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正器环箍连动生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3200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扶正器环箍连动生产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扶正器的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扶正器环箍连动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固定在冲压机上的冲孔机构、一次折弯机构、二次折弯机构、卷圈机构以及成型机构,所述冲压机构的一侧设有推动气缸,所述推动气缸的活塞杆上设有推板;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将冲孔机构、一次折弯机构、二次折弯机构、卷圈机构以及成型机构设置在一台冲压机上,冲压机的上模座只工作一次就能够完成一间扶正器环箍的冲压工作,无废料,节约企业的生产成本,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专利说明】扶正器环箍连动生产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扶正器的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扶正器环箍连动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0002]扶正器属固井工具,它制造简单,结构美观,牢固耐用,扶正力大,克服了原焊接式扶正器易发生脱焊的不足,是一种能保证钻井固井质量的扶正器。扶正器种类繁多,按结构可分为滚轮式、滑块式、自动换向式等。不同结构和材质的扶正器,适用于不同类型偏磨的油井。使用扶正器防偏磨工艺关键技术是扶正器安装的位置、间距和数量。抽油杆扶正器抗磨损、抗冲击、抗腐蚀、耐低温、自润滑性、不吸水性均大大优于传统尼龙扶正器,克服尼龙易吸水溶胀、水解、低温脆性大、易碎、摩擦阻力大的缺点,由于极优的柔韧性、吸收冲击能特性,可减弱往复运动中的杆、管撞击;极低的摩擦系数,有利于降低往复摩擦磨损和减小抽油机负荷;适中的硬度,有利于减少对抽油管体和抽油杆体的磨损。目前,在制造扶正器的环箍时需要经过冲孔、折弯、卷圈几个步骤,现有技术中,冲孔工作主要在冲压机上进行,钢板主要从冲压机的侧面上进入,每次只能对一道工序进行工作,这样就需要至少五台冲压机,五个模具,另外,在裁切过程中,两块钢板的衔接处就会空出一定的距离,造成尾料比较多。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扶正器环箍连动生产系统,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 。
[0004]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扶正器环箍连动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固定在冲压机上的冲孔机构、一次折弯机构、二次折弯机构、卷圈机构以及成型机构,所述冲压机构的一侧设有推动气缸,所述推动气缸的活塞杆上设有推板;
[0006]所述冲孔机构主要包括冲孔上模、与所述冲孔上模配合的冲孔下模、上切模以及夹紧装置,所述冲孔上模为两个,分别固定在上模座上,所述上切模位于两个冲孔上模之间,所述冲孔下模固定在下模座的一侧,所述夹紧装置固定在下模座的另一侧;
[0007]所述一次折弯机构包括第--次折弯上模、与第--次折弯上模配合的第--次
折弯下模、第二一次折弯上模、与第二一次折弯上模配合的第二一次折弯下模;第一一次折弯下模和第二一次折弯下模上分别设有折弯部,所述折弯部上的曲面先沿水平方向下弯曲再垂直向上;所述第一一次折弯上模和第二一次折弯上模呈镜像设置在上模座的两侧,所述第一一次折弯下模和第二一次折弯下模呈镜像设置在下模座的两侧;
[0008]所述二次折弯机构包括第一二次折弯上模、与第一二次折弯上模配合的第一二次折弯下模、第二二次折弯上模、与第二二次折弯上模配合的第二二次折弯下模;所述第一二次折弯上模由第一压块和第一挡块构成,所述第一压块的一侧带有倒角,所述第一挡块设置在倒角的上方通过螺栓与所述第一压块固定,所述第二二次折弯上模由第二压块和第二挡块构成,所述第二压块和第二挡块固定在上模座上,第二压块上带有倒角;所述第一二次折弯下模和第二二次折弯下模呈镜像设置在下模座的两侧;
[0009]所述卷圈机构包括卷圈上模、与所述卷圈上模配合的卷圈下模,所述卷圈上模为两个,分别固定在上模座的两侧,所述两个卷圈下模镜像固定在卷圈下模座的两侧,所述卷圈下模上部的两边带有凹弧;
