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形壳的锻造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3388阅读:5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钟形壳的锻造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制造及模具领域,具体是一种钟形壳的锻造工艺。
背景技术
钟形壳锻造在我国已经非常普遍,但是目前都采用传统的空气锤锻打工艺,整个工艺过程为:坯料经中频炉加热至1050°C,到粗锻工序,采用两道工序进行,即先用空气锤锻打杆部后,再由机械压力机压平头部,最后才精锻成型。新工艺过程为:坯料经中频炉加热至1050°C,直接在粗锻模具内完成预锻,然后再精锻成型,
由于空气锤噪音大,震动大,工人工作环境恶劣,而且产品的品质完全靠人工保证,在锻打过程中,产品杆部容易夹层,对产品的品质带来很大风险,新工艺取消空气锤工序,有效改善了工人的工作环境,产品的品质得到的可靠的保证。新工艺路线缩短,有效提高生产效率。传统工艺粗锻为开放式锻打,产品精度无法保证,新工艺粗锻为闭式锻打,产品精度稳定,可节约大量原材料,产品制造成本大幅度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钟形壳的锻造工艺,将传统的老工艺路线缩短,采用模具和机器控制产品精度。本发明 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钟形壳的锻造工艺,包括有以下操作步骤:
a、粗锻工序,先将坯料放入中频炉中加热,经过中频炉加热的坯料,直接放入粗锻凹模内,进行粗锻冲头锻打,粗锻凹模内腔分为定位部位和流料部位,粗锻冲头采用一根M24的内六角螺栓连接;
b、精锻工序,将经过粗锻后的坯料放入精锻凹模内,锻打成形,其中,精锻冲头和精锻凹模采用分体结构。所述的粗锻凹模下方设有粗锻模柄。所述的精锻凹模下方设有精锻模柄。粗锻凹模内腔分为定位部位和流料部位,保证了坯料的成形精度和流料所需压力小,粗锻冲头采用一根M24的内六角螺栓连接,操作快捷简单,精锻冲头和精锻柄模采用分体结构。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缩短了产品制造工艺路线,有效提高生产效率。粗锻采用闭式锻打,产品精度稳定,可节约大量原材料,产品制造成本大幅度下降,新工艺取消空气锤工序,有效改善了工人的工作环境,产品的品质得到的可靠的保证。


图1为本发明粗锻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精粗锻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见图1,一种钟形壳的锻造工艺,包括有以下操作步骤:
a、粗锻工序,先将坯料放入中频炉中加热,经过中频炉加热的坯料,直接放入粗锻凹模I内,进行粗锻冲头2锻打,粗锻凹模I内腔分为定位部位和流料部位,粗锻冲头2采用一根M24的内六角螺栓连接,粗锻凹模I下方设有粗锻模柄5 ;
b、精锻工序,将经过粗锻后的坯料放入精锻凹模3内,锻打成形,其中,精锻冲头4和精锻凹模3采用分体结构,精锻凹模3下方设有精锻模柄6。

粗锻凹模内腔分为定位部位和流料部位,保证了坯料的成形精度和流料所需压力小,粗锻冲头采用一根M24的内六角螺栓连接,操作快捷简单,精锻冲头和精锻柄模采用分体结构。
权利要求
1.一种钟形壳的锻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以下操作步骤 a、粗锻工序,先将坯料放入中频炉中加热,经过中频炉加热的坯料,直接放入粗锻凹模内,进行粗锻冲头锻打,粗锻凹模内腔分为定位部位和流料部位,粗锻冲头采用一根M24的内六角螺栓连接; b、精锻工序,将经过粗锻后的坯料放入精锻凹模内,锻打成形,其中,精锻冲头和精锻凹模采用分体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钟形壳的锻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粗锻凹模下方设有粗锻模柄。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钟形壳的锻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精锻凹模下方设有精锻模柄。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钟形壳的锻造工艺,包括有以下操作步骤a、粗锻工序,先将坯料放入中频炉中加热,经过中频炉加热的坯料,直接放入粗锻凹模内,进行粗锻冲头锻打,粗锻凹模内腔分为定位部位和流料部位,粗锻冲头采用一根M24的内六角螺栓连接;b、精锻工序,将经过粗锻后的坯料放入精锻凹模内,锻打成形,其中,精锻冲头和精锻凹模采用分体结构。本发明缩短了产品制造工艺路线,有效提高生产效率。粗锻采用闭式锻打,产品精度稳定,可节约大量原材料,产品制造成本大幅度下降,新工艺取消空气锤工序,有效改善了工人的工作环境,产品的品质得到的可靠的保证。
文档编号B21J5/02GK103252434SQ201310146240
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24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24日
发明者张红喜, 倪明光 申请人:安徽铖友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