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弯机的双斜面楔挠度补偿工作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400827发布日期:2023-12-16 03:31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一种折弯机的双斜面楔挠度补偿工作台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折弯机,具体涉及一种折弯机的双斜面楔挠度补偿工作台。


背景技术:

1、折弯机属于锻压机械中的一种,主要用于金属加工行业。产品广泛适用于航空、轻工、冶金、汽车、电力、电器等行业提供所需的专用机械和成套设备。

2、目前,由于自动化程度的提高,锻压机械本身的刚度和强度能满足工作任务的情况下,机械的重量总是设计的越简约越好,液压技术的应用,使得原来的设计逐步淘汰,机器的结构越来越轻便,极大的降低了机器的成本。但这也带来很多问题,在使用过程中,滑块和工作台会出现挠度变形,使得被加工件出现折弯不均匀的现象,而且对于多缸大吨位的折弯机来说,工作台因为长度和自重也会产生一定的变形,这样就会导致折弯过程中上模进入下模的深度在折弯全长上不一致,影响折弯精度,因此需要对折弯机进行挠度补偿。

3、折弯机在工作过程中,折弯机的滑块受到一个向上的均布载荷,而工作台会受到一个向下的均布载荷,在均布载荷的作用下,滑块和工作台都将沿受力方向产生挠曲变形,从而产生挠度。目前较为先进的方法是在折弯机上安装补偿装置,但现有的补偿装置只能进行单向的调节,因为是单向调节,调校不易准确,影响折弯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弯机的双斜面楔挠度补偿工作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2、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折弯机的双斜面楔挠度补偿工作台,包括折弯机架和下模座,所述折弯机架上固定设置有平台座,所述平台座上固定设置有补偿座,所述补偿座内设置有挠度补偿机构,所述下模座安装在挠度补偿机构上,所述补偿座的两端均固定设置有侧封板,所述侧封板用于对下模座的安装进行限位;所述侧封板远离补偿座的一侧设置有驱动箱,所述驱动箱内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挠度补偿机构进行折弯挠度补偿,所述挠度补偿机构包括设有双斜面的下斜块和与下斜块相配合的上斜块,所述上斜块顶端固定设置有顶升连板,所述顶升连板固定连接在下模座上。

4、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挠度补偿机构包括下斜块一和上斜块一,所述下斜块一固定设置在补偿座内,所述下斜块一包括下斜座,所述下斜座上端两侧固定设置有支撑块,所述下斜座上端均匀设置有若干彼此相连的左斜面和右斜面,所述上斜块一下端设置有与左斜面和右斜面相对应的斜面。

5、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左斜面和右斜面上均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槽底设置有驱动槽,所述安装槽内滑动设置有支撑斜板,所述驱动槽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支撑斜板滑动的驱动件。

6、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驱动件包括升降滑动连接在驱动槽上的连接斜块和水平滑动连接在驱动槽内的驱动斜块,所述连接斜块固定连接在支撑斜板上,所述下斜座上螺纹贯穿连接有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转动连接在驱动斜块上。

7、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安装槽槽底设置有多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内设置有导向件。

8、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向件包括固定设置在导向槽内的导向板,所述导向板上滑动贯穿连接有导向连杆,所述导向连杆一端固定连接在支撑斜板上,其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簧连板,所述导向连杆外周套设有导向弹簧,所述导向弹簧连接在弹簧连板和导向板之间。

9、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驱动箱内的驱动缸,所述驱动缸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驱动滑块,所述驱动滑块上固定连接有驱动连杆,所述驱动连杆固定连接在上斜块一上。

10、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挠度补偿机构包括下底座,所述下底座上滑动设置有下斜块二,所述下底座上端固定安装有上盖板,所述上盖板下部设置有与下斜块二相配合的上斜块二。

11、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斜块二上端两侧均设置有水平面,所述上斜块二上端中部设置有若干双斜面;

12、所述上斜块二包括与水平面相配合的水平块和与双斜块相配合的双斜块。

13、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驱动箱内的驱动电机和轴承座,所述轴承座上转动安装有驱动螺杆,所述驱动螺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驱动电机的输出端,所述驱动螺杆的另一端螺纹连接在下斜块二上。

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5、(1)补偿座内设置的挠度补偿机构对折弯加工进行挠度补偿,补偿座和封头板的设置确保挠度补偿机构和下模座安装的稳定。

16、(2)通过设置驱动件带动支撑斜板进行升降踢动,调节支撑斜板的高度,从而确保当上斜块一和下斜块一之间发生磨损时,确保上斜块一和下斜块二之间能够保持紧密贴合,从而提高对折弯机挠度补偿的精度。

