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机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62008发布日期:2023-03-22 15:19阅读:36来源:国知局
作业机械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作业机械。


背景技术:

2.下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便携式圆锯(作业机械)具有集尘箱(dust box),将作业中产生的切屑收集至集尘箱内。具体而言,集尘箱具有开口部,通过圆锯的旋转而卷起的切屑经由开口部而流入至集尘箱内。由此,在切断加工时,可将切屑收集至集尘箱内。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1-6807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6.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7.然而,在所述便携式圆锯中,在以下所示的方面有改善的余地。即,在所述便携式圆锯中,在对加工材进行切断时,由于圆锯的旋转力而产生空气流,切屑与空气一起流入至集尘箱内。
8.此处,在所述便携式圆锯中,由于在切断加工时空气持续流入至集尘箱内,因此集尘箱内的压力上升,而有集尘箱的集尘效率降低的可能性。
9.考虑到所述事实,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适宜地对在作业时产生的粉尘等加工片进行集尘的作业机械。
10.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11.本发明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为一种作业机械,包括:基座,形成为板状;壳体,在所述基座的板厚方向其中一侧支撑于所述基座,收容用于驱动顶端工具的马达,并且包括覆盖所述顶端工具的罩构件而构成;以及集尘机壳,固定于所述壳体,具有能够收集由所述顶端工具的驱动而产生的加工片的集尘室,在所述罩构件设置有用于将所述加工片输送至所述集尘室的第一开口部、及用于将所述集尘室内的空气输送至所述罩构件的内侧的第二开口部,在所述集尘机壳,设置有用于将从所述第一开口部输送的所述加工片向所述集尘室输送的入口部、将所述入口部与所述第一开口部连接的流入部、用于将所述集尘室内的空气向所述第二开口部输送的出口部、将所述出口部与所述第二开口部连接的流出部、以及将所述集尘室与所述流入部及所述流出部划分的分隔部,在所述基座的板厚方向上,所述入口部与所述出口部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相同的位置。
12.本发明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为一种作业机械,其中,在所述基座,形成有用于使所述顶端工具的一部分向所述基座的板厚方向另一侧突出的贯通孔,在所述壳体连结有能够调整所述顶端工具从所述贯通孔的突出量的调整机构,至少在所述顶端工具的突出量最大时,所述入口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出口部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基座的板厚方向上配置于相同的位置。
13.本发明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为一种作业机械,其中,所述顶端工具为圆板状的圆锯刀,所述罩构件从所述基座的板厚方向其中一侧覆盖所述圆锯刀。
14.本发明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为一种作业机械,其中,所述入口部及所述出口部在所述圆锯刀的板厚方向上排列配置。
15.本发明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为一种作业机械,其中,所述第一开口部配置于比所述第二开口部更靠所述圆锯刀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处。
16.本发明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为一种作业机械,其中,所述第二开口部由多个孔构成。
17.本发明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为一种作业机械,其中,所述入口部的面积为所述出口部的面积的80%~120%。
18.本发明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为一种作业机械,其中,在所述集尘机壳,设置有划分所述流入部与所述流出部的划分壁。
19.本发明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为一种作业机械,其中,在所述集尘机壳,设置有在与所述划分壁不同的方向上划分所述流入部与所述流出部的引导部。
20.本发明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为一种作业机械,其中,将从所述入口部排出至所述集尘室的切屑或空气利用所述引导部向远离所述出口部的方向引导。本发明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为一种作业机械,其中,由于所述引导部,所述流入部的流路面积随着朝向所述入口部侧而减少。本发明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为一种作业机械,其中,所述集尘室具有机壳上壁、机壳底壁、以及将所述机壳上壁与所述机壳底壁连接的机壳侧壁,所述入口部及所述出口部的至少一者与所述机壳上壁邻接。
21.本发明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为一种作业机械,在前方向上进行加工作业,且所述作业机械具有收集由加工作业产生的粉尘的集尘结构,所述集尘结构具有:集尘室,贮存粉尘;移送部,分别包括将粉尘向所述贮存部输送的流入部及将所述集尘室的空气向所述集尘结构的外部排出的流出部;第一划分部,在与所述集尘室的下部连接的同时向上方向延伸来划分所述集尘室与所述移送部;以及连通部,位于比所述第一划分部的上端靠上方处并使所述集尘室与所述移送部连通,且所述作业机械中在所述连通部设置有与所述流入部连接的入口部、及与所述流出部连接的出口部,并且构成为所述入口部与所述出口部的左右方向上的一端的位置不同。本发明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为一种作业机械,构成为:所述入口部与所述出口部的至少一部分处于在左右方向上不同的位置、或者处于在上下方向上相同的位置。本发明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为一种作业机械,其中,在所述移送部,设置有在前后方向上划分所述流入部与所述流出部的第二划分部、及在左右方向上划分所述流入部与所述流出部的第三划分部。
22.本发明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为一种作业机械,包括:基座,形成为板状;壳体,在所述基座的板厚方向其中一侧支撑于所述基座,收容用于驱动顶端工具的马达,并且包括覆盖所述顶端工具的罩构件而构成;第一开口部及第二开口部,形成于所述罩构件,构成为在所述顶端工具的驱动时产生的加工片能够通过;以及集尘器,设置于所述罩构件,用于收集所述加工片,所述集尘器包括如下构件而构成:第一排出路,连接于所述第一开口部连接,与所述第一开口部一起构成将所述罩构件的内部与所述集尘器的外部连通的第一集尘路,使通过了所述第一开口部的加工片向外部排出;以及第二排出路,连接于所述第二
