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机床的多工位集成式供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527323发布日期:2023-06-21 16:41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机床的多工位集成式供能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机床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机床的多工位集成式供能装置。


背景技术:

1、机床在对工件的加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冷却,通常是通过管路连接冷却剂、切削液等,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8322678u)公开了一种多工位钻攻加工中心,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转动连接有转动轮盘以及驱动所述转动轮盘间歇性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转动轮盘的上表面周向间隔设置有若干放置工位,所述工作台上位于转动轮盘外侧周向设置有若干加工工位,所述工作台上位于转动轮盘外周侧还设置有下料工位,具有减少生产的人力成本的效果,位于工作台上行还设有若干冷却液管,冷却液管的数量为六个,六个冷却液管分别设置在六个加工工位一侧。冷却液管采用万向管,冷却液管的开口一端竖直向上且延伸至所临近的放置工位上方,另一端连接有环形的连通管。工作台位于转动轮盘下方开设有呈环形的集液槽,环形的集液槽位于转轴的外周侧设置。连通管放置于集液槽内,且管道连通有位于工作台一侧下方放置的冷却水箱,冷却水箱内盛放有冷却液。位于集液槽的槽壁底面开设有回收孔,回收孔穿过工作台位于其下方连接有管道,位于工作台下方还设有回收水箱,回收孔通过管道延伸至回收水箱内。

2、但是本申请发明人发现上述设备在加工时的冷却过程中,至少存在以下缺陷:每个加工工位的冷却管都是设置在每个加工工位的旁边且位于机台表面,而且还需要通过连通管进行连通,整个冷却管路系统占用机台表面的空间较多,使得在工件加工过程中容易受冷却管的影响,而且上述专利中冷却系统的布置方式,还存在以下弊端,当多个加工工位需要转动时(整个机台转动),如果采用上述专利中的冷却系统,由于冷却水箱设置在机台一侧,且通过管路与连通管连接,由于连通管为环形,因此管路与连通管的连接处不是机台的中心位置或偏离中心位置过远,继而在管路的限制下,加工工位无法转动(因为转动时,管路长度改变幅度过大)。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机床的多工位集成式供能装置,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目前多工位机床加工,冷却管路占用机台表面空间较多且影响工件加工的技术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机床的多工位集成式供能装置,包括转盘,所述转盘上中心位置设置有供液头,所述供液头内设置有供液腔,所述供液头表面设置有与供液腔连通的进液管接头,所述供液头的侧面周向设置有多个出液管。

3、优选的,所述转盘通过连接轴与供液头连接,所述连接轴底端与转盘连接,连接轴底端与转盘连接,顶端与供液头连接。

4、优选的,所述转盘与连接轴之间设置有供气装置。

5、优选的,所述供气装置包括供气体,所述供气体内设置有供气腔和出气腔,所述供气体外周向设置有多个与供气腔相连通的供气接头,所述供气体外还周向设置有多个与出气腔连通的出气接头,所述连接轴为空心管状,所述供气体上表面设置有与供气腔连通的第一接头和与出气腔连通的第二接头,所述第一接头连接有出气管,所述第二接头连接有进气管,所述出气管和进气管均位于连接轴内。

6、优选的,所述连接轴上还套设有供电装置。

7、优选的,所述供电装置包括套设在连接轴上的供电箱,所述供电箱内设置有与连接轴相连通的供电腔,所述供电箱底面周向设置有多个可供电源线穿过的穿线孔,各所述穿线孔均与供电腔相连通,所述电源线可从连接轴内穿过供电腔经穿线孔穿出。

8、优选的,所述供气体表面设置有与供电箱连接的定位装置。

9、优选的,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套设在供气体上的卡箍、与卡箍螺纹连接的定位螺杆以及设置在供电箱上的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上设置有与定位螺杆相适配的定位孔。

1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对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申请提供的供能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可将进液管接头与进液管连接,使得冷却剂能够流入供液腔内,并从多个出液管喷出进行多工位工件加工时的冷却,所有出液管均与供液头连接,位于转盘上加工工位的上方,不占用转盘表面的空间,而且当转盘需要转动时,由于供液头位于转盘的中心位置,且进液管与进液管接头的连接处也接近于转盘的中心位置,因此连接处可跟随转盘转动而转动,进液管的位置改变幅度较小(可忽略不计),继而不会限制转盘的转动。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机床的多工位集成式供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盘(1),所述转盘(1)上中心位置设置有供液头(2),所述供液头(2)内设置有供液腔,所述供液头(2)表面设置有与供液腔连通的进液管接头(3),所述供液头(2)的侧面周向设置有多个出液管(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机床的多工位集成式供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1)通过连接轴(5)与供液头(2)连接,所述连接轴(5)底端与转盘(1)连接,连接轴(5)底端与转盘(1)连接,顶端与供液头(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机床的多工位集成式供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1)与连接轴(5)之间设置有供气装置(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机床的多工位集成式供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装置(6)包括供气体(61),所述供气体(61)内设置有供气腔(611)和出气腔(612),所述供气体(61)外周向设置有多个与供气腔(611)相连通的供气接头(62),所述供气体(61)外还周向设置有多个与出气腔(612)连通的出气接头(63),所述连接轴(5)为空心管状,所述供气体(61)上表面设置有与供气腔(611)连通的第一接头(64)和与出气腔(612)连通的第二接头(65),所述第一接头(64)连接有出气管,所述第二接头(65)连接有进气管,所述出气管和进气管均位于连接轴(5)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机床的多工位集成式供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5)上还套设有供电装置(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机床的多工位集成式供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装置(7)包括套设在连接轴(5)上的供电箱(71),所述供电箱(71)内设置有与连接轴(5)相连通的供电腔(711),所述供电箱(71)底面周向设置有多个可供电源线(8)穿过的穿线孔(712),各所述穿线孔(712)均与供电腔(711)相连通,所述电源线(8)可从连接轴(5)内穿过供电腔(711)经穿线孔(712)穿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机床的多工位集成式供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体(61)表面设置有与供电箱(71)连接的定位装置(9)。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机床的多工位集成式供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9)包括套设在供气体(61)上的卡箍(91)、与卡箍(91)螺纹连接的定位螺杆(92)以及设置在供电箱(71)上的定位板(93),所述定位板(93)上设置有与定位螺杆(92)相适配的定位孔(931)。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机床的多工位集成式供能装置,涉及机床设备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转盘,所述转盘上中心位置设置有供液头,所述供液头内设置有供液腔,所述供液头表面设置有进液管接头,所述供液头的侧面周向设置有多个出液管;可将进液管接头与进液管连接,使得冷却剂能够流入供液腔内,并从多个出液管喷出进行多工位工件加工时的冷却,所有出液管均与供液头连接,位于转盘上加工工位的上方,不占用转盘表面的空间,而且当转盘需要转动时,由于供液头位于转盘的中心位置,且进液管与进液管接头的连接处也接近于转盘的中心位置,因此连接处可跟随转盘转动而转动,进液管的位置改变幅度较小,继而不会限制转盘的转动。

技术研发人员:林松国,尹作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台州及成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8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