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压中心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75878发布日期:2018-07-20 19:10阅读:89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大型轴类零件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静压中心架。



背景技术:

现有的重型卧式车床过去多采用滑动式支承中心架支承,中心架中心的调整均由顶起油缸通过液压控制或通过手动完成,在工件精切外圆线速度提高时,工件与支承块磨擦产生大量热量,使工件支承精度超差,加工精度不高。近年来由于随着国内装备行业的快速崛起,加工部件的尺寸,即机床的承载越来越大,对部件加工精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国内外的新一代水电、核电及其它行业的设计需要直径大、精度高的转子轴,有的工件回转直径达到5m,直径范围内圆度要求0.02以内且工件重量达到500吨。现有重型数控卧式车床上的普通或液压中心架无法满足加工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静压中心架,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保证工件运行平稳,加工精度高,设备操作方便,并具有保险措施,防止工件跌落损坏。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静压中心架,包括中心支座、底座,所述中心支座包括设于所述中心支座中部的主支承套筒,分设所述主支承套筒两侧的右支承套筒,左支承套筒;所述主支承套筒包括设于所述主支承套筒内的用于调整工件位置的顶升装置、设于所述主支承套筒上端的支承工件的静压轴瓦。

作为优选,所述中心支座的为下凹圆弧面,所述主支承套筒、右支承套筒和左支承套筒的轴线均通过所述中心支座的顶部表面的圆弧中心。

作为优选,所述主支承套筒的轴线设置为铅垂方向,所述左支承套筒的轴线方向与所述主支承套筒的轴线方向之间的夹角为50°至55°,所述右支承套筒的轴线方向与所述主支承套筒的轴线方向之间的夹角为50°至75°。

作为优选,所述顶升装置包括顶起丝杠、顶起油缸;所述顶起油缸内设有活塞,所述活塞底部连接有千斤顶,所述活塞顶部与所述顶起丝杆底部固连,所述顶起丝杆的顶部与所述静压轴瓦固连。

作为优选,所述底座与所述中心支座的底部固连,所述底座内设有液压系统,所述液压系统包括油泵、油管,所述油泵通过所述油管与所述顶起油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静压轴瓦上开有数个油腔,所述油腔通过油管与所述油泵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右支承套筒和所述左支承套筒的上端设有锁紧轴瓦。

作为优选,所述右支承套筒和所述左支承套筒的底部连接有千斤顶。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种静压中心架,通过静压轴瓦对工件进行支撑,顶升装置保证工件处于并保持合适的高度,静压轴瓦上形成油膜,使工件运转平稳无振动,摩擦系数小,工件表面损伤小,加工精度高;锁紧轴瓦在工件落位时提供初始支撑,使工件落位平稳,并在顶升装置彻底失效时提供保障,防止工件跌落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主支承套筒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中心支座,2-静压轴瓦,3-底座,4-主支承套筒,5-右支承套筒,6-油腔,7-锁紧轴瓦,8-左支承套筒,9-顶起丝杆,10-活塞,11-顶起油缸,12-千斤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优选的方案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如图1-2所示,一种静压中心架,包括中心支座1、底座3,中心支座1包括设于中心支座1中部的主支承套筒4,分设主支承套筒4两侧的右支承套筒5,左支承套筒8;主支承套筒4包括设于主支承套筒4内的用于调整工件位置的顶升装置、设于主支承套筒4上端的支承工件的静压轴瓦2。通过静压轴瓦2对工件进行支撑,顶升装置保证工件处于并保持合适的高度,静压轴瓦2上形成油膜,使工件运转平稳无振动,摩擦系数小,工件表面损伤小,加工精度高。

具体的,中心支座1的为下凹圆弧面,主支承套筒4、右支承套筒5和左支承套筒8的轴线均通过中心支座1的顶部表面的圆弧中心。从而使各支承套筒在进行升降操作时,只要保持各自沿轴线的位移方向和距离一致,各支承套筒的轴线始终汇集在同一点上,更容易根据需要调整支承套筒间的相对位置。

主支承套筒4的轴线设置为铅垂方向,左支承套筒8的轴线方向与主支承套筒4的轴线方向之间的夹角为50°至55°,右支承套筒5的轴线方向与主支承套筒4的轴线方向之间的夹角为50°至75°。由此适应大小不一的工件,方便工件旋转方向的切换和各转速下的不同应力点的承托。

顶升装置包括顶起丝杠9、顶起油缸11;顶起油缸11内设有活塞10,活塞10底部连接有千斤顶12,活塞10顶部与顶起丝杆9底部固连,顶起丝杆9的顶部与静压轴瓦2固连。底座3与中心支座1的底部固连,底座3内设有液压系统,液压系统包括油泵、油管,油泵通过油管与顶起油缸11连接。顶起油缸11将油泵的液动力通过活塞10传递至顶起丝杠9,由顶起丝杠9传递至静压轴瓦2,从而支撑起工件;活塞10下部连接有千斤顶12,千斤顶可以为机械千斤顶,在活塞由油泵驱动正常升降时,千斤顶12从动的随之升降,在工件运转,顶起油缸11保压的时候,千斤顶作12为保险,用于保持主支承套筒4的支承力,在液压系统出现意外情况不能保压的时候。

进一步的,静压轴瓦2上开有数个油腔6,油腔6通过油管与油泵连接。向油腔6内注油形成油膜,从而减小工件与静压轴瓦2之间的摩擦,提高了精度,同时提高了中心架的承载能力。

右支承套筒5和左支承套筒8的上端设有锁紧轴瓦7;右支承套筒5和左支承套筒8的底部连接有千斤顶。在液压系统运行,静压轴瓦2在油腔6处形成油膜之前,通过千斤顶将右支承套筒5和左支承套筒8升起,使工件被放置至静压中心架时首先支承在锁紧轴瓦7上,待静压轴瓦2上油膜成形,并在顶升装置的作用下调整至合适高度后,锁紧轴瓦7逐渐下落,最终使工件完全落在静压轴瓦2上,完成工件的落位。锁紧轴瓦7在工件落位时提供初始支撑,使工件落位平稳,并在顶升装置彻底失效时提供保障,防止工件跌落损坏。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静压中心架,包括中心支座、底座,所述中心支座包括设于所述中心支座中部的主支承套筒,分设所述主支承套筒两侧的右支承套筒,左支承套筒;所述主支承套筒包括设于所述主支承套筒内的用于调整工件位置的顶升装置、设于所述主支承套筒上端的支承工件的静压轴瓦。本发明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保证工件运行平稳,加工精度高,设备操作方便,并具有保险措施,防止工件跌落损坏。

技术研发人员:李参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巨源动力装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1.10
技术公布日:2018.07.2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