开口部及所述第一排出路,与所述第二开口部一起构成将所述罩构件的内部与所述第一排出路连通的第二集尘路,使通过了所述第二开口部的加工片向所述第一排出路排出,所述第二集尘路的最小流路面积设定为所述第一集尘路的最小流路面积以下。
23.发明的效果
24.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可适宜地对在作业时产生的粉尘等加工片进行集尘。
附图说明
25.[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圆锯的从右斜前方观察时的立体图。
[0026]
[图2]是图1所示的圆锯的从右侧观察时的侧视图。
[0027]
[图3]是图1所示的圆锯的从左侧观察时的侧视图。
[0028]
[图4]是表示图1所示的圆锯的工具主体的从右斜前方观察时的立体图。
[0029]
[图5]是表示图3所示的工具主体的内部的从上侧观察时的剖视图(图3的5-5线剖视图)。
[0030]
[图6]是表示图5所示的调整机构的从左斜后方观察时的局部剖切的立体图。
[0031]
[图7]是表示图2所示的圆锯的初始状态下的集尘机壳的内部的从右侧观察时的剖视图。
[0032]
[图8]是将图7所示的集尘机壳的前部放大表示的剖视图。
[0033]
[图9]是表示图7所示的圆锯的最小突出状态下的集尘机壳的内部的从右侧观察时的剖视图。
[0034]
[图10]是以拆除机壳主体的右侧的机壳构件的状态表示图1所示的集尘机壳的从右斜后方观察时的立体图。
[0035]
[图11]是表示图1所示的集尘机壳的前部的内部的局部剖切的立体图。
[0036]
[图12]是表示图7所示的集尘机壳的前后方向中间部的从后侧观察时的剖视图(图7的12-12线剖视图)。
[0037]
[图13]是表示图8所示的集尘机壳的前部的从前侧观察时的剖视图(图8的13-13线剖视图)。
[0038]
[图14]是表示本发明中的集尘结构的流入部、流出部及贮存部的图。
[0039]
[图15]是表示代替图2所示的集尘机壳而将集尘适配器装设于工具主体的状态的从右侧观察时的侧视图。
[0040]
[图16]是表示图15所示的圆锯的初始状态下的集尘适配器的内部的从右侧观察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1]
以下,使用附图对作为本实施方式的作业机械的圆锯10进行说明。此外,附图中适当表示的箭头up、箭头fr、及箭头rh分别表示圆锯10的上侧、前侧、及右侧。而且,在以下的说明中,在使用上下、前后、左右的方向进行说明时,只要无特别说明,则设为表示圆锯10的上下方向、前后方向、左右方向。
[0042]
圆锯10构成为对加工材进行切断的工具。如图1~图4所示,圆锯10具有对加工材
实施切断加工的工具主体20。另外,如图2及图15所示,圆锯10具有作为集尘器的集尘机壳60或集尘适配器70,所述集尘机壳60或集尘适配器70用于收集在切断加工时产生的作为加工片的切屑。集尘机壳60及集尘适配器70构成为能够相对于工具主体20装卸,根据对切屑的集尘形态,集尘机壳60或集尘适配器70由作业人员择一地装设于工具主体20。具体而言,在不使用由未图示的动力源驱动的集尘装置(集尘机、清洁器)来对切屑进行集尘的情况下,集尘机壳60装设于工具主体20,在使用集尘装置对切屑进行集尘的情况下,集尘适配器70装设于工具主体20。以下,首先对工具主体20的结构进行说明,继而对集尘机壳60及集尘适配器70的结构进行说明。
[0043]
(关于工具主体20)如图1~图7所示,工具主体20包括如下构件而构成:基座22、壳体24、收容于壳体24内的驱动机构46及控制部54、以及电池组56。另外,工具主体20具有用于将壳体24连结于基座22的调整机构33。
[0044]
(关于基座22)基座22形成为以上下方向为板厚方向且以前后方向为长度方向的大致矩形板状。基座22的下表面构成为滑动面22a,在圆锯10的切断加工时,将基座22载置于加工材的上侧,使滑动面22a沿着加工材的上表面滑动。
[0045]
在基座22,贯通形成有作为贯通孔的工具插通部22b,所述工具插通部22b用于配置作为顶端工具的圆锯刀12。工具插通部22b形成为以前后方向为长度方向的大致长孔状。此处,圆锯刀12形成为以左右方向为板厚方向的大致圆板状,圆锯刀12的中心部以能够与后述的驱动机构46的输出轴50一体旋转的方式固定于所述输出轴50。而且,圆锯刀12配置于工具插通部22b内,圆锯刀12的上部从基座22向上侧(基座22的板厚方向其中一侧)突出,圆锯刀12的下端侧部分从基座22向下侧(基座22的板厚方向另一侧)突出。而且,在对加工材进行切断加工时,从右侧观察时,圆锯刀12绕输出轴50的轴而向其中一侧(图7的箭头a方向侧)旋转。
[0046]
另外,在基座22的前端部形成有用于对后述的调整机构33的固定轴36进行固定的固定壁22c(参照图1及图4),固定壁22c以前后方向为板厚方向从基座22向上侧突出。在固定壁22c贯通形成有固定槽22d(参照图1及图4),固定槽22d从前侧观察时呈向左斜上方凸出的大致圆弧状弯曲。
[0047]
(关于壳体24)壳体24构成工具主体20的外廓,并且配置于基座22的上侧。壳体24包括如下构件而构成:收容后述的驱动机构46的主体壳体25、构成壳体24的上部的手柄壳体26、以及内罩27。
[0048]
主体壳体25包含多个壳体构件,并且整体形成为向右侧开放的大致有底圆筒状。在主体壳体25的右端部形成有向径向外侧伸出的锯罩部25a(参照图4~图6)。锯罩部25a形成为从右侧观察时向上侧凸出的大致半圆状。锯罩部25a与后述的内罩27一起构成为覆盖圆锯刀12的上部的构件,锯罩部25a及内罩27与本发明的罩构件对应。而且,锯罩部25a及内罩27在前端部及后端部的部位通过后述的调整机构33而连结于基座22。
[0049]
在主体壳体25的左端部,在前侧及后侧的角部贯通形成有多个进气口25b。多个进气口25b从主体壳体25的底壁(左端部)跨及前后的侧壁而形成,在上下方向上空开规定的间隔排列配置。
[0050]
手柄壳体26形成为从左侧观察时呈中空的大致d字形,以从上侧及后侧覆盖主体壳体25的方式配置,且连结于主体壳体25。手柄壳体26的上端部构成为供作业人员握持的
手柄部26a,手柄部26a在侧视时随着朝向后侧而向下侧倾斜。
[0051]
在手柄部26a的前端侧部分设置有触发器30。触发器30从手柄部26a向下突出并且构成为能够进行向上侧的扣动操作。另外,在手柄部26a,在触发器30的上侧,设置有用于锁定触发器30的扣动操作的锁定按钮31。进而,在手柄部26a的内部设置有未图示的开关机构。开关机构具有由触发器30操作的未图示的开关。所述开关电连接于后述的控制部54,且构成为将与触发器30的操作状态相应的输出信号输出至控制部54。
[0052]
另外,手柄壳体26的后侧下端部构成为用于装设后述的电池组56的电池装设部26b。在电池装设部26b设置有未图示的连接器,连接器与后述的控制部54电连接。
[0053]
内罩27邻接配置于主体壳体25的锯罩部25a的右侧,且构成为从上侧及右侧覆盖圆锯刀12的构件。具体而言,内罩27包括如下构件而构成:以左右方向为板厚方向且向上侧凸出的大致半圆板状的罩侧壁27a、从罩侧壁27a的前端部向左侧延伸出的罩前壁27b、从罩侧壁27a的后端部向左侧延伸出的罩后壁27c、以及从罩侧壁27a的上侧外周部向左侧延伸出的罩上壁27d。罩上壁27d与圆锯刀12的外周部对应地从右侧观察时呈向上侧凸出的圆弧状弯曲,并且罩上壁27d的前端部在侧视时沿着前后方向延伸。在内罩27的前端部左侧,设置有构成后述的切屑排出部27e的左壁的罩左壁27p。
[0054]
而且,内罩27邻接配置于主体壳体25的锯罩部25a的右侧,罩前壁27b紧固固定于锯罩部25a的前端部,罩后壁27c紧固固定于锯罩部25a的后端部。由此,在内罩27及锯罩部25a的内部形成有向下侧开放的工具收容空间28(参照图5及图7),在工具收容空间28内收容有圆锯刀12的上部。
[0055]