[0010]所述成型机构包括成型上模、与所述成型上模配合的成型下模,所述成型下模中部呈U形,所述成型上模固定在上模座上,所述成型下模固定在下模座上,所述成型下模的两侧设有与钢板两边相匹配的限位槽。
[0011]优选地,所述夹紧装置主要有通过螺栓连接的上、下夹板构成,所述上、下夹板的开口呈喇叭状。
[0012]优选地,所述冲孔上模的一侧设有用于检测钢板是否到位的红外开关。
[00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将冲孔机构、一次折弯机构、二次折弯机构、卷圈机构以及成型机构设置在一台冲压机上,冲压机的上模座只工作一次就能够完成一间扶正器环箍的冲压工作,无废料,节约企业的生产成本,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图1的左视图;
[0016]图3是图1的俯视图;
[0017]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冲孔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一次折弯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二次折弯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卷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成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钢板成型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冲孔机构;11、冲孔上模;12、冲孔下模;13、上切模;14、上夹板;15、下夹板;16、红外开关;2、一次折弯机构;21、第一一次折弯上模;22、第一一次折弯下模;23、第二一次折弯上模;24、第二一次折弯下模;25、折弯部;26、气顶杆;3、二次折弯机构;31、第一二次折弯上模;311、第一压块;312、第一挡块;32、第一二次折弯下模;33、第二二次折弯上模;331、第二压块;332、第二挡块;34、第二二次折弯下模;4、卷圈机构;41、卷圈上模;42、卷圈下模;43、凹弧;5、成型机构;51、成型上模;52、成型下模;53、限位槽;6、推动气缸;61、推板;7、钢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扶正器环箍连动生产系统,包括依次固定在冲压机上的冲孔机构1、一次折弯机构2、二次折弯机构3、卷圈机构4以及成型机构5,即冲孔机构中的冲孔上模、一次折弯机构中的第一一次折弯上模和第二一次折弯上模、二次折弯机构中的第一二次折弯上模和第二二次折弯上模、卷圈机构中的卷圈上模、成型机构中的成型上模都固定在上模座上,冲孔
机构中的冲孔下模、一次折弯机构中的第--次折弯下模和第二一次折弯下模、二次折弯
机构中的第一二次折弯下模和第二二次折弯下模、卷圈机构中的卷圈下模、成型机构中的成型下模都固定在下模座上。所述冲压机构的一侧设有推动气缸6,所述推动气缸的活塞杆上设有推板61,推板推动钢板7向下一道工序移动。
[0026]如图4所示,所述冲孔机构固定在冲压机的最外侧,所述冲孔机构主要包括冲孔上模11、与所述冲孔上模配合的冲孔下模12、上切模13以及夹紧装置,所述冲孔上模为两个,分别固定在上模座上,所述上切模位于两个冲孔上模之间,所述冲孔下模固定在下模座的一侧,所述夹紧装置固定在下模座的另一侧。钢板从冲压机的前部进入到冲孔机构中,冲孔上模和冲孔下模对钢板进行冲孔和剪切,剪切后的钢板被推动气缸的推板推到一次折弯机构中。所述夹紧装置主要有通过螺栓连接的上、下夹板14、15构成,所述上、下夹板的开口呈喇叭状。所述冲孔上模的一侧设有用于检测钢板是否到位的红外开关16,只有当钢板完全进入到冲孔机构中,上模座才开始向下工作。
[0027]如图5所示,所述一次折弯机构2包括第--次折弯上模21、与第--次折弯上模
配合的第一一次折弯下模22、第二一次折弯上模23、与第二一次折弯上模配合的第二一次折弯下模24 ;第一一次折弯下模和第二一次折弯下模上分别设有折弯部25,所述折弯部上的曲面先沿水平方向下弯曲再垂直向上;所述第一一次折弯上模和第二一次折弯上模呈镜像设置在上模座的两侧,所述第一一次折弯下模和第二一次折弯下模呈镜像设置在下模座的两侧。第一一次折弯上模21和第二一次折弯上模23中都设有气顶杆26。一次折弯机构对钢板进行初步的折弯,将钢板的两边折成90°的夹角,以便于二次折弯机构对钢板的两边进行135°的折弯,钢板一次折弯后,钢板在推动气缸的推板间接作用下被推入到二次折弯机构中,即推动气缸的推`板先推动冲孔机构的钢板,冲孔机构中的钢板再推动一次折弯机构中的钢板,进而完成钢板的传送。
