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细长医疗器械的生产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91523发布日期:2023-08-20 19:02阅读:40来源:国知局
用于细长医疗器械的生产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细长医疗器械的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1、在医疗领域,导丝或导管等细长医疗器械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经常需要集中转运,在集中转运过程中,细长医疗器械易交错纠缠,交错纠缠后需要将产品捋线分离,同时对产品表面作进一步检测,确认产品表面是否有异物残留以及是否损坏。现有方案中,产品的捋线整形和表面检测过程均为人工操作,处理效率低,处理质量也不稳定。此外,人工对产品表面检测时,检测有一定的局限性,检测过程中的细小异物或缺陷难以被发现,因此,漏检率相对较高,产品不合格率较多。

2、需要说明的是,公开于该实用新型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一般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一种用于细长医疗器械的生产设备,可对细长医疗器械一边捋线整形一边表面检测,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细长医疗器械的生产设备,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包括撑架以及设置于所述撑架上的多个夹持单元,多个所述夹持单元在所述撑架上依次排布;所述第二部分包括导轨以及在所述导轨上依次排布且可移动的表面检测单元和捋线单元,所述捋线单元具有捋线孔;

3、当所述夹持单元固定所述细长医疗器械的一端后,所述捋线单元能够通过所述捋线孔穿设所述细长医疗器械,进而能够沿所述导轨移动以捋直所述细长医疗器械,在所述捋线单元移动过程中,所述表面检测单元能够沿所述导轨移动以检测所述细长医疗器械的表面,且所述夹持单元还能够固定所述细长医疗器械上已被捋直的部分。

4、可选地,所述用于细长医疗器械的生产设备还包括信息识别单元,所述信息识别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或所述第二部分上,并用于识别所述细长医疗器械的产品信息。

5、可选地,所述信息识别单元设置于所述导轨上,并用于对准所述细长医疗器械被所述夹持单元固定的所述一端。

6、可选地,所述表面检测单元设置于所述捋线单元的一侧,和/或,所述表面检测单元和所述捋线单元连接成运动组合体,所述运动组合体带动所述表面检测单元和所述捋线单元同步沿所述导轨移动。

7、可选地,所述运动组合体通过滑座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导轨上,所述滑座能够沿所述导轨移动,还能够沿垂直于所述导轨的方向移动。

8、可选地,除固定所述细长医疗器械的所述一端的所述夹持单元外,其余所述夹持单元上或所述夹持单元周围设置有感应器,当所述捋线单元沿所述导轨移动并通过其余所述夹持单元中对应的一个所述夹持单元时,所述感应器被触发而促使对应的一个所述夹持单元闭合以固定所述细长医疗器械上已被捋直的部分。

9、可选地,所述夹持单元为可开合的固定夹爪,所述固定夹爪具有钳口,所述钳口在闭合时形成有供所述细长医疗器械通过的夹钳孔,以通过所述夹钳孔夹持所述细长医疗器械。

10、可选地,所述夹钳孔由两个v型槽口合围形成。

11、可选地,所述表面检测单元包括光源和多个摄像机,所述光源用于照亮所述摄像机前方的所述细长医疗器械,多个所述摄像机围绕所述表面检测单元的移动轴线沿周向依次布设,以获取所述细长医疗器械表面的图像。

12、可选地,所述光源为具有侧向开口的环形光源,以使得所述细长医疗器械经由所述侧向开口进出所述环形光源。

13、可选地,所述捋线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可开合的导向夹爪,所述捋线孔包括设置于所述导向夹爪上的第一捋线孔,所述第一捋线孔为锥形通孔,所述锥形通孔的孔径沿着所述捋线单元捋线时的移动方向增大。

14、可选地,所述捋线单元还包括导向座,所述导向座设置在所述导向夹爪的一侧,所述捋线孔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导向座上的第二捋线孔,所述第一捋线孔和所述第二捋线孔在所述捋线单元的移动方向上中心对齐。

15、可选地,所述导向座具有v型的侧向导引口,所述侧向导引口与所述第二捋线孔连通,以使得所述细长医疗器械经由所述侧向导引口进出所述导向座。

16、可选地,所述导向夹爪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导向夹爪在所述捋线单元的移动方向上依次布置并用于同时夹持所述细长医疗器械。