在内罩27的前端部,形成有以上下方向为轴向的大致矩形筒状的切屑排出部27e。切屑排出部27e配置于在侧视时比圆锯刀12的中心部更靠前侧处。更详细而言,圆锯刀12的前端部配置于切屑排出部27e的下侧。切屑排出部27e的前壁由罩前壁27b构成,切屑排出部27e的右壁由罩侧壁27a构成,切屑排出部27e的左壁由罩左壁27p构成。切屑排出部27e的后壁构成为作为分隔部的分隔壁27f。在分隔壁27f的下部形成有向下侧开放的分隔狭缝27g(参照图13),圆锯刀12的前端侧的外周部分配置于分隔狭缝27g内。如此,切屑排出部27e由罩前壁27b、罩侧壁27a、罩左壁27p、分隔壁27f形成为筒状。另外,切屑排出部27e的上端部形成为从呈圆弧状的罩上壁27d向上侧突出的形状。另外,切屑排出部27e的上侧开口部构成为作为第一开口部的切屑排出口27h。由此,构成为:在对加工材进行切断加工时,由圆锯刀12卷起的切屑被导入至切屑排出部27e内,并从切屑排出口27h向上侧排出。如此,切屑排出部27e的下端成为被卷起的切屑的入口。另外,在切屑排出部27e中,分隔壁27f及罩前壁27b在侧视时随着朝向下侧而向相互分离的方向倾斜,且切屑排出口27h的部位处的开口面积设定为最小。
[0056]
在罩上壁27d,在切屑排出口27h的后侧且比圆锯刀12的中心部更靠前侧处,贯通形成有作为第二开口部的罩开口部27j。即,罩开口部27j相对于切屑排出口27h而配置于圆锯刀12的旋转方向下游侧处。罩开口部27j由作为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部位)孔的开口孔部27j1构成。开口孔部27j1形成为以左右方向为长度方向的长孔状,并且在前后方向(圆锯刀12的旋转方向)上排列。构成切屑排出口27h及罩开口部27j的开口孔部27j1各自的开口面积设定为能够使在切断加工时产生的切屑通过的面积。另外,罩开口部27j的开口面积(多个开口孔部27j1的总面积)设定得比切屑排出口27h的开口面积小。
[0057]
另外,所述的分隔壁27f配置于切屑排出口27h与罩开口部27j之间,工具收容空间28的上部在切屑排出口27h及罩开口部27j的下侧被分隔壁27f前后分隔。
[0058]
在罩上壁27d,在罩开口部27j的后侧,形成有第一肋27k(参照图4),第一肋27k以左右方向为板厚方向在前后方向上延伸。进而,在罩上壁27d,在第一肋27k的后侧,形成有第二肋27l(参照图4)。与第一肋27k同样地,第二肋27l以左右方向为板厚方向在前后方向上延伸。
[0059]
在罩前壁27b的上端部形成有用于安装后述的集尘机壳60或集尘适配器70的罩突起27m(广义上是作为安装部而掌握的元件,参照图4及图7)。罩突起27m从罩前壁27b向前侧突出,并且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另一方面,在罩后壁27c形成有用于安装后述的集尘机壳60或集尘适配器70的安装槽部27n(广义上是作为安装部而掌握的元件,参照图7)。安装槽部27n向后侧开放,并且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内罩27是本发明中的集尘结构的一部分。
[0060]
(关于调整机构33)如图4~图6所示,调整机构33构成为用于将壳体24连结于基座22的机构,并且具有:调整圆锯刀12从基座22向下侧的突出量的突出量调整机构、及对从基座22向下侧突出的圆锯刀12相对于基座22的角度进行调整的倾斜调整机构。调整机构33包括连结板34、连杆40、以及固定杆43而构成。
[0061]
连结板34以前后方向为板厚方向配置于锯罩部25a及内罩27与基座22的固定壁22c之间。连结板34的下端部能够旋转地支撑于以前后方向为轴向的前侧连结轴35,前侧连结轴35固定于基座22。所述前侧连结轴35配置于固定壁22c的右侧且成为固定槽22d的中心的位置,在从前侧观察时,固定槽22d沿着前侧连结轴35的周向延伸。另外,在连结板34设置有固定轴36。固定轴36以前后方向为轴向从连结板34向前侧突出,能够相对移动地插入至基座22的固定槽22d内,并且配置于固定槽22d的下端部。而且,在固定轴36的前端部螺合有固定臂37,通过固定臂37将固定轴36固定于固定壁22c。
[0062]
在连结板34的上端部形成有向后侧屈曲的左右一对支撑片34a,支撑片34a以左右方向为板厚方向配置。在一对支撑片34a之间架设有以左右方向为轴向的支撑轴38。而且,锯罩部25a及内罩27的前端部能够旋转地支撑于支撑轴38。由此,壳体24的前端部通过支撑轴38、连结板34、固定轴36而连结于基座22。另外,壳体24(的前端部)构成为能够绕前侧连结轴35的轴旋转,并且构成为能够绕支撑轴38的轴旋转。当壳体24绕前侧连结轴35的轴旋转时,可使圆锯刀12相对于基座22倾斜。
[0063]
连杆40配置于锯罩部25a的后部的左侧。连杆40包括如下构件而构成:连杆主体部40a,在上下方向上延伸;以及连杆连结部40b,从连杆主体部40a的下端部向后侧延伸。连杆连结部40b形成为在俯视时呈大致l字形状。即,连杆连结部40b的后端部向右侧屈曲,配置于锯罩部25a及内罩27的后侧。连杆连结部40b的顶端部能够旋转地支撑于以前后方向为轴向的后侧连结轴41(参照图6),后侧连结轴41固定于基座22,并且与前侧连结轴35配置于同轴上。
[0064]
连杆主体部40a在侧视时呈大致向后侧凸出的圆弧状弯曲。具体而言,连杆主体部40a在侧视时呈以支撑轴38为中心的大致圆弧状弯曲。在连杆主体部40a形成有连杆槽40c,连杆槽40c沿着连杆主体部40a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且在左右方向上贯通。在连杆槽40c内,能够相对移动地插入以左右方向为轴向的连杆轴42,连杆轴42的右端部固定于锯罩部25a。由此,构成为通过连杆轴42在连杆槽40c内相对移动,而壳体24绕支撑轴38轴旋转。即,构成
为变更圆锯10的姿势,能够调整圆锯刀12相对于基座22的向下侧的突出量。
[0065]
具体而言,在图7所示的圆锯10的初始状态下,连杆轴42配置于连杆槽40c的下端部,圆锯刀12相对于基座22的向下侧的突出量最大。另一方面,构成为通过将连杆轴42配置于连杆槽40c的上端部,而圆锯刀12相对于基座22的向下侧的突出量最小(是图9所示的状态,以下将所述状态称为最小突出状态)。另外,连杆轴42的左端部向比连杆主体部40a更靠左侧突出,在连杆轴42的左端部的外周部形成有外螺纹。
[0066]
固定杆43形成为以左右方向为板厚方向且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大致长条板状。在固定杆43的前端部设置有螺母44,螺母44与连杆轴42的左端部螺合。另外,在螺母44与连杆主体部40a之间设置有未图示的垫圈。而且,通过使固定杆43旋转而将垫圈扣紧于连杆主体部40a,从而锯罩部25a(壳体24)经由连杆轴42固定在连杆40上。即,壳体24的后端部经由连杆40及后侧连结轴41而连结于基座22。连杆40、连杆主体部40a、后侧连结轴41、连结板34、支撑轴38、固定杆43、螺母44为突出量调整机构的一部分。另外,构成为:通过解除所述固定臂37对固定轴36的固定状态,壳体24可绕前侧连结轴35及后侧连结轴41的轴旋转,能够变更圆锯刀12相对于基座22的角度。具体而言,虽省略图示,但构成为可使壳体24相对于基座22向右侧倾倒。连结板34、前侧连结轴35、固定轴36、固定臂37、后侧连结轴41、固定壁22c、固定槽22d为倾斜机构的一部分。
[0067]
(关于驱动机构46)如图5所示,驱动机构46包括马达47及输出轴50而构成。马达47收容于主体壳体25内,并电连接于后述的控制部54。马达47具有以左右方向为轴向的旋转轴47a。而且,旋转轴47a的左端部由固定于主体壳体25的第一马达轴承48能够旋转地支撑,旋转轴47a的右侧部分由固定于主体壳体25的第二马达轴承49能够旋转地支撑。旋转轴47a的右端部从第二马达轴承49向右侧突出,在旋转轴47a的右端部形成有小齿轮47b。
[0068]
输出轴50以左右方向为轴向配置于主体壳体25的内部。具体而言,输出轴50配置于马达47的旋转轴47a的右端部的下侧且相对于旋转轴47a而稍靠后侧,能够旋转地支撑于主体壳体25。在输出轴50的左端部,能够一体旋转地设置有未图示的输出齿轮。
