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的精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97763发布日期:2020-05-20 00:49阅读:6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具的精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领域,较为具体的,涉及到一种模具的精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精密模具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对模芯的定位系统进行设计,在模具的生产时反复开合模过程中,通常采用导柱组件进行定位,导柱组件可以让两个零件拆卸后再装配时,依然能较好的重合,将装配误差减小,而两个零件是一件一件做出来的,同样尺寸的孔做出来就会存在差异,装配时两个孔不能完全重合,即使导柱组件配合闭合也会因为孔一大一小而使零件有位移空间,也就起不到“定位”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为了解决导柱组件不能完全重合精准定位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模具的精定位装置,与导柱组件配合使用,需要在装配时先固定好精定位装置,通过精定位装置的闭合提高动模和静模的定位精度。

一种模具的精定位装置,所述模具包括动模1和静模2,所述动模1和静模2的开模面相互压合,所述动模1连接有定位导柱3,所述静模2设置有所述定位导柱3相匹配的定位导套4,其特征在于:所述精定位装置5为一体开凿的长方体钢块;所述精定位装置5包括:前精定位件51和后精定位件52;后精定位件52的一端开设有一个凹槽521,前精定位件51的一端设置有与后精定位件52凹槽521适配的凸柱511;所述静模2上设置有第一精定位安装孔7,且所述动模1位置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精定位安装孔7位置相对应的第二精定位安装孔8;所述精定位装置5设置于定位导柱3内侧并靠近定位导柱3且相邻的精定位装置5相互垂直安装。

进一步的,前精定位件51的凸柱511连接处的两角各设有一个避空角6,后精定位件52的凹槽521内角两角各设有一个避空角6,通过避空角6减少前精定位件51和后精定位件52间的相互干涉,从而减少动模1和静模2反复合模时导致的精定位装置5的磨损。

进一步的,前精定位件51的凸柱511自由端的两角为倒角设计,避免了前精定位件51与后精定位件52闭合打开时的磨损。

进一步的,前精定位件51两端各开有一个第一螺母孔512,后精定位件52两端开设有第二螺母孔522,通过螺母分别将前精定位件51穿过第一螺母孔512固定安装在第一精定位安装孔7处,后精定位件52穿过第二螺母孔522固定在第二精定位安装孔8处。

进一步的,第一螺母孔512、第二螺母孔522、第一精定位安装孔7和第二精定位安装孔8直径大小相同。

进一步的,前精定位件51的水平柱与前精定位件51的凸柱511相连的水平面和静模2的开模面在同一水平面上。

进一步的,后精定位件52的凹槽521底部的水平面和动模1的开模面在同一水平面上。

进一步的,前精定位件51和后精定位件52中间各开设有一个第三螺母孔9,第三螺母孔9上装有可拆卸螺母,方便后期前精定位件51和后精定位件52的拆装。

进一步的,精定位装置5的数量为4~6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导柱组件内边各安装一个精定位装置5,与导柱组件配合使用,通过精定位装置5的前精定位件51和后精定位件52的配合闭合提高动模1和静模2的定位精度,解决了导柱组件不能完全重合精准定位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前精定位件在静模模具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精定位件在动模模具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精定位装置的剖面结构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前精定位件在静模模具的结构图;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后精定位件在动模模具的结构图;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精定位装置的剖面结构图。一种模具的精定位装置,所述模具包括动模1和静模2,所述动模1和静模2的开模面相互压合,所述动模1连接有定位导柱3,所述静模2设置有所述定位导柱3相匹配的定位导套4,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精定位装置5为一体开凿的长方体钢块;所述精定位装置5包括:前精定位件51和后精定位件52;后精定位件52的一端开设有一个凹槽521,前精定位件51的一端设置有与后精定位件52凹槽521适配的凸柱511;所述静模2上设置有第一精定位安装孔7,且所述动模1位置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精定位安装孔7位置相对应的第二精定位安装孔8;所述精定位装置5设置于定位导柱3内侧并靠近定位导柱3且相邻的精定位装置5相互垂直安装。

