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钣金返修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6740阅读:1261来源:国知局
汽车钣金返修工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钣金返修工具,包括握杆、第一折弯部、第二折弯部,所述握杆呈U型,所述握杆由横杆、以及分别与所述横杆相连的第一握杆臂和第二握杆臂构成,所述第一折弯部与所述第一握杆臂相连,所述第二折弯部与所述第二握杆臂相连,该汽车钣金返修工具还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一握杆臂或所述第二握杆臂上、且用于在被照射物体上形成光斑的发光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钣金返修工具操作简单、返修效果好,可以解决返修视野盲区,有效控制返修的精准度和力度,快速修复钣金凹陷缺陷,提高生产效率。
【专利说明】汽车钣金返修工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维修工具,尤其涉及汽车钣金返修工具。
【背景技术】
[0002]汽车焊接工艺形成的白车身在进入涂装前要对表面质量缺陷进行整形返修,保证涂装漆膜的质量。白车身外覆盖钣金件表面的凹陷质量缺陷在白车身焊接过程中,由于搬运、操作的磕碰因素,属于高频次缺陷。
[0003]现有钣金返修工具有拉拔器、抛光机及汽车厂家自制的一些锉刀、辅助工具等,对于钣金的修复可以基本满足厂家各自对精益车身的要求,但这些工具对于在凹陷频次较高的车门、门框、翼子板、后侧围区域的返修工序复杂、消耗工时过多,影响生产效率。
[0004]图1是传统技术方案的凹陷返修工具,使用时将撬杆的撬头从汽车白车身的间隙插入凹陷位置,利用车身本身的一些部件作为支点,向外撬到合适程度,再用刨刀修平整。
[0005]缺点:撬头定位到凹陷位置存在视野盲区,不能有效控制返修的精准度和力度,消耗工时过多,影响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0006]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钣金返修工具。
[000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钣金返修工具,包括握杆、第一折弯部、第二折弯部,所述握杆呈U形,所述握杆由横杆、以及分别与所述横杆相连的第一握杆臂和第二握杆臂构成,所述第一折弯部与所述第一握杆臂相连,所述第二折弯部与所述第二握杆臂相连,该汽车钣金返修工具还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一握杆臂或所述第二握杆臂上、且用于在被照射物体上形成光斑的发光装置。
[000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发光装置为红外发光装置。
[000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红外发光装置为两个,分别为第一红外发光装置和第二红外发光装置,所述第一红外发光装置安装在所述第一握杆臂上,所述第二红外发光装置安装在所述第二握杆臂上。
[00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红外发光装置能够在所述第一握杆臂上进行移动和限位,所述第二红外发光装置能够在所述第二握杆臂上进行移动和限位。
[00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折弯部根部与所述第一握杆臂相连,所述第一折弯部端部设有第一撬头;所述第二折弯部根部与所述第二握杆臂相连,所述第二折弯部端部设有第二撬头。
[00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撬头为圆锥形,所述第二撬头为圆锥形。
[00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握杆臂和第二握杆臂长度不同。
[00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折弯部与所述第一握杆臂夹角为135度,所述第二折弯部与所述第二握杆臂夹角为135度。
[00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握杆、所述第一折弯部和所述第二折弯部均米用8mm-10mm的45#圆钢制成。
[00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钣金返修工具操作简单、返修效果好,可以解决返修视野盲区,有效控制返修的精准度和力度,快速修复钣金凹陷缺陷,提高生产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现有的返修工具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钣金返修工具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钣金返修工具,包括握杆1、第一折弯部
5、第二折弯部7,所述握杆I呈U形,所述握杆I由横杆2、以及分别与所述横杆2相连的第一握杆臂4和第二握杆臂8构成,所述第一折弯部5与所述第一握杆臂4相连,所述第二折弯部7与所述第二握杆臂8相连,该汽车钣金返修工具还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一握杆臂4或所述第二握杆臂8上、且用于在被照射物体上形成光斑的发光装置。
[0020]所述发光装置为红外发光装置。
