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加工中心动横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70246发布日期:2023-09-08 06:24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卧式加工中心动横梁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卧式数控机床设计,具体涉及一种卧式加工中心动横梁。


背景技术:

1、目前,现有的动梁卧式加工中心,横梁大部分采用铸铁铸造而成的,质量缺陷控制难度不小,此外,采用铸铁铸造的横梁具有较大的质量,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其运行响应速度较低,不满足当前某些高速加工的需求。

2、另外,在动横梁自身的重量以及前端主轴部件的负载重量的作用下,动横梁自身结构发生变形,如因刚性不足以及抗扭性能不足而发生变形,例如,对于采用摆角铣头部件进行加工的设备,由于摆角铣头部件设于动横梁的一侧,且在两者的重力作用下,动横梁整体受力不对称,动横梁极易发生弯曲和扭状,导致动横梁发生变形,这不仅降低了摆角铣头部件移动的流畅度,从而降低了加工效果,同时也降低了摆角铣头部件的加工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卧式加工中心动横梁。

2、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公开一种卧式加工中心动横梁,包括钢管座,所述钢管座上设有下述部件:

3、第一承载钢管和第二承载钢管,所述第一承载钢管和第二承载钢管水平焊接于所述钢管座一侧且两者并列设置,第一承载钢管和第二承载钢管远离钢管座的一侧均焊接于滑轨,所述滑轨用于滑动连接加工装置;

4、丝杆和驱动装置,所述丝杆设于钢管座上,且同侧设于第一承载钢管和第二承载钢管之间,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丝杆转动从而带动所述加工装置移动;

5、钢管架,包括第一连接钢管、第二连接钢管、第三连接钢管以及具有开口的第一钢管架体和第二钢管架体,所述第一连接钢管的一端与第一钢管架体焊接,第一连接钢管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接钢管的一端、钢管座上的与第一承载钢管相背的位置焊接,所述第二连接钢管的一端与第二钢管架体焊接,第二连接钢管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接钢管的另一端、钢管座上的与第二承载钢管相背的位置焊接,所述第一钢管架体的开口的两端焊接于钢管座的另一侧且与第一承载钢管相背的位置,所述第二钢管架体的开口的两端焊接于钢管座的另一侧且与第二承载钢管相背的位置。

6、优选的,所述第一钢管架体的开口的两端与第一承载钢管的两端位置相对应,至少有一所述第三连接钢管位于靠近钢管座的中间位置。

7、优选的,所述第一钢管架体的俯视投影呈c型。

8、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钢管架体包括位于中间位置的横钢管、焊接于所述横钢管两侧的斜钢管以及焊接于所述斜钢管远离横钢管的端部第四连接钢管,所述第四连接钢管远离斜钢管的端部焊接于钢管座上,所述第四连接钢管的长度小于所述钢管座的另一侧到横钢管之间的距离。

9、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钢管架体的顶面与钢管座的顶面平齐,第四连接钢管和钢管座的顶面焊接有横跨两者的第一板筋。

10、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横钢管与第二钢管架体之间焊接有至少一个第五连接钢管。

11、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五连接钢管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五连接钢管焊接于靠近横钢管的位置。

12、优选的,相邻两个第三连接钢管之间的间距为378~383mm。

13、优选的,所述第一承载钢管和第二承载钢管的管厚均为2~8mm。

14、优选的,所述钢管座与第一承载钢管和/或第二承载钢管之间间隔设有第二板筋。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6、本发明的钢管座、第一承载钢管、第二承载钢管和钢管架均采用中空的钢管材料,这在保证了动横梁整体结构的强度和刚度的基础上,降低了整体结构的质量,当动横梁安装于加工设备上后,有利于提高与动横梁连接的结构的加工相应速度,使加工设备能适用于高速加工的设备,提高加工设备的适用范围。

17、将钢管架设于钢管座上的与第一、第二承载钢管相背的侧面,钢管架通过钢管座作用于第一、第二承载钢管,使第一、第二承载钢管形成相对均匀的结构、相对均匀的应力场分布,从而提高第一、第二承载钢管的抗扭性能,有效缓解了第一、第二承载钢管的扭状变形,这有利于提高加工装置移动的流畅度和加工精度。

18、在第一钢管架体和第二钢管架体之间设置第三连接钢管,第三连接钢管的两端不仅用于连接第一、第二钢管架体,使钢管架的整体结构更加稳定,同时,辅助支撑了第一、第二承载钢管,提高了第一、第二承载钢管的强度和刚性,有利于提高加工装置移动的流畅度和加工精度。



技术特征:

1.一种卧式加工中心动横梁,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管座,所述钢管座上设有下述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加工中心动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管架体的开口的两端与第一承载钢管的两端位置相对应,至少有一所述第三连接钢管位于靠近钢管座的中间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卧式加工中心动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管架体的俯视投影呈c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卧式加工中心动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管架体包括位于中间位置的横钢管、焊接于所述横钢管两侧的斜钢管以及焊接于所述斜钢管远离横钢管的端部第四连接钢管,所述第四连接钢管远离斜钢管的端部焊接于钢管座上,所述第四连接钢管的长度小于所述钢管座的另一侧到横钢管之间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卧式加工中心动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管架体的顶面与钢管座的顶面平齐,第四连接钢管和钢管座的顶面焊接有横跨两者的第一板筋。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卧式加工中心动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横钢管与第二钢管架体之间焊接有至少一个第五连接钢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卧式加工中心动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连接钢管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五连接钢管焊接于靠近横钢管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加工中心动横梁,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第三连接钢管之间的间距为378~383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加工中心动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钢管和第二承载钢管的管厚均为2~8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加工中心动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座与第一承载钢管和/或第二承载钢管之间间隔设有第二板筋。


技术总结
一种卧式加工中心动横梁,包括钢管座、第一、第二承载钢管、丝杆、驱动装置和钢管架,第一、第二承载钢管水平焊接于钢管座一侧且两者并列设置,钢管架位于钢管座的另一侧,其包括第一连接钢管、第二连接钢管、第三连接钢管以及具有开口的第一钢管架体和第二钢管架体,第一连接钢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钢管架体、第三连接钢管和钢管座焊接,第二连接钢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二钢管架体、第三连接钢管和钢管座焊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动横梁能在保证动横梁强度、刚性的基础上提高其抗扭性能,进而提高加工精度。

技术研发人员:黄光景,陆龙生,谢颖熙,冯铋,罗旭忠,梁庆铧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巨冈精工(广东)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