铆焊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99461发布日期:2023-11-21 08:44阅读:87来源:国知局
铆焊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特别地,涉及一种铆焊工装。


背景技术:

1、在工程机械中,钢结构产品等应用十分广泛,对于钢结构件,在其制作过程中要求较高,尤其是钢结构中的立柱、横梁等主结构件具有高平面度、直线度的精度,其附件的装配位置、垂直度等要求较高。

2、对于钢结构中的立柱、横梁等产品,关键在于铆装精度的控制及防止其在焊接过程中发生扭曲等变形。为提高铆装精度并防止发生大变形,影响立柱质量,业内通常采用平台式工装铆装、刚性固定法焊接,另采用分段退焊等方法进行部件焊接。但在实际加工过程中,定位工装较大、占地多,对于小批量、多种类的立柱生产,产生极大的资源浪费。

3、另外,对于长度更长的立柱产品,刚性固定并不能完全解决工件的变形问题,需要工件多次变位,以施行合理的焊接顺序,而固定平台上的刚性固定减少变形的方法满足不了变位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铆焊工装,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铆焊工装适配多规格立柱产品生产时空间占用大、操作复杂的技术问题。

2、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铆焊工装,用于对立柱方管类工件及其附件铆焊的装夹定位及翻转,包括:

4、伸缩平台,包括固定平台和滑动连接于所述固定平台的移动平台,所述伸缩平台用于作为结构支撑,所述移动平台用于相对所述固定平台移动以匹配工件的长度;

5、铆装定位装置,设置于所述固定平台,用于定位装夹附件并调整所述附件的定位高度;

6、定位机构,设置于所述移动平台,用于定位支撑于所述工件的外壁;

7、回转机构,用于带动所述工件基于所述回转机构的轴线周向旋转。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回转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固定平台的回转座以及设置于所述回转座的回转驱动器,所述回转座上设置有与所述回转驱动器连接的用于控制旋转角度的回转分度机构,所述回转分度机构安装有液压卡盘,所述液压卡盘用于装夹所述工件。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回转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移动平台的一个或多个回转架,所述回转架上设置有弧形轨道,所述弧形轨道用于安装回转盘,所述回转盘的外环面用于与所述弧形轨道配合以基于所述弧形轨道周向转动;所述回转盘的中部设置有夹紧机构,用于装夹所述工件。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回转盘包括主盘体和副盘体,所述副盘体与所述主盘体之间设置回转折页以使副盘体可基于回转折页相对所述主盘体转动,所述副盘体和所述主盘体之间还设置有锁紧机构,用于限制或取消限制所述主盘体与所述副盘体的相对转动。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夹紧机构包括设置于主盘体的侧压装置、底部托轮以及设置于副盘体的上压紧装置。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安装座、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的夹具,所述夹具上设置有呈对称分布的对中夹紧钳,所述夹具上的中部位置还设置有升降定位杆。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机构还包括与所述对中夹紧钳连接的夹紧驱动器以及设置于所述对中夹紧钳的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对中夹紧钳施加于所述工件的夹紧力并反馈至夹紧驱动器以调整夹紧力至预设值或预设范围。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铆装定位装置包括用于安装于所述固定平台的第一安装柱、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柱的第一升降平台、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升降平台基于所述第一安装柱升降的第一升降驱动器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升降平台的附件定位组件,所述附件定位组件用于定位装夹附件。

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铆焊工装还包括辅助机构,所述辅助机构包括设置于包括用于安装于所述固定平台的第二安装柱、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柱的第二升降平台、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升降平台基于所述第二安装柱升降的第二升降驱动器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升降平台的旋转平台,所述旋转平台用于安装所述辅助设备。

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铆焊工装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固定平台的自动焊接装置,所述自动焊接装置位于所述铆装定位装置的一侧。

