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折弯校正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0273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向上折弯校正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向上折弯校正机构,包括上模座,上模座下方依次安装上膜组件和校正凸模;还包括下模座上方依次下模组件和与校正凸模配对的校正凹模,上模座一端横向位置安装第一斜楔杆,竖直方向安装第二斜楔杆,第一斜楔杆顶端与第二斜楔杆上端相抵接;校正凹模左端头部设有一凸台,凸台左端面设置有内凹的斜面,斜面下方开设弹簧槽,校正凹模右端设置楔形缺口;凹模固定板中部挖有与弹簧槽相对的凹槽,凹槽与弹簧槽内放置弹簧;校正凸模与校正凹模之间放置工件,工件下方与抬料块顶部抵接,本发明可以向上折弯同时进行过头折弯调整,减小产品表面折弯擦伤,延长磨具寿命,提高生产率。
【专利说明】向上折弯校正机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校正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向上折弯校正机构。

【背景技术】
[0002]产品在模具中一次折90°弯时,由于任何金属材料都存在弯曲反弹性,折弯后产品角度都大于90°,而且不同材料反弹角度都不一样,难达到产品所设计要求的角度尺寸。一般情况向上折弯比向下折弯反弹严重,一工步向上折弯到90°较困难,现有技术通常采用减小凸凹模间的间隙的方法,可以有效减少反弹量,但是此时产品表面容易擦伤,模具磨损严重,生产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0003]本 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向上折弯校正机构,从而在向上折弯同时进行过头折弯调整,保证一次折弯可调整到位,并且明显减小产品表面折弯擦伤,延长磨具寿命,提高生产率。
[0004]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向上折弯校正机构,包括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所述上模组件的结构为:包括上模座,所述上模座下方依次安装上模垫板、凸模固定板和卸料板,所述卸料板上安装校正凸模;所述下模组件的结构为:所述下模座上方依次安装凹模垫板和凹模固定板,所述凹模固定板上安装与校正凸模配对的校正凹模,所述上模座一端横向位置上安装第一斜楔杆,所述上模座竖直方向通过螺栓及弹簧安装第二斜楔杆,所述第一斜楔杆顶端与第二斜楔杆上端相抵接;所述校正凹模的结构如下:所述校正凹模左端头部设有一凸台,所述凸台左端面设置有内凹的斜面,所述斜面下方开设弹簧槽,所述校正凹模右端设置楔形缺口 ;所述凹模固定板中部挖有与弹簧槽相对的凹槽,所述凹槽与弹簧槽内放置弹簧;所述下模座上通过紧固件安装抬料块,所述抬料块依次穿过凹模垫板和凹模固定板;所述校正凸模与校正凹模之间放置工件,所述工件下方与抬料块顶部抵接。
[000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第二斜楔杆下端设置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二斜楔杆依次穿过上模垫板、凸模固定板和卸料板后其第一斜面与校正凹模的楔形缺口配合抵接。
[0006]所述第一斜楔杆顶端下底面设置有第三斜面,所述第二斜楔杆上端设置有与第三斜面相配合的第二斜面。
[000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结构简单,易于推广,利用第一斜楔杆与第二斜楔杆的配合可以从模具外部调节工件折弯角度的反弹量;校正凸模与校正凹模之间的间隙正常,折弯校正一次成型,还有效减少工件表面擦伤,不仅延长模具寿命,同时提高生产效率;长期使用后模具出现磨损,可能会产生偏差,可以通过向内调整第一斜楔杆来解决。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0009]图2为图1的A部局部放大图。
[0010]图3为本发明校正凹模的主视图。
[0011]其中:1、上模座;2、上模垫板;3、凸模固定板;4、校正凸模;5、校正凹模;501、斜面;502、弹簧槽;503、楔形缺口 ;6、卸料板;7、抬料块;8、凹模固定板;9、凹模垫板;10、下模座;11、螺栓;12、第一斜楔杆;13、第二斜楔杆;14、工件;15、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0013]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向上折弯校正机构,包括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上模组件的结构为:包括上模座1,上模座I下方依次安装上模垫板2、凸模固定板3和卸料板6,卸料板6上安装校正凸模4 ;下模组件的结构为:下模座10上方依次安装凹模垫板9和凹模固定板8,凹模固定板8上安装与校正凸模4配对的校正凹模5,上模座I 一端横向位置上安装第一斜楔杆12,上模座I竖直方向通过螺栓11及弹簧安装第二斜楔杆13,第一斜楔杆12顶端与第二斜楔杆13上端相抵接;校正凹模5的结构如下:校正凹模5左端头部设有一凸台,凸台左端面设置有内凹的斜面501,斜面501下方开设弹簧槽502,校正凹模5右端设置楔形缺口 503 ;凹模固定板8中部挖有与弹簧槽502相对的凹槽,凹槽与弹簧槽502内放置弹簧15 ;下模座10上通过紧固件安装抬料块7,抬料块7依次穿过凹模垫板9和凹模固定板8 ;校正凸模4与校正凹模5之间放置工件14,工件14下方与抬料块7顶部抵接。
