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变径双直径金属管棒材矫直机上下辊间距调整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6323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微小变径双直径金属管棒材矫直机上下辊间距调整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间距调整机构,特别是涉及一种微小变径双直径金属管棒材矫直机上下辊间距调整机构。
背景技术
对于单一直径管棒材的精密矫直现在已有成熟的设备和技术。随着人们对材料需求的提高,出现了一些双直径金属管棒材,而采用传统的矫直机进行双直径管棒的矫直,会发生矫直后产品直线度达不到要求或表面形成严重压痕的情况,不能满足指标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微小变径双直径金属管棒材矫直机上下辊间距调整机构。该上下辊间距调整机构能够有效调整矫直机上辊和下辊的间距,从而保证双直径变径金属管棒材矫直时,不同直径两部分的直线度要求,且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生产成本低,便于推广使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微小变径双直径金属管棒材矫直机上下辊间距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缸、液压泵、用于驱动液压泵的电动机和与多个下辊一一对应的多个液压缸,所述液压缸柱塞的上端连接有“U”型支架,所述“U”型支架的一端位于下辊一端的外侧,所述“U”型支架的另一端位于下辊另一端的外侧,所述“U”型支架的两端均通过轴承与下辊的辊脖相连接,所述轴承的外圈固定在“U”型支架上,所述轴承的内圈套在所述辊脖上,所述油缸通过管路一与液压泵的进油口相连接,所述液压泵出油口连接有管路二,所述管路二连接有多个管路三,多个所述管路三与多个液压缸一一对应连接。上述的微小变径双直径金属管棒材矫直机上下辊间距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一上安装有过滤器。上述的微小变径双直径金属管棒材矫直机上下辊间距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二通过管路四与油缸相连接,所述管路四上安装有溢流阀。上述的微小变径双直径金属管棒材矫直机上下辊间距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二上安装有压力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合理,易于安装。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压力表,能够实时监测液压缸的压力,通过设置溢流阀,在压力超过恒定值时,能够将油溢流回油缸中,从而保持各液压缸的平衡稳定。3、本实用新型的实现成本低,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合理,工作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该上下辊间距调整机构能够有效调整矫直机上辊和下辊的间距,从而保证双直径变径金属管棒材矫直时,不同直径两部分的直线度要求。[0013]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轴承与“U”型支架和辊脖的连接关系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上辊; 2-双直径微小变径金属管棒材;3-下辊; 4-液压缸; 4-1-柱塞;5-溢流阀; 6-液压泵; 7-过滤器;8—油缸;9 —电动机; 10—压力表;11 一轴承; 11-1 一外圈; 11-2 —内圈;12—管路一 ; 13—管路二 ; 14一管路三;15—管路四; 16—辊脖;17—“U”型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微小变径双直径金属管棒材矫直机上下辊间距调整机构,包括油缸8、液压泵6、用于驱动液压泵6的电动机9和与多个下棍3 对应的多个液压缸4,所述液压缸4柱塞4-1的上端连接有“U”型支架17,所述“U”型支架17的一端位于下辊3 —端的外侧,所述 “U”型支架17的另一端位于下辊3另一端的外侧,所述“U”型支架17的两端均通过轴承11与下辊3的辊脖16相连接,所述轴承11的外圈11-1固定在“U”型支架17上,所述轴承11的内圈11-2套在所述辊脖16上,所述油缸8通过管路一 12与液压泵6的进油口相连接,所述液压泵6出油口连接有管路二 13,所述管路二 13连接有多个管路三14,多个所述管路三14与多个液压缸4 一一对应连接。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做法是,所述管路一 12上安装有过滤器7。所述管路二 13通过管路四15与油缸8相连接,所述管路四15上安装有溢流阀5。所述管路二13上安装有压力表10。