[0069]
进而,在旋转轴47a与输出轴50之间设置有未图示的传递齿轮(减速机构)。传递齿轮构成为双速齿轮,与旋转轴47a的小齿轮47b及输出轴50的输出齿轮啮合。另外,输出轴50的右端部构成为工具安装部,工具安装部配置于工具收容空间28内。工具安装部形成为向右侧开放的大致圆筒状,在工具安装部的内周部形成有外螺纹。而且,圆锯刀12的中心部外插于工具安装部,通过螺栓bl将圆锯刀12固定于输出轴50的右端部。由此,构成为在马达47进行驱动时,输出轴50及圆锯刀12绕输出轴50的轴旋转。
[0070]
此外,圆锯刀12的下部由保护罩52覆盖(参照图1~图4)。保护罩52形成为从右侧观察时向下侧凸出的大致半圆状,并且形成为向上侧开放的凹状。另外,保护罩52能够绕输出轴50的轴转动地连结于输出轴50(参照图5)。进而,保护罩52通过未图示的施力弹簧而绕输出轴50的轴受到施力,并被保持于图1~图4所示的位置。而且,构成为在利用圆锯10进行切断加工时,保护罩52通过加工材克服施力弹簧的施加力而绕输出轴50的轴而向另一侧转动,从而使圆锯刀12的刃部露出。
[0071]
(关于控制部54)如图3所示,控制部54收容于手柄壳体26中的电池装设部26b的前端部内。在控制部54,电连接有触发器30的开关机构及马达47。由此,通过对触发器30进行扣动操作,从而马达47进行驱动,圆锯刀12绕输出轴50的轴旋转。
[0072]
(关于电池组56)电池组56形成为大致长方体。而且,电池组56从后侧装设于圆锯10的电池装设部26b。进而,电池组56具有未图示的连接器,且构成为:在电池组56的装设状态下,所述连接器连接于电池装设部26b的连接器,从电池组56向控制部54供给电力。
[0073]
(关于集尘机壳60)如图1~图3、及图6~图13所示,集尘机壳60能够装卸地安装于工具主体20的内罩27,邻接地配置于内罩27的上侧。而且,构成为将从内罩27的切屑排出部27e排出的切屑积存于集尘机壳60内。集尘机壳60包括机壳主体62、装卸杆64、盖构件66而构成。集尘机壳60为本发明中的集尘结构的一部分。
[0074]
(关于机壳主体62)机壳主体62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延伸且向后侧开放的中空的箱状,并且在侧视时与内罩27的罩上壁27d对应地呈向上侧凸出的大致圆弧状弯曲。具体而言,机壳主体62包括机壳底壁62a、作为机壳侧壁的机壳右壁62b及机壳左壁62c、机壳上壁62d、以及机壳前壁62e而构成。机壳主体62由在左右方向上被分割成两部分的机壳构件构成,这些机壳构件相互组装。机壳左壁62c的后部形成为向右侧凹陷的形状,以使握持手柄部26a的作业人员的手难以碰触。
[0075]
如图7~图10所示,机壳主体62的前端部的内周面在侧视时呈向前斜上方凸出的大致圆弧状弯曲,机壳主体62的前端部的下端部邻接配置于内罩27的罩前壁27b的上侧。另外,在机壳主体62的前端部的下端部,形成有向后侧开放的安装槽部62f(参照图7及图8)。而且,内罩27的罩突起27m配置于安装槽部62f内,罩突起27m与安装槽部62f在上下方向上卡合。由此,机壳主体62的前端部向上侧的移动受到限制。另外,机壳底壁62a的前部与内罩27的罩上壁27d对应地呈向上侧凸出的大致圆弧状弯曲,在机壳底壁62a,在与内罩27的第一肋27k及第二肋27l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向下侧开放的卡合槽62g。卡合槽62g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第一肋27k及第二肋27l插入至卡合槽62g内,机壳主体62与内罩27在左右方向上卡合(参照图12)。另外,机壳底壁62a的右端部以从右侧覆盖内罩27的上侧外周部的方式向下侧屈曲,机壳右壁62b的下端部向左侧屈曲,连接于机壳底壁62a的右端部(参照图12)。
[0076]
如图11及图12所示,在机壳主体62的内部,在前端侧部分,形成有机壳划分壁62h。机壳划分壁62h形成为以大致前后方向(详细而言,从上后方朝向下前方的方向)为板厚方向的矩形板状,机壳主体62的内部由机壳划分壁62h前后划分。而且,机壳主体62的后部(比机壳划分壁62h更靠后侧部分)构成为集尘室62j,机壳主体62的前部(比机壳划分壁62h更靠前侧部分)构成为集尘通路部62k。此外,机壳划分壁62h配置于在侧视时比圆锯刀12的中心部更靠前侧处。另外,在机壳划分壁62h的上端部,贯通形成有集尘室出入口部62l,集尘室出入口部62l邻接地配置于机壳上壁62d的下侧,并且从机壳右壁62b至机壳左壁62c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即,通过集尘室出入口部62l将集尘室62j与集尘通路部62k连通。机壳划分壁62h为本发明中的第一划分部的一例。机壳划分壁62h作为本发明中的划分移送部与贮存部的分隔部发挥功能。
[0077]
在机壳底壁62a的前部(比机壳划分壁62h更靠前侧部分),贯通形成有机壳开口部62m,机壳开口部62m配置于内罩27的切屑排出口27h及罩开口部27j的上侧。即,集尘通路部62k通过机壳开口部62m向下侧开放。
[0078]
在集尘通路部62k,形成有用于将集尘通路部62k的内部分割的分割壁62n。分割壁62n在侧视时从集尘室出入口部62l的下侧缘部向前侧延伸,分割壁62n的前部随着朝向前侧而向下侧倾斜,并且以向前斜上方凸出的方式呈大致圆弧状弯曲。分割壁62n的前端部邻
接地配置于内罩27的分隔壁27f的上侧,并且配置于机壳开口部62m的前后方向中间部(参照图7及图8)。由此,机壳开口部62m被划分成构成机壳开口部62m的前部的机壳入口部62m1、及构成机壳开口部62m的后部的机壳出口部62m2。即,分割壁62n在前后方向上划分流入路62r(流入部)及排气路62t(流出部)。而且,机壳入口部62m1配置于内罩27的切屑排出口27h的上侧,机壳出口部62m2配置于内罩27的罩开口部27j的上侧。分割壁62n为本发明中划分移送部的空间的第二划分部的一例。
[0079]
进而,在集尘通路部62k,在分割壁62n与机壳上壁62d之间,形成有作为引导部的引导壁62p(图10~图12),引导壁62p以左右方向为板厚方向且在大致前后方向上延伸。引导壁62p的后端部配置于集尘室出入口部62l的左右方向中间部,通过引导壁62p将集尘室出入口部62l划分为构成集尘室出入口部62l的右侧部的作为入口部的集尘室入口部62l1、及构成集尘室出入口部62l的左侧部的作为出口部的集尘室出口部62l2。即,引导壁62p在左右方向上划分后述的流入路62r(流入部)及排气路62t(流出部)。另外,构成为由于引导壁62p而入口部(集尘室入口部62l1)的左右方向上的一端的位置与出口部(集尘室出口部62l2)的左右方向上的一端的位置不同。另外,集尘室入口部62l1与集尘室出口部62l2构成为左右方向上的另一端的位置也不同。引导壁62p为本发明中划分移送部的空间的第三划分部的一例。
[0080]
由此,集尘室入口部62l1及集尘室出口部62l2在左右方向上排列配置。因此,在壳体24不相对于基座22向右侧倾倒的状态下,在圆锯10的初始状态及最小突出状态的任一状态下,集尘室入口部62l1及集尘室出口部62l2均在上下方向上配置于重叠(overlap)的位置。换言之,集尘室入口部62l1与集尘室出口部62l2的至少一部分处于在上下方向上相同的位置。另外,无论是壳体24相对于基座22向右侧倾倒的状态,还是圆锯10的初始状态及最小突出状态的任一状态下,集尘室入口部62l1的一部分与集尘室出口部62l2的一部分均在上下方向上配置于重叠(overlap)的位置。另外,集尘室入口部62l1的开口面积设定为集尘室出口部62l2的开口面积的80%~120%(在本实施方式中,集尘室入口部62l1的开口面积与集尘室出口部62l2的开口面积设定为大致相同的面积)。
[0081]