[0021]所述红外发光装置为两个,分别为第一红外发光装置3和第二红外发光装置9,所述第一红外发光装置3安装在所述第一握杆臂4上,所述第二红外发光装置9安装在所述第二握杆臂8上。
[0022]所述第一红外发光装置3能够在所述第一握杆臂4上进行移动和限位,所述第二红外发光装置9能够在所述第二握杆臂8上进行移动和限位。
[0023]所述第一折弯部5根部与所述第一握杆臂4相连,所述第一折弯部5端部设有第一撬头6 ;所述第二折弯部7根部与所述第二握杆臂8相连,所述第二折弯部7端部设有第二撬头10。
[0024]所述第一撬头6为圆锥形,所述第二撬头10为圆锥形。
[0025]所述第一握杆臂4和第二握杆臂8长度不同。
[0026]所述第一折弯部5与所述第一握杆臂4夹角β为135度,所述第二折弯部7与所述第二握杆臂8夹角为135度。
[0027]所述握杆1、所述第一折弯部5、所述第二折弯部7、第一撬头6和第二撬头10均采用8mm-10mm的45#圆钢制成。
[0028]使用前,根据返修部位空间判断使用握杆I的哪一端作为撬动端(U型两端结构相同,只是尺寸不同,所能撬动的角度和方便性就不同),然后调整红外装置,使红外聚光点落在撬头位置。使用时将握杆I撬动端撬头伸进狭窄的钣金结构空间,开启另一握杆臂上的红外发光装置,在钣金表面呈现一个红色圆点,通过调整握杆I来移动圆点到凹陷位置,视野盲区里的撬头会同步到凹陷位置,实现快速准确定位后,把凹陷处从里向外撬平。本实用新型可以解决返修视野盲区,有效控制返修的精准度和力度,快速修复钣金凹陷缺陷,提高生产效率。
[0029]例如,在使用时,第一撬头6伸进狭窄的钣金结构空间,开启第二红外发光装置9,在钣金表面呈现一个红色圆点,通过调整握杆I来移动圆点到凹陷位置,视野盲区里的撬头会同步到凹陷位置,实现快速准确定位后,把凹陷处从里向外撬平。
[0030]本实用新型的汽车钣金返修工具操作简单、返修效果好,可以解决返修视野盲区,有效控制返修的精准度和力度,快速修复钣金凹陷缺陷,提高生产效率。
[0031]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汽车钣金返修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握杆(I)、第一折弯部(5)、第二折弯部(7),所述握杆(I)呈U形,所述握杆(I)由横杆(2)、以及分别与所述横杆(2)相连的第一握杆臂(4)和第二握杆臂(8)构成,所述第一折弯部(5)与所述第一握杆臂(4)相连,所述第二折弯部(7)与所述第二握杆臂(8)相连,该汽车钣金返修工具还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一握杆臂(4)或所述第二握杆臂(8)上、且用于在被照射物体上形成光斑的发光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钣金返修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装置为红外发光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钣金返修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发光装置为两个,分别为第一红外发光装置(3)和第二红外发光装置(9),所述第一红外发光装置(3)安装在所述第一握杆臂(4)上,所述第二红外发光装置(9)安装在所述第二握杆臂(8)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钣金返修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红外发光装置(3)能够在所述第一握杆臂(4)上进行移动和限位,所述第二红外发光装置(9)能够在所述第二握杆臂(8)上进行移动和限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钣金返修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弯部(5)根部与所述第一握杆臂(4)相连,所述第一折弯部(5)端部设有第一撬头(6);所述第二折弯部(7)根部与所述第二握杆臂(8)相连,所述第二折弯部(7)端部设有第二撬头(1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钣金返修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撬头(6)为圆锥形,所述第二撬头(10)为圆锥形。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汽车钣金返修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握杆臂(4)和第二握杆臂(8)长度不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钣金返修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弯部(5)与所述第一握杆臂(4)夹角为135度,所述第二折弯部(7)与所述第二握杆臂(8)夹角为135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汽车钣金返修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杆(I)、所述第一折弯部(5)和所述第二折弯部(7)均采用8mm-10mm的45#圆钢制成。
【文档编号】B21D1/06GK203635673SQ201320795246
【公开日】2014年6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6日
【发明者】杨胜统, 尧永春, 卫强 申请人: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