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形装置以及弯弧真空室的成型方法

文档序号:33906189发布日期:2023-04-21 11:29阅读:22来源:国知局
矫形装置以及弯弧真空室的成型方法

本发明涉及粒子加速器,具体涉及一种矫形装置以及弯弧真空室的成型方法。


背景技术:

1、薄壁弯弧真空室是同步加速器的核心部件,是脉冲磁场环境中组成超高真空系统的基本真空设备。其中,薄壁弯弧真空室由0.3mm薄壁弯弧不锈钢外壳与外部加强筋焊接而成。弯弧外壳的弧度是影响加速器设备的关键参数之一。为了保证弯弧真空室的弯转弧度能够满足束流轨道的要求,实际生产时,需要将薄壁直筒真空室弯曲成型,令薄壁直筒真空室具有一定精度的所需弧度,而在实际生产时,薄壁直筒真空室所需要的弧度往往难以成型,存在加工难度较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矫形装置以及弯弧真空室的成型方法,具有成型方式较为稳定,且加工效率较高的优点。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矫形装置,包括:

4、整形外模,所述整形外模具有定型面;

5、挤压部件,所述挤压部件包括施压内模以及驱动组件,所述整形外模套设在所述施压内模的外部,所述整形外模与所述施压内模之间形成供加工件通过的矫形间隙;所述驱动组件用于挤压所述施压内模,以使所述施压内模形变并顶动所述加工件紧压在所述定型面上产生形变。

6、所述的矫形装置,优选地,所述挤压部件还包括主动模以及被动模,所述施压内模位于所述主动模与所述被动模之间;

7、所述驱动组件驱使所述主动模与所述被动模挤压所述施压内模。

8、所述的矫形装置,优选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9、拉杆,所述拉杆的一端穿设所述被动模以及所述施压内模,所述拉杆的端部与所述主动模连接;

10、套筒,所述套筒的一端与所述被动模抵接;以及

11、驱动件,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拉杆相对所述套筒进行轴向移动。

12、所述的矫形装置,优选地,所述驱动件包括液压油缸,所述液压油缸与所述拉杆传动连接。

13、所述的矫形装置,优选地,所述套筒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垫片,所述被动模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垫片;

14、所述第一垫片与所述第二垫片呈球形凹凸式配合设置。

15、所述的矫形装置,优选地,所述施压内模穿设有活动螺栓,所述活动螺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主动模以及所述被动模活动连接。

16、所述的矫形装置,优选地,所述整形外模包括上半模以及下半模,所述上半模与所述下半模可拆卸连接。

17、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弯弧真空室的成型方法,基于上述方案中所述的矫形装置而进行,包括以下步骤:

18、将管体装入到所述整形外模与所述施压内模之间形成的矫形间隙当中;

19、操控所述驱动组件挤压所述施压内模,以使所述施压内模形变并顶动所述管体紧压在所述整形外模的定型面上产生形变,重复此过程,直至将所述管体从一端形变成型至另一端。

20、所述的弯弧真空室的成型方法,优选地:

21、还包括将加强筋间隔焊接到所述管体的外部,相邻所述加强筋之间形成供所述整形外模装入的间距的步骤。

22、所述的弯弧真空室的成型方法,优选地:

23、所述管体卷曲成与所述矫形间隙相匹配的形状

24、本发明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

25、与现有技术相对比,应用本矫形装置时,先行将加工件装入到矫形间隙中,随后操控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开始挤压施压内模。施压内模受到挤压时,整体受力形变,驱动组件的挤压力逐渐增大时,施压内模在形变的过程中逐渐顶动管体,直至将管体紧压在整形外模的定型面上,管体在施压内模与整形外模的挤压下实现定型、矫形,其整体的操作极为简单,与现有技术相对比,具有成型方式较为稳定,且加工效率较高的优点。



技术特征:

1.一种矫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矫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部件还包括主动模以及被动模,所述施压内模位于所述主动模与所述被动模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矫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矫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液压油缸,所述液压油缸与所述拉杆传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矫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垫片,所述被动模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垫片;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矫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压内模穿设有活动螺栓,所述活动螺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主动模以及所述被动模活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矫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整形外模包括上半模以及下半模,所述上半模与所述下半模可拆卸连接。

8.一种弯弧真空室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矫形装置而进行,包括以下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弯弧真空室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弯弧真空室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粒子加速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矫形装置以及弯弧真空室的成型方法,其中,矫形装置,包括施压内模、整形外模以及挤压部件,整形外模具有定型面,整形外模套设在施压内模的外部,整形外模与施压内模之间形成供加工件通过的矫形间隙;挤压部件包括驱动组件,用于挤压施压内模,以使施压内模形变并顶动加工件紧压在定型面上产生形变。施压内模受到挤压时,整体受力形变,挤压部件的挤压力逐渐增大时,施压内模在形变的过程中逐渐顶动管体,直至将管体紧压在整形外模的定型面上,管体在施压内模与整形外模的挤压下实现定型、矫形,其整体的操作极为简单,与现有技术相对比,具有成型方式较为稳定,且加工效率较高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柴振,蒙峻,杨建成,谢文君,焦纪强,魏宁斐,朱小荣,马向利,罗成,刘建龙,张喜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