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6670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工装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合工装,基体上的各个支撑体顶部设置第一支撑条对工件进行支撑;基体上两个一组的夹具主体上横向设置有第二支撑条;若干定位条底部插入到对应的第二支撑条的定位槽中,通过顶部设置的定位块接触于工件侧面进行定位;若干压板连接杆底部也插入到对应的定位槽中,通过顶部设置的压紧压板插入到工件侧面的型腔进行固定;基体上的若干定位杆通过顶部设置的定位压板接触于工件侧面进行定位。本实用新型可保证产品的一致性,质量的稳定性,而且使加工更加简单易操作,避免了繁琐的前期基准寻找工作,提高加工效率。
【专利说明】一种组合工装【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浇铸类零件组合加工【技术领域】,用于机座加工的一种组合工装,能够在数控铣削加工的机床上对机座零件进行定位夹紧。
【背景技术】
[0002]现有一种机座的结构复杂,造型如图1、图2所示,该机座加工前结构为复杂毛坯铸造件,在铣床加工底面外形,由于铸件表面很粗糙,零件XY方向上的定位基准很难找准。为保证零件质量,装拆方便,需要改进之前利用钳床划线,铣床打表校准的定位方法,原有方法在加工时需多次装夹定位,准备时间较多,生产效率较低。
[0003]常规的加工方法是:首先在普通铣床上进行加工底面圆弧,本道工序加工需在工作台上安装旋转台,并要不停打表调整旋转台与工作台平行,而且需找准旋转台的圆心,再将零件安装定位在旋转台上进行加工,铣削加工好初基准后,再加工底面外形。由于铸件表面很粗糙,零件XY方向上的定位基准很难找准,加之零件表面余量较少,如果定位基准位置偏差较大加工后则会导致单边厚度过小,后续加工几乎没有余量。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套专门用于机座加工的一种组合工装,在铣削加工时作为工装夹具对机座零件进行定位,以便于使用数控机床进行加工。本实用新型可保证产品的一致性,质量的稳定性,而且使加工更加简单易操作,避免了繁琐的前期基准寻找工作,提高加工效率。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组合工装,其包含:基体,位于整个组合工装的底部;
`[0006]若干支撑体,分布设置于所述基体上;通过各个支撑体顶部设置的第一支撑条从下方接触并支撑等待定位的工件;
[0007]两个一组的若干夹具主体,分布设置于所述基体上,且分别位于工件的侧边;每组夹具主体上横向设置有沿长度方向开设有定位槽的第二支撑条;
[0008]若干定位条,各自的底部插入到对应的所述定位槽中,各自的顶部设置有接触于工件侧面进行定位的定位块;
[0009]若干压板连接杆,各自的底部插入到对应的所述定位槽中,各自的顶部设置有插入到工件侧面的型腔进行固定的压紧压板;
[0010]若干定位杆,各自的底部设置于所述基体上,各自的顶部设置有接触于工件侧面进行定位的定位压板。
[0011]优选地,所述基体上划分有呈网格状的多个凹槽;
[0012]所述支撑体、夹具主体,通过各自底部设置的向下突出的凸棱来与凹槽啮合,以便在基体上沿着所述凹槽移动并定位;
[0013]所述定位杆的底部插入到所述凹槽内定位。[0014]优选地,在所述基体上相邻布置的支撑体与夹具主体的侧面,对应开设有凹槽并配置有横向突出的凸棱与之啮合,使相邻的支撑体与夹具主体相互连接。
[0015]优选地,所述工件Y方向的两侧各自设置有一个定位块及两个压紧压板,所述工件X方向的一侧设置有一个定位压板。
[0016]优选地,所述定位条底部从定位槽的中间穿过第二支撑条。
[0017]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工装对零件进行定位装夹,不仅保证零件产品的一致性,质量的稳定性,而且使加工更加简单易操作,还避免了繁琐的前期基准寻找工作,大幅度地提高了生产效率。采用组合工装后能够在数控铣床上加工零件外形,较普铣旋转转台加工圆弧效率要提高50%,且能够保证外形尺寸精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组合工装进行定位的工件的俯视图;
[0019]图2是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组合工装进行定位的工件A面的侧视图;
[0020]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组合工装的侧视图;
[0021]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组合工装的俯视图;
[0022]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组合工装对工件进行定位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组合工装,在铣削加工时作为工装夹具对机座零件进行定位,以便于使用数控机床进行加工。如图1、图2所示的机座零件的毛坯侧面(A面)及其两边的凸台(B面)的相对尺寸较为准确,可利用工件20的这两面作为基准进行重复定位,确保加工稳定。
