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缆拉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74131发布日期:2023-12-06 20:38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线缆拉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线缆加工的,具体涉及一种线缆拉直装置。


背景技术:

1、线缆经过弯曲后很难再恢复到伸直的状态,从而影响到线缆的继续使用,这时就需要使用线缆拉直装置进行拉直操作,现有的拉直装置其上的压轮会设置成两排,当拉直不同直径的线缆时,需要调整两排压轮之间的距离,同一排的压轮是同时进行移动,因此整个过程中需要进行两次调整,最后再通过螺栓进行固定,整个过程较为繁琐,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拉直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2、一种线缆拉直装置,包括前安装板、后安装板、压轮及调节组件,所述前安装板与后安装板之间通过固定板连接,前安装板上设有线缆进孔,后安装板上设有与线缆进孔同轴设置的线缆出孔,前安装板与后安装板之间设有两个分别与前安装板及后安装板上滑轨滑动连接的移动板,两个移动板上交错分布有与移动板通过转轴转动连接的所述压轮,沿压轮的圆周外壁一圈设有压线槽,所述调节组件设于前安装板内侧并用于对两个移动板及其上的压轮同时进行位置调整。

3、优选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组件包括导向杆、驱动板及顶紧螺丝,所述导向杆滑动连接于前安装板内侧的导向座上,导向杆的顶部安装有铰接块,所述驱动板设有两个且位于铰接块的两侧,驱动板的一端与铰接块通过销轴铰接,另一端与移动板的底部通过销轴铰接,所述顶紧螺丝螺纹连接于导向座上并用于将导向杆与导向座抵接。

4、优选的,所述前安装板的内侧设有水平的刻度尺。

5、优选的,所述前安装板在线缆进孔的外侧同轴设置有导向进管,所述后安装板在线缆出孔的外侧同轴设置有导向出管。

6、优选的,所述前安装板及后安装板的底部均设有支撑板。

7、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8、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根据线缆的直径进行两个移动板上压轮之间距离的调整,即通过导向杆使驱动板转动,带动两个移动板同时移动,根据前安装板上的刻度尺,使压轮移动至适宜的位置,再拧紧导向座上的顶紧螺丝,整个过程中两排压轮的调整是同时进行的,便捷快速,大大提高调节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线缆拉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安装板(1)、后安装板(2)、压轮(5)及调节组件(6),所述前安装板(1)与后安装板(2)之间通过固定板(3)连接,前安装板(1)上设有线缆进孔(11),后安装板(2)上设有与线缆进孔(11)同轴设置的线缆出孔(21),前安装板(1)与后安装板(2)之间设有两个分别与前安装板(1)及后安装板(2)上滑轨(12)滑动连接的移动板(4),两个移动板(4)上交错分布有与移动板(4)通过转轴(51)转动连接的所述压轮(5),沿压轮(5)的圆周外壁一圈设有压线槽(52),所述调节组件(6)设于前安装板(1)内侧并用于对两个移动板(4)及其上的压轮(5)同时进行位置调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缆拉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组件(6)包括导向杆(61)、驱动板(64)及顶紧螺丝(66),所述导向杆(61)滑动连接于前安装板(1)内侧的导向座(62)上,导向杆(61)的顶部安装有铰接块(63),所述驱动板(64)设有两个且位于铰接块(63)的两侧,驱动板(64)的一端与铰接块(63)通过销轴铰接,另一端与移动板(4)的底部通过销轴铰接,所述顶紧螺丝(65)螺纹连接于导向座(62)上并用于将导向杆(61)与导向座(62)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缆拉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安装板(1)的内侧设有水平的刻度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缆拉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安装板(1)在线缆进孔(11)的外侧同轴设置有导向进管(14),所述后安装板(2)在线缆出孔(21)的外侧同轴设置有导向出管(2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缆拉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安装板(1)及后安装板(2)的底部均设有支撑板(15)。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线缆拉直装置,涉及线缆加工的技术领域,包括前安装板、后安装板、压轮及调节组件,本技术根据线缆的直径进行两个移动板上压轮之间距离的调整,即通过导向杆使驱动板转动,带动两个移动板同时移动,根据前安装板上的刻度尺,使压轮移动至适宜的位置,再拧紧导向座上的顶紧螺丝,整个过程中两排压轮的调整是同时进行的,便捷快速,大大提高调节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陈心雨,徐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浩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13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