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环切机介质输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2910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等离子环切机介质输送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等离子环切机介质输送系统,包括机座、可旋转安装在所述机座上的电缆旋转输送装置及可旋转安装在所述基座上的输液管旋转输送装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容易,解决了以往线缆和输液管在跟着旋转头转动的时候经常发生缠绕及偏移的难题,能够使得电缆及输液管有序的跟随旋转头转动,进而高效的完成对焊管的整个切割动作。
【专利说明】等离子环切机介质输送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管制作【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等离子环切机介质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0002]在钢管生产过程中,大口径的钢管(600-1200mm)是利用成卷的钢板焊接而成的,在焊接之后送入等离子切割机,切割成需要的长度,一般为6-12m,然后从等离子切割机出来通过输送辊道送出,进行下面的工序。
[0003]在利用等离子环切机进行焊管切割的过程中,为了实现对焊管的环状切割,切割机的头部设有旋转头,切割装置及电缆、输液管等和旋转头连接,在切割时候,跟着旋转头一起旋转,完成对焊管的切割,等离子切割机体积大,旋转头的外径在3-5m之间,再加上线缆及输液管都比较粗,这样就产生一个问题,在旋转头转动的时候,线缆和输液管(用于输送冷却液、润滑液等)在跟着旋转头转动的时候经常发生缠绕及偏移,影响切割机的正常工作,因此如何有序的使得电缆及输液管跟随旋转头转动,进而高效的完成整个切割动作,一直都是一个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等离子环切机介质输送系统,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其解决了以往线缆和输液管在跟着旋转头转动的时候经常发生缠绕及偏移的难题,能够使得电缆及输液管有序的跟随旋转头转动,进而高效的完成整个切割动作。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等离子环切机介质输送系统,包括机座、可旋转安装在所述机座上的电缆旋转输送装置及可旋转安装在所述机座上的输液管旋转输送装置。
[0006]作为优选,所述电缆旋转输送装置包括圆盘体、和所述圆盘体固定连接的旋转轴及带动所述旋转轴旋转的第一减速电机,所述圆盘体设有多个用于安放电缆的环状凹槽。
[0007]作为优选,所述圆盘体包括内环体及固定在所述内环体上的多个外环体,所述外环体和所述内环体之间通过连接板连接。
[0008]作为优选,所述环状凹槽横截面为上窄下宽的梯形。
[0009]作为优选,所述环状凹槽侧面设有多对卡头,所述卡头包括上弧形面、下弧形面及将所述上弧形面、下弧形面连接起来的中间弧形面。
[0010]作为优选,所述输液管旋转输送装置包括转盘、和所述转盘固定连接的转轴及带动所述转轴旋转的第二减速电机,所转盘设有多个用于安放输液管的环槽。
[0011]作为优选,所述转盘包括内环及固定在所述内环上的多个外环,所述外环和所述内环之间通过方管连接。
[0012]作为优选,所述环槽横截面为上窄下宽的梯形。[0013]作为优选,所述环槽侧面设有多对限位凸头,所述限位凸头包括上倾斜面、下倾斜面及将所述上倾斜面、下倾斜面连接起来的过渡面。
[0014]作为优选,所述上倾斜面、下倾斜面成105度夹角,所述限位凸头由尼龙块及覆盖在所述尼龙块表面的聚氨酯板构成。
[0015]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
[0016]结构简单、制造容易,解决了以往线缆和输液管在跟着旋转头转动的时候经常发生缠绕及偏移的难题,能够使得电缆及输液管有序的跟随旋转头转动,进而高效的完成对焊管的整个切割动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输液管旋转输送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电缆旋转输送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
[0022]1、机座,2、电缆旋转输送装置,201、圆盘体,202、旋转轴,203、第一减速电机,204、环状凹槽,205、卡头,3、输液管旋转输送装置,301、转盘,302、转轴,303、第二减速电机,304、环槽,3305、限位凸头;4、旋转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
[0024]实施例,见附图1、2、3,等离子环切机介质输送系统,包括机座1、可旋转安装在所述机座I上的电缆旋转输送装置2及可旋转安装在所述机座I上的输液管旋转输送装置3,所述电缆旋转输送装置2包括圆盘体201、和所述圆盘体201固定连接的旋转轴202及带动所述旋转轴202旋转的第一减速电机203,所述圆盘体201设有多个用于安放电缆的环状凹槽204,第一减速电机203和旋转轴202固定连接,进而带动旋转轴202转动,使得圆盘体转动,电缆就缠绕在环状凹槽204内,所述圆盘体201包括内环体20101及固定在所述内环体20101上的多个外环体20102,两个外环体之间就是环状凹槽,所述外环体20102和所述内环体20101之间通过连接板20103连接,连接板为多个,呈放射状排列,相邻之间有间隙,内环体包括两个圆环及将两个圆环连接起来的连接杆;为了保持在环状凹槽内电缆的稳定性,所述环状凹槽204横截面为上窄下宽的梯形,因为下层的电缆受到拉力后会变形,所以下面要做的稍微宽些,防止电缆卡死,另外,为了使得电缆相互之间尽量少的干扰,提高电缆的稳定性,所述环状凹槽204侧面设有多对卡头205,所述卡头205包括上弧形面、下弧形面及将所述上弧形面、下弧形面连接起来的中间弧形面,因为电缆都是圆形的,两层电缆之间是有间隙存在的,卡头能够填充这个间隙,并对电缆施加一定的力。