[0024]配合参见图3、图4、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组合工装,设有一个位于整个工装底部的基体1,该基体I上划分有呈网格状的多个凹槽;四个支撑体2和四个夹具主体4,都是类似拼图模块的组件,即在其各自的底部设置有向下突出的凸棱来与凹槽啮合,以便这些组件能够在基体I上沿着凹槽移动并定位,从而调整这些组件的布置位置。
[0025]具体的,四个支撑体2对应地位于工件20四个角落位置的下方,每个支撑体2上横向设置有第一支撑条3,工件20即放置于这些第一支撑条3上,进而通过所述支撑体2进行支撑。
[0026]每两个夹具主体4为一组;两组夹具主体4分别对着工件20两侧,即对着工件20的B面。各个夹具主体4沿Y方向位于各个支撑体2的外侧。可以在夹具主体4及支撑体2的侧面,对应开设凹槽并配置横向突出的凸棱与之哨合,使邻近的夹具主体4与支撑体2能够相互连接。
[0027]每组夹具主体4上横向放置有第二支撑条5,该第二支撑条5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定位槽,使得一个Y方向定位条6及两个压板连接杆8能够插入到该定位槽中。所述Y方向定位条6位于两个压板连接杆8之间。所述定位槽的中间穿透,可以使Y方向定位条6的底部从第二支撑条5中穿过,以便调整Y方向定位条6的高度。
[0028]所述Y方向定位条6的顶部设置了 Y方向定位块7,能够对工件20的B面凸台进行固定;也就是说,工件20两侧的Y方向定位块7 —起将工件20的B面卡紧,使Y方向定位。所述压板连接杆8的顶部设置有压紧压板9,能够伸入到工件20的B面的型腔中进一步夹紧工件20。
[0029]设置有一个X方向定位杆10,其底部能够插入到基体I的凹槽中啮合定位;该父方向定位杆10的顶部设置有X方向定位压板11,能够插入到工件20的A面的型腔中压紧,使工件20的X方向定位。
[0030]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组合工装进行装配时,首先在基体I上嵌入支撑体2、夹具主体4、X方向定位杆10等相应组件,利用2个Y方向定位块7卡紧工件20两侧的小凸台使Y方向固定,再利用X方向定位压板11使工件20的X方向固定,再将工件20两侧的4个压紧压板9卡紧工件20,使之完全定位。
[0031]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到,通过调整工装中支撑体、夹具主体、压板、定位块等组件的数量、组合及布置方式,可以针对不同工件不同侧面形状实现固定。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组合工装进行定位,不仅能保证零件产品的一致性,质量的稳定性,而且使加工更加简单易操作。
[0032]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组合工装,其特征在于,包含: 基体,位于整个组合工装的底部; 若干支撑体,分布设置于所述基体上;通过各个支撑体顶部设置的第一支撑条从下方接触并支撑等待定位的工件; 两个一组的若干夹具主体,分布设置于所述基体上,且分别位于工件的侧边;每组夹具主体上横向设置有沿长度方向开设有定位槽的第二支撑条; 若干定位条,各自的底部插入到对应的所述定位槽中,各自的顶部设置有接触于工件侧面进行定位的定位块; 若干压板连接杆,各自的底部插入到对应的所述定位槽中,各自的顶部设置有插入到工件侧面的型腔进行固定的压紧压板; 若干定位杆,各自的底部设置于所述基体上,各自的顶部设置有接触于工件侧面进行定位的定位压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工装,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体上划分有呈网格状的多个凹槽; 所述支撑体、夹具主体,通过各自底部设置的向下突出的凸棱来与凹槽啮合,以便在基体上沿着所述凹槽移动并定位; 所述定位杆的底部插入到所述凹槽内定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工装,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基体上相邻布置的支撑体与夹具主体的侧面,对应开设有凹槽并配置有横向突出的凸棱与之啮合,使相邻的支撑体与夹具主体相互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工装,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件Y方向的两侧各自设置有一个定位块及两个压紧压板,所述工件X方向的一侧设置有一个定位压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工装,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条底部从定位槽的中间穿过第二支撑条。
【文档编号】B23Q3/06GK203650010SQ201320793525
【公开日】2014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6日
【发明者】梁石, 梁国兴, 陈程 申请人:上海无线电设备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