[0028]如图6所示,所述二次折弯机构3包括包括第一二次折弯上模31、与第一二次折弯上模配合的第一二次折弯下模32、第二二次折弯上模33、与第二二次折弯上模配合的第二二次折弯下模34 ;所述第一二次折弯上模由第一压块311和第一挡块312构成,所述第一压块的一侧带有倒角,所述第一挡块设置在倒角的上方通过螺栓与所述第一压块固定,所述第二二次折弯上模由第二压块331和第二挡块332构成,所述第二压块和第二挡块固定在上模座上,第二压块上带有倒角;所述第一二次折弯下模和第二二次折弯下模呈镜像设置在下模座的两侧。二次折弯机构主要是对钢板进行135度的折弯工作,以便于下一道卷曲机构的180°的折弯。二次折弯后,钢板在上一工序的钢板的推动下进入到卷曲机构中。
[0029]如图7所示,所述卷圈机构4包括包括卷圈上模41、与所述卷圈上模配合的卷圈下模42,所述卷圈上模为两个,分别固定在上模座的两侧,所述两个卷圈下模镜像固定在卷圈下模座的两侧,所述卷圈下模上部的两边带有凹弧43。卷曲机构完成对钢板两侧的卷圈工作,卷圈完成后钢板进入到成型机构中。
[0030]如图8所示,所述成型机构5包括成型上模51、与所述成型上模配合的成型下模52,所述成型下模中部呈U形,所述成型上模固定在上模座上,所述成型下模固定在下模座上,所述成型下模的两侧设有与钢板两边相匹配的限位槽53。成型机构在将钢板从中部折弯,最后在上一工序的钢板的推动下推出冲压机。
[0031 ]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将冲孔机构、一次折弯机构、二次折弯机构、卷圈机构以及成型机构设置在一台冲压机上,冲压机的上模座只工作一次就能够完成一间扶正器环箍的冲压工作,无废料,节约企业的生产成本,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0032]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扶正器环箍连动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固定在冲压机上的冲孔机构、一次折弯机构、二次折弯机构、卷圈机构以及成型机构,所述冲压机构的一侧设有推动气缸,所述推动气缸的活塞杆上设有推板; 所述冲孔机构主要包括冲孔上模、与所述冲孔上模配合的冲孔下模、上切模以及夹紧装置,所述冲孔上模为两个,分别固定在上模座上,所述上切模位于两个冲孔上模之间,所述冲孔下模固定在下模座的一侧,所述夹紧装置固定在下模座的另一侧; 所述一次折弯机构包括第一一次折弯上模、与第一一次折弯上模配合的第一一次折弯下模、第二一次折弯上模、与第二一次折弯上模配合的第二一次折弯下模;第一一次折弯下模和第二一次折弯下模上分别设有折弯部,所述折弯部上的曲面先沿水平方向下弯曲再垂直向上;所述第一一次折弯上模和第二一次折弯上模呈镜像设置在上模座的两侧,所述第一一次折弯下模和第二一次折弯下模呈镜像设置在下模座的两侧; 所述二次折弯机构包括第一二次折弯上模、与第一二次折弯上模配合的第一二次折弯下模、第二二次折弯上模、与第二二次折弯上模配合的第二二次折弯下模;所述第一二次折弯上模由第一压块和第一挡块构成,所述第一压块的一侧带有倒角,所述第一挡块设置在倒角的上方通过螺栓与所述第一压块固定,所述第二二次折弯上模由第二压块和第二挡块构成,所述第二压块和第二挡块固定在上模座上,第二压块上带有倒角;所述第一二次折弯下模和第二二次折弯下模呈镜像设置在下模座的两侧; 所述卷圈机构包括卷圈上模、与所述卷圈上模配合的卷圈下模,所述卷圈上模为两个,分别固定在上模座的两侧,所述两个卷圈下模镜像固定在卷圈下模座的两侧,所述卷圈下模上部的两边带有凹弧; 所述成型机构包括成型上模、与所述成型上模配合的成型下模,所述成型下模中部呈U形,所述成型上模固定在上模座上,所述成型下模固定在下模座上,所述成型下模的两侧设有与钢板两边相匹配的限位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扶正器环箍连动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装置主要有通过螺栓连接的上、下夹板构成,所述上、下夹板的开口呈喇叭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扶正器环箍连动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孔上模的一侧设有用于检测钢板是否到位的红外开关。
【文档编号】B21D53/10GK203470623SQ201320457791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30日
【发明者】张宏亮, 洪政平 申请人:天津诺瑞信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