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挤压模具用液氮冷却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31639发布日期:2021-11-29 16:20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挤压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具用液氮冷却工艺。


背景技术:

2.目前较先进的模具冷却系统均是由计算机控制,既能使模具充分冷却,又不会使坯料过冷,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在实际应用中,一般采用以下三种液氮通道设计的冷却方法:1、工作带直接冷却法;2、模外冷却法;3、模垫冷却法。其中,在模具本体上直接加工液氮通道的难度较大,模外冷却则冷却效率较低,为了解决该问题,所以本发明公开了一挤压模具用液氮冷却工艺。


技术实现要素:

3.发明目的: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所以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挤压模具用液氮冷却工艺。
4.技术方案:一种挤压模具用液氮冷却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5.步骤一:在模具本体和垫板的内部成型有通气槽,在模具本体和垫板的外部设置红外测温装置;
6.步骤二:设置装有液氮的液氮供给装置并通过输送管与通气槽连接;
7.步骤三:设置控制器并根据红外测温装置所检测到的温度值,控制液氮供给装置定量向模具本体和垫板内输入液氮使其实现均匀冷却。
8.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液氮供给装置包括储存罐和定量控制阀,所述输送管与储存罐的出气口连接,且所述定量控制阀安装在储存罐与输送管的连接处。
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输送管表面包裹有一层保温棉。
10.本发明实现以下有益效果:
11.本发明所提供的模具用液氮冷却工艺能使模具冷却降温,从而提高挤压产品挤压速度,且使产品表面光泽度提高,防止产品晶粒长大,对产品外观质量和生产效率有显著提高。
具体实施方式
12.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13.实施例
14.一种挤压模具用液氮冷却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5.步骤一:在模具本体和垫板的内部成型有通气槽,在模具本体和垫板的外部设置红外测温装置;
16.步骤二:设置装有液氮的液氮供给装置并通过输送管与通气槽连接;
17.步骤三:设置控制器并根据红外测温装置所检测到的温度值,控制液氮供给装置
定量向模具本体和垫板内输入液氮使其实现均匀冷却。
1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液氮供给装置包括储存罐和定量控制阀,所述输送管与储存罐的出气口连接,且所述定量控制阀安装在储存罐与输送管的连接处,在检测到模具本体和垫板的温度时,定量控制阀控制存储罐放出定量的氮气,这样能减少氮气浪费,节省了资源。
1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输送管表面包裹有一层保温棉,能对液氮进行保温,减少在运输的过程中出现受热。
20.综上所述,本发明所提供的模具用液氮冷却工艺能使模具冷却降温,从而提高挤压产品挤压速度,且使产品表面光泽度提高,防止产品晶粒长大,对产品外观质量和生产效率有显著提高。
21.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是让熟悉该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出的等同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挤压模具用液氮冷却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模具本体和垫板的内部成型有通气槽,在模具本体和垫板的外部设置红外测温装置;步骤二:设置装有液氮的液氮供给装置并通过输送管与通气槽连接;步骤三:设置控制器并根据红外测温装置所检测到的温度值,控制液氮供给装置定量向模具本体和垫板内输入液氮使其实现均匀冷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挤压模具用液氮冷却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氮供给装置包括储存罐和定量控制阀,所述输送管与储存罐的出气口连接,且所述定量控制阀安装在储存罐与输送管的连接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挤压模具用液氮冷却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管表面包裹有一层保温棉。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挤压模具用液氮冷却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模具本体和垫板的内部成型有通气槽,在模具本体和垫板的外部设置红外测温装置;步骤二:设置装有液氮的液氮供给装置并通过输送管与通气槽连接;步骤三:设置控制器并根据红外测温装置所检测到的温度值,控制液氮供给装置定量向模具本体和垫板内输入液氮使其实现均匀冷却;本发明所提供的模具用液氮冷却工艺能使模具冷却降温,从而提高挤压产品挤压速度,且使产品表面光泽度提高,防止产品晶粒长大,对产品外观质量和生产效率有显著提高。效率有显著提高。


技术研发人员:胡诚栋 黄骁 杨俊 邵俊超 陈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昆山陆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30
技术公布日:2021/11/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