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件真空调温的挤压成形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005781发布日期:2018-07-24 21:12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铜件真空调温的挤压成形方法。



背景技术:

组织性能和尺寸精度的控制,对铜件的制造十分重要。采用大塑性变形和退火的工艺方法,能够细化铜坯的晶粒,但该方法的工艺流程较长。同时在铜件成形过程中,变形量越大,流动应力增加越显著,成形困难,弹性变形量大,这对组织性能,特别是尺寸精度有较大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件真空调温的挤压成形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铜件真空调温的挤压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铜坯置于挤压下模型腔内,在上模作用下对坯料进行挤压,当上模运动到指定位移后,对坯料进行保压,然后对上下模所在的装置空间进行抽真空处理,同时对下模进行加热和控温;当凹模达到指定温度后,上模继续向下运动对坯料再进行挤压变形,挤压完成后对装置空间进行加压至大气压力,然后上模回程和取料。

铜坯的初始温度为-150℃~20℃。

装置空间的真空度-0.095mpa~-0.09mpa。

凹模温度高于坯料初始温度,凹模温度为20℃~300℃。

本发明将坯料初始温度场与变形过程中的温度场耦合,改善位错密度和塑性变形能力,减小弹性变形,防止氧化,为铜件的制造提供良好的再结晶驱动力和均匀的变形组织准备,有利于改善锥形件综合性能,提高成形精度和减少成形工序。

说明书附图

图1铜锥件真空调温的挤压成形模具装置示意图;

图2铜弧件真空调温的挤压成形模具装置示意图。

其中,1-上模板,2-带隔热的上垫板,3-上模固定板,4-凸模,5-带密封装置的真空空间,6-带隔热的下模固定圈,7-加热元件,8-凹模,9-坯料,10-垫块,11-带隔热的下垫板,12-下模板,13-顶杆,14-下芯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图1是铜锥件真空调温的挤压成形模具装置示意图。其中上模主要由上模板1、带隔热的上垫板2、上模固定板3、凸模4组成;下模主要由带隔热的下模固定圈6、加热元件7、凹模8、垫块10、带隔热的下垫板11、下模板12、顶杆13组成。

铜锥挤压件的最大外径尺寸为φ86.1mm、壁厚为13mm(如图1中挤压后的坯料),设计的铜坯直径为φ47.8mm、高度为77.2mm(如图1中挤压前的坯料)。将铜坯通过液氮冷却至-100℃;然后将坯料置于凹模型腔内,凹模温度为20℃;然后上模向下运动对坯料进行挤压,上模运动速度为5mm/s,当上模向下运动25.4mm后,上模保压;然后对上下模所在的装置空间进行抽真空处理,真空度为-0.092mpa,同时通过加热元件对凹模进行加热,当凹模温度达到200℃时,对凹模进行保温;接着上模继续向下运动对坯料进行挤压,上模运动速度为1mm/s,当上模向下再运动5mm后,挤压完成。挤压完成后对装置空间进行加压至大气压力,然后上模回程和取料。

该案例中,首先将铜坯进行低温处理,在挤压变形过程中有利于增加坯料内部储能,同时利用凹模的温升效应和增大挤压变形量,促进坯料静动态回复,改善流动应力,这样有利于进一步增加锥形件的壁厚变形量,从而提高锥形件综合性能,减少成形工序。

实施例2

图2是铜弧件真空调温的挤压成形模具装置示意图。其中上模主要由上模板1、带隔热的上垫板2、上模固定板3、凸模4组成;下模主要由带隔热的下模固定圈6、加热元件7、凹模8、垫块10、带隔热的下垫板11、下模板12、顶杆13、下芯模14组成。

铜弧挤压件的壁厚为7mm(如图2中挤压后的坯料),设计的铜坯最大壁厚为11.6mm(如图2中挤压前的坯料)。铜坯初始温度为20℃,然后将坯料置于下芯模的定位型腔内,下芯模及凹模的温度为20℃;然后上模向下运动对坯料进行挤压,上模运动速度为1mm/s,当上模向下运动3mm后,上模保压;然后对上下模所在的装置空间进行抽真空处理,真空度为-0.092mpa,同时通过加热元件对凹模进行加热,当凹模温度达到150℃时,对凹模进行保温;接着上模继续向下运动对坯料进行挤压,上模运动速度为0.5mm/s,当上模向下再运动1.6mm后保压120秒,然后对装置空间进行加压至大气压力,然后上模回程和取料。该案例中利用凹模的温升效应,促进坯料静动态回复,减小弹性变形,保证内外弧形的成形精度。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铜件真空调温的挤压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初始温度为‑150℃~20℃的铜坯置于挤压下模型腔内,接着在上模作用下对坯料进行挤压,当上模运动到设计的位移后,对坯料进行保压,然后对上下模所在的装置空间进行抽真空处理,真空度‑0.095MPa~‑0.09MPa,同时对下模进行加热和控温,凹模温度为20℃~300℃,当凹模达到设计温度后,上模继续向下运动对坯料再进行挤压变形,挤压完成后对装置空间进行加压至大气压力,然后上模回程和取料。本发明的方法能够增加金属变形能力,减小弹性变形,改善铜件综合性能和减小成形工序。

技术研发人员:黄树海;陈强;舒大禹;赵祖德;胡传凯;吴洋;夏祥生;康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兵器工业第五九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18.04.20
技术公布日:2018.07.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