[0014]第二斜楔杆13下端设置有第一斜面,第二斜楔杆13依次穿过上模垫板2、凸模固定板3和卸料板6后其第一斜面与校正凹模5的楔形缺口 503配合抵接。
[0015]第一斜楔杆12顶端下底面设置有第三斜面,第二斜楔杆13上端设置有与第三斜面相配合的第二斜面。
[0016]本发明的运作原理如下:
通常情况下,凸模与凹模合模冲压折弯90°时需要折弯过头,以补偿折弯回弹量。为此,调整第一斜楔杆12水平移动带动第二斜楔杆13上下运动,第二斜楔杆13作用于校正凹模5使其水平移动,校正凸模4下部分也有斜面与校正凹模5配合,也可以达到补偿折弯回弹量的效果。补偿折弯回弹量的大小靠调节第一斜楔杆12来决定第二斜楔杆13的高低,第二斜楔杆13的高低决定校正凹模5的水平移动量,从而控制调节折弯回弹量的大小。
[0017]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如下:
第一步,将工件14放置于凹模固定板8上,调整好冲压位置;在冲床的作用下,上模组件带动校正凸模4向下移动,接触工件14料带;
第二步,校正凸模4与抬料块7共同作用使工件14在夹紧的情况下继续向下移动直至接触校正凹模5,校正凸模4与校正凹模5配合将工件14向上折90°弯;
第三步,凸模固定板3继续下行,调整第一斜楔杆12末端的螺栓,使得第一斜楔杆12向内移动,从而带动第二斜楔杆13向下移动,第二斜楔杆13抵接校正凹模5的楔形缺口503使其向内运动,校正凹模5上的斜面501与校正凸模4下部分共同夹紧工件14,使其折弯小于90°,用以补偿反弹量。
[0018]本发明结构简单,方便操作,成本低,由于是正常折弯间隙的凹凸模具所生产出的工件,能有效减少表面擦伤,且折弯角度也能达标,一定程度上延长模具寿命,减少校正工序,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在校正凸、凹模长期使用磨损后,引起的产品尺寸变化超过标准差可以通过向内调整第一斜楔杆12解决。
[0019]以上描述是对本发明的解释,不是对发明的限定,本发明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权利要求】
1.一种向上折弯校正机构,包括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所述上模组件的结构为:包括上模座(I),所述上模座(I)下方依次安装上模垫板(2 )、凸模固定板(3 )和卸料板(6 ),所述卸料板(6)上安装校正凸模(4);所述下模组件的结构为:所述下模座(10)上方依次安装凹模垫板(9)和凹模固定板(8),所述凹模固定板(8)上安装与校正凸模(4)配对的校正凹模(5),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座(I) 一端横向位置上安装第一斜楔杆(12),所述上模座(I)竖直方向通过螺栓(11)及弹簧安装第二斜楔杆(13),所述第一斜楔杆(12)顶端与第二斜楔杆(13)上端相抵接;所述校正凹模(5)的结构如下:所述校正凹模(5)左端头部设有一凸台,所述凸台左端面设置有内凹的斜面(501),所述斜面(501)下方开设弹簧槽(502 ),所述校正凹模(5)右端设置楔形缺口(503);所述凹模固定板(8)中部挖有与弹簧槽(502)相对的凹槽,所述凹槽与弹簧槽(502)内放置弹簧(15);所述下模座(10)上通过紧固件安装抬料块(7),所述抬料块(7)依次穿过凹模垫板(9)和凹模固定板(8);所述校正凸模(4)与校正凹模(5)之间放置工件(14),所述工件(14)下方与抬料块(7)顶部抵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向上折弯校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斜楔杆(13)下端设置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二斜楔杆(13)依次穿过上模垫板(2)、凸模固定板(3)和卸料板(6)后其第一斜面与校正凹模(5)的楔形缺口(503)配合抵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向上折弯校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楔杆(12)顶端下底面设置有第三斜面,所述第二斜楔杆(13)上端设置有与第三斜面相配合的第二斜面。
【文档编号】B21D37/10GK104438858SQ201410807745
【公开日】2015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2月23日 优先权日:2014年12月23日
【发明者】张立山, 陈兆茂 申请人:无锡微研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