[0025]所述输液管旋转输送装置3包括转盘301、和所述转盘301固定连接的转轴302及带动所述转轴302旋转的第二减速电机303,所转盘301设有多个用于安放输液管的环槽304,第二减速电机303和转轴固定连接,其可以固定在机座上,也可以单独设置,各种输液管就设置在环槽304内,环槽304的数量根据需要确定,所述转盘301包括内环30101及固定在所述内环30101上的多个外环30102,所述外环30102和所述内环30101之间通过方管30103连接,方管为多个,呈放射性排列,两个外环之间就是环槽,内环包括两个侧向圆环及将两个侧向圆环连接起来的中间杆;所述环槽304横截面为上窄下宽的梯形,因为下层的输液管缆受到拉力后会变形,所以下面要做的稍微宽些,防止输液管卡死,另外,为了使得输液管相互之间尽量少的干扰,提闻输液管的稳定性,
[0026]所述环槽304侧面设有多对限位凸头305,所述限位凸头305包括上倾斜面、下倾斜面及将所述上倾斜面、下倾斜面连接起来的过渡面,进一步的,所述上倾斜面、下倾斜面成105度夹角,所述限位凸头305由尼龙块及覆盖在所述尼龙块表面的聚氨酯板构成,因为输液管都是圆形的,两层输液管之间是有间隙存在的,限位凸头305能够填充这个间隙,并对电缆施加一定的力。
[0027]为了和圆盘体201及转盘301配合,旋转头4上也设有多个凹槽,使得电缆及输液管位于其中。
[0028]以上说明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使得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完整的实施本方案,但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这些都是不具有创造性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权利要求】
1.等离子环切机介质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座(I)、可旋转安装在所述机座(I)上的电缆旋转输送装置(2)及可旋转安装在所述机座(I)上的输液管旋转输送装置(3);所述电缆旋转输送装置(2)包括圆盘体(201)、和所述圆盘体(201)固定连接的旋转轴(202 )及带动所述旋转轴(202 )旋转的第一减速电机(203 ),所述圆盘体(201)设有多个用于安放电缆的环状凹槽(204);所述输液管旋转输送装置(3)包括转盘(301)、和所述转盘(301)固定连接的转轴(302 )及带动所述转轴(302 )旋转的第二减速电机(303 ),所转盘(301)设有多个用于安放输液管的环槽(30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环切机介质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盘体(201)包括内环体(20101)及固定在所述内环体(20101)上的多个外环体(20102),所述外环体(20102)和所述内环体(20101)之间通过连接板(2010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环切机介质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凹槽(204)横截面为上窄下宽的梯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环切机介质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凹槽(204)侧面设有多对卡头(205),所述卡头(205)包括上弧形面、下弧形面及将所述上弧形面、下弧形面连接起来的中间弧形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环切机介质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301)包括内环(30101)及固定在所述内环(30101)上的多个外环(30102),所述外环(30102)和所述内环(30101)之间通过方管(30103)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环切机介质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槽(304)横截面为上窄下宽的梯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环切机介质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槽(304)侧面设有多对限位凸头(305),所述限位凸头(305)包括上倾斜面、下倾斜面及将所述上倾斜面、下倾斜面连接起来的过渡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等离子环切机介质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倾斜面、下倾斜面成105度夹角,所述限位凸头(305)由尼龙块及覆盖在所述尼龙块表面的聚氨酯板构成。
【文档编号】B23K37/00GK203636189SQ201320706932
【公开日】2014年6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1日
【发明者】陈文豪, 赵瑞军, 邓世林, 陆小平, 李来忠, 鲍小荣, 周央 申请人:浙江金洲管道工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