另外,引导壁62p随着朝向前侧而向左侧倾斜,引导壁62p的前端部连接于机壳主体62的机壳左壁62c。由此,在集尘通路部62k,形成有以一端部为机壳入口部62m1且以另一端部为集尘室入口部62l1的流入路62r,集尘室62j与内罩27的切屑排出部27e通过流入路62r而连通。即,流入路62r是将机壳入口部62m1与位于其后方的集尘室入口部62l1连通的通路。而且,流入路62r的流路面积设定为由于引导壁62p而随着朝向集尘室入口部62l1侧流路下游侧)变小。即,流入路62r的下游侧的流路面积设定为比流入路62r的上游侧的流路面积小。
[0082]
另外,在分割壁62n,在由引导壁62p及机壳左壁62c包围的部分,贯通形成有排气孔部62s。由此,在集尘通路部62k,形成有以一端部为机壳出口部62m2且以另一端部为集尘室出口部62l2的排气路62t,集尘室62j及内罩27的罩开口部27j通过排气路62t而连通。即,排气路62t是将机壳出口部62m2与位于其后方的集尘室出口部62l2连通的通路。
[0083]
(关于装卸杆64)如图7及图10所示,装卸杆64形成为在侧视时向后斜下方侧开放的大致v字形块状。具体而言,装卸杆64包括如下构件而构成:卡合臂64a,在上下方向上延伸;以及把手杆部64b,从卡合臂64a的上端部向后斜下方侧延伸。在卡合臂64a的上端部,形
成有以左右方向为轴向的杆轴64c,杆轴64c分别从装卸杆64向左右方向外侧突出。而且,杆轴64c在机壳主体62的后端下端部能够旋转地连结于机壳主体62。另外,装卸杆64通过未图示的弹簧而从右侧观察时在逆时针方向受到施力。
[0084]
在卡合臂64a的下端部,形成有向前侧突出的钩部64d。而且,钩部64d插入至内罩27的安装槽部27n内,钩部64d与安装槽部27n在上下方向上卡合。由此,集尘机壳60的后端部向上侧的移动受到限制。而且,作业人员握持把手杆部64b,使装卸杆64从右侧观察时顺时针旋转,解除钩部64d与安装槽部27n的卡合状态,由此将集尘机壳60从内罩27拆除。
[0085]
(关于盖构件66)盖构件66包括如下构件而构成:盖主体部66a,构成盖构件66的前部;以及盖筒部66b,构成盖构件66的后部。盖主体部66a形成为向前侧开放的大致矩形箱状。而且,盖主体部66a以封闭机壳主体62的后端部的方式连结于机壳主体62的后端部。具体而言,盖主体部66a的上端部以左右方向为轴向,能够旋转地连结于机壳主体62的后端部的上端部。
[0086]
盖筒部66b形成为以前后方向为轴向的大致圆筒状,从盖主体部66a向后侧突出。另外,盖筒部66b的内部与盖主体部66a的内部连通,在盖筒部66b的后端部,安装有有底圆筒状的帽68。
[0087]
(关于集尘适配器70)如图15及图16所示,在使用由动力驱动的集尘装置(省略图示)抽吸切断加工时的切屑时,代替集尘机壳60,而将集尘适配器70装设于工具主体20的内罩27。在将集尘适配器70装设于内罩27时,以与集尘机壳60同样地,将集尘适配器70邻接地配置于内罩27的上侧。而且,在使用集尘适配器70的集尘形态中,将从内罩27的切屑排出口27h及罩开口部27j排出的切屑经由集尘适配器70向集尘装置(集尘适配器70的外部)排出。集尘适配器70包括适配器主体72及适配器连接部74而构成。另外,与集尘机壳60同样地,装卸杆64设置于适配器主体72。
[0088]
(关于适配器主体72)适配器主体72与集尘机壳60的机壳主体62同样地,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中空的箱状,并且在侧视时与内罩27的罩上壁27d对应地呈向上侧凸出的大致圆弧状弯曲。具体而言,适配器主体72包括如下构件而构成:适配器底壁72a、适配器右壁72b、适配器左壁72c、适配器上壁72d、适配器前壁72e、以及适配器后壁72f。适配器主体72由在左右方向上被分割成两部分的适配器构件构成,这些适配器构件相互组装。另外,适配器右壁72b的下端部向比适配器底壁72a更靠下侧突出,以从右侧覆盖内罩27的罩侧壁27a的上端外周部。
[0089]
在适配器前壁72e的下端部,形成有向后侧开放的安装槽部72g。而且,内罩27的罩突起27m配置于安装槽部72g内,罩突起27m与安装槽部72g在上下方向上卡合。由此,适配器主体72的前端部向上侧的移动受到限制。在适配器主体72的后端部,以左右方向为轴向能够旋转地设置有装卸杆64,装卸杆64的钩部64d与内罩27的安装槽部27n卡合。由此,适配器主体72的后端部向上侧的移动受到限制。
[0090]
另外,适配器底壁72a与内罩27的罩上壁27d对应地呈向上侧凸出的大致圆弧状弯曲,在适配器底壁72a,在与内罩27的第一肋27k及第二肋27l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向下侧开放的卡合槽72h。而且,虽省略图示,但第一肋27k及第二肋27l插入至卡合槽72h内,适配器主体72与内罩27在左右方向上卡合。
[0091]
在适配器主体72的前端部,形成有以上下方向为轴向的筒状的连结筒部72j。连结
筒部72j的上端部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向比适配器上壁72d更靠上侧突出。在连结筒部72j的上端部的内周面,形成有向径向内侧突出的上下一对导轨部72l,导轨部72l在连结筒部72j的整个周向上延伸。
[0092]
连结筒部72j的下部形成为大致矩形筒状。详细而言,连结筒部72j的下部的周壁由适配器右壁72b、适配器左壁72c、适配器前壁72e的一部分构成。连结筒部72j在上下方向上贯通,连结筒部72j的下端开口部构成为主抽吸口72k。而且,内罩27的切屑排出部27e的上端部插入至主抽吸口72k内。
[0093]
另外,在连结筒部72j的下部的后壁,形成有在前后方向上贯通的连通孔72m,连通孔72m形成为以左右方向为长度方向的大致矩形形状。进而,在适配器底壁72a,在连结筒部72j的后侧,贯通形成有子抽吸口72n,子抽吸口72n配置于内罩27的罩开口部27j的上侧。
[0094]
在适配器主体72的内部,形成有将连通孔72m的上侧缘部与子抽吸口72n的后侧缘部连接的第一连接壁72p,第一连接壁72p从连通孔72m向后侧延伸,并且第一连接壁72p的后端部向后斜下方侧屈曲。另外,在适配器主体72的内部,形成有将连通孔72m的下侧缘部与子抽吸口72n的前侧缘部连接的第二连接壁72r,第二连接壁72r从连通孔72m向后斜下方侧延伸。第一连接壁72p及第二连接壁72r连接于适配器右壁72b及适配器左壁72c。由此,在适配器主体72,形成有以一端部为子抽吸口72n且以另一端部为连通孔72m的作为第二排出路的子抽吸路70a。
[0095]
适配器连接部74形成为以上下方向为轴向的大致圆筒状,适配器连接部74的上部随着朝向上侧而向后侧倾斜。而且,集尘装置的软管连接于适配器连接部74的上端部。适配器连接部74的下端部能够旋转地插入至适配器主体72的连结筒部72j的上端部内。在适配器连接部74的下端部的外周部,形成有向适配器连接部74的径向外侧开放的上下一对导轨槽74a,导轨槽74a在适配器连接部74的整个周向上延伸。而且,适配器主体72的导轨部72l能够旋转地插入至导轨槽74a内。由此,适配器连接部74的下端部以上下方向为轴向能够旋转地连结于适配器主体72。即,适配器连接部74的内部与连结筒部72j的下端部的内部连通,所述连通的部分构成为作为第一排出路的主抽吸路70b。
[0096]
而且,由内罩27的切屑排出部27e及主抽吸路70b形成将内罩27的内部(即,内罩27的内侧,工具收容空间28)与集尘适配器70的外部(即,集尘装置)连通的第一集尘路76。第一集尘路76在大致上下方向上延伸,且构成为工具收容空间28内的切屑经由第一集尘路76而向集尘装置侧输送。
[0097]
另外,由集尘适配器70的子抽吸路70a及内罩27的罩开口部27j形成将工具收容空间28与主抽吸路70b连通的第二集尘路78。由此,第二集尘路78相对于第一集尘路76而配置于圆锯刀12的旋转方向下游侧处,并连接于第一集尘路76。而且,构成为:未插入至第一集尘路76内的切屑经由第二集尘路78而排出至主抽吸路70b,与主抽吸路70b的切屑一起向集尘装置侧输送。
[0098]
另外,在第一集尘路76中,切屑排出部27e的切屑排出口27h的部位处的流路面积设定为最小,在第二集尘路78中,连通孔72m的部位处的流路面积设定为最小。进而,第二集尘路78的最小流路面积设定为第一集尘路76的最小流路面积以下。