17、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8、本铆焊工装通过设置伸缩平台匹配不同规格立柱方管类工件的长度,通过定位机构支撑于工件的外壁对工件进行装夹定位,耳座等附件安装于铆装定位装置并调整至匹配高度,移动平台经定位机构带动工件水平移动至附件与工件上的铆焊位置匹配,即可对其进行点固作业,当需要于立柱进行其他工作面的附件铆焊时,移动平台经定位机构带动工件移动至与回转机构配合,回转机构带动工件基于轴线周向旋转后再次由定位机构定位装夹并由移动机构移动至与附件匹配位置进行附件的铆焊,完成单独的附件铆装或重复前述步骤完成全部附件的铆装后,由移动平台、定位机构以及回转机构协同配合调整工件的位置并由自动焊接装置进行附件的焊接;本铆装工装使立柱方管类工件的铆装、焊接等工序集中在一工装平台上完成,有效的减少了工作场地占用和工序间的频繁转序,伸缩机构的设置更进一步解决了大长度工件附件的铆装、焊接问题,实现了对不同长度工件的适应以及多位置附件铆装的匹配调节,适应不同规格中、小批量生产的生产需求,大幅降低生产成本;根据不同规格的附件分别匹配铆装定位装置,铆装位置通过铆装定位装置调节附件高度以及通过移动平台和回转机构调节工件的轴向位置和周向位置实现铆装位置匹配,仅需进行铆装定位装置的匹配装配,无需频繁拆装定位工装,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19、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发明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技术特征:

1.一种铆焊工装,用于对立柱方管类工件及其附件铆焊的装夹定位及翻转,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焊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机构(4)包括设置于所述固定平台(11)的回转座(41)以及设置于所述回转座(41)的回转驱动器(42),所述回转座(41)上设置有与所述回转驱动器(42)连接的用于控制旋转角度的回转分度机构(43),所述回转分度机构(43)安装有液压卡盘(44),所述液压卡盘(44)用于装夹所述工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铆焊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机构(4)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移动平台(12)的一个或多个回转架(5),所述回转架(5)上设置有弧形轨道(51),所述弧形轨道(51)用于安装回转盘(52),所述回转盘(52)的外环面用于与所述弧形轨道(51)配合以基于所述弧形轨道(51)周向转动;所述回转盘(52)的中部设置有夹紧机构,用于装夹所述工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铆焊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盘(52)包括主盘体(521)和副盘体(522),所述副盘体(522)与所述主盘体(521)之间设置回转折页(523)以使副盘体(522)可基于回转折页(523)相对所述主盘体(521)转动,所述副盘体(522)和所述主盘体(521)之间还设置有锁紧机构,用于限制或取消限制所述主盘体(521)与所述副盘体(522)的相对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铆焊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机构包括设置于主盘体(521)的侧压装置(54)、底部托轮(56)以及设置于副盘体(522)的上压紧装置(5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焊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3)包括安装座(31)、设置于所述安装座(31)上的夹具(32),所述夹具(32)上设置有呈对称分布的对中夹紧钳(321),所述夹具(32)上的中部位置还设置有升降定位杆(32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铆焊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3)还包括与所述对中夹紧钳(321)连接的夹紧驱动器以及设置于所述对中夹紧钳(321)的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对中夹紧钳(321)施加于所述工件的夹紧力并反馈至夹紧驱动器以调整夹紧力至预设值或预设范围。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铆焊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铆装定位装置(2)包括用于安装于所述固定平台(11)的第一安装柱(21)、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柱(21)的第一升降平台(22)、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升降平台(22)基于所述第一安装柱(21)升降的第一升降驱动器(23)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升降平台(22)的附件定位组件,所述附件定位组件用于定位装夹附件。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铆焊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铆焊工装还包括辅助机构(6),所述辅助机构(6)包括设置于包括用于安装于所述固定平台(11)的第二安装柱(61)、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柱(61)的第二升降平台(62)、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升降平台(62)基于所述第二安装柱(61)升降的第二升降驱动器(63)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升降平台(62)的旋转平台(64),所述旋转平台(64)用于安装所述辅助设备。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铆焊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铆焊工装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固定平台(11)的自动焊接装置(7),所述自动焊接装置(7)位于所述铆装定位装置(2)的一侧。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铆焊工装,用于对立柱方管类工件及其附件铆焊的装夹定位及翻转,包括:伸缩平台,包括固定平台和滑动连接于固定平台的移动平台,伸缩平台用于作为结构支撑,移动平台用于相对固定平台移动以匹配工件的长度;铆装定位装置,设置于固定平台,用于定位装夹附件并调整附件的定位高度;定位机构,设置于移动平台,用于定位支撑于工件的外壁;回转机构,用于带动工件基于回转机构的轴线周向旋转。本铆装工装使立柱方管类工件的铆装、焊接等工序集中在一工装平台上完成,有效的减少了工作场地占用和工序间的频繁转序,实现了对不同长度工件的适应以及多位置附件铆装的匹配调节,适应不同规格中、小批量生产的生产需求,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穆忠林,普娟娟,王霄腾,戴熙礼,邹佰文,黄彦萍,黄武源,刘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