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炉电极径向位置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31259发布日期:2023-05-24 14:12阅读:6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炉电极径向位置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电炉设备,涉及一种电炉电极径向位置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1、电极的电极壳是由3mm厚的钢板轧制成直径为1000mm的圆柱筒, 在正常生产过程中,电炉电极壳由于消耗导致高度接近或低于加糊平台时,需在电极壳上部焊接电极壳以补充,由于电极壳在焊接补充的过程中,是以下一层电极壳作为基准进行的,而下一层电极壳在径向方向和圆柱度上均有误差,在补充的过程中导致误差累计,这种误差累计最终导致电极壳的整体轴线和圆柱度均存在较大的误差,使电极在升降过程中电极壳与其他部件发生摩擦和干涉,使得电极动作困难,甚至导致电极卡死无法升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背景技术中电极壳径向误差导致电极在升降过程中产生干涉,无法正常升降的问题,提供一种调整可电极壳径向位置,防止在电极在升降过程中产生干涉的电炉电极径向位置调节装置。

2、为此,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电炉电极径向位置调节装置,包括电极,所述电极周围沿电极周向设有多个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沿电极的径向设置,所述第一螺杆靠近电极的一端设有第一限位轮。

4、进一步地,所述支架为3-6个。

5、进一步地,所述支架上设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侧设有与第一支撑板相平行设置的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设有于第一通孔相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螺杆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穿过,所述第一螺杆上安装有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所述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分别抵靠于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上。

6、进一步地,所述支架上设有对与第一螺杆相平行设置的第二螺杆,第二螺杆靠近电极的一端设有第二限位轮。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设有与第三通孔相对应的第四通孔,所述第二螺杆从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内穿过,所述第二螺杆上安装有第三螺母和第四螺母,所述第三螺母和第四螺母分别抵靠于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上。

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沿电极周向设置多个支架,在支架上设置多个第一限位轮,通过第一限位轮对电极进行限位调整,若电极在径向出现偏差时,第一限位轮可与电极接触并对电极施加外力,使得电极沿径向移动,调整位置,有效防止电极在移动过程中与其他部件产生干涉;限位轮在于电极接触时可在摩擦力作用下转动,有效防止擦伤电极;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技术特征:

1.一种电炉电极径向位置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极(1),所述电极(1)周围沿电极(1)周向设有多个支架(2),所述支架(2)上设有第一螺杆(3),所述第一螺杆(3)沿电极(1)的径向设置,所述第一螺杆(3)靠近电极(1)的一端设有第一限位轮(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炉电极径向位置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为3-6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炉电极径向位置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上设有第一支撑板(5),所述第一支撑板(5)的一侧设有与第一支撑板(5)相平行设置的第二支撑板(6),所述第一支撑板(5)上设有第一通孔(7),所述第二支撑板(6)上设有于第一通孔(7)相对应的第二通孔(8),所述第一螺杆(3)从第一通孔(7)和第二通孔(8)内穿过,所述第一螺杆(3)上安装有第一螺母(9)和第二螺母(10),所述第一螺母(9)和第二螺母(10)分别抵靠于第一支撑板(5)和第二支撑板(6)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炉电极径向位置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上设有对与第一螺杆(3)相平行设置的第二螺杆(11),第二螺杆(11)靠近电极(1)的一端设有第二限位轮(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炉电极径向位置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5)上设有第三通孔(13),所述第二支撑板(6)上设有与第三通孔(13)相对应的第四通孔(14),所述第二螺杆(11)从第三通孔(13)和第四通孔(14)内穿过,所述第二螺杆(11)上安装有第三螺母(15)和第四螺母(16),所述第三螺母(15)和第四螺母(16)分别抵靠于第一支撑板(5)和第二支撑板(6)上。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炉电极径向位置调节装置,包括电极,所述电极周围沿电极周向设有多个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沿电极的径向设置,所述第一螺杆靠近电极的一端设有第一限位轮。本技术沿电极周向设置多个支架,在支架上设置多个第一限位轮,通过第一限位轮对电极进行限位调整,若电极在径向出现偏差时,第一限位轮可与电极接触并对电极施加外力,使得电极沿径向移动,调整位置,有效防止电极在移动过程中与其他部件产生干涉;限位轮在于电极接触时可在摩擦力作用下转动,有效防止擦伤电极;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技术研发人员:赵鑫祥,王砚林,付兴文,汪振东,姚云,李玮韬,魏开栋,肖宏,张子栋,王天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07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