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热塑性挤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20016发布日期:2020-07-10 15:46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一种金属热塑性挤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热塑成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金属热塑性挤压装置。



背景技术:

金属材料的塑性成型性能是合金研究的一项主要性能指标,通常是通过挤压实验的技术手段进行塑性成型性能测试的。为了便于开展挤压实验,获得良好挤压试样,通常需要大吨位液压机和对应的挤压模具,投入成本较高,操作也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金属热塑性挤压装置,用以简化现有的大吨位挤压装置,降低成本,简化操作步骤,以便于进行金属材料的塑性成型性能测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金属热塑性挤压装置,包括:

挤压框,所述挤压框具有顶板、底板和连接部,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通过所述连接部固定相连;

液压千斤顶,所述液压千斤顶位于所述底板上侧,所述液压千斤顶具有液压油口,所述液压油口用以通过管路与油泵相连;

挤压杆,所述挤压杆竖直固定于所述液压千斤顶的驱动端,并能在所述液压千斤顶的驱动下上下运动;

挤压模具,所述挤压模具为上下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挤压模具的内孔的下端直径不小于所述挤压杆的上端直径,所述挤压模具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顶板上,所述顶板上设有与所述挤压模具的内孔同轴的挤出料导口。

优选地,所述底板的底部设置有加强筋。

优选地,所述顶板的顶部设置有加强筋。

优选地,所述挤压杆为柱状结构,包括第一圆柱段和第二圆柱段,所述第一圆柱段位于所述第二圆柱段的下侧,所述第一圆柱段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圆柱段的直径,所述第一圆柱段与所述液压千斤顶的驱动端相互固定,所述第二圆柱段能够伸入所述挤压模具的内孔。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金属热塑性挤压装置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其使用方法简便,能够满足金属材料的挤压成型的实验要求,便于顺利开展相关实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施例金属热塑性挤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金属热塑性挤压装置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加强筋;2挤压框;3液压油口;4液压千斤顶;5挤压杆,6挤压模具,7挤出料导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金属热塑性挤压装置,用以简化现有的大吨位挤压装置,降低成本,简化操作步骤,以便于进行金属材料的塑性成型性能测试。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金属热塑性挤压装置,包括挤压框2、液压千斤顶4、挤压杆5和挤压模具6。

其中,挤压框2具有顶板、底板和连接部,顶板和底板通过连接部固定相连,形成一个整体结构,连接部可以是连杆,也可以是立板;液压千斤顶4位于底板上侧,液压千斤顶4具有液压油口3,液压油口3用以通过管路与油泵相连,液压油口3与油泵连通后可由油泵驱动液压千斤顶4动作;挤压杆5竖直固定于液压千斤顶4的驱动端,并能在液压千斤顶4的驱动下上下运动,从而挤压金属;挤压模具6为上下开口的筒状结构,挤压模具6的内孔的下端直径不小于挤压杆5的上端直径,挤压模具6可拆卸地固定于顶板上,顶板上设有与挤压模具6的内孔同轴的挤出料导口7。

为了提高整体结构的强度,本实施例于底板的底部和顶板的顶部设置有加强筋1。

本实施例中挤压杆5为柱状结构,包括第一圆柱段和第二圆柱段,第一圆柱段位于第二圆柱段的下侧,第一圆柱段的直径大于第二圆柱段的直径,第一圆柱段与液压千斤顶4的驱动端相互固定,第二圆柱段能够伸入挤压模具6的内孔。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金属热塑性挤压方法,使用上述的金属热塑性挤压装置,并包括如下步骤:

a.将待挤压成型的金属棒料放在挤压模具6中,对金属棒料施加压力,金属棒料预变形并在挤压模具6中压实压紧;

b.将挤压模具6加热并保温,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根据金属类型和加工需求确定,以便于后续的热塑性挤压过程;

c.取出挤压模具6,将挤压模具6与顶板相互固定,形成金属热塑性挤压装置,将液压油口3通过管路与油泵相连,通过油泵驱动液压千斤顶4的驱动端向上动作,带动挤压杆5向上挤压金属棒料,金属棒料受压变形,部分金属棒料从挤出料导口7处被挤出。

本说明书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金属热塑性挤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挤压框,所述挤压框具有顶板、底板和连接部,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通过所述连接部固定相连;

液压千斤顶,所述液压千斤顶位于所述底板上侧,所述液压千斤顶具有液压油口,所述液压油口用以通过管路与油泵相连;

挤压杆,所述挤压杆竖直固定于所述液压千斤顶的驱动端,并能在所述液压千斤顶的驱动下上下运动;

挤压模具,所述挤压模具为上下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挤压模具的内孔的下端直径不小于所述挤压杆的上端直径,所述挤压模具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顶板上,所述顶板上设有与所述挤压模具的内孔同轴的挤出料导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热塑性挤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底部设置有加强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热塑性挤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的顶部设置有加强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热塑性挤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杆为柱状结构,包括第一圆柱段和第二圆柱段,所述第一圆柱段位于所述第二圆柱段的下侧,所述第一圆柱段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圆柱段的直径,所述第一圆柱段与所述液压千斤顶的驱动端相互固定,所述第二圆柱段能够伸入所述挤压模具的内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金属热塑性挤压装置,包括挤压框,液压千斤顶,挤压杆和挤压模具。挤压框具有顶板、底板和连接部,顶板和底板通过连接部固定相连;液压千斤顶位于底板上侧,液压千斤顶具有液压油口,液压油口用以通过管路与油泵相连;挤压杆竖直固定于液压千斤顶的驱动端,能在液压千斤顶的驱动下上下运动;挤压模具为上下开口的筒状结构,挤压模具的内孔的下端直径不小于挤压杆的上端直径,挤压模具可拆卸地固定于顶板上,顶板上设有与挤压模具的内孔同轴的挤出料导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金属热塑性挤压装置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其使用方法简便,能够满足金属材料的挤压成型的实验要求,便于顺利开展相关实验。

技术研发人员:易荣喜;易光耀;袁慧羚;谢世坤;罗昭寄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井冈山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9.10.11
技术公布日:2020.07.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