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零件的矫形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993911发布日期:2023-08-03 22:20阅读:18来源:国知局
一种金属零件的矫形夹具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矫形夹具,尤其涉及一种金属零件的矫形夹具。


背景技术:

1、目前,公知零件外形矫形主要分为冷矫和热矫。冷矫主要通过特定的工装夹具,在常温状态下,使零件在外力的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以达到不可逆的形态变化,来满足零件设计要求;热矫通常是根据零件不同材料的属性,将零件放置加热炉内加热至特定的温度,然后取出,和冷矫相似,通过外力作用将零件塑形,来达到零件的矫形要求。但是不管冷矫还是热矫,都存在自身的局限性,例如冷矫在常温下进行,非常容易产生过矫,造成零件局部开裂等情况,零件的报废率非常高,而热矫是对零件整体或局部加温,使零件达到较易的可塑形态,但是往往在加热过程中,零件不受控制的反向发展,变形幅度增大,反而增大了矫形难度,所以不管冷矫还是热矫都存在不可控因素。由此,急需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金属零件的矫形夹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3、一种金属零件的矫形夹具,包括矫形夹具本体,所述矫形夹具本体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形成有用于安放金属零件的固定空间,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内侧端面安装有第一发热电极组,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内侧端面安装有第二发热电极组,所述第一发热电极组与电源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发热电极组与电源的另一端相连。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发热电极组由多个并联连接的第一发热电极构成。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每个第一发热电极上串联连接有第一开关。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发热电极组由多个并联连接的第二发热电极构成。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每个第二发热电极上串联连接有第二开关。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内侧端面安装有多个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的多个第一温度传感器与所述的多个第一发热电极一一对应布置。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内侧端面安装有多个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的多个第二温度传感器与所述的多个第二发热电极一一对应布置。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固定板通过螺杆与所述第二固定板连接,所述螺杆上螺纹连接有起锁紧作用的螺母。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发热电极、第二发热电极配合对金属零件进行热矫形,且能够通过控制第一发热电极、第二发热电极的通断电来确定加热区域,大大提高了零件矫形成功率。



技术特征:

1.一种金属零件的矫形夹具,包括矫形夹具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矫形夹具本体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形成有用于安放金属零件的固定空间,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内侧端面安装有第一发热电极组,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内侧端面安装有第二发热电极组,所述第一发热电极组与电源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发热电极组与电源的另一端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零件的矫形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热电极组由多个并联连接的第一发热电极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金属零件的矫形夹具,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一发热电极上串联连接有第一开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金属零件的矫形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热电极组由多个并联连接的第二发热电极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金属零件的矫形夹具,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二发热电极上串联连接有第二开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金属零件的矫形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内侧端面安装有多个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的多个第一温度传感器与所述的多个第一发热电极一一对应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金属零件的矫形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内侧端面安装有多个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的多个第二温度传感器与所述的多个第二发热电极一一对应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金属零件的矫形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通过螺杆与所述第二固定板连接,所述螺杆上螺纹连接有起锁紧作用的螺母。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金属零件的矫形夹具,包括矫形夹具本体,所述矫形夹具本体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形成有用于安放金属零件的固定空间,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内侧端面安装有第一发热电极组,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内侧端面安装有第二发热电极组,所述第一发热电极组与电源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发热电极组与电源的另一端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第一发热电极、第二发热电极配合对金属零件进行热矫形,且能够通过控制第一发热电极、第二发热电极的通断电来确定加热区域,大大提高了零件矫形成功率。

技术研发人员:肖丽成,楚瑞坤,刘根,彭世清,黄鎏杰,霍俊美,邹荣堃,秦贤,糜志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州钢研极光增材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9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