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镜头隔圈消光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65958发布日期:2023-11-23 17:49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一种镜头隔圈消光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镜头隔圈加工,尤其涉及一种镜头隔圈消光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1、近年来,市场对摄像头的要求越来越严苛,特别是对减弱或消除散杂光的要求;作为摄像头的核心件结构,镜头隔圈的消光性能(减弱或消除散杂光的性能)尤为重要。

2、在现有技术中,镜头隔圈的消光方式主要通过优化倒角结构和降低表面反射率来实现;但随着市场对隔圈规格的要求越来越高,单纯依靠上述两种方式减少散杂光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3、故而,针对上述情况,有必要对现有镜头隔圈的消光方式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镜头隔圈消光加工工艺,该镜头隔圈消光加工工艺能够有效地减弱或者消除镜头隔圈倒角边缘位置的散杂光,工艺简单且能够有效地适用于大批量量产。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3、一种镜头隔圈消光加工工艺,该镜头隔圈的边缘位置设置有倒角;

4、该镜头隔圈消光加工工艺包括有以下步骤,具体的:

5、步骤a、制备隔圈冲压模具,隔圈冲压模具包括有冲压上模、冲压下模,冲压下模的对应镜头隔圈倒角边缘的位置为模具刀口;

6、冲压下模的模具刀口位置通过激光加工方式加工表面纹理,表面纹理为微结构,且表面纹理中相邻纹理单元的间隔为0.015-0.01mm,相邻纹理单元之间的间隙深度为2-5um;

7、步骤b、将制备好的冲压上模安装于冲压机的上模座,且将制备好的冲压下模安装于冲压机的下模座,将镜头隔圈定位放置于冲压下模上并使得镜头隔圈的倒角边缘与冲压下模的模具刀口对齐;

8、待镜头隔圈定位放置完毕后,启动冲压机对镜头隔圈进行冲压,在冲压上模与冲压下模相配合的作用下,冲压下模的刀口位置的表面纹理转写至镜头隔圈的倒角边缘位置,以使得镜头隔圈的倒角边缘位置获得边缘纹理。

9、其中,于所述步骤a中,在通过激光加工方式于冲压下模的模具刀口位置加工表面纹理的过程中,其步骤如下:

10、步骤a1、通过工业酒精对冲压下模进行表面清洁;

11、步骤a2、将经过酒精清洁处理后的冲压下模定位放置于激光加工设备上;

12、步骤a3、启动激光加工设备,以对冲压下模的模具刀口位置进行激光加工,加工后即可于压下模的模具刀口位置获得表面纹理。

13、其中,于所述步骤b中,冲压机的工作参数设定为:压力为10吨、进给速度为200mm/s,保压时间为0.5s。

14、其中,所述冲压上模、所述冲压下模分别为钨钢件。

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镜头隔圈消光加工工艺,该镜头隔圈的边缘位置设置有倒角;该镜头隔圈消光加工工艺包括有以下步骤,具体的:步骤a、制备隔圈冲压模具,隔圈冲压模具包括有冲压上模、冲压下模,冲压下模的对应镜头隔圈倒角边缘的位置为模具刀口;冲压下模的模具刀口位置通过激光加工方式加工表面纹理,表面纹理为微结构,且表面纹理中相邻纹理单元的间隔为0.015-0.01mm,相邻纹理单元之间的间隙深度为2-5um;步骤b、将制备好的冲压上模安装于冲压机的上模座,且将制备好的冲压下模安装于冲压机的下模座,将镜头隔圈定位放置于冲压下模上并使得镜头隔圈的倒角边缘与冲压下模的模具刀口对齐;待镜头隔圈定位放置完毕后,启动冲压机对镜头隔圈进行冲压,在冲压上模与冲压下模相配合的作用下,冲压下模的刀口位置的表面纹理转写至镜头隔圈的倒角边缘位置,以使得镜头隔圈的倒角边缘位置获得边缘纹理。通过上述工艺步骤,本发明能够有效地减弱或者消除镜头隔圈倒角边缘位置的散杂光,工艺简单且能够有效地适用于大批量量产。



技术特征:

1.一种镜头隔圈消光加工工艺,该镜头隔圈的边缘位置设置有倒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镜头隔圈消光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于所述步骤a中,在通过激光加工方式于冲压下模(1)的模具刀口(2)位置加工表面纹理(3)的过程中,其步骤如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镜头隔圈消光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于所述步骤b中,冲压机的工作参数设定为:压力为10吨、进给速度为200mm/s,保压时间为0.5s。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镜头隔圈消光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上模、所述冲压下模(1)分别为钨钢件。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镜头隔圈消光加工工艺,该镜头隔圈边缘位置设置倒角;该镜头隔圈消光加工工艺包括有以下步骤:步骤a、制备隔圈冲压模具,隔圈冲压模具包括冲压上、下模,冲压下模的模具刀口位置通过激光加工方式加工表面纹理;步骤b、将冲压上模安装于冲压机的上模座,且将冲压下模安装于冲压机的下模座,将镜头隔圈定位放置于冲压下模上并使得镜头隔圈的倒角边缘与冲压下模的模具刀口对齐,而后启动冲压机对镜头隔圈进行冲压,冲压下模的刀口位置的表面纹理转写至镜头隔圈的倒角边缘位置,以使得镜头隔圈的倒角边缘位置获得边缘纹理。本发明能有效减弱或者消除镜头隔圈倒角边缘位置的散杂光,工艺简单且能有效适用于大批量量产。

技术研发人员:危远志,邓倩,杨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凯融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