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塑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76423发布日期:2023-04-20 06:31阅读:38来源:国知局
一种金属塑形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金属加工设备,具体涉及一种金属塑形装置。


背景技术:

1、金属板材的卷弯工序通常是利用卷板机进行,卷板机是一种能够将金属板材卷弯成筒形、弧形或其它形状的通用设备,其利用工件的相对位置变化和旋转运动,使板材产生连续的变形,以获得预定形状的工件,其可广泛用于各种机械制造行业中。

2、传统的卷板机在工作时,工作人员需要根据不同厚度的工件以及不同的塑形弧度来调整压辊的挤压力,使得工件能够在压辊与支撑辊的配合下完成工件的卷制;其中,

3、压辊的挤压力可以通过改变压辊与底座的工作面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但是压辊的与底座的工作面之间的间距不容易进行精确的调整,使得压辊的挤压力的调整非常繁琐和困难,若压辊的挤压力小了,工件便达不到塑形弧度的要求,而挤压力大了,便会造成工件卷制弧度过大,工件则需要进行返工。因此,发明一种能够精确调整压辊对工件的挤压行程量的塑形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金属塑形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压辊的与底座的工作面之间的间距不容易进行精确的调整,而导致压辊的挤压力的调整非常繁琐和困难的技术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具体实现:

3、一种金属塑形装置,包括底座、支架和限位装置;

4、所述底座的工作面上设置有两个支撑辊,所述支撑辊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底座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底座的两端均设置有升降装置,所述支架通过所述升降装置架设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支架上设置有驱动装置和压辊,所述压辊设置在所述支架朝向所述底座的一面,且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压辊传动连接;

5、所述限位装置包括限位螺母和限位螺杆,所述限位螺母设置在所述支架的两侧,所述限位螺杆设置在所述限位螺母上,所述限位螺杆的轴线垂直于所述工作面;通过拧动所述限位螺杆来调整所述压辊与所述底座之间的间距。

6、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底座的两端均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两个限位柱,两个所述限位柱平行设置,且所述限位柱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工作面,两个所述限位柱的间距与所述支架的宽度相匹配,所述支架的端部滑动设置在两个所述限位柱之间。

7、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限位柱的顶面为支撑平面,所述限位螺母位于所述支撑平面的正上方,且所述限位螺杆的轴线垂直于所述支撑平面。

8、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限位装置还包括调节电机以及同步轴,所述调节电机通过所述同步轴与所有的所述限位螺杆传动连接。

9、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同步轴包括主动轴和从动轴,所述主动轴转动设置在所述支架上,且所述主动轴的轴线与所述支架的长度方向平行;

10、所述从动轴的数量有两个,两个所述从动轴分别靠近所述支架的两端设置,且所述从动轴的轴线与所述支架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从动轴的两端均设置有蜗杆a,所述限位螺杆远离所述支撑平面的一端设置有蜗轮a,所述从动轴通过所述蜗杆a与所述蜗轮a的配合与所述限位螺杆传动连接,所述调节电机通过所述主动轴与所述从动轴传动连接。

11、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主动轴对应所述从动轴的位置设置有蜗杆b,所述从动轴对应所述主动轴的位置设置有蜗轮b,所述主动轴通过所述蜗杆b与所述蜗轮b的配合与所述从动轴传动连接。

12、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限位螺杆上设置有机床刻度盘,机床刻度盘与限位螺杆同轴设置,所述支架上设置有指针。

13、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该金属塑形装置还包括主升降架和副升降架,所述主升降架和所述副升降架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架的两端,两个所述升降装置的升降端分别与所述主升降架和所述副升降架连接;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主升降架上。

14、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两个所述支撑辊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滑动设置在所述底座上。

1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6、该金属塑形装置中的支架上设置的限位螺杆可以限制压辊与工作面之间的间距,在使用该金属塑形装置前,工作人员可以先调整限位螺杆,以限制支架的行程,从而对压辊与工作面之间的间距进行精确的控制,使得压辊的挤压力的调整更加的方便。



技术特征:

1.一种金属塑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支架(2)和限位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塑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两端均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两个限位柱(13),两个所述限位柱(13)平行设置,且所述限位柱(13)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工作面,两个所述限位柱(13)的间距与所述支架(2)的宽度相匹配,所述支架(2)的端部滑动设置在两个所述限位柱(13)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金属塑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柱(13)的顶面为支撑平面(131),所述限位螺母(32)位于所述支撑平面(131)的正上方,且所述限位螺杆31(31)的轴线垂直于所述支撑平面(13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金属塑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3)还包括调节电机(33)以及同步轴,所述调节电机(33)通过所述同步轴与所有的所述限位螺杆(31)传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金属塑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轴包括主动轴(341)和从动轴(342),所述主动轴(341)转动设置在所述支架(2)上,且所述主动轴(341)的轴线与所述支架(2)的长度方向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金属塑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轴(341)对应所述从动轴(342)的位置设置有蜗杆b(3411),所述从动轴(342)对应所述主动轴(341)的位置设置有蜗轮b(3422),所述主动轴(341)通过所述蜗杆b(3411)与所述蜗轮b(3422)的配合与所述从动轴(342)传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塑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螺杆(31)上设置有机床刻度盘(35),机床刻度盘(35)与限位螺杆(31)同轴设置,所述支架(2)上设置有指针。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金属塑形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升降架(23)和副升降架(24),所述主升降架(23)和所述副升降架(24)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架(2)的两端,两个所述升降装置(11)的升降端分别与所述主升降架(23)和所述副升降架(24)连接;所述驱动装置(22)设置在所述主升降架(23)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塑形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撑辊(12)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滑动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金属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金属塑形装置;其包括底座、支架和限位装置;底座的工作面上设置有两个支撑辊,底座的两端均设置有升降装置,支架通过升降装置架设在底座上,支架上设置有驱动装置和压辊,压辊设置在支架朝向底座的一面,且驱动装置与压辊传动连接;限位装置包括限位螺母和限位螺杆,限位螺母设置在支架的两侧,限位螺杆设置在限位螺母上,限位螺杆的轴线垂直于工作面。该金属塑形装置中的支架上设置的限位螺杆可以限制压辊与工作面之间的间距,在使用该金属塑形装置前,工作人员可以先调整限位螺杆,以限制支架的行程,从而对压辊与工作面之间的间距进行精确的控制,使得压辊的挤压力的调整更加的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张无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张无欣
技术研发日:20220823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