17、(3)导向件的设置对支撑斜板的升降移动起到导向和限位的作用,确保支撑斜板在升降时保持稳定,从而确保在对折弯机挠度补偿时支撑斜板保持稳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折弯机的双斜面楔挠度补偿工作台,包括折弯机架(1)和下模座(9),所述折弯机架(1)上固定设置有平台座(7),所述平台座(7)上固定设置有补偿座(8),所述补偿座(8)内设置有挠度补偿机构,所述下模座(9)安装在挠度补偿机构上,所述补偿座(8)的两端均固定设置有侧封板(10),所述侧封板(10)用于对下模座(9)的安装进行限位;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封板(10)远离补偿座(8)的一侧设置有驱动箱(11),所述驱动箱(11)内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挠度补偿机构进行折弯挠度补偿,所述挠度补偿机构包括设有双斜面的下斜块和与下斜块相配合的上斜块,所述上斜块顶端固定设置有顶升连板(14),所述顶升连板(14)固定连接在下模座(9)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弯机的双斜面楔挠度补偿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挠度补偿机构包括下斜块一(12)和上斜块一(13),所述下斜块一(12)固定设置在补偿座(8)内,所述下斜块一(12)包括下斜座(121),所述下斜座(121)上端两侧固定设置有支撑块(122),所述下斜座(121)上端均匀设置有若干彼此相连的左斜面(1211)和右斜面(1212),所述上斜块一(13)下端设置有与左斜面(1211)和右斜面(1212)相对应的斜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折弯机的双斜面楔挠度补偿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斜面(1211)和右斜面(1212)上均设置有安装槽(1213),所述安装槽(1213)槽底设置有驱动槽(1214),所述安装槽(1213)内滑动设置有支撑斜板(125),所述驱动槽(1214)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支撑斜板(125)滑动的驱动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折弯机的双斜面楔挠度补偿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升降滑动连接在驱动槽(1214)上的连接斜块(124)和水平滑动连接在驱动槽(1214)内的驱动斜块(123),所述连接斜块(124)固定连接在支撑斜板(125)上,所述下斜座(121)上螺纹贯穿连接有调节螺栓(128),所述调节螺栓(128)转动连接在驱动斜块(123)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折弯机的双斜面楔挠度补偿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1213)槽底设置有多组导向槽(1215),所述导向槽(1215)内设置有导向件(12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折弯机的双斜面楔挠度补偿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件(126)包括固定设置在导向槽(1215)内的导向板(1261),所述导向板(1261)上滑动贯穿连接有导向连杆(1262),所述导向连杆(1262)一端固定连接在支撑斜板(125)上,其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簧连板(1264),所述导向连杆(1262)外周套设有导向弹簧(1263),所述导向弹簧(1263)连接在弹簧连板(1264)和导向板(1261)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折弯机的双斜面楔挠度补偿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驱动箱(11)内的驱动缸(15),所述驱动缸(15)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驱动滑块(16),所述驱动滑块(16)上固定连接有驱动连杆(17),所述驱动连杆(17)固定连接在上斜块一(13)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弯机的双斜面楔挠度补偿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挠度补偿机构包括下底座(18),所述下底座(18)上滑动设置有下斜块二(25),所述下底座(18)上端固定安装有上盖板(19),所述上盖板(19)下部设置有与下斜块二(25)相配合的上斜块二(26)。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折弯机的双斜面楔挠度补偿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斜块二(25)上端两侧均设置有水平面(251),所述上斜块二(25)上端中部设置有若干双斜面(252);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一种折弯机的双斜面楔挠度补偿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驱动箱(11)内的驱动电机(20)和轴承座(21),所述轴承座(21)上转动安装有驱动螺杆(22),所述驱动螺杆(2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驱动电机(20)的输出端,所述驱动螺杆(22)的另一端螺纹连接在下斜块二(25)上。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折弯机的双斜面楔挠度补偿工作台,包括折弯机架和下模座,折弯机架上固定设置有平台座,平台座上固定设置有补偿座,补偿座内设置有挠度补偿机构,下模座安装在挠度补偿机构上,补偿座的两端均固定设置有侧封板,侧封板用于对下模座的安装进行限位;侧封板远离补偿座的一侧设置有驱动箱,驱动箱内设置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挠度补偿机构进行折弯挠度补偿,挠度补偿机构包括设有双斜面的下斜块和与下斜块相配合的上斜块,上斜块顶端固定设置有顶升连板,顶升连板固定连接在下模座上;本发明补偿座内设置的挠度补偿机构对折弯加工进行挠度补偿,补偿座和封头板的设置确保挠度补偿机构和下模座安装的稳定。

技术研发人员:陈生松,孙宪华,濮传章,陈生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联盟模具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