端位于管坯10的入口处设有导引轮2,回转压紧钳口 3的上端位于导引轮2的一侧设有预变形压轮1,预变形压轮I的上方设有安装于固定底座上的定轮4 (见图2)。 现场工作时,将管坯10送入弯管变形装置的通道内,此时固定夹持钳口 7前移以带动定位夹块6夹住管坯10,然后回转压紧钳口 3前移使得预变形压轮I压紧管坯10,转轴5右旋带动与其相连的回转压紧钳口 3、预变形压轮I及导引轮2围绕定轮4作圆周运动,直至转到所需角度后停止,再将回转压紧钳口 3后移复位,预变形压轮I和导引轮2与管坯10脱离接触,转轴5左旋复位,此时弯管工序完成。在此过程中,管坯10弯曲部位的内壁与定轮4的圆弧槽相贴合,其外壁与预变形压紧轮I的凹槽相贴合,先对外壁进行反向变形预处理,再进行弯管操作,以便于管坯弯曲部位不同方向的变形相抵消。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弯管预变形压轮,其特征是包括圆柱形本体,所述本体的圆周面上制有截面为圆弧形的凹槽,所述凹槽的两侧向上延伸出弧面外沿。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弯管预变形压轮,其特征是所述预变形压轮凹槽的槽口与位于弯管变形装置上的定轮圆弧槽槽口相对接。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弯管预变形压轮,其特征是所述本体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弯管变形装置的回转压紧钳口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弯管预变形压轮,包括圆柱形本体,所述本体的圆周面上制有截面为圆弧形的凹槽,所述凹槽的两侧向上延伸出弧面外沿。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快捷,采用预变形压轮对无芯弯管进行反变形操作,即预先对管坯进行一定量的反向变形处理,使管坯弯曲后不同方向的变形相互抵消,有效地避免了管坯弯曲时因管壁瘪皱导致的管材强度降低或因管壁畸扁导致的通道面积缩小,从而使管坯的弯曲截面保持一定的形状,以满足通道截面的要求;在保证弯管设计需要的同时,又大大简化了变形装置的结构,提高了其定位精度,降低了生产成本,加快了生产反应速度。
文档编号B21D7/08GK202715677SQ20122041307
公开日2013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0日
发明者施杰, 孔德双, 谷昌军, 赵春涛, 陈小成 申请人:江苏高淳陶瓷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