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卧式龙门带锯上的机架接驳工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6054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应用于卧式龙门带锯上的机架接驳工艺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卧式龙门带锯,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卧式龙门带锯上的机架接驳工艺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国内生产水平的提高,企业生产能力的不断扩大,对大型锯切设备的需求也更加迫切,超大型的材料(例如,长5m、直径0.5m以上的原木)由于其体积大、重量重,要对其进行切割的难度较大。针对于此,市面上出现了一种卧式龙门带锯,该带锯包括机架、位于机架中部并用于支撑材料的托架、设置在机架上并可沿机架上来回移动的龙门架、设置在龙门架上并可沿龙门架上下移动的锯架;由于设备体形较大,所述机架由多条方管拼接而成,相邻方管之间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然而在使用过程中,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的方管在安装调试时不方便,容易发生移位。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上述技术的不足,设计出一种应用于卧式龙门带锯上的机架接驳工艺结构。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应用于卧式龙门带锯上的机架接驳工艺结构,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由多条方管首尾拼接而成,前一条方管的尾部和后一条方管的首部均设有向侧面凸出的连接环1、11,一螺栓穿过连接环1、II并通过螺母固定。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前一条方管尾部和后一条方管首部的侧面设有至少两个以上的连接环。在本实用新型中,相邻两条方管之间的连接处设有连接板,连接板的两侧分别通过连接件与两条方管连接。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相邻两条方管之间的连接处设有至少两块连接板。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相邻两条方管之间的接触端面为精密加工后的平面。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相邻两条方管之间通过多个螺栓螺母连接,加工简单、快捷,使其安装调试方便,并在连接处设有连接板,连接板通过连接件固定在方管上,使其连接更加稳固,起到定位、不移位的作用,进一步,相邻两条方管之间的接触端面为精密加工后的平面,确保了平面接触的紧密度。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
图1的A— A方向剖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
图1、图2,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应用于卧式龙门带锯上的机架接驳工艺结构,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由多条方管I首尾拼接而成,前一条方管I的尾部和后一条方管I的首部均设有向侧面凸出的连接环1、11 11、12,一螺栓2穿过连接环1、11 11、12并通过螺母固定。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前一条方管I尾部和后一条方管I首部的侧面设有至少两个以上的连接环,该连接环均匀地分布在方管I的两侧面或底面,其最优方式为设有四个连接环,并分别位于方管I两侧面的上下部。进一步,为了使其连接更加稳固,相邻两条方管I之间的连接处设有连接板3,连接板3的两侧分别通过连接件4与两条方管I连接,所述连接件4可为螺栓、定位销轴等起到连接作用的部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相邻两条方管I之间的连接处设有两块连接板3,分别位于方管I的内侧面和外侧面。此处,当然亦可设有三块,第三块位于方管I的底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相邻两条方管I之间的接触端面为精密加工后的平面,该平面可以为竖直平面或相互配合倾斜面,只要能够使其相互紧密接触的平面即可。当然,本实用新型除了上述实施方式之外,其它等同技术方案也应当在其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应用于卧式龙门带锯上的机架接驳工艺结构,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由多条方管(I)首尾拼接而成,其特征在于:前一条方管(I)的尾部和后一条方管(I)的首部均设有向侧面凸出的连接环1、II (11、12),一螺栓(2)穿过连接环1、II (11、12)并通过螺母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卧式龙门带锯上的机架接驳工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一条方管(I)尾部和后一条方管(I)首部的侧面设有至少两个以上的连接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卧式龙门带锯上的机架接驳工艺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条方管(I)之间的连接处设有连接板(3),连接板(3)的两侧分别通过连接件(4)与两条方管(I)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卧式龙门带锯上的机架接驳工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两条方管(I)之间的连接处设有至少两块连接板(3 )。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应用于卧式龙门带锯上的机架接驳工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两条方管(I)之间的接触端面为精密加工后的平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卧式龙门带锯上的机架接驳工艺结构,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由多条方管首尾拼接而成,其特征在于前一条方管的尾部和后一条方管的首部均设有向侧面凸出的连接环Ⅰ、Ⅱ,一螺栓穿过连接环Ⅰ、Ⅱ并通过螺母固定。本实用新型中相邻两条方管之间通过多个螺栓螺母连接,加工简单、快捷,使其安装调试方便,并在连接处设有连接板,连接板通过连接件固定在方管上,使其连接更加稳固,起到定位、不移位的作用,进一步,相邻两条方管之间的接触端面为精密加工后的平面,确保了平面接触的紧密度。
文档编号B23D55/02GK203003265SQ20122066202
公开日2013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5日
发明者周志林 申请人:周志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