[0099]
另外,在集尘适配器70,形成有将第二连接壁72r的下端部与连结筒部72j的后壁的下端部连结的罩部72s。罩部72s配置于内罩27的罩开口部27j中的配置于最靠前侧(圆锯
刀12的旋转方向上游侧)的开口孔部27j1的上侧,将所述开口孔部27j1从上侧封闭。由此,构成为在将集尘适配器70装设于内罩27时的罩开口部27j的开口面积比在将集尘机壳60装设于内罩27时的罩开口部27j的开口面积小。
[0100]
(作用效果)接着,对将集尘机壳60及集尘适配器70装设于工具主体20时的切屑的集尘进行说明,并且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及效果进行说明。
[0101]
在使用如上所述构成的圆锯10时,将基座22载置于加工材上,并且对触发器30进行扣动操作。由此,在马达47进行驱动的同时,马达47的驱动力被传递至圆锯刀12,从而圆锯刀12与输出轴50一起旋转。然后,通过使圆锯10向前方侧移动,对加工材实施切断加工。
[0102]
(关于使用集尘机壳60的集尘)在对加工材进行切断加工时,通过圆锯刀12的旋转力,将在切断加工时产生的切屑向圆锯刀12的上侧卷起。另外,通过圆锯刀12的旋转力或切屑的移动,产生从工具收容空间28向集尘机壳60内流动的空气流。由此,如图7及图10所示,切屑与空气一起流入至集尘机壳60内。将在集尘机壳60内部流动的空气图示为ar1。空气ar1如箭头那样在集尘机壳60内部流动。具体而言,切屑与空气ar1一起从内罩27的切屑排出部27e流入至集尘机壳60的流入路62r内。而且,流入至流入路62r内的切屑及空气ar1从集尘室入口部62l1排出至集尘室62j内,而切屑被积存于集尘室62j。更具体而言,从集尘室入口部62l1进入至集尘室62j的切屑以堆积于机壳底壁62a的上侧的方式积存。另外,输送至集尘室62j内的空气ar1从集尘室出口部62l2向排气路62t排气。然后,被向排气路62t排气的空气ar1经由内罩27的罩开口部27j而向工具收容空间28内排气。
[0103]
使用图14对本发明的集尘的情形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在图14中,记载构成本发明的集尘结构的内罩27与集尘机壳60,并且记载锯刀12。另外,图14表示从右侧观察以穿过比引导壁62p更靠右侧且比机壳划分壁62h的右端更靠左侧的前后上下延伸的平面剖切本发明的集尘结构(内罩27与集尘机壳60)的剖视图的状态。在图14中,将通过加工产生的切屑(加工片)与空气流动而移动至集尘室62j时通过的通路记载为流入部s1,将空气从集尘室62j向集尘结构的外部(工具收容空间28)流动时的通路记载为流出部s2。另外,为了容易理解相对于流入部s1及流出部s2在空间上分开,而将集尘室62j记载为集尘空间s3。流入部s1为从切屑排出部27e的下端开口至集尘室出入口部62l(集尘室入口部62l1)的空间,包括切屑排出部27e、切屑排出口27h、机壳入口部62m1、流入路62r以及集尘室入口部62l1。切屑排出部27e的下端开口为本发明中的流入入口部(流入部始端),集尘室入口部62l1为本发明中的流入出口部(流入部终端)。流出部s2为从集尘室出入口部62l(集尘室出口部62l2)至罩开口部27j的空间,包括集尘室出口部62l2、排气路62t、机壳出口部62m2以及罩开口部27j。集尘室出口部62l2为本发明中的流出入口部(流出部始端),罩开口部27j为本发明中的流出出口部(流出部终端)。流入部s1与流出部s2为本发明中的移送部的一部分,集尘室62j(集尘空间s3)为本发明中的贮存部的一例。流入部s1与流出部s2为供切屑或空气移动并通过的空间(通路)。如图14所示,流入部s1与流出部s2由分割壁62n与引导壁62p划分。流入部s1与流出部s2由引导壁62p左右划分。为了容易理解由引导壁62p划分的区域,将图14中的引导壁62p的区域以点的图案涂抹。另外,流入部s1与流出部s2由分割壁62n在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上划分。流入部s1由点划线表示。流出部s2由虚线表示。集尘空间s3由单点划线表示。
[0104]
圆锯10是朝向前方进行切断作业的作业机械,切屑在顶端工具的作业方向端部
(前端)周边产生。为了抑制对作业部位的视认性的劣化或主体的大型化所引起的作业性的劣化,也优选为将对切屑进行集尘(贮存)的部分的至少其大部分设置于比切屑产生部位更靠后方的区域。另外,为了利用重力作用对切屑进行集尘,集尘室需要形成为至少在下侧具有底部那样的容器形状。因此,对于本发明的集尘结构,通过设置与集尘结构(集尘机壳60)的下部(机壳底壁62a)连接并朝向上方延伸的机壳划分壁62h,将集尘室62j(集尘空间s3)与移送部(流入部s1、流出部s2)分隔,并且将集尘室62j形成为容器状。另外,机壳划分壁62h构成为向上方延伸,另一方面不与机壳上壁62d连接,由此形成作为连通部的集尘室出入口部62l。因此,在工具插通部22b的下部产生的切屑通过由切断的冲势与锯刀12的旋转产生的空气的流动而向上方移动并穿过切屑排出部27e,穿过流入路62r并超出机壳划分壁62h的上端的上下位置p1(高度)而向上方移动,从此处向后方移动并超出机壳划分壁62h的上端的前后位置p2。切屑在位于比前后位置p2靠后方的时间点,通过重力作用而保持于集尘室62j。反过来说,在位于比前后位置p2靠前方的状态下,在切屑的冲势或成为移动辅助的空气的流动消失的情况下,切屑在流入路62r的内部向下方移动而排出至工具收容空间28,不会被集尘。因此,在实现适宜的集尘的情况下,重要的是使切屑向比前后位置p2更靠后方移动。流入至集尘室62j(s3)内部的空气通过流出部s2而向集尘室62j(s3)的外部移出。
[0105]
如此,在装设了集尘机壳60的圆锯10中,在内罩27形成有用于将工具收容空间28内的切屑向集尘机壳60的集尘室62j侧输送的切屑排出口27h、及用于将从集尘室62j排气的空气ar1输送至工具收容空间28内的罩开口部27j。另外,在集尘机壳60形成有用于将从切屑排出口27h排出的切屑向集尘室62j输送的集尘室入口部62l1、及用于将集尘室62j内的空气ar1向罩开口部27j输送的集尘室出口部62l2。由此,可将工具收容空间28内的切屑经由切屑排出口27h及集尘室入口部62l1而输送至集尘室62j内,并积存于集尘室62j内。另外,可将与切屑一起被输送至集尘室62j内的空气ar1经由集尘室出口部62l2及罩开口部27j而向工具收容空间28侧输送。即,可使在切断加工时与切屑一起被输送至集尘机壳60内的空气ar1返回至工具收容空间28。由此,可抑制集尘室62j的压力变高。另外,由于将流入部s1与流出部s2汇集在集尘结构的前方部分,因此容易确保集尘室62j(s3)的内部空间。假设在比锯刀12的中心(输出轴50的轴心)更靠后方处设置罩开口部27j的情况下,在集尘室62j的下部设置空气通路的必要性提高,由此有集尘室62j的内部空间变小、或者集尘机壳60向上方大型化之虞,但根据本实施方式,可抑制此种事态。
[0106]
而且,集尘室入口部62l1及集尘室出口部62l2位于比机壳划分壁62h的上端的上下位置p1(高度)更靠上方处。因此,在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在比集尘室入口部62l1及集尘室出口部62l2靠下方处形成有集尘空间的情况下,能够将集尘空间(集尘室62j)的容积确保得大,可抑制从集尘室入口部62l1向集尘室62j内排出的切屑从集尘室62j向集尘室出口部62l2逆流。通过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圆锯10,可适宜地将切屑集尘于集尘室62j内。进而,从集尘机壳60的下部向上方延伸的机壳划分壁62h构成为向前方倾斜。换言之,机壳划分壁62h的上端位于比下端更靠前方处。由此,可将集尘室62j内的空间确保得更大。此外,即使在圆锯刀12的突出量最小的情况下,机壳划分壁62h也不会成为水平(与基座22的滑动面22a平行),从而可抑制粉尘的泄漏。
[0107]
另外,如上所述,在将集尘机壳60装设于工具主体20的情况下,在切断加工时被输
