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缝钢管冷床用组合式保温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78499发布日期:2022-05-11 12:25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缝钢管冷床用组合式保温罩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钢铁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缝钢管冷床用组合式保温罩。


背景技术:

2.目前,钢材在冷却过程中受环境温度、化学成分、规格壁厚、冷速不均等原因,影响钢材的相变转变温度,影响钢管的金相组织,最终影响钢管的机械性能。不同钢种根据规格壁厚有着严格的冷却工艺,应在不同温度区间需要不同的冷却速度,传统的常规冷床已不能适应生产需求。这样就需要配备冷床保温装置,现有的冷床保温装置结构复杂,投入大,安装及维修维护困难。故此,设计一种安装方便且便于维护的无缝钢管冷床用组合式保温罩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安装方便且便于维护的无缝钢管冷床用组合式保温罩,该保温罩方便拆装及组合,降低了维修维护难度,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易于大规模地推广和使用。
4.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无缝钢管冷床用组合式保温罩,所述保温罩包括若干个基础地基、若干个红外温度仪、保温板和组合框架;所述组合框架由立柱、横梁和支撑斜梁组装而成,立柱安装在基础地基的固定插槽内;所述保温板安装在组合框架的外部;所述的若干个红外温度仪安装在横梁和两侧的立柱上。
5.进一步的,所述的若干个基础地基中相邻的两个基础地基之间的距离为2米。
6.进一步的,所述保温板上设有挂钩,保温板通过挂钩挂接在组合框架外壁的挂孔上。
7.进一步的,所述组合框架的支持斜梁通过其底部的插块安装在横梁的插槽内,所述横梁通过螺栓安装在立柱上。
8.进一步的,所述红外温度仪通过导线与操作台主机电脑连接。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提供了一种安装方便且便于维护的无缝钢管冷床用组合式保温罩,该保温罩方便拆装及组合,降低了维修维护难度。结构简单,可根据钢种规格,采用不同的组合长度,保证保温范围;拆卸方便,维修更换便捷;可解决控轧控冷中,钢材相变组织转变冷却过程中温度监控的难题。
附图说明
10.图1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1.实施例一
12.参照图1,一种无缝钢管冷床用组合式保温罩,所述保温罩包括若干个基础地基1、若干个红外温度仪2、保温板6和组合框架;所述组合框架由立柱3、横梁4和支撑斜梁5组装而成,立柱3安装在基础地基1的固定插槽内;所述保温板6安装在组合框架的外部;所述的若干个红外温度仪2安装在横梁4和两侧的立柱3上;所述的若干个基础地基1中相邻的两个基础地基1之间的距离为2米;所述保温板6上设有挂钩,保温板6通过挂钩挂接在组合框架外壁的挂孔上;所述组合框架的支持斜梁5通过其底部的插块安装在横梁4的插槽内,所述横梁4通过螺栓安装在立柱3上;所述红外温度仪2通过导线与操作台主机电脑连接。
13.基础地基间隔2米,可根据钢种不同,保温范围不同来确定基础地基数量;分体组合式框架由立柱、横梁、支撑斜梁等单体组成,可实现单个重量轻,人工安装方便;保温板挂接在框架水泥管,可实现人工拆卸。红外温度仪监控温度,并与操作台主机电脑连接,可实现远程监控。


技术特征:
1.一种无缝钢管冷床用组合式保温罩,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罩包括若干个基础地基(1)、若干个红外温度仪(2)、保温板(6)和组合框架;所述组合框架由立柱(3)、横梁(4)和支撑斜梁(5)组装而成,立柱(3)安装在基础地基(1)的固定插槽内;所述保温板(6)安装在组合框架的外部;所述的若干个红外温度仪(2)安装在横梁(4)和两侧的立柱(3)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缝钢管冷床用组合式保温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若干个基础地基(1)中相邻的两个基础地基(1)之间的距离为2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缝钢管冷床用组合式保温罩,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板(6)上设有挂钩,保温板(6)通过挂钩挂接在组合框架外壁的挂孔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缝钢管冷床用组合式保温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框架的支撑斜梁(5)通过其底部的插块安装在横梁(4)的插槽内,所述横梁(4)通过螺栓安装在立柱(3)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缝钢管冷床用组合式保温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温度仪(2)通过导线与操作台主机电脑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钢铁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缝钢管冷床用组合式保温罩,保温罩包括若干个基础地基、若干个红外温度仪、保温板和组合框架;组合框架由立柱、横梁和支撑斜梁组装而成,立柱安装在基础地基的固定插槽内;保温板安装在组合框架的外部;所述的若干个红外温度仪安装在横梁和两侧的立柱上。该保温罩方便拆装及组合,降低了维修维护难度。结构简单,可根据钢种规格,采用不同的组合长度,保证保温范围;拆卸方便,维修更换便捷;可解决控轧控冷中,钢材相变组织转变冷却过程中温度监控的难题。监控的难题。监控的难题。


技术研发人员:于勇 李宏波 胥传海 赵雪松 陈慧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黑龙江建龙钢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09
技术公布日:2022/5/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