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簧支撑的直线驱动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542891发布日期:2024-04-08 13:43阅读:12来源:国知局
弹簧支撑的直线驱动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线驱动器,其应用在所有中,但特别是为换帽系统开发。


背景技术:

1、这种换帽系统主要包括用于将电极帽从焊接电极轴,特别是用于自动化设备中焊钳的焊接电极轴上拔下的机构。

2、为此,将换帽系统布置成,使得焊接机器人可以利用换帽系统触及分配给它的焊钳并且使得电极帽与相应安装的换帽系统咬合。

3、这些换帽系统通常由工具架和用于换头工具的驱动器构成,该工具架具有至少一个在其中绕工具转动轴线可转动地被支承的换头工具。

4、由于使用这种机构,对于这种机构存在复杂的要求,即直线驱动器的结构尺寸和质量要尽可能小。

5、根据现有技术使用直线驱动器(机械的/气动的/液压的)是充分已知的。

6、对于直线驱动器和弹簧的组合同样是这种情况,该组合用于从一侧加载的系统,以便达到预定的位置或者以阻尼系统的形式。

7、例如,在诸如液压系统的气动系统中,在活塞杆上最大能实现的力与能被加载的活塞面的直径和可用的介质压力相关。

8、在实践中,技术上的应用经常要求在活塞杆上在一侧上有更高的力。通过选择配置,即在活塞底部侧安装还是在活塞杆侧安装,就这一点实现了技术上受限制的优化。

9、作用在活塞杆上的力的进一步提高仅通过适配设计尺寸(活塞直径以及因此直线驱动器的结构尺寸)或通过供给单元中的更高的系统压力才是可能的。

10、由de 198 25 770c2已知一种用于安装电极帽的装置,其中,推移机构布置在电极帽仓与出口对置的侧上并且由气动或液压地驱动的缸活塞单元组成。该解决方案的一种变型方案借助于弹簧力仅使活塞复位。

11、在由现有技术已知的解决方案中不利的是,更大的力只有通过增大活塞直径并且由此增大直线驱动器的结构尺寸或通过供给单元中有更高的系统压力才有可能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解决方案,其能够在直线驱动器的结构尺寸几乎相同的情况下实现更大的作用力。

2、该目的通过直线驱动器(机械的/气动的/液压的)与弹簧的组合来实现,弹簧的目的在于从一侧使该组合的力增强,超过单纯直线驱动器的标称力。

3、在此,根据本发明,通过定位在外部的弹簧系统与双作用式的(在两个方向上)直线驱动器的组合,从一侧特定于使用者地实现使力增强超过直线驱动器的标称力,而不改变直线驱动器尺寸或供给单元中的系统压力。



技术特征:

1.双作用式直线驱动器,由所述直线驱动器(机械的/气动的/液压的)与弹簧的组合构成,所述弹簧的目的在于从一侧使所述直线驱动器的力增强,超过单纯直线驱动器的标称力。

2.双作用式直线驱动器,其中,所述直线驱动器的活塞杆(7)配备有活塞杆延长部(2)并且其尺寸被定为使得所述活塞杆延长部接纳额外的所述弹簧(4)和其相应的弹簧行程,其中所述弹簧(4)以其一端顶在所述直线驱动器(5)上并且以其另一端顶在容纳垫圈(3)上,所述容纳垫圈与所述活塞杆延长部(2)固定地连接,其中所述弹簧(4)在活塞杆侧(7)有压力加载时通过所述活塞杆延长部(2)的位移而张紧,并且在所述直线驱动器(5)的活塞侧有压力加载时以最大的系统力(f系统(sn)=f气缸+f弹簧(sn)=最大)触发力传递元件上的直线运动,其中张紧的所述弹簧(4)压靠所述容纳垫圈(3),除了所述直线驱动器(5)的力之外,所述容纳垫圈通过其与所述活塞杆延长部(2)的固定还将所述弹簧(4)蓄积的力导入所述力传递元件中。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作用式的直线驱动器,其由直线驱动器(机械的/气动的/液压的)与弹簧的组合构成,弹簧的目的在于从一侧使直线驱动器的力增强,超过单纯直线驱动器的标称力。

技术研发人员:延斯·尼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布劳尔系统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4/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