所述前精定位件51的凸柱511连接处的两角各设有一个避空角6,后精定位件52的凹槽521内角两角各设有一个避空角6,通过避空角6减少前精定位件51和后精定位件52间的相互干涉,从而减少动模1和静模2反复合模时导致的精定位装置5的磨损。

所述前精定位件51的凸柱511自由端的两角为倒角设计,避免了前精定位件51与后精定位件52闭合打开时的磨损。

所述前精定位件51两端各开有一个第一螺母孔512,后精定位件52两端开设有第二螺母孔522,通过螺母分别将前精定位件51穿过第一螺母孔512固定安装在第一精定位安装孔7处,后精定位件52穿过第二螺母孔522固定在第二精定位安装孔8处。

所述第一螺母孔512、第二螺母孔522、第一精定位安装孔7和第二精定位安装孔8直径大小相同。

所述前精定位件51的水平柱与前精定位件51的凸柱511相连的水平面和静模2的开模面在同一水平面上。

后精定位件52的凹槽521底部的水平面和动模1的开模面在同一水平面上。

前精定位件51和后精定位件52中间各开设有一个第三螺母孔9,第三螺母孔9上装有可拆卸螺母,方便后期前精定位件51和后精定位件52的拆装。

所述精定位装置5的数量为4~6个。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模具的精定位装置,所述模具包括动模(1)和静模(2),所述动模(1)和静模(2)的开模面相互压合,所述动模(1)连接有定位导柱(3),所述静模(2)设置有所述定位导柱(3)相匹配的定位导套(4),其特征在于:所述精定位装置(5)为一体开凿的长方体钢块;所述精定位装置(5)包括:前精定位件(51)和后精定位件(52);后精定位件(52)的一端开设有一个凹槽(521),前精定位件(51)的一端设置有与后精定位件(52)凹槽(521)适配的凸柱(511);所述静模(2)上设置有第一精定位安装孔(7),且所述动模(1)位置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精定位安装孔(7)位置相对应的第二精定位安装孔(8);所述精定位装置(5)设置于定位导柱(3)内侧并靠近定位导柱(3)且相邻的精定位装置(5)相互垂直安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前精定位件(51)的凸柱(511)连接处的两角各设有一个避空角(6),后精定位件(52)的凹槽(521)内角两角各设有一个避空角(6)。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前精定位件(51)的凸柱(511)自由端的两角为倒角。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前精定位件(51)两端各开有一个第一螺母孔(512),后精定位件(52)两端开设有第二螺母孔(522),通过螺母分别将前精定位件(51)穿过第一螺母孔(512)固定安装在第一精定位安装孔(7)处,后精定位件(52)穿过第二螺母孔(522)固定在第二精定位安装孔(8)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精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螺母孔(512)、第二螺母孔(522)、第一精定位安装孔(7)和第二精定位安装孔(8)直径大小相同。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前精定位件(51)的水平柱与前精定位件(51)的凸柱(511)相连的水平面和静模(2)的开模面在同一水平面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后精定位件(52)的凹槽(521)底部的水平面和动模(1)的开模面在同一水平面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前精定位件(51)和后精定位件(52)中间各开设有一个第三螺母孔(9),第三螺母孔(9)上装有可拆卸螺母。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精定位装置(5)的数量为4~6个。


技术总结
为了解决导柱组件不能完全重合精准定位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模具的精定位装置,与导柱组件配合使用,需要在装配时先固定好精定位装置,通过精定位装置的闭合提高动模和静模的定位精度。精定位装置5包括:前精定位件51和后精定位件52;后精定位件52的一端开设有一个凹槽521,前精定位件51的一端设置有与后精定位件52凹槽521适配的凸柱511;所述静模2上设置有第一精定位安装孔7,且所述动模1位置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精定位安装孔7位置相对应的第二精定位安装孔8;所述精定位装置5设置于定位导柱3内侧并靠近定位导柱3且相邻的精定位装置5相互垂直安装。

技术研发人员:刘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昆山誉恒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25
技术公布日:2020.05.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