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燃气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646219发布日期:2023-06-29 18:06阅读:42来源:国知局

本技术属于燃气加热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燃气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1、在钢材锻造行业,用于对坯料进行加热的方法有电加热和燃气加热两种。高频电加热只适用于直径较小的棒材,直径较大或板状坯料只能用燃气炉加热。

2、目前,中、小企所采用的燃气炉,热效率普遍较低,只能达到20%左右,大量的热能都白白浪费了,当前的燃气炉自动化程度也比较低。还有不少炉型都是采用传统的人工装料和人工出料的方式,工人在高温环境下手动劳作很辛苦,也很不安全,无法进行自动化流水线式生产加工。

3、而且,传通燃气反射炉结构比较简单,其横截面一般为倒u字形的炉膛,如公告号为cn205300228u的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反射炉,倒u字形的炉膛底部铺设有耐火砖,炉膛内均用岩棉保温。从输料方式上讲有两种:大块的有规则的坯料可用机械推杆,从炉堂底板上摩擦推进,并在堂内贯穿通过。对于一些小型的无规则的坯料,机械推杆无法推进,只能人工扔进去再用很长的铁钩在高温区掏出来。喷射火焰的喷嘴一般设在炉膛的侧面,喷出的火焰可顺着炉膛顶部的弧形在炉膛上部旋转,炉膛下部的配料可在相对温柔的火苗下加热,这就是经典的反射炉结构原理。

4、但传统反射炉对能源利用很低,浪费很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造成:一是炉膛长度不宜过长,否则机械推杆戓人工进料出料都很难实现。炉堂短极易造成高温气体从两头快速排出逃逸,热量直接散发到大气当中,能源浪费非常严重。第二个方面是炉体的热容量很大,由于炉底板和炉膛都是用耐火砖做成的,在火燃加热坯料的同时,也必须把炉底板和炉膛一同加热,所以也损失了很大的能量。另外,这种炉子加热坯料时,坯料受热的角度仅为顶面和左右面,前后面为贴合状态,底面又和炉底板耐火砖贴合摩擦,不但不能加热,反而吸热,坯料的六个面受热不同,加热也不均匀。而且坯料也容易氧化过烧,质量难以统一标准,坏件率也较高。

5、其次,坯料的形状也各不相同,与之相应的加热装置也不同,如圆柱形的棒材、板状的物料或不规则的物料都需要特定的加热装置,故加热装置无法兼顾加工不同形状的坯料,应用范围受限。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燃气加热装置,其结构得到进一步改进和优化,使得坯料能够自动化运行,无需人工手动推送,坯料的六个面都能均匀受热,热效率成倍提升,能耗也得到质的降低,所加工的坯料不再受到形状的限制,都能兼顾应用,使用范围得到充分拓展。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新型燃气加热装置,包括卧式的炉体,所述炉体内设有贯通其长度方向的燃烧室,所述炉体内设有与所述燃烧室连通的烟道,所述燃烧室的外部依次设有隔热砖和隔热棉,所述炉体的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燃烧室贯通的进料口和出料口,

4、其特征在于:

5、所述燃烧室内设有用于传送物料的若干传送辊,所述传送辊的两端延伸出所述燃烧室外部,且同一端通过第一驱动部件相互同向同步传动连接以将物料自所述进料口方向朝向所述出料口方向匀速输送;所述燃烧室内设有布置在所述出料口处的上喷火管和下喷火管,所述上喷火管和所述下喷火管分别布置在所述传送辊的上方和下方,所述上喷火管和所述下喷火管分别通过带有阀控部件的管路与气站连通并朝向所述进料口方向喷射火焰来加热物料。

6、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炉体包括上炉体和下炉体,所述上炉体通过升降部件朝向所述下炉体方向移动或远离所述下炉体方向移动,所述上炉体和所述下炉体分别设有通过隔热砖围成的且用于组成所述燃烧室的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上腔室和所述下腔室分别布置在所述传送辊的上方和下方,所述上腔室与所述传送辊的对接处以及所述下腔室与所述传送辊的对接处分别通过隔热棉进行软性连接。

7、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靠近所述出料口方向的若干所述传送辊通过第二驱动部件以高于其余所述传送辊的转速相互同向同步传动连接。

8、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位于所述燃烧室内的所述传送辊的外径上设有若干凸出部一。

9、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出料口处设有用于向所述上喷火管或所述下喷火管引火的引火管。

10、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位于所述出料口处的所述传送辊的下方设有隔火导热板。

11、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传送辊的一端固定设有金属杆,所述金属杆通过链轮和链条与驱动部件传动连接。

12、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用于输送可燃气体的所述管路置于所述烟道内。

13、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升降部件为升降支腿。

14、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5、本实用新型能实现物料(即坯料)的自动化运行,物料在传送辊上被匀速传动,无需工人手动操作,也节约了人工。热效率提高至50%以上,在大大降低燃料成本的同时,也实现了理想的节能减排效果。重要的是,实现被加热坯料的立体化加热,即上下、左右、前后六个面都在快速流动的热气流中加热,物料受热更加均匀,加工质量得到统一标准。

16、本实用新型中的炉体分为上炉体和下炉体的分体式结构且上炉体能够进行升降,隔热砖直接固定在上炉体上,进而无需隔热砖来进行承重支撑,也无需隔热砖与传送辊之间交叉对应,保护了隔热砖,提高了其寿命。

17、隔热砖与传送辊之间通过柔软的隔热棉进行密封,能够保证燃烧室内的热量不会从空隙出流失。同时,柔软的隔热棉与传送辊之间不会发生硬摩擦,即使传送辊旋转时发生轴向偏移碰触到隔热棉,二者也不会发生磕碰损坏,保护了传送辊,提高了其使用寿命。

18、由于上炉体上的隔热砖与下炉体的隔热砖相互不接触不支撑,而且上炉体上的隔热砖不再与传送辊为交叉式对应,传送辊之间的空隙能够最大限度的靠拢,空隙变小后,能够加工体积更小的物料,适用范围更广。而且,传送辊上设有的凸出部一能够限制物料发生滚动偏移,也能适合加工圆柱形的棒材。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燃气加热装置,包括卧式的炉体,所述炉体内设有贯通其长度方向的燃烧室,所述炉体内设有与所述燃烧室连通的烟道(103),所述燃烧室的外部依次设有隔热砖(5)和隔热棉(6),所述炉体的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燃烧室贯通的进料口(8)和出料口(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燃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包括上炉体(100)和下炉体(200),所述上炉体(100)通过升降部件(4)朝向所述下炉体(200)方向移动或远离所述下炉体(200)方向移动,所述上炉体(100)和所述下炉体(200)分别设有通过隔热砖(5)围成的且用于组成所述燃烧室的上腔室(101)和下腔室(201),所述上腔室(101)和所述下腔室(201)分别布置在所述传送辊(300)的上方和下方,所述上腔室(101)与所述传送辊(300)的对接处以及所述下腔室(201)与所述传送辊(300)的对接处分别通过隔热棉(6)进行软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新型燃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出料口(9)方向的若干所述传送辊(300)通过第二驱动部件(304)以高于其余所述传送辊(300)的转速相互同向同步传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新型燃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燃烧室内的所述传送辊(300)的外径上设有若干凸出部一(30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燃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口(9)处设有用于向所述上喷火管(102)或所述下喷火管(202)引火的引火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新型燃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出料口(9)处的所述传送辊(300)的下方设有隔火导热板(20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燃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辊(300)的一端固定设有金属杆(306),所述金属杆(306)通过链轮和链条与驱动部件传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燃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输送可燃气体的管路置于所述烟道(103)内。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燃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部件(4)为升降支腿。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燃气加热装置,一种新型燃气加热装置,包括炉体,炉体内设有带传送辊的燃烧室,燃烧室内设有传送辊,燃烧室内设有上、下喷火管,上、下喷火管分别朝向进料口方向喷射火焰来加热物料。本技术能实现物料(即坯料)的自动化运行,物料在传送辊上被匀速传动,无需工人手动操作,也节约了人工。热效率提高至50%以上,在大大降低燃料成本的同时,也实现了理想的节能减排效果。重要的是,实现被加热坯料的立体化加热,即上下、左右、前后六个面都在快速流动的热气流中加热,物料受热更加均匀,加工质量得到统一标准。

技术研发人员:鲁统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临沂鑫隆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03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