使用时,矫直机的上辊I和下辊3互成角度为120°左右,双直径微小变径金属管棒材2安装在上辊I和下辊3之间,所述下辊3通过轴承11与液压缸4的柱塞4-1相连接,液压缸4的压力通过压力表10和溢流阀5进行控制,电动机9和液压泵6维持液压缸4的压力。工作时,通过电动机9带动液压泵6,油液从油缸8内经管路一 12进入液压泵6,并从液压泵6中经管路二 13和管路三14进入液压缸4内,使液压缸4内的压力增大,从而推动柱塞4-1向上运动,对上辊I和下辊3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当压力增加至压力表10规定值时趋于稳定,当压力超过恒定值时,溢流阀5开始运转,将油溢流回油缸8中,当压力降低到恒定值时,溢流泵5停止运转,以保持各液压缸4的平衡稳定。在矫直机的矫直过程中,用金属管棒材小直径端调节上辊I和下辊3的间距及角度,并首先通过上辊I和下辊3,管棒材在矫直过程中受到上辊I和下辊3对其沿矫直方向的摩擦力,当管棒材规格未发生变化时,摩擦力呈水平方向。当变径过渡区进入矫直辊系时,上辊I和下辊3受到沿管棒材过渡区向下的作用力,此作用力可分解为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竖直方向的压力使得装有液压缸4的柱塞4-1向下运动,从而带动下辊3竖直向下运动(上辊I的位置不发生变化),以调整至适合大直径端的上、下辊间距,最终实现单根微小变径双直径金属管棒材的矫直。本实施例中,矫直材料为双直径变径银合金棒,棒子的规格为小端Φ8.50X1000mm,大端Φ8.70X3000 mm,大直径部分与小直径部分过渡区长度为5±1 mm,矫直时,打开该调整机构,采用小直径段调节上、下辊间距及夹角。矫直时,小直径端首先进入辊系,随着矫直的进行,当变径过渡区进入辊系时,金属棒的大直径端与下辊3产生相互作用的压力,该压力与调整机构产生的力平衡,然后调整至大直径端适合的上、下辊间距,紧接着对大直径端矫直,从而完成对双直径变径银基棒精密矫直,矫直后棒材直线度小于0.25mm/300mm。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换,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小变径双直径金属管棒材矫直机上下辊间距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缸(8)、液压泵(6)、用于驱动液压泵(6)的电动机(9)和与多个下棍(3) 对应的多个液压缸(4),所述液压缸(4)柱塞(4-1)的上端连接有“U”型支架(17),所述“U”型支架(17)的一端位于下辊(3)—端的外侧,所述“U”型支架(17)的另一端位于下辊(3)另一端的外侧,所述“U”型支架(17)的两端均通过轴承(11)与下辊(3)的辊脖(16)相连接,所述轴承(11)的外圈(11-1)固定在“U”型支架(17)上,所述轴承(11)的内圈(11-2)套在所述辊脖(16)上,所述油缸(8 )通过管路一(12)与液压泵(6 )的进油口相连接,所述液压泵(6 )出油口连接有管路二( 13),所述管路二( 13)连接有多个管路三(14),多个所述管路三(14)与多个液压缸(4)——对应连接。
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小变径双直径金属管棒材矫直机上下辊间距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一(12)上安装有过滤器(7)。
3.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小变径双直径金属管棒材矫直机上下辊间距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二(13)通过管路四(15)与油缸(8)相连接,所述管路四(15)上安装有溢流阀(5)。
4.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小变径双直径金属管棒材矫直机上下辊间距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二(13)上安装有压力表(1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小变径双直径金属管棒材矫直机上下辊间距调整机构,包括油缸、液压泵、电动机和多个液压缸,液压缸柱塞的上端连接“U”型支架,“U”型支架的一端位于下辊一端的外侧,“U”型支架的另一端位于下辊另一端的外侧,“U”型支架的两端均通过轴承与下辊的辊脖相连接,轴承的外圈固定在“U”型支架上,轴承的内圈套在所述辊脖上,油缸通过管路一与液压泵的进油口相连接,液压泵出油口连接有管路二,管路二连接多个管路三,多个管路三与分别与多个液压缸一一对应连接。该矫直机上下辊间距调整机构能够有效调整矫直机上辊和下辊的间距,从而保证双直径变径金属管棒材矫直时,不同直径两部分的直线度要求。
文档编号B21D3/02GK202921703SQ20122066906
公开日2013年5月8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5日
发明者贾勇, 唐进, 陈昊, 沈大吉, 孙海霞, 邹辉, 马小龙, 余建军 申请人:西安诺博尔稀贵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