送至集尘室62j内的空气ar1返回至内罩27的内部的工具收容空间28。因此,例如,与将被输送至集尘室62j内的空气ar1从机壳右壁62b或机壳上壁62d向机壳主体62的外部排气的结构相比,可抑制被排气的空气ar1阻碍作业人员的作业。具体而言,在从机壳右壁62b或机壳上壁62d排出空气的情况下,有使堆积于周围的粉尘等飞散之虞,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可抑制此种情况。由此,与所述排气形态相比,可提高切断加工时的作业性。
[0108]
另外,如图14等所示,集尘室入口部62l1及集尘室出口部62l2构成为在上下方向上重叠。即,集尘室入口部62l1及集尘室出口部62l2构成为至少一部分处于在上下方向上相同的位置。此外,即使在圆锯刀12的突出量最小的情况下,也可维持所述位置关系。通过如此,容易使成为与集尘室62j的外部的连通口的集尘室出入口部62l的下端位置位于上方,可将集尘室62j的内部空间确保得大。进而,集尘室入口部62l1及集尘室出口部62l2构成为至少一部分处于在左右方向上不同的位置。换言之,构成为集尘室入口部62l1与集尘室出口部62l2的左右方向一端的位置相互不同。通过如此,如图10所示,容易构成为集尘室62j内的空气的流动从左右方向的其中一侧向另一侧流动。因此,可抑制从集尘室入口部62l1流入并因重力作用向后方且向下方移动的切屑的流动与从集尘室62j内向前方且向上方移动至集尘室出口部62l2的空气的流动发生干涉,从而可实现顺畅的空气ar1的流动。特别是,由于集尘室入口部62l1与集尘室出口部62l2为了流入与流出的平衡而面积或形状大致相同,因此通过使其中一者的左右方向一端位置与另一者不同,可使中心位置在左右方向上不同(错开),从而可容易地形成在左右方向上移动的空气的流动。在本实施方式中,集尘室入口部62l1与集尘室出口部62l2在左右方向上排列配置、即在左右方向上完全错开的位置相邻地配置,由此,实现了适宜的空气ar1的流动与紧凑的集尘机壳60,但集尘室入口部62l1与集尘室出口部62l2可在左右方向上不完全错开,另外也可构成为不相邻而在左右方向上分离一定的距离。
[0109]
进而,由于集尘室入口部62l1与集尘室出口部62l2在左右方向上排列配置,因此在使壳体24不相对于基座22向右侧倾倒的状态下,在圆锯10的初始状态及最小突出状态的任一状态下,均可将集尘室入口部62l1及集尘室出口部62l2在上下方向上配置于相同的位置。由此,可有效果地抑制从集尘室入口部62l1排出至集尘室62j内的切屑从集尘室62j向集尘室出口部62l2逆流。另外,通过将集尘室入口部62l1及集尘室出口部62l2在左右方向上排列配置,与上下排列的情况相比较,可抑制上下方向上的集尘机壳60的体格的大型化。另外,通过将集尘室入口部62l1及集尘室出口部62l2在左右方向上排列配置,与将它们分别配置于在左右方向上分离的位置的情况相比较,可抑制左右方向上的集尘机壳60的体格的大型化。
[0110]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集尘室入口部62l1及集尘室出口部62l2的至少一部分处于在上下方向上相同的位置、及使集尘室入口部62l1及集尘室出口部62l2的至少一部分在左右方向上不同,实现了集尘室62j的容量确保与空气ar1的顺畅的流动此两者,但即使仅任一者也能够提高集尘性能。这些特征可通过使集尘室入口部62l1与集尘室出口部62l2的左右方向上的一端(左端或右端)的位置不同来实现。内罩27覆盖锯刀12的外周的一部分,但由于在左右方向的宽度不大,因此切屑排出口27h与罩开口部27j不是在左右方向上而是在前后方向上邻接或分离地设置。为了将位于前方的切屑排出口27h、罩开口部27j以及成为容器状的集尘室62j在空间上连接,从切屑排出口27h及罩开口部27j朝向集尘室
62j的通路需要构成为向上方且向后方延伸。此处,在设置从前后方向的位置不同的切屑排出口27h及罩开口部27j各者朝向上方且后方的通路的情况下,若为通常情况,则从位于切屑排出口27h的后方的罩开口部27j至集尘室62j的通路形成于从切屑排出口27h至集尘室62j的通路的内侧(后方侧且下方侧),集尘室入口部62l1及集尘室出口部62l2使左右方向上的位置相同的同时上下排列配置。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引导壁62p而使集尘室入口部62l1与集尘室出口部62l2的左右方向一端位置不同。由此,容易采用确保了集尘室62j的容量的结构或实现了空气ar1的顺畅的流动的结构。
[0111]
另外,在内罩27中,切屑排出口27h相对于罩开口部27j而配置于圆锯刀12的旋转方向上游侧处。即,在相对于切屑排出口27h而为圆锯刀12的旋转方向下游侧,空气ar1从罩开口部27j向工具收容空间28内排气。因此,可抑制切屑从切屑排出口27h向集尘机壳60内的排出被排气至工具收容空间28内的空气ar1阻碍。由此,即使将用于对集尘机壳60的空气ar1进行排气的罩开口部27j设置于内罩27,也可将切屑从切屑排出口27h向集尘机壳60侧效率良好地排出。
[0112]
另外,在内罩27的工具收容空间28的上端部,设置有分隔壁27f,分隔壁27f配置于切屑排出口27h与罩开口部27j之间。由此,可抑制从罩开口部27j排气至工具收容空间28内的空气ar1向切屑排出部27e侧流出。因此,在这一点上,也可抑制切屑从切屑排出口27h向集尘机壳60内的排出被排气至工具收容空间28内的空气ar1阻碍。另外,罩开口部27j由多个开口孔部27j1构成。因此,可确保内罩27相对于圆锯刀12的罩性,并且将用于对集尘机壳60的空气ar1进行排气的罩开口部27j设置于内罩27。另外,集尘室入口部62l1的开口面积设定为集尘室出口部62l2的开口面积的80%~120%。由此,可将集尘室入口部62l1的开口面积与集尘室出口部62l2的开口面积设定为大致相同的面积。换言之,可抑制集尘室入口部62l1的开口面积与集尘室出口部62l2的开口面积的比率变得过大。因此,可将切屑从流入路62r效率良好地排出至集尘室62j内,可使空气ar1从集尘室62j向排气路62t效率良好地排气。
[0113]
另外,在集尘机壳60,设置有流入路62r,通过流入路62r而将切屑排出口27h与集尘室入口部62l1连通。进而,在集尘机壳60,设置有排气路62t,通过排气路62t而将罩开口部27j与集尘室出口部62l2连通。而且,集尘室62j配置于流入路62r及排气路62t的后侧(圆锯刀12的旋转方向下游侧)。因此,可将从切屑排出口27h向集尘机壳60排出的切屑及空气ar1良好地输送至集尘室62j内。另外,可有效果地抑制从集尘室入口部62l1排出至集尘室62j内的切屑向排气路62t逆流,并且使空气ar1从排气路62t向工具收容空间28内排气。
[0114]
另外,在流入路62r,设置有引导壁62p,引导壁62p在俯视时随着朝向后侧(集尘室62j侧)而向右侧倾斜。因此,被输送至集尘室62j的切屑及空气ar1被引导壁62p引导,并从集尘室入口部62l1向右斜后方排出。即,切屑及空气ar1以远离集尘室出口部62l2的方式从集尘室入口部62l1排出。因此,可有效果地抑制从集尘室入口部62l1排出的切屑及空气ar1向集尘室出口部62l2的逆流。
[0115]
另外,由于引导壁62p如上所述那样在俯视时随着朝向后侧而向右侧倾斜,因此流入路62r的流路面积随着朝向集尘室入口部62l1侧而变小。因此,可加快从集尘室入口部62l1向集尘室62j排出的空气流的流速。因此,可更有效果地抑制从集尘室入口部62l1排出的切屑及空气ar1向集尘室出口部62l2的逆流。
[0116]
另外,集尘室入口部62l1及集尘室出口部62l2邻接配置于构成集尘室62j的机壳上壁62d的下侧。即,在集尘室62j的上端部,配置有集尘室入口部62l1及集尘室出口部62l2。由此,可抑制集尘室入口部62l1及集尘室出口部62l2被积存于集尘室62j内的切屑堵塞。
[0117]
(关于使用了集尘适配器70的集尘)在使用了集尘适配器70的集尘中,集尘装置的软管连接于集尘适配器70中的适配器连接部74的上端部。而且,通过集尘装置工作,工具收容空间28内的切屑及空气经由集尘适配器70而抽吸至集尘装置。
[0118]
具体而言,如图16所示,由圆锯刀12卷起的切屑及空气ar2从工具收容空间28向内罩27的切屑排出部27e插入,并从切屑排出部27e排出至集尘适配器70的主抽吸路70b内。而且,排出至主抽吸路70b内的切屑及空气ar2从适配器连接部74的上端部向集尘装置排出。另外,在工具收容空间28内,未插入至切屑排出部27e的切屑与空气ar3一起从内罩27的罩开口部27j向集尘适配器70的子抽吸路70a内排出。排出至子抽吸路70a内的切屑及空气ar3从子抽吸路70a的连通孔72m向主抽吸路70b排出,并与主抽吸路70b内的切屑及空气ar2合流。由此,排出至主抽吸路70b内的切屑及空气ar3从适配器连接部74的上端部向集尘装置排出。
[0119]
如此,在圆锯10中装设了集尘适配器70的情况下,与内罩27的切屑排出口27h连接的主抽吸路70b设置于集尘适配器70。主抽吸路70b与切屑排出口27h一起构成第一集尘路76,第一集尘路76将工具收容空间28与集尘适配器70的外部连通。另外,在集尘适配器70,设置有与内罩27的罩开口部27j及主抽吸路70b连接的子抽吸路70a。子抽吸路70a与罩开口部27j一起构成第二集尘路78,第二集尘路78将工具收容空间28与主抽吸路70b连通。由此,在切断加工时,可将工具收容空间28内的切屑抽吸至主抽吸路70b及子抽吸路70a内,并向集尘适配器70的外部排出。即,可将未插入至内罩27的切屑排出部27e的切屑从罩开口部27j抽吸至子抽吸路70a,并向集尘适配器70的外部排出。
[0120]
此处,第二集尘路78的最小流路面积设定为第一集尘路76的最小流路面积以下。具体而言,子抽吸路70a的连通孔72m的面积设定为内罩27的切屑排出口27h的面积以下。由此,可抑制主要供从圆锯刀12的前端部卷起的切屑插入的第一集尘路76的抽吸力降低,并且将切屑从第一集尘路76向集尘适配器70的外部排出。另外,可利用第二集尘路78抽吸未插入至主抽吸路70b内而向圆锯刀12的旋转方向下游侧流动的切屑,并向第一集尘路76的主抽吸路70b排出。因此,可提高对切屑的集尘效率,并且形成适宜的集尘结构。
[0121]
另外,在内罩27的工具收容空间28的上端部,设置有分隔壁27f,分隔壁27f配置于切屑排出口27h与罩开口部27j之间。因此,可通过分隔壁27f将由圆锯刀12卷起的切屑向切屑排出口27h侧引导。因此,可将由圆锯刀12卷起的切屑主要导向集尘效率高的第一集尘路76。
[0122]
另外,内罩27的罩开口部27j由多个开口孔部27j1构成,开口孔部27j1在前后方向上排列配置。由此,可抑制罩开口部27j的开口面积大于切屑排出口27h的开口面积,并且将罩开口部27j在前后方向上配置于比较宽的范围。因此,可在相对于切屑排出口27h而为圆锯刀12的旋转方向下游侧,在圆锯刀12的旋转方向的比较宽的范围内抽吸未插入至切屑排出口27h的切屑。
[0123]
另外,在圆锯10中,集尘机壳60及集尘适配器70构成为能够相对于内罩27装卸,根
据对切屑的集尘形态,集尘机壳60及集尘适配器70的其中一者装设于内罩27。而且,在将集尘机壳60装设于内罩27时,如上所述,切屑从内罩27的切屑排出部27e向集尘机壳60侧排出,来自集尘机壳60的空气ar1从内罩27的罩开口部27j排气至工具收容空间28内。另一方面,在将集尘适配器70装设于内罩27时,如上所述,切屑从内罩27的切屑排出部27e及罩开口部27j向集尘适配器70侧排出。即,罩开口部27j根据所装设的集尘机壳60及集尘适配器70,作为用于将切屑向工具收容空间28的外部排出的排出部或用于将空气向工具收容空间28内排气的排气部发挥功能。由此,可将不同的集尘器(集尘机壳60及集尘适配器70)安装于内罩27,并且可对应于不同形态的集尘方法。因此,可具有适宜的集尘结构。
[0124]
另外,在集尘适配器70,设置有罩部72s,罩部72s将内罩27的罩开口部27j的一部分封闭。因此,与将集尘机壳60装设于内罩27时相比,可减小将集尘适配器70装设于内罩27时的罩开口部27j的开口面积。由此,在装设有不同形态的集尘器的内罩27中,可与不同形态的集尘方法对应地变更罩开口部27j的开口面积。即,可将作为排出部发挥功能时的罩开口部27j的开口面积设定得比作为排气部发挥功能时的罩开口部27j的开口面积小。由此,在集尘适配器70中,可抑制主抽吸路70b的抽吸力的降低,而对切屑进行集尘。
[0125]
而且,罩部72s将罩开口部27j的配置于最靠前侧的开口孔部27j1封闭。因此,可将未向内罩27的切屑排出部27e插入的切屑从罩开口部27j良好地抽吸至集尘适配器70的子抽吸路70a内。即,在内罩27中,由于分隔壁27f配置于切屑排出口27h与罩开口部27j之间,因此未插入至切屑排出部27e的切屑超出分隔壁27f的下侧而向圆锯刀12的旋转方向下游侧流动。因此,超出分隔壁27f的下侧而向下游侧流动的切屑难以进入至罩开口部27j的配置于最靠前侧的开口孔部27j1。由此,与利用罩部72s将后侧的开口孔部27j1封闭的结构相比,可将未完全向切屑排出部27e插入的切屑从罩开口部27j良好地输送至子抽吸路70a内。
[0126]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圆锯10的初始状态及最小突出状态的任一状态下,集尘机壳60的集尘室入口部62l1及集尘室出口部62l2的整体均在上下方向上配置于重叠的位置,但集尘室入口部62l1的一部分及集尘室出口部62l2的一部分只要在上下方向上配置于重叠的位置即可。
[0127]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集尘机壳60的集尘室入口部62l1及集尘室出口部62l2在左右方向上排列配置。即,集尘室入口部62l1及集尘室出口部62l2的前后位置一致。也可取代于此,而使集尘室入口部62l1及集尘室出口部62l2的前后位置错开。
[0128]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圆锯10的初始状态及最小突出状态的任一状态下,集尘机壳60的集尘室入口部62l1及集尘室出口部62l2的整体均在上下方向上配置于重叠的位置,但也可至少在初始状态下,将集尘室入口部62l1及集尘室出口部62l2在上下方向上配置于重叠的位置。
[0129]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集尘室入口部62l1及集尘室出口部62l2形成于机壳划分壁62h的上端部,但集尘室入口部62l1及集尘室出口部62l2的上下位置只要至少一部分在上下方向上相互重叠,则能够任意地变更。例如,也可将集尘室入口部62l1及集尘室出口部62l2配置于机壳划分壁62h的上下方向中间部。
[013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内罩27中的罩开口部27j的多个开口孔部27j1形成为以左右方向为长度方向的长孔状,并在前后方向上排列配置。也可取代于此,而将开口孔部27j1形成为以前后方向为长度方向的长孔状,并在左右方向上排列。
[0131]
符号的说明
[0132]
10:圆锯(作业机械)
[0133]
12:圆锯刀(顶端工具)
[0134]
22:基座
[0135]
22b:工具插通部(贯通孔)
[0136]
25a:锯罩部(罩构件)
[0137]
27:内罩(罩构件)
[0138]
27h:切屑排出口(第一开口部)
[0139]
27j:罩开口部(第二开口部)
[0140]
27j1:开口孔部(孔)
[0141]
33:调整机构
[0142]
47:马达
[0143]
60:集尘机壳
[0144]
62a:机壳底壁
[0145]
62b:机壳右壁(机壳侧壁)
[0146]
62c:机壳左壁(机壳侧壁)
[0147]
62d:机壳上壁
[0148]
62l1:集尘室入口部(入口部)
[0149]
62l2:集尘室出口部(出口部)
[0150]
62p:引导壁(引导部)
[0151]
62r:流入路
[0152]
62t:排气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