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善无取向硅钢轧制稳定性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4965906发布日期:2023-08-01 10:42阅读:40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善无取向硅钢轧制稳定性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硅钢生产,具体涉及一种无取向硅钢轧制方法,尤其是一种改善无取向硅钢轧制稳定性的方法。


背景技术:

1、目前,无取向硅钢主要用于制造电机铁芯,其质量直接决定了电机的品质,并对我国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有着巨大的影响。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对无取向硅钢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无取向硅钢的生产来说,为了保证产品的磁性能,在热轧阶段通常需要采用低的均热温度和高的终轧及卷取温度,因此不可避免的会在精轧阶段进入两相区轧制,那么同一卷钢的长度方向和厚度方向的温度不均匀性会导致轧制非常的不稳定,厚度、宽度和表面质量控制也会比较差,不利于最终成品质量的控制;同时也使得轧制命中率非常低,不利于实现硅钢产品的批量稳定生产。

2、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问题:无取向硅钢在热轧精轧阶段进入两相区轧制时,由于轧制温度不均匀而导致轧制不稳定,造成成品质量差、废钢多,同时也使得轧制命中率非常低,不利于实现硅钢产品的批量稳定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一种无取向硅钢轧制方法,尤其是一种改善无取向硅钢轧制稳定性的方法,以解决无取向硅钢在热轧精轧阶段中由于轧制温度不均匀而导致轧制不稳定,造成成品质量差、废钢多的问题,也极大的提高了无取向硅钢热轧阶段的命中率,以实现硅钢产品的批量稳定生产。

2、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改善无取向硅钢轧制稳定性的方法,所述改善无取向硅钢轧制稳定性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步骤一、加热阶段:控制铸坯在加热炉加热的温度和在火时间,使得铸坯在较短时间内温度分布均匀;

4、步骤二、粗轧阶段:设定轧制道次的往复次数并保证各个轧制道次的咬钢速度、轧制速度和抛钢速度的一致性;

5、步骤三、精轧阶段:控制精轧入口温度≤960℃;

6、无取向硅钢的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为:c≤0.003%,si:0.4-0.6%,mn:0.2-0.3,p:0.06-0.08%,s≤0.008%,als:0.15-0.25%,o≤0.003%,n≤0.0028%,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7、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一中,铸坯在加热炉加热分为一加热段、二加热段、三加热段和均热段,其中:

8、所述一加热段温度控制在1100±30℃;

9、所述二加热段温度控制在1140±30℃;

10、所述三加热段温度控制在1140±20℃;

11、所述均热段温度控制在1130±20℃。

12、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一中,在火时间控制为120~150min。

13、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二中,轧制道次的往复次数为5次。

14、进一步地,1道次的咬钢速度、轧制速度、抛钢速度均为1.5m/s,2道次的咬钢速度、轧制速度、抛钢速度均为2.0m/s,3道次的咬钢速度、轧制速度、抛钢速度均为2.5m/s,4道次的咬钢速度、轧制速度、抛钢速度均为3.0m/s,5道次的咬钢速度、轧制速度、抛钢速度均为2.5m/s。

15、进一步地,所述精轧阶段的终轧温度为870±20℃。

16、进一步地,所述改善无取向硅钢轧制稳定性的方法还包括层冷冷却阶段,所述层冷冷却阶段控制卷取温度为710±20℃。

17、进一步地,所述一加热段温度为1075℃,所述二加热段温度为1130℃,所述三加热段温度为1132℃,所述均热段温度为1131℃。

18、进一步地,所述一加热段温度为1116℃,所述二加热段温度为1155℃,所述三加热段温度为1156℃,所述均热段温度控制为1152℃。

19、进一步地,所述一加热段温度为1094℃,所述二加热段温度为1142℃,所述三加热段温度为1145℃,所述均热段温度控制为1143℃。

20、本发明与现有技术比取得了如下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改善无取向硅钢轧制稳定性的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步骤一、加热阶段:控制铸坯在加热炉加热的温度和在火时间,使得铸坯在较短时间内温度分布均匀;步骤二、粗轧阶段:设定轧制道次的往复次数并保证各个轧制道次的咬钢速度、轧制速度和抛钢速度的一致性;步骤三、精轧阶段:控制精轧入口温度≤960℃。采用本发明的工艺设计在不需要新增特定的温度均匀性改善设备的情况下,解决了无取向硅钢热轧精轧阶段轧制不稳定导致的轧废问题,极大的提高了无取向硅钢热轧阶段的命中率,生产成本得到了有效降低,有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技术特征:

1.一种改善无取向硅钢轧制稳定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善无取向硅钢轧制稳定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铸坯在加热炉加热分为一加热段、二加热段、三加热段和均热段,其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善无取向硅钢轧制稳定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在火时间控制为120~150min。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善无取向硅钢轧制稳定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轧制道次的往复次数为5次。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改善无取向硅钢轧制稳定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1道次的咬钢速度、轧制速度、抛钢速度均为1.5m/s,2道次的咬钢速度、轧制速度、抛钢速度均为2.0m/s,3道次的咬钢速度、轧制速度、抛钢速度均为2.5m/s,4道次的咬钢速度、轧制速度、抛钢速度均为3.0m/s,5道次的咬钢速度、轧制速度、抛钢速度均为2.5m/s。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善无取向硅钢轧制稳定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精轧阶段的终轧温度为870±20℃。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善无取向硅钢轧制稳定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改善无取向硅钢轧制稳定性的方法还包括层冷冷却阶段,所述层冷冷却阶段控制卷取温度为710±20℃。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改善无取向硅钢轧制稳定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加热段温度为1075℃,所述二加热段温度为1130℃,所述三加热段温度为1132℃,所述均热段温度为1131℃。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改善无取向硅钢轧制稳定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加热段温度为1116℃,所述二加热段温度为1155℃,所述三加热段温度为1156℃,所述均热段温度控制为1152℃。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改善无取向硅钢轧制稳定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加热段温度为1094℃,所述二加热段温度为1142℃,所述三加热段温度为1145℃,所述均热段温度控制为1143℃。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善无取向硅钢轧制稳定性的方法,通过采用三个加热段高温加热的方式,在较短的时间使得铸坯的温度均匀;粗轧阶段,通过将每个道次的咬钢速度、轧制速度和抛钢速度控制一致,保证了带钢纵向温度的均匀性;在精轧阶段,通过控制精轧入口温度≤960℃,轧制稳定性得到极大提高,解决了无取向硅钢热轧精轧阶段轧制不稳定导致的轧废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周博文,邓深,樊雷,叶姜,杨跃标,赵忠云,粟劲超,蒙曰睿,黄日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