17、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细长医疗器械的生产设备中,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包括撑架以及设置于所述撑架上的多个夹持单元,多个所述夹持单元在所述撑架上依次排布;所述第二部分包括导轨以及在所述导轨上依次排布且可移动的表面检测单元和捋线单元,所述捋线单元具有捋线孔;当所述夹持单元固定所述细长医疗器械的一端后,所述捋线单元能够通过所述捋线孔穿设所述细长医疗器械,进而能够沿所述导轨移动以捋直所述细长医疗器械,在所述捋线单元移动过程中,所述表面检测单元能够沿所述导轨移动以检测所述细长医疗器械的表面,且所述夹持单元还能够固定所述细长医疗器械上已被捋直的部分。

18、由此,在需要捋直和表面检测细长医疗器械时,可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细长医疗器械的生产设备处理产品,在处理产品时,只需要将待整理的细长医疗器械放置于夹持单元处,由夹持单元固定细长医疗器械的一端,使得细长医疗器械初始处于一端被固定的状态,进而再驱使捋线单元沿导轨移动,即可顺序捋直细长医疗器械,与此同时,又可驱使表面检测单元4也一起沿导轨移动,完成细长医疗器械10的整个表面的检测。这样一来,使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产设备可达到一边捋线整形一边表面检测的目的,作业效率高,还节省人力物力,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并且还能提高产品质量。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细长医疗器械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包括撑架以及设置于所述撑架上的多个夹持单元,多个所述夹持单元在所述撑架上依次排布;所述第二部分包括导轨以及在所述导轨上依次排布且可移动的表面检测单元和捋线单元,所述捋线单元具有捋线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细长医疗器械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信息识别单元,所述信息识别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或所述第二部分上,并用于识别所述细长医疗器械的产品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细长医疗器械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识别单元设置于所述导轨上,并用于对准所述细长医疗器械被所述夹持单元固定的所述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细长医疗器械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检测单元设置于所述捋线单元的一侧,和/或,所述表面检测单元和所述捋线单元连接成运动组合体,所述运动组合体带动所述表面检测单元和所述捋线单元同步沿所述导轨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细长医疗器械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组合体通过滑座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导轨上,所述滑座能够沿所述导轨移动,还能够沿垂直于所述导轨的方向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细长医疗器械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除固定所述细长医疗器械的所述一端的所述夹持单元外,其余所述夹持单元上或所述夹持单元周围设置有感应器,当所述捋线单元沿所述导轨移动并通过其余所述夹持单元中对应的一个所述夹持单元时,所述感应器被触发而促使对应的一个所述夹持单元闭合以固定所述细长医疗器械上已被捋直的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用于细长医疗器械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单元为可开合的固定夹爪,所述固定夹爪具有钳口,所述钳口在闭合时形成有供所述细长医疗器械通过的夹钳孔,以通过所述夹钳孔夹持所述细长医疗器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细长医疗器械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夹钳孔由两个v型槽口合围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细长医疗器械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检测单元包括光源和多个摄像机,所述光源用于照亮所述摄像机前方的所述细长医疗器械,多个所述摄像机围绕所述表面检测单元的移动轴线沿周向依次布设,以获取所述细长医疗器械表面的图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细长医疗器械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为具有侧向开口的环形光源,以使得所述细长医疗器械经由所述侧向开口进出所述环形光源。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细长医疗器械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捋线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可开合的导向夹爪,所述捋线孔包括设置于所述导向夹爪上的第一捋线孔,所述第一捋线孔为锥形通孔,所述锥形通孔的孔径沿着所述捋线单元捋线时的移动方向增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于细长医疗器械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捋线单元还包括导向座,所述导向座设置在所述导向夹爪的一侧,所述捋线孔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导向座上的第二捋线孔,所述第一捋线孔和所述第二捋线孔在所述捋线单元的移动方向上中心对齐。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于细长医疗器械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座具有v型的侧向导引口,所述侧向导引口与所述第二捋线孔连通,以使得所述细长医疗器械经由所述侧向导引口进出所述导向座。

14.根据权利要求11-13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细长医疗器械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夹爪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导向夹爪在所述捋线单元的移动方向上依次布置并用于同时夹持所述细长医疗器械。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细长医疗器械的生产设备,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包括撑架以及设置于撑架上的多个夹持单元,多个夹持单元在撑架上依次排布,第二部分包括导轨以及在导轨上依次排布且可移动的表面检测单元和捋线单元,捋线单元具有捋线孔;当夹持单元固定细长医疗器械的一端后,捋线单元通过捋线孔穿设细长医疗器械,进而沿导轨移动以捋直细长医疗器械,在捋线单元移动过程中,表面检测单元沿导轨移动以检测细长医疗器械的表面,且夹持单元固定细长医疗器械上已被捋直的部分。本技术可对细长医疗器械一边捋线整形一边表面检测,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潘凤丽,麦永春,